第196章 迁都之议(上)

第196章 迁都之议(上)

“陛下不可,定都金陵是太祖皇帝的旨意,岂可随意更改?”

朱棣想要迁都的话刚一出口,御史刘进就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

“正是,北京虽是陛下龙兴之地,但地处偏远,位于北疆,正面应对北方的威胁,若草原人南下,北京首当其冲,实在不宜做为国都!”

随着刘进的反对,立刻有其它官员站出来附和,很快朝堂上反对声连成一片,就连金忠和夏元吉这几个内阁大臣,虽然没有明着反对,但也没有站出来表态支持。

面对群臣的反对,朱棣却表现的极其强硬,只见他冷哼一声,扫视了一下反对的大臣道:“迁都之事,朕意已决,此事不容更改!”

朱棣说完一甩袖子,转身就离开了朝会,根本不愿意听大臣们反对的意见。

不过朱棣如此强硬的态度,并没有吓倒群臣,特别是都察院的御史,以及六科给事中,身为专门的言官,他们对此事也都是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继续上书,直到陛下改变主意为止。

趁着这个混乱的机会,朱瞻壑本想趁人不注意,悄悄的溜走。

却没想到他才刚走没几步,忽然被一人拉住道:“世子留步!”

朱瞻壑扭头一看,却发现拉住自己的竟然是彭城伯张昶,只见对方一张脸气的通红,看向他的目光中也满是愤怒。

“彭城伯有事?”

朱瞻壑明知故问道。

“世子,你这事做得可不地道啊,明知陛下要迁都,自己却悄悄把应天府的田产变卖,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彭城伯气的想要打人,前两天他才刚花了十九万贯,买下汉王府的一块田地,可是现在迁都的消息一出,应天府的田地价格肯定会一落千丈,这让他心疼的都快流血了。

“彭城伯你可不要污人清白,我家明明只是缺钱才卖地,这是京城人尽皆知的事,而且买卖都是自愿的,我又没逼你买,什么叫欺负老实人?”

朱瞻壑立刻反驳道。

两人的争吵也吸引了其它人的注意,随即就有六七个官员围了上来,他们都是之前贪便宜,买了汉王府的田产,这时自然不甘心,一个个都吵着要朱瞻壑退钱。

朱瞻壑当然不肯退,坚称自己事先什么都不知道,就是因为朱高煦下西洋,王府缺钱才卖地。

彭城伯等人虽然气愤,可也拿朱瞻壑没办法,幸好这时有宦官来请朱瞻壑去武英殿议事,这才让他有了脱身的机会。

当朱瞻壑来到武英殿时,只见金忠等几个内阁大臣全都到齐了,朱高炽也在,于是他乖乖来到朱高炽的身后站好。

“伱们怎么都不说话,是不是也认为朕不应该迁都?”

朱棣看到人来齐了,这才扫视了一下金忠等人质问道。

朝会上金忠等人没有表态,这其实已经是一种沉默的反对,这也引得朱棣十分不悦。

“陛下,臣以为迁都北京之事可行,我大明最大的威胁尽在北方,金陵距离北方太过遥远,若北方发生战事,不但不利于指挥,光是消息传递就有半月有余,若国都设在北京,更方便抵御北方的威胁!”

只见张辅这时第一个站出来表态支持。

他并不是拍朱棣的马屁,而是身为武将,自然希望国家重视军事,迁都北京,使得大明直面北方草原人的威胁,到时大明肯定会加强武备,这对于武将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

随着张辅的表态,内阁中的另一个武将,武安侯郑享也同样站出来表示支持,力陈迁都北京的种种好处。

看到这种情况,站在朱高炽身后的朱瞻壑也暗自点头,这就是他当初坚持让武将入阁的原因,毕竟在国家大事上,军中的将士需要有人为他们在朝堂上发声。

“陛下,臣以为迁都北京之事不可行!”

就在这时,夏元吉忽然站出来反对道。

“我大明的税收大部分出自南方,北京虽是陛下的龙兴之地,但周围的土地贫瘠,粮食产量有限,若定都北京,到时不但需要养活京城大量的人口,还要养活京城周围大量的驻军,粮食肯定需要从南方调集,这光是运费就是一笔巨额的开支啊!”

