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第537章 余百户的毒计(中)

第537章 余百户的毒计(中)

“写这东西的人叫什么名字,现在在哪?”

朱瞻壑看完刘苛带来的这份文书,也立刻激动的向他问道。

“此人名叫余良,也是我们锦衣卫的人,曾经被派到草原上潜伏数十年,他现在就在锦衣卫。”

刘苛也被朱瞻壑的反应吓了一跳,急忙回答道。

“你快把他带过来,我要亲自和他聊一聊!”

朱瞻壑当即吩咐道。

“是!”

刘苛立刻答应一声,随即转身就走,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朱瞻壑这么着急,看来那个余良写的这份东西,真的是十分重要。

等到刘苛走后,朱瞻壑又把手中的这份文件仔细的看了一遍,越看越是赞叹。

在这份文件中,余良将自己潜伏草原部落数十年,观察到的种种情况记录下来,并且着重描写了一下草原部落的一些弱点。

比如余良就记录了草原上医疗条件极其落后,他也正是靠着一手医术,才能在各个部落站稳脚根。

而在草原上的各种疾病中,有一种病堪称绝症,而且还会传染,那就是花柳病,特别是梅毒,这种病在草原上十分流行,得病的人几乎无法治愈,最后只能等死。

而花柳病之所以在草原盛行,一是草原人没有卫生意识,有些人一辈子都不洗一次澡,甚至得病的人死了,衣服也会被人拿去给健康的人穿,二是草原人有让妻子待客的传统,这也更加加剧了花柳病的传播。

除了疾病外,余良还记录了许多关于草原人迷信的故事,比如有人信红教,仅仅因为一个喇嘛的一句话,甚至可以去杀死自己的妻儿,并且献上自己全部的财产,这种事在草原上绝不是个例。

针对草原人的这些弱点,余良献上几条制衡草原人毒计,第一就是搜集大明的花柳病人,将他们送到草原上,故意传播花柳病,从而以疾病削减草原上的人口数量。

如果说传播疾病是从身体上削弱草原人,那么余良接下来的计划,则是从精神上削弱草原人。

在余良看来,草原人因生活条件恶劣,不但是天生的骑手,打起仗来也是悍不畏死,但相比之下,他们的精神其实十分脆弱。

比如余良建议,可以在草原上传播佛教,以佛法去感化那些草原人,特别是传播传教仁慈、不杀生,以及轮回转世等福报理念,削弱草原人身上的杀气,让他们养成逆来顺受的性格。

当然除了这些外,余良还列举了几条针对草原上的办法,但都不如上面这两条毒辣。

朱瞻壑看完之后,也是赞叹连连,因为余良的这些计划,竟然与后世的满人不谋而合。

后世的清朝,几乎彻底的解决了草原上的威胁,靠的就是宗教和梅毒,当然还有联姻,但这只是分化瓦解的变种,算不上多高明。

而满清靠着宗教和梅毒,十分有效的控制了蒙古的人口,比如从清初到清末,总人口增长了四倍多,但蒙古人口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一直在减少,甚至有人说从清初到清末,蒙古人口减少了九成,这肯定有点夸张,但蒙古人口减少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而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就是满清对草原实行的政策,比如以宗教为例,满清在草原上大力推广黄教,并且还规定一家只能留一个男子,比如一家生了八个儿子,其中七个都要出家做喇嘛。

要知道在草原上,男人才是生产力和战斗力,而大批青壮男子出家做了喇嘛,不但无法放牧,更无法打仗,这也导致草原各个部落的实力大减,再也无法威胁中原。

“满清能做,我大明为何不能做?”

朱瞻壑低声自语道,虽然这两条计策十分狠毒,但国与国之间本就没有任何的仁慈可讲,以前他是没想到,现在经余良的提醒,这才终于想了起来,原来还有不用刀兵,就能让蒙古人实力大减的办法。

想到这里,朱瞻壑也兴奋的在书房里走了走去,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当然了,这个余良的办法也有缺点,那就是见效的时间太慢,无论是传播疾病还是传播宗教,都需要时间,但以大明现在的实力,如果实施得当,也许二十年后,就能见到很好的效果。

一个时辰后,余良被刘苛带到了朱瞻壑的书房,面对这位传说中的汉王世子,余良也表现的十分拘束,进来后立刻上前行礼道:“锦衣卫百户余良,拜见世子!”

“余百户不必多礼,坐!”

