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琉璃瓦与铜瓦(上)

第249章 琉璃瓦与铜瓦(上)

“陛下,南京是太祖皇帝龙兴之地,绝不可轻易放弃,现在三大殿被毁,正是上天的警示,还望陛下三思!”

朝会之上,一个官员大步上前,一脸正色劝诫道。

“臣也赞同,迁都之事太过草率,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另一个大臣也跟着上前道。

紧接着只见一群大臣纷纷上前,全都是借着这次三大殿被毁之事,要求朱棣还都于南京。

面对大臣们的劝诫,朱棣却气的脸色铁青,从宣布迁都到现在,一共也才没几个月,甚至他连北京这边的龙椅都还没暖热呢,结果就发生这样的事。

“退朝!”

朱棣气的一甩袖子,说完转身就走。

没办法,面对这么多大臣的反对,他虽然很恼火,却又找不到理由反驳这些大臣,只能用这种退朝的方式不听他们说话。

看到朱棣走了,但这些反对的大臣依然不肯放弃,一个个都是义愤填膺的表示,回去后会继续写奏本上书,一定要让朱棣还都于南京。

与此同时,朱瞻壑和朱瞻基亲自进入火场,一点点的搜查着火场中的线索。

当然除了他们两人外,还有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全都被朱瞻壑派来火场寻找线索。

“二弟,咱们到底要找什么啊?”

朱瞻基这时却不解的问道。

“寻找所有的金属物品,一个也不能放过!”

朱瞻壑笑着解释道。

“三大殿里金属的东西得多是,你找那些做什么?”

朱瞻基还是不明白。

“大哥你就别问那么多了,继续寻找就是了!”

朱瞻壑却不想过多的解释,现在朝堂上的大臣全都在反对迁都,他的时间可不多,必须尽快找到一些线索。

大火虽然可以烧毁房屋,但一些金属器具还是能保存下来的,虽然许多金属器具都已经被烧的变形甚至融化,但最终还是能找到的。

人多力量大,很快三大殿的火场中能够寻找到的金属器具全都送到了奉天殿前的空地上。

朱瞻壑将将这些器具分开阵列,每个大殿都单独划出一片区域,免得混杂了。

很快空地上就摆满了各种金属器具,不过大多都已经变形,有些甚至都看不出它本来的模样了。

朱瞻壑来到最左边的区域,这里摆放的都是奉天殿找出的金属器具,比如灯架、香炉等,一些大型的金属器具还比较完好,剩下的一些小东西就不好辨认了。

“嗯?”

朱瞻壑忽然在这些金属器具中,发现了几个特殊的金属器具,这让他立刻拿起一样仔细端详起来。

这是一种铜器,已经被大火烧的变形了,但还能看出本来是片状的,大概有手掌厚,比书本要大一些。

“大哥,你来看看这是什么?”

朱瞻壑向朱瞻基招手道,对方负责督造皇城,对三大殿的情况肯定比他熟悉。

朱瞻基迈步上前,拿起另一片相似的铜器,仔细的观察了好一会儿后,这才开口道:“这好像是个瓦片吧,但怎么会是铜的?”

三大殿的屋顶都是用的琉璃瓦,而且是金黄色的,虽然朱瞻基手中的铜器已经烧变形了,但的确与琉璃瓦有点像。

“来人,去找几片完好的琉璃瓦来!”

朱瞻壑立刻吩咐道,三大殿虽然被烧毁了,但琉璃瓦本就用大火烧制而成,十分耐高温,肯定有一些保存了下来。

很快就有人送来两片完好的琉璃瓦,这种瓦片通体金黄,属于皇城的御用之物,别人如果用这种瓦,就属于逾制,是要被问罪的。

朱瞻壑将琉璃瓦与手中的铜片比较了一下,虽然铜片被烧的变形,但依然能够看出,这东西与琉璃片的形状、大小差别不大,应该就是同一种东西。

“不对啊,三大殿统一都用的是琉璃瓦,怎么会用铜瓦?”

朱瞻基看着两种不同材质的瓦片,也是一脸疑惑的问道。

三大殿的建造极其严格,哪个地方使用哪种工艺,使用什么材料,都有专门的规定,任何人不得更改,这也是为了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而朱瞻基记得很清楚,三大殿的屋顶,都是用的琉璃瓦,甚至连屋檐的兽头,也同样是用琉璃烧制而成。

朱瞻壑这时却没有说什么,而是来到另一片金属器具前,这里是华盖殿找到的东西。

朱瞻壑在这些金属器具中翻找了片刻,很快就找到几片相似的铜制瓦片。

最后他又来到谨身殿,也同样找到了铜制的瓦片,因为谨身殿的火灾相对较轻一些,因此这里的铜瓦保存的比较好,不但形状大小与琉璃瓦一制,甚至黄铜的颜色也与金黄色的琉璃片相似,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

“二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琉璃瓦中为何会混杂着这些铜瓦?”

