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第311章 联合朝鲜

第311章 联合朝鲜

武英殿,内阁大臣悉数到场,朱瞻壑站在朱棣旁边,指着地球仪上倭寇九州的位置,将自己之前的计划再次讲了一遍。

对于出征倭国这件事,朱棣虽然心动,但还是有些犹豫,所以他最终将内阁大臣全部召集过来,共同商议此事。

“各位,总的来说,只要打下九州岛,就可以彻底的解决沿海的倭寇之乱,同时可以图谋倭国的银矿,更远一些,还能派出船队抵达美洲,将那边的高产作物,以及金银带回来。”

朱瞻壑最后总结道,说完就看向几位内阁大臣。

只见金忠与夏元吉等人都表现的十分稳重,一个个皱起眉头不肯发表意见。

倒是张辅这时第一个站出来道:“臣以为此事可行,区区一个倭寇之乱,就让朝廷在沿海设立无数卫所,光是养这些卫所,每年都花费甚巨,如果能彻底解决倭寇,光是这一笔开支,就能节省上百万贯!”

张辅的话一出口,立刻引得夏元吉有些意动,做为户部尚书,没有人比他更想节省开支了。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张辅身为武将,说这些话也有私心,毕竟只有打仗时,武将才能建功立业,这不光是张辅的想法,也是大明所有武勋的想法。

比如朱棣每次北征,反对的大都是文臣,但武将们却几乎全都赞同。

“陛下,当初太祖皇帝定下十五个不征之国,倭国就是其中之一,若现在对倭国用兵,恐怕会惹人非议啊!”

金忠犹豫了片刻,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担忧道。

“太祖皇帝立下不征之国,主要是这些国家距离大明太远,与大明没有什么利益上的冲突,攻打他们非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还要劳民伤财,所以才叮嘱我们后世子孙不得擅用刀兵。”

朱棣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这才再次道。

“更何况所谓的不征之国,朕又不是没有打过。”

朱棣话中所说的不征之国,其实就是指交趾,当初还叫安南,同样也是不征之国之一,但朱棣趁着安南的内乱,直接吞并了安南,改名为交趾。

听到朱棣这么说,金忠也无奈的退了下去。

对于出兵倭国这件事,金忠其实并不怎么赞同,虽然朱瞻壑说了占据九州的三个好处,但除了彻底消除倭寇外,其它两个好处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不一定能实现。

虽然目标长远是好处,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太过长远的目标,却可能成为一纸空谈。

另外朱棣以交趾为例,但自从交趾打下来后,朝廷一直往交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这几年安定了一些,但从交趾所得的收益,还是小于朝廷的付出。

相比交趾,九州孤悬海外,大明想要控制,就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因此在短时间内,九州对于大明来说,同样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陛下,若是出兵倭国,消耗的钱粮恐怕十分惊人,现在朝廷恐怕一时间也拿不出这么多钱粮啊。”

这时夏元吉冷静下来,当即上前开口道。

他并没有明确反对,虽然倭国的银矿让他很心动,但他和金忠一样,都知道银矿想要开采出来,最少也需要十年左右,而九州的负担却是实打实的,因此他对出兵一事,也同样抱有几分怀疑。

“钱粮的确是个问题,但这次朕打算先派人去朝鲜,与他们联合出兵,到时钱粮主要由朝鲜负责,咱们主要负责出兵和战船,应该可以节省一大部分。”

朱棣大手一挥说道。

“陛下,朝鲜会同意吗?”

夏元吉闻言一愣,如果有朝鲜提供钱粮的话,那他就没什么可说了。

“朝鲜肯定会同意的,毕竟倭寇之患,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朝鲜,只是他们兵力不足,无法彻底解决倭寇,但如果咱们大明出兵,他们肯定会竭尽全力相助!”

没等朱棣开口,朱瞻壑就斩钉截铁的说道。

朝鲜现在的国王名叫李芳远,是朝鲜开国之君李成桂的儿子,历史上称李成桂为朝鲜太宗,因为他和李世民一样,都自己老爹囚禁了起来。

李成桂虽然是朝鲜的开国之君,但为人残暴,而且在与儿子的关系也十分紧张,李芳远通过两次政变,铲除了异己,为自己登上王位铺平了道路。

可以说李芳远的经历,与李世民还真有像,当然了,他的才能远无法与李世民相比,但在朝鲜历史上,李芳远也算是一位十分有为的君主了。

现在的朝鲜在李芳远的治理下,国力也十分鼎盛,并且朝鲜一直与大明交好,朱棣登基时,朝鲜也第一时间派使臣前去庆贺,可以说十分有眼力。

最重要的是,朱棣本人对朝鲜族美女也极为钟爱,甚至曾经多次派宦官前去朝鲜,挑选一些美貌的少女入宫,比如朱棣的宠妃权氏,就是朝鲜人。

种种原因之下,使得朝鲜与大明的关系极为紧密。

另外朱瞻壑还知道,朝鲜现在深受倭寇之苦,历史上的李芳远,因为忍无可忍,将会在几年之后,对倭国的对马岛展开一场突袭,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倭寇。

