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第479章 治标不治本

第479章 治标不治本

朱棣要北征,这在朱瞻壑看来很正常。

别看蒙元已经被灭,但北方草原的威胁,却一直压在中原人的心头,所以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在位时都对北方草原不遗余力的进行打击。

比如以朱棣为例,之前瓦剌强盛时,他就出兵打瓦剌,现在阿鲁台强盛,他就出兵打阿鲁台,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消灭草原上的有生力量,削弱草原对中原的威胁。

当然了,这种办法在很多人看来,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但在现有的条件下,大明无法对草原形成有效的统治,因此时不时出兵收割草原的势力,就成为唯一有效的办法了。

“你怎么帮着你皇爷爷说话,要知道每次北征,都是兴师动众,虽然取得了一些战果,却根本没办法彻底消灭草原上的势力,与其这么劳民伤财,还不如把北征的钱用在其它地方。”

朱高炽没想到朱瞻壑竟然会赞同北征,当即一脸不高兴的说道。

“大伯你说的也有道理,可北方草原的威胁也不能小视,那个阿鲁台是个野心勃勃之辈,现在实力增长飞快,又打败了宿敌瓦剌,接下来很可能就是南下进犯我大明的领土,皇爷爷现在出兵,说不定刚好可以打断他崛起的进程!”

朱瞻壑再次耐心的解释道。

“阿鲁台毕竟是我大明的和宁王,他之前愿意投靠我大明,说明他并不想与我大明为恶,哪怕现在他强大了,但只要我们派个使节前去,对方肯定会愿意与我大明和平相处的!”

朱高炽却发表了完全不同的看法道。

“大伯,你没有去过草原,不了解草原上的情况,就算阿鲁台不愿意与我大明交恶,可草原上的条件恶劣,随便一点天灾人祸,就能让草原民不聊生,到时那些牧民为了活下去,只能南下抢掠,您觉得阿鲁台到时会拒绝手下人的要求吗?”

朱瞻壑对朱高炽的看法也显得十分无奈,但还是耐着性子反问道。

“我……”

朱高炽一时间也为之语塞。

其实他也清楚,北方游牧部落,与中原王朝的矛盾根本无法调和,他的想法其实是抱着几分侥幸的心理,想要用战争之外的方法,调和两者间的矛盾,可这根本不现实。

而且和战争一样,就算是解决了一时的问题,也维持不了太久,同样是治标不治本,除非是双方中有一方把另一方彻底的消灭掉。

“好吧,我承认你说的有几分道理,可现在并不是北征的时候,之前迁都已经让朝廷消耗巨大,特别是修建北京城和皇城,已经让国库十分紧张,如果这时候再出兵北征,恐怕朝廷根本吃不消这样的消耗。”

朱高炽终于说出一个很现实的理由,这才是他反对北征的根本原因。

“这事应该让夏尚书去头疼,大伯您怎么先急着反对了?”

没想到朱瞻壑却笑着反问道,夏元吉是朱棣的财务大管家,要是真缺钱,他肯定第一个坐不住。

“你以为夏尚书没有反对吗?父皇刚公布北征的消息,夏尚书就立刻表示了反对,甚至还差点和父皇吵了起来,现在内阁分成两部分,除了两个武将外,其它人都反对北征。”

朱高炽再次激动的道。

金忠去年也去世了,现在内阁文臣为夏元吉为首,他带头反对北征,其它内阁大臣也纷纷响应。

不过内阁一开始就没有牵制皇权的力量,因此夏元吉他们的反对,对朱棣的影响很小。

而且朱棣对北征这件事,早就考虑了很久,所以哪怕内阁反对,甚至朱高炽也不赞同的情况下,他依然要一意孤行。

“夏尚书反对的理由是什么,仅仅是因为缺钱吗?” 朱瞻壑再次好奇的问道。

“不仅仅是因为缺钱,另外还有其它的考量。”

朱高炽如实回答道。

“那就是了,夏尚书没有只说缺钱,说明朝廷还是拿得出钱的,另外皇爷爷自己手里也有钱,所以这次出兵在我看来,恐怕谁也无力阻止。”

朱瞻壑这时十分坦白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以朱棣的性子,能忍这么久没有再北征,主要还是因为迁都的事给耽搁了,再加上朱高煦去天竺,都让朱棣承担了一些压力。

不过现在迁都的事已经稳定下来了,朱高煦在天竺也站稳了脚根,再加上海贸的兴盛,使得朱棣手中积累了不少的钱财,如此一来,朱棣自然会把目光投向他最感兴趣的事,也就是打仗,做为一个武将出身的帝王,不打仗总让他感觉生活太过平淡。

“那你的意思是,咱们就不管了,任由你皇爷爷再次出兵北征?”