朱瞻基百思不得其解,拉着朱瞻壑再次问道。

“如果我猜的不错,这些铜瓦就是导致这次雷击的罪魁祸首!”

朱瞻壑虽然极力压制,但依然带着几分怒火的回答道。

“什么意思,几片铜瓦就能导致雷击?”

朱瞻基还是不懂,这也正常,毕竟古人缺少科学素养,在后世看来一些基础的科举常识,他们也一无所知。

“大哥,建造三大殿的时候,屋顶是不是严禁使用金属?”

朱瞻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再次向朱瞻基问道。

“没错,是有这条规定,我还问过工匠,但他们也说不出个缘由,只说规矩就是如此。”

朱瞻基点头道。

“那就是了,这是工匠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可惜却被人破坏,使用金属器具来招引雷电!”

朱瞻壑恨声道。

金属对雷电有吸引,这在后世几乎是人尽皆知,但在古代,可能有些工匠注意到了,并且将经验也传递了下来,也就形成了建筑行业中的规矩,至于原因,许多工匠也说不出来。

“伱的意思是说,金属可以招引雷电,有人故意将铜瓦混杂在琉璃瓦中,从而导致了这次三大殿一同被雷电击中?”

朱瞻基也十分聪明,立刻明白了朱瞻壑的意思,只是这个猜想却让他震惊的无以复加,如果真是这样,那背后的人可就太大胆了!

(本章完)

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营944.第944章 大同危急661.第661章 吃空饷713.第713章 实力的差距500.第500章 权力之争第220章 曹贼713.第713章 实力的差距第101章 邪恶的想法436.第436章 移民(上)440.第440章 郭县令460.第460章 报仇(下)925.第925章 麓川之战537.第537章 余百户的毒计(中)第112章 真凶是赵王?393.第393章 林立志977.第977章 骑兵的末日326.第326章 张辅的最后一次出征897.第897章 斯库台里港之战478.第478章 又要北征829.第829章 边市商人828.第828章 引爆冲突579.第579章 朱高炽病了(下)290.第290章 生与死的距离318.第318章 打造武器824.第824章 接见使团879.第879章 物资第144章 张忠的道路403.第403章 称帝与爵位807.第807章 大汉第一兵工厂729.第729章 锦衣卫谢锋(上)878.第878章 海峡对岸548.第548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上)710.第710章 你想回威尼斯吗?865.第865章 合作第63章 老三想出头977.第977章 骑兵的末日883.第883章 朱瞻基驾崩308.第308章 逃脱575.第575章 名利双收第63章 老三想出头第159章 进京告御状584.第584章 离京476.第476章 两条路392.第392章 假和尚349.第349章 立足九州第216章 朱文奎被抓(上)398.第398章 海上囚犯(下)601.第601章 朱瞻基登基第90章 古代审美的变迁517.第517章 报纸引发的风波(下)545.第545章 银矿反击战(上)484.第484章 大明情报网(中)第31章 拍卖(新书求推荐收藏)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第597章 对质朱高燧(下)第267章 又见宋礼773.第773章 朱瞻坦(下)908.第908章 不是时候769.第769章 商谈(下)936.第936章 救人(上)730.第730章 锦衣卫谢锋(下)第240章 宋礼295.第295章 因噎废食第37章 全军覆没的五虎上将586.第586章 求情第89章 “世子勇擒女飞贼”625.第625章 嫌疑人朱瞻基939.第939章 战前766.第766章 自行车(下)344.第344章 壹岐海战(下)319.第319章 朱高燧喊冤第281章 恢复自由(下)930.第930章 大明第一嘴炮774.第774章 派驻总督第166章 长江上的截杀第80章 当面对质654.第654章 算学教材758.第758章 朱瞻基巡边(下)371.第371章 一休进宫732.第732章 交趾事了682.第682章 买人质700.第700章 交趾完了428.第428章 爷仨401.第401章 牧民第275章 寿宴(上)第149章 满城皆知第7章 大蒜加酒(上)504.第504章 新闻报(上)488.第488章 兴和之战(上)502.第502章 朱棣的处罚732.第732章 交趾事了969.第969章 土木堡之败(中)第214章 溥洽保守的秘密第69章 朱高煦的圆梦之旅第274章 香水是我的了659.第659章 夜校(下)561.第561章 吴家寨(下)689.第689章 扶植代理人893.第893章 胡濙的谋划771.第771章 商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