不过以朝鲜的国力,也只能对对马岛这种小岛用兵,至于对马岛背后的九州,朝鲜根本无力进攻。

反而是九州岛上的大名,曾经有人自称是百济王族之后,多次向朝鲜索要土地,因此朝鲜与九州岛之间的关系,也极为紧张。

“陛下既然想要联合朝鲜,最好还是先派使节去朝鲜,试探一下朝鲜国王的态度,如果朝鲜愿意出兵出粮,到时我们大明再做决定也不迟!”

金忠再次上前开口道。

金忠看出朱棣偏向于出兵,自己想要劝阻也很难,所以他只能用这种方法拖延一下,看看事情是否有什么转机?

“这倒是可以,你们觉得派谁担任使节为好?”

朱棣闻言点了点头赞同道。

这次不是一般的出使,而是要与朝鲜商议出兵的事宜,因此使节的身份不能太轻,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大明对此事的重视。

(本章完)

534.第534章 还要北征?第215章 朱元璋留下的秘道第83章 纪纲有问题(上)855.第855章 君士坦丁第210章 真的是朱文奎579.第579章 朱高炽病了(下)639.第639章 夏元吉的烦恼361.第361章 姚广孝病重362.第362章 一休和尚(上)第165章 谷王与建文帝第152章 史上第一次飞天(上)第19章 张辅有不轨之心?569.第569章 朱棣驾崩(上)483.第483章 大明情报网(上)785.第785章 奇人院(下)648.第648章 吴家寨334.第334章 信德之战(下)580.第580章 迁回南京427.第427章 大伯做榜样881.第881章 乾清宫(上)513.第513章 朱棣也看报905.第905章 胡濙与王振598.第598章 瞒不住512.第512章 儒报(下)第178章 只差三岁330.第330章 小管事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拢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546.第546章 银矿反击战(下)第197章 迁都之议(下)673.第673章 常威的儿子477.第477章 眼线第47章 计划顺利890.第890章 大明使团(下)950.第950章 撤军第172章 谷王朱橞746.第746章 抵达埃及354.第354章 大内氏(上)第216章 朱文奎被抓(上)第237章 不一样的养廉银693.第693章 纺织业(下)414.第414章 盘问454.第454章 张忠来了963.第963章 张辅的苦劝第77章 朱高煦中毒(上)815.第815章 威尼斯总督(下)542.第542章 大战在即382.第382章 天津开海(上)504.第504章 新闻报(上)第216章 朱文奎被抓(上)754.第754章 告状的方法第88章 相依为命的兄妹970.第970章 土木堡之败(下)537.第537章 余百户的毒计(中)第171章 这世上最缺的是机会第163章 合欢树721.第721章 又见常威643.第643章 扫平日本的开端381.第381章 成婚(下)388.第388章 抵达宁波589.第589章 重启海禁?975.第975章 大汉的援军556.第556章 夏元吉入诏狱(上)400.第400章 移民的福利(下)第227章 程济884.第884章 朱瞻圻要人449.第449章 安置新移民(上)543.第543章 朱勇告状第203章 朱瞻圻的身世(下)798.第798章 海伦怀孕了966.第966章 尽人事,听天命第55章 三人凑成二百五624.第624章 杀人灭口(下)401.第401章 牧民第200章 一张纸条724.第724章 神秘金先生397.第397章 海上囚犯(上)702.第702章 乱成一锅粥的交趾335.第335章 对马岛之战(上)第31章 拍卖(新书求推荐收藏)612.第612章 朱瞻基逃了第166章 长江上的截杀351.第351章 菊池氏投靠第218章 朱文奎被抓(下)第235章 狗屁不通支运法714.第714章 海伦的另一层含义915.第915章 儿子失踪了319.第319章 朱高燧喊冤791.第791章 威尼斯商人846.第846章 移民安置(上)338.第338章 菊池氏第171章 这世上最缺的是机会844.第844章 广州港673.第673章 常威的儿子777.第777章 简单粗暴439.第439章 朱瞻圻出海910.第910章 儿子(下)946.第946章 朱瞻壑的警告357.第357章 真正的以夷治夷686.第686章 镜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