朱高炽这时十分不甘心的问道。

“也不能完全不管,打仗可以,但这个仗怎么打,咱们还是可以帮皇爷爷好好考虑一下的,最好能一战彻底的平定阿鲁台的势力,这样日后北方的威胁也会小一些。”

朱瞻壑笑呵呵的再次说道。

朱高炽听后却是沉默不语,显然他对朱瞻壑的话还是存有疑虑。

朱瞻壑也不想再解释,于是开口道:“大伯,我去见一下皇爷爷,探探他的口风,如果有什么事情,再回来找您商量!”

“好吧,我今天因为反对北征,被你皇爷爷臭骂了一顿,现在也只有你能劝一劝他了。”

朱高炽点头道。

于是朱瞻壑告辞离开,很快来到武英殿。

当他进到大殿时,只见朱棣正站在一幅地图前,眯着眼睛凑到地图上,正在仔细观察着地图上的地形,似乎是在考虑着出兵的路线。

“孙儿参见皇爷爷!”

朱瞻壑上前行礼道。

“你不是刚回来吗,怎么这么快就进宫了,该不会是被你大伯派人来做说客的吧?”

朱棣横了朱瞻壑一眼,语气不善的质问道。

这几天反对他北征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他的脾气也很不好。

“皇爷爷误会了,刚才大伯的确想让我劝皇爷爷,但我却觉得北征势在必行,因此还被大伯好一阵埋怨!”

朱瞻壑半真半假的回答道。

(本章完)

第196章 迁都之议(上)第279章 又见朱高燧406.第406章 佛母(上)860.第860章 穿过运河323.第323章 对马岛(上)第51章 好人没好报第204章 城东半山寺第124章 真凶浮出水面282.第282章 第一笔银行贷款805.第805章 黄色火药439.第439章 朱瞻圻出海375.第375章 消息传出706.第706章 苏伊士运河第152章 史上第一次飞天(上)第251章 不能指着一个人坑897.第897章 斯库台里港之战第215章 朱元璋留下的秘道845.第845章 种地和经商440.第440章 郭县令508.第508章 夏元吉的投稿(上)951.第951章 撤军的路线第264章 财要露白923.第923章 引入外力562.第562章 汉王妃赐刀第280章 恢复自由(上)第185章 招揽张兴第226章 穹隆山普渡寺第95章 谨慎多疑的纪纲第121章 抓捕纪纲(上)587.第587章 阴损的手段330.第330章 小管事876.第876章 黑海海峡之战(下)558.第558章 汉王妃去天竺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点608.第608章 杀进京城(上)679.第679章 多国使团(上)第39章 中计了421.第421章 抓捕绑匪495.第495章 瓦剌崛起(上)741.第741章 阿丹港易主(下)第186章 卖地895.第895章 民间参股第235章 狗屁不通支运法331.第331章 愚蠢第246章 流言蜚语839.第839章 逃难(上)740.第740章 阿丹港易主(上)383.第383章 天津开海(下)903.第903章 张太后驾崩第131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194章 张兴来也813.第813章 抵达威尼斯846.第846章 移民安置(上)第237章 不一样的养廉银第3章 少师姚广孝第170章 老子英雄儿混蛋886.第886章 张太后的善意473.第473章 一个教训(下)533.第533章 脱欢逃了第234章 疯狂的北京486.第486章 设局443.第443章 将计就计770.第770章 远赴日本380.第380章 成婚(上)555.第555章 吐蕃与草原第258章 交权412.第412章 官兵是你小子惹来的565.第565章 朱棣病重473.第473章 一个教训(下)876.第876章 黑海海峡之战(下)第174章 都督张兴(下)935.第935章 阿伊丽第5章 相士555.第555章 吐蕃与草原第246章 流言蜚语409.第409章 绑架893.第893章 胡濙的谋划722.第722章 王通的困境(上)755.第755章 王朝的兴衰第234章 疯狂的北京502.第502章 朱棣的处罚978.第978章 另立新君第229章 旧港求援第33章 头上没毛,嘴巴不牢663.第663章 作坊(上)719.第719章 朱勇和神机营754.第754章 告状的方法708.第708章 海伦(下)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营915.第915章 儿子失踪了381.第381章 成婚(下)第41章 小倔驴第209章 祭祀东陵407.第407章 佛母(下)第253章 工匠提供的线索428.第428章 爷仨第182章 睡不着的黎利664.第664章 作坊(下)第245章 宝钞的恶果第63章 老三想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