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第818章 开平卫内迁(上)

北京皇城武英殿。

“陛下,瓦剌屡次出兵攻打开平,阳武侯薛禄多次上奏,现在开平卫已经不堪其扰,再加上兀良哈日渐强大,开平卫独守于外,实在是独木难支啊!”

兵部侍郎王骥表情凝重的向朱瞻基禀报着开平卫的情况。

当初朱棣最后一次北征,虽然把瓦剌打的落花流水,但却让脱欢逃了出去,经过这几年的积蓄,瓦剌再次恢复了实力,最近一直在骚扰着大明的边境,其中开平卫就是他们攻打的重点。

开平卫是当初朱元璋在草原上设立的军事重镇,朱棣几次北征,几乎每次都路过开平,这里做为大明的北方边关,只要开平不失,就可保证大明北疆的安全。

但现在随着朱瞻基继位后,对北方实行战略收缩,导致一些用于进攻的据点,变成了孤悬于草原,时常受到草原人的攻打,现在开平卫已经疲惫不堪,所以阳武侯薛禄才会上书请求内迁。

“开平是当初太祖皇帝所置,岂可轻易废弃?”

这时立刻有人站出来反对道,赫然正是杨溥。

“可现在想要守住开平,就必须增加开平的驻军,加强对开平的支援,其中的花费甚巨,实在有些得不偿失啊!”

王骥看到杨溥反对,当即眉头一皱反驳道。

兵部尚书一职暂时空悬,因此王骥这个兵部侍郎现在暂时代管兵部。

“可开平位置重要,如果将开平卫内迁,日后草原人若是南下,就可直逼京城附近,这太冒险了!”

杨溥还是不赞同道。

坐在龙椅上的朱瞻基听到杨溥和王骥的争吵,也是眉头紧皱。

对于开平卫,朱瞻基十分了解,毕竟当初朱棣每次北征,都会带上他,路过开平时,也都会在那里停留几日。

甚至朱瞻基登基后,也知道开平关系重大,所以派阳武侯薛禄率领大军镇守,但没想到薛禄却几次上书,请求将开平卫内迁。

从内心来说,朱瞻基并不愿意放弃开平,不是他对开平有什么感情,而是如果放弃开平,就相当于放弃边疆五百里的土地。

要知道朱瞻基登基后,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丢掉了交趾,哪怕手下大臣给他编造再多的理由,也无法掩盖他失掉国土的事实,如果现在再放弃平开,相当于又丢掉了一块国土,他现在都担心后世骂他是个无能之君。

但如果加派兵力死守开平,朱瞻基又下不定决心,因为开平孤悬于草原之上,周围并没有其它城池可以支援,如果加派重兵,每年的消耗都不是个小数目。

另外据阳武侯薛禄的禀报,再加上锦衣卫传回的情况,开平卫这几年来为了应对草原人的攻击和骚扰,已经兵疲将乏,城池也损坏严重,所以光是加派兵力是不行的,除非他派大军将开平卫原来的军队替换下来,再让人重修城池,才有可能守住开平。

但这么一来,对开平的投入就太大了,大明虽然富足,但花钱的地方也多,为了一个小小的开平,根本不值得下那么大的本钱。

想到这里,朱瞻基也拿不定主意,最后目光一扫,落到了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张辅身上。

当初朱棣在朱瞻壑的劝说下制定内阁,并且规定必须有武将入阁,本来内阁中有两个武将,分别是张辅和陈珪,后来陈珪去世,于是就由薛禄接替进入内阁,但薛禄常年领兵在外,所以现在内阁也只剩下张辅一人。朱瞻基登基后,虽然没有压制武将,但做为一个守成之君,他还是更加重视文臣的意见,再加上内阁只有张辅一个武将,因此他也是孤掌难鸣,所以绝大部分时候都只能保持沉默,除非朱瞻基询问他的意见,他才会开口。

“英国公,你对开平卫内迁一事如何看?”

朱瞻基终于打断了王骥与杨溥等人的争吵,向张辅问道。

“这个……”

只见张辅略一犹豫,这才终于回答道。

“启禀陛下,臣之前虽然去过开平,但这几年一直呆在京城,对开平现在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相比之下,阳武侯却一直镇守在开平,他对那里的情况肯定更加了解,因此他的建议臣以为更加中肯!”

张辅说完上面的话后,却在心中暗叹一声,如果不是被逼无奈,他也不愿意放弃开平卫。

“这么说英国公你是赞同将开平卫内迁了?”

朱瞻基听到张辅的话也有些惊讶,毕竟当初放弃交趾时,张辅可是强烈反对。

“正是!”

