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第755章 王朝的兴衰

“经过就是这样,现在我们占据了苏伊士港,奥斯曼占据了开罗,双方共同开凿运河,日后也会平分运河的利益。”

朱瞻壑耐心的向海伦讲解了一下埃及现在的局势。

“没想到曾经凶名赫赫的马木鲁克王朝,就这么轻易的被你们灭亡了!”

海伦听完之后,也是愣了好一会儿这才喃喃自语道。

“这世上哪有长盛不衰的王朝,你们那边的罗马帝国,不也曾经强盛无比吗,可是后来照样经历了战乱和分裂,现在也只剩下一个分裂出来的拜占庭帝国在苟延残喘,以我的估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亡于奥斯曼之手!”

朱瞻壑听到海伦的话,也是心中有感,于是叹了口气道。

“可你们华夏不是一直强盛吗,就算偶有异族入侵,但伱们依然可以再起崛起,建立一个强盛之极的大帝国!”

海伦却不等同朱瞻壑的话,她这段时间在研究华夏的历史,从上古神话传说,到历朝历代的兴衰,特别是那些浩瀚的史书,更让她感到震惊,她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民族如此执着于记录历史。

“是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华夏的确一直很强盛,主要是我们祖先四处扩张,将周围能够打下来,并且能占据的地方全都纳入帝国的版图,除了北方的草原,周围几乎没有能够威胁我们的力量。”

朱瞻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忽然又叹了口气道:“但帝国的威胁不在于外部,而在于国内,历朝历代,只要我们内部不出问题,外部的威胁就不足为惧,可每个王朝建立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强盛,总免不了走向衰落,最终我们华夏陷入到一个王朝兴替的怪圈之中,基本没有一个王朝能够撑过三百年。”

“殿下这么说,难道觉得大汉和大明也不行吗?”

海伦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问出了心中的想法道。

“大明做为华夏王朝之一,最终依然逃不过王朝轮回的命运,至于我们大汉……”

朱瞻壑说到这里忽然停了下来,脸上也露出思索之色。

“大汉怎么了?”

海伦好奇的追问道。

“对于大汉日后的命运,我也说不准,现在我做的这一切,也都是在大汉的将来做准备,至于大汉日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也无法预知!”

朱瞻壑最终摇了摇头道。

自从朱高煦率兵出海,并且在天竺建立大汉之后,他们父子的命运,就已经走向了未知,至少朱瞻壑无法从原来的历史上,预知他们父子的命运,而且大汉在他的治理下,注定会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帝国,因此对于大汉日后的命运,朱瞻壑也完全无法预料。

看着心事重重的朱瞻壑,海伦也感觉十分疑惑,在她看来,大汉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了,能和他们相比的,也只有朱瞻壑的母国大明。

朱瞻壑做为如此强大帝国的继承人,本应无所畏惧,可在海伦看来,朱瞻壑却经常露出忧虑的表情,考虑的事情也太过长远,偏偏对方又极为博学,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知,这让海伦一直觉得朱瞻壑身上有太多的谜团。

其实海伦的看法并没有错,朱瞻壑有时候的确想得太多,但做为一个穿越者,太清楚后世的历史,他又太想改变历史的走向,可历史的惯性实在太大,所以有时候朱瞻壑的一些看法也会比较悲观。

与此同时,大明北京皇城内,朱瞻基坐在武英殿中,一张脸阴沉似水,下面的一些大臣也都不敢发出任何声响。过了好一会儿,朱瞻基终于抬头扫视了一下众臣,这才开口问道:“你们觉得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面对朱瞻基的询问,下面的杨荣、杨溥等人也全都低头不语,谁都不愿意做这个恶人。

原来就在前几天,交趾新王李齐,正式得到朱瞻基的册封,随后就将一些原来被俘虏的大明官员交还给大明。

这些官员大都是在交趾战乱时,被各路叛军抓获的,其中黎善抓到的人最多,后来黎善死于李齐之手,于是这些俘虏就落到李齐手中。

不过这些官员之所以能够活命,并不是各种叛军心善,事实上在交趾之前的叛乱中,有不少宁死不降的大明官员,最后都死于叛军之手,而这些活下来的官员,却是向叛军投降,甚至有人还主动把城市献给叛军,只为换取活命。

这批李齐交还的官员共有一百五十多人,其中以交趾都督蔡福、都指挥朱广、薛聚、于瓒、指挥鲁贵、千户李忠等人的官职最高。

特别是都督蔡福,他不但主动投降,而且在投降之后,还教给交趾叛军制作攻城的器具,甚至还为他们提供交趾各地驻军的情报等等,给大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怎么都不说话了?蔡福等人到底该怎么处置?”