朱瞻壑十分热情的说道,并且还一指旁边的椅子,示意对方坐下说话。

余良却不敢坐,直到旁边的刘苛拉着他坐下,他才只用一边屁股坐在椅子上,似乎随时都准备站起来,看着十分别扭。

“余百户,你不必太紧张,对于你写的这份针对草原人的计策,我也仔细看过了,的确都是一些十分有效的办法!”

朱瞻壑笑着夸奖道。

“真的?世子您觉得下官的办法有效?”

余百户听到朱瞻壑的话也惊喜的站起来,刚才他还在指挥使丘鹏面前碰了一鼻子灰,结果这才几个时辰后,这位传说中的世子殿下竟然夸自己的办法有效,这让余百户也有种受宠若惊之感。

“当然了,你的想法不但有效,而且如果实施成功,甚至可以一举解决,北方草原数千年来对中原的威胁,光是凭这一条,你就足以青史留名了!”

朱瞻壑兴奋的一拍桌子道。

“青史留名就算了,下官的办法太过阴损,也就只有我们锦衣卫才能用这种办法,正史上万不能记载的。”

余良却连连摆手道。

宗教也就罢了,可以算是阳谋,但传播疾病这种事,绝对属于再阴损不过的招式了。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当初蒙古人西征,可是将天花病人的尸体扔到城中,从而大规模传染天花,据说连黑死病,都是蒙古人传播到欧洲的,因此大明向草原传播一点花柳病根本不算什么。

(本章完)

第58章 拿去融了第147章 陶家三代追梦人305.第305章 交换人质(下)407.第407章 佛母(下)283.第283章 存钱(上)461.第461章 内斗的锦衣卫540.第540章 喇嘛巴普955.第955章 杨善的质问585.第585章 不要命的李时勉第61章 死奸商324.第324章 对马岛(下)699.第699章 又是柳升第225章 齐先生(下)552.第552章 喇嘛在草原(上)第68章 借个“太子”玩玩844.第844章 广州港653.第653章 城东小学521.第521章 向外扩张(下)335.第335章 对马岛之战(上)376.第376章 放榜第155章 陶大仙人372.第372章 局势变化456.第456章 两位布政使574.第574章 朱高燧立大功371.第371章 一休进宫370.第370章 替代官员的人(下)673.第673章 常威的儿子第74章 内阁之议第116章 什么叫东厂?884.第884章 朱瞻圻要人641.第641章 白银运输520.第520章 向外扩张(上)636.第636章 抵达狮子港第158章 密本制度第281章 恢复自由(下)775.第775章 有野心的朱瞻垐第16章 好弟弟(上)924.第924章 夜见张辅558.第558章 汉王妃去天竺393.第393章 林立志604.第604章 朱高煦归来(下)第128章 朱高炽也中毒了407.第407章 佛母(下)366.第366章 弥留之际(上)422.第422章 围堵唐赛儿第223章 刘家港513.第513章 朱棣也看报561.第561章 吴家寨(下)304.第304章 交换人质(上)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拢第240章 宋礼第163章 合欢树567.第567章 榆木川(中)636.第636章 抵达狮子港744.第744章 兴国公府的家事第100章 闻风而动528.第528章 夹龙谷第146章 飞天858.第858章 重要人物508.第508章 夏元吉的投稿(上)579.第579章 朱高炽病了(下)341.第341章 收一点利息555.第555章 吐蕃与草原639.第639章 夏元吉的烦恼第37章 全军覆没的五虎上将第277章 朱高炽进宫第107章 长史的人选321.第321章 禁止贩卖武器641.第641章 白银运输483.第483章 大明情报网(上)506.第506章 新闻报(下)937.第937章 救人(下)第209章 祭祀东陵559.第559章 回大明探亲375.第375章 消息传出第149章 满城皆知第3章 少师姚广孝509.第509章 夏元吉的投稿(下)第163章 合欢树338.第338章 菊池氏843.第843章 种族问题第115章 分化锦衣卫755.第755章 王朝的兴衰第134章 用谎言维持的脸面969.第969章 土木堡之败(中)908.第908章 不是时候第31章 拍卖(新书求推荐收藏)823.第823章 修建中的铁路第188章 状告朱高煦(上)964.第964章 永顺伯薛绶490.第490章 朵颜三卫560.第560章 吴家寨(上)761.第761章 齐东港320.第320章 大乌龙544.第544章 晚了一步第62章 初版三国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营563.第563章 最后一次北征(上)518.第518章 永乐日报562.第562章 汉王妃赐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