张辅再次无奈的回答道。

开平卫位置特殊,它从设立时起,就不是为了防守,而是为了进攻草原,所以朱棣几次北征,都需要经过开平,而且开平也是北征大军背后的重要后勤支撑。

换句话说,只有大明对草原保持着积极进攻的姿态时,开平卫才有意义。

但现在朱瞻基登基后,却收缩边疆的战线,对北方草原实行防守的姿态,如此一来,开平卫不但无法发挥出作用,反而还会成为大明的拖累,开平卫的守军做为一支孤军,苦苦的守在草原上也根本无法持久。

阳武侯薛禄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几次三番的上书,请求将开平卫内迁,因为如果再不内迁,开平被攻破也只是早晚的事。

“陛下,臣以为英国公所言极是,开平卫内迁已经是势在必行之事,阳武侯那边也快支撑不住了,还请陛下早做决定!”

王骥听到张辅的话也是眼睛一亮,于是趁热打铁的说道。

旁边的杨溥面色一沉,刚想再说些什么,却只见朱瞻基点头道:“朕也觉得英国公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就将开平卫内迁吧,这件事由王侍郎你来主持!”

“臣遵旨!”

王骥闻言也是大喜的说道,旁边的杨溥看到朱瞻基已经做出决定,只得闷闷不乐的退了回去。

张辅则是暗叹一声,虽然开平与交趾的情况不同,但同样都是主动放弃,而且还是他亲自表态赞同,这让他心中也颇为愧疚,感觉自己对不起朱棣的信任。

629.第629章 荒岛面谈(上)766.第766章 自行车(下)553.第553章 喇嘛在草原(中)794.第794章 车上闲谈(上)352.第352章 担忧的朱棣540.第540章 喇嘛巴普492.第492章 分配俘虏第90章 古代审美的变迁468.第468章 第二个目标361.第361章 姚广孝病重第29章 养成系青梅竹马520.第520章 向外扩张(上)854.第854章 风险与收益908.第908章 不是时候543.第543章 朱勇告状638.第638章 朱高煦称帝300.第300章 葛成二郎372.第372章 局势变化905.第905章 胡濙与王振726.第726章 交趾国书第87章 长颈麒麟第11章 阴沟里翻了船873.第873章 攻陷罗德岛第596章 对质朱高燧(上)第275章 寿宴(上)第74章 内阁之议787.第787章 硝酸第262章 金银财宝第34章 老子打儿子第19章 张辅有不轨之心?570.第570章 朱棣驾崩(下)707.第707章 海伦(上)713.第713章 实力的差距第10章 多好的孩子354.第354章 大内氏(上)779.第779章 师徒第34章 老子打儿子702.第702章 乱成一锅粥的交趾第248章 三大殿被毁第244章 开银行283.第283章 存钱(上)789.第789章 朱瞻坦在埃及459.第459章 报仇(中)第204章 城东半山寺877.第877章 夺取布尔萨第78章 朱高煦中毒(下)328.第328章 对马宗氏(下)第244章 开银行544.第544章 晚了一步505.第505章 新闻报(中)第57章 连锁反应第278章 圈禁736.第736章 内奸(上)589.第589章 重启海禁?880.第880章 朱瞻基病了296.第296章 海禁与倭寇816.第816章 新星号838.第838章 安置灾民422.第422章 围堵唐赛儿643.第643章 扫平日本的开端739.第739章 女校(下)854.第854章 风险与收益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909.第909章 儿子(上)636.第636章 抵达狮子港974.第974章 朱祁镇被俘811.第811章 归途855.第855章 君士坦丁625.第625章 嫌疑人朱瞻基362.第362章 一休和尚(上)309.第309章 从源头上解决倭寇314.第314章 永平公主(中)869.第869章 发疯770.第770章 远赴日本第268章 朝廷逼出来的漕运第44章 假英雄变真英雄411.第411章 唐赛儿377.第377章 利益冲突461.第461章 内斗的锦衣卫954.第954章 追兵将至648.第648章 吴家寨第111章 一举两得(到)第114章 东厂的诞生(下)326.第326章 张辅的最后一次出征556.第556章 夏元吉入诏狱(上)474.第474章 父与子(上)305.第305章 交换人质(下)546.第546章 银矿反击战(下)501.第501章 锦衣卫的职责616.第616章 谈条件845.第845章 种地和经商第271章 银行501.第501章 锦衣卫的职责第226章 穹隆山普渡寺334.第334章 信德之战(下)703.第703章 掌控交趾的经济命脉957.第957章 兵临城下648.第648章 吴家寨410.第410章 搬救兵第95章 谨慎多疑的纪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