朱瞻基看到众人全都低头不语,当即冷哼一声再次质问道。

“陛下,交趾之败,非是一人之罪,但蔡福等人身受皇恩,却不思为国尽忠,反而投敌卖国,臣以为应该严惩!”

杨荣这时终于站出来表态道,今天内阁是他当值,所以他必须站出来表态。

“这么说来,杨爱卿是希望朕将所有人全都处死了?”

朱瞻基抬眼看了杨荣一眼,这才冷冷的问道。

“陛下误会了,臣觉得大部分人罪不致死,只需革除官职即可,至于蔡福、朱广等人,其罪难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杨荣犹豫了一下终于再次说道。

他其实早就出来了,以朱瞻基的态度,今天不杀几个肯定难以平息对方心中的怒火,但一百多人肯定不能都杀,因此只能挑几个带头的杀了。

“你们觉得呢?”

朱瞻基不置可否,而是再次向其它大臣问道。

“臣附议!”

吏部尚书蹇义、兵部侍郎王骥等人也纷纷站出来赞同道。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些投降的人,除了蔡福等少数人,其它绝大部分人都是被逼无奈,如果都杀了,肯定会让朝中官员会有兔死狐悲之感,因此挑几个罪无可赦的杀了,让朱瞻基出出气就足够了。

第16章 好弟弟(上)581.第581章 两京制(上)第270章 汉王妃来了627.第627章 夏元吉可抵百条战船720.第720章 七弦琴与荷马史诗523.第523章 朱勇回来了851.第851章 依弗港之战(下)587.第587章 阴损的手段783.第783章 待遇541.第541章 选址675.第675章 初见兀鲁伯675.第675章 初见兀鲁伯355.第355章 大内氏(下)402.第402章 移民的问题第16章 好弟弟(上)第231章 旧港之战(中)985.第985章 草原之变656.第656章 招生启示461.第461章 内斗的锦衣卫759.第759章 好大喜功389.第389章 反对开海的人462.第462章 好事384.第384章 骗子845.第845章 种地和经商第93章 朱瞻壑来“夺权”了356.第356章 犒赏三军715.第715章 带你看样东西588.第588章 倒行逆施第129章 漆器第192章 郑和抵达交趾480.第480章 遗漏的事(上)第54章 新的财路404.第404章 遭遇风暴982.第982章 一身两帝349.第349章 立足九州354.第354章 大内氏(上)741.第741章 阿丹港易主(下)590.第590章 得罪所有人365.第365章 又见张忠第32章 朱瞻基回来了第151章 又忽悠一个474.第474章 父与子(上)351.第351章 菊池氏投靠918.第918章 探索美洲的船队第91章 畅谈海外诸国第179章 蜀王家的狗血剧602.第602章 被夺权了第237章 不一样的养廉银425.第425章 朱棣的怀疑第60章 惯偷朱瞻圻653.第653章 城东小学544.第544章 晚了一步616.第616章 谈条件829.第829章 边市商人680.第680章 多国使团(下)322.第322章 朝鲜使节的报信785.第785章 奇人院(下)984.第984章 两国合并?578.第578章 朱高炽病了(上)497.第497章 战俘的分配516.第516章 报纸引发的风波(上)851.第851章 依弗港之战(下)783.第783章 待遇第245章 宝钞的恶果679.第679章 多国使团(上)453.第453章 给别人做嫁衣?598.第598章 瞒不住764.第764章 遇事不决找大哥564.第564章 最后一次北征(下)第106章 仆从军第185章 招揽张兴361.第361章 姚广孝病重第33章 头上没毛,嘴巴不牢第141章 讨公道(上)634.第634章 称帝?456.第456章 两位布政使436.第436章 移民(上)616.第616章 谈条件667.第667章 清水河之战887.第887章 宦官王振(上)349.第349章 立足九州670.第670章 兀鲁伯要撤军372.第372章 局势变化809.第809章 新火器683.第683章 谈判陷入僵局第65章 大惊喜373.第373章 同病相怜966.第966章 尽人事,听天命298.第298章 海上遭遇(下)429.第429章 风险和机遇949.第949章 一意孤行524.第524章 安远侯柳升890.第890章 大明使团(下)686.第686章 镜子(下)875.第875章 黑海海峡之战(中)863.第863章 东正教圣人第81章 真凶找到了第44章 假英雄变真英雄第80章 当面对质445.第445章 新老移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