不得不说夏元吉真是个理财高手,他反对的理由也十分充分,自从宋朝之后,华夏的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大明的税赋大半都来自南方。

若是定都北京,光是运输粮食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到时肯定会给大明的财政增加很大的压力。

在原来的历史上,南粮北调一直是明清两朝的大问题,漕运也是因此而生,而这条运输线,也最容易发生贪污腐败之事。

“臣以为夏尚书所言有理,而且北京位于北疆边陲之地,极易受到北方的威胁,天子坐镇边陲,实在太不安全了!”

蹇义这时也站出来赞同夏元吉的意见。

这下内阁大臣二比二了,还有两位内阁大臣没有发表意见,一个是金忠,另一个则是吕震。

金忠这时眯着眼睛,似乎并不打算现在就发表看法,于是吕震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迁都北京之事可行!”

吕震的话一出口,夏元吉和蹇义都狠狠的瞪了他一眼,神情间也颇为恼火。

吕震官拜礼部尚书,但他的名声却并不好,做为朱棣的宠臣,他经常毫无底线的附和朱棣,以朱棣的意见马首是瞻,因此被许多人视为小人。

但吕震却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见他继续说道:“至于夏尚书所说的粮食运输问题,去年工部尚书宋礼、平江伯陈瑄治河有功,已经将运河疏通,有了这条运河,南方粮食物资送到北方,花费也并不多,完全可以支撑北京之用!”

“吕尚书说的轻巧,就算是走水运,也同样消耗不小的人力物力,你以为我们户部的钱粮都是大风刮来的吗?”

夏元吉气不过,当即怒声驳斥道。

“可定都北京也同样关系到大明的江山社稷,区区一点钱粮算什么?”

吕震却毫不示弱的回怼道。

(本章完)

566.第566章 榆木川(上)782.第782章 草原移民347.第347章 平户争夺战(下)第73章 诏狱747.第747章 苏伊士港(上)627.第627章 夏元吉可抵百条战船974.第974章 朱祁镇被俘400.第400章 移民的福利(下)733.第733章 大发雷霆874.第874章 黑海海峡之战(上)955.第955章 杨善的质问859.第859章 兄弟见面第17章 好弟弟(下)804.第804章 胡濙583.第583章 朱瞻基来告别456.第456章 两位布政使692.第692章 纺织业(上)452.第452章 真相886.第886章 张太后的善意第168章 蜀王的信829.第829章 边市商人636.第636章 抵达狮子港348.第348章 决战开始第63章 老三想出头837.第837章 技术扩散第178章 只差三岁891.第891章 搭配着卖949.第949章 一意孤行430.第430章 朱瞻圻的动向770.第770章 远赴日本518.第518章 永乐日报452.第452章 真相965.第965章 进攻开始719.第719章 朱勇和神机营773.第773章 朱瞻坦(下)第275章 寿宴(上)第115章 分化锦衣卫第171章 这世上最缺的是机会524.第524章 安远侯柳升895.第895章 民间参股第165章 谷王与建文帝659.第659章 夜校(下)339.第339章 假与真第80章 当面对质第12章 下西洋之议704.第704章 蒸汽机船第51章 好人没好报656.第656章 招生启示第151章 又忽悠一个369.第369章 替代官员的人(上)643.第643章 扫平日本的开端826.第826章 北上481.第481章 遗漏的事(下)491.第491章 一战震草原686.第686章 镜子(下)613.第613章 接管五军营第28章 狐朋狗友第126章 输给了自己的野心376.第376章 放榜476.第476章 两条路第142章 讨公道(中)第70章 悲喜交加的日子454.第454章 张忠来了第211章 下落不明455.第455章 刘勉的处境402.第402章 移民的问题第57章 连锁反应837.第837章 技术扩散第596章 对质朱高燧(上)第234章 疯狂的北京944.第944章 大同危急第214章 溥洽保守的秘密568.第568章 榆木川(下)570.第570章 朱棣驾崩(下)974.第974章 朱祁镇被俘第71章 詹事府开在诏狱吗?第58章 拿去融了第270章 汉王妃来了477.第477章 眼线551.第551章 各有算计第230章 旧港之战(上)789.第789章 朱瞻坦在埃及第78章 朱高煦中毒(下)342.第342章 九州大名653.第653章 城东小学第251章 不能指着一个人坑598.第598章 瞒不住第224章 齐先生(上)第63章 老三想出头733.第733章 大发雷霆282.第282章 第一笔银行贷款377.第377章 利益冲突976.第976章 汉军vs瓦剌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拢775.第775章 有野心的朱瞻垐648.第648章 吴家寨384.第384章 骗子480.第480章 遗漏的事(上)372.第372章 局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