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5.第895章 民间参股

“咔嚓嚓~咔嚓嚓……”

武英殿的地面上,一辆精致的火车玩具,沿着铁轨铺成的圆圈转个不停,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镇看得眼睛都直了。

张太后与杨荣等人也都是啧啧称奇,没想到这个小小的玩具火车,竟然也能做得如此精巧,仅仅在车里加了点油点燃后,竟然能让这个车子自己跑起来。

“太皇太后,这就是大汉那边的火车,我们抵达北征港后,就是坐着火车到达西京,仅仅只用了几个时辰,而且北征港离西京,比天津到北京还要远一些,如果我们在北京和天津间也修上铁路,估计两三个时辰就能抵达天津!”

胡濙趁着这个机会,当即向张太后提起修建铁路的事。

“在北京和天津之间修建铁路,这能行吗?”

张太后闻言也是一愣,随后又有点迟疑的问道。

“肯定可行,我已经征得太子殿下的同意,只要我们点头,并且承担修建铁路的费用,大汉愿意派出工匠,帮我们修建一条北京到天津间的铁路,到时还会给我们提供火车!”

胡濙再次禀报道。

“大汉竟然愿意帮我们修铁路,而且还愿意把火车卖给我们!”

杨荣和杨溥等人得知这个消息,也全都露出震惊的表情。

当初胡濙出使之前,杨荣和杨溥也曾经和他商谈过,当时他们都一致认为,从大汉购买到蒸汽机的希望并不大,却没想到胡濙这次出使不但买到了蒸汽机,而且还是连带着火车一块买回来了,这可太让人吃惊了。

“修铁路?这的确是一件好事,只是不知道花费几何?”

张太后先是一喜,但随即又皱起眉头问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张太后现在可是深知,大明虽然看起来强盛,但国库却颇为紧张,各方面花钱如同流水一般,现在又想修铁路,又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启禀太皇太后,铁路的造价的确很高,大汉也没有给出一个定价,而是说要等勘探过地形后,才能给出报价,不过从大汉修建铁路的经验来看,想要修建北京到天津的铁路,没个几百万贯肯定是不行的。”

胡濙最后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实话实说道。

其实几百万贯还是胡濙往低了报的,如果施工期间又多了一些额外的支出,到时可能还会再增加几成。

“这么贵!”

张太后闻言也吓了一跳,要知道大明现在还在修建两座皇陵,每座皇陵的造价都十分惊人,现在又多了一条铁路,这让张太后也大感吃不消。

“太皇太后,其实这个价钱真的不算贵了,当初大汉修建第一条铁路时,因为没有经验,所以造价预算的要高出一倍,但太子殿下还是咬着牙修通了西京到北征港的铁路,而且这条铁路通了之后,西京到北征港只需要几个时辰,这相当于让西京多了一个出海的港口,行人与货物都可以通过铁路进出,极大的促进了大汉的经济发展……”

胡濙说着,将他们乘坐火车的经过,以及后来的所见所想,特别是铁路对西京的重大意义,全都详细的讲了一遍。

张太后与杨荣这些人也都听得十分好奇,唯独朱祁镇一直盯着转圈跑的小火车,要不是有张太后在,他恐怕早就跑下去玩了。“所以铁路的投入虽然巨大,但带来各方面的收益也同样十分巨大,用不了几年就能把成本收回来,到时这条铁路甚至还能为朝廷带来不少的收入!”

最后胡濙再次补充道。

当然了,胡濙的这种想法放在后世,肯定会被人骂的,因为铁路更像是一种国家公益,并不指着它赚钱,只是铁路带来的巨大边际效应,就足以弥补铁路的亏损。

不过胡濙受到这个时代的限制,能有上面的这些想法,已经相当的不容易了。

只见张太后听完之后,也是沉思良久,最后她终于抬头看向杨荣等内阁大臣问道:“杨爱卿你们觉得此事是否可行?”

杨荣与杨溥等人彼此对视一眼,最后杨荣第一个表态道:“臣觉得铁路之事可行,北京到天津的这段官道,一向是拥堵严重,道路已经是不堪重负,甚至都没有时间检修,如果能有一条铁路分担官道的压力,定能让两地的交通更加通畅!”

“臣附议!”

杨溥这时也站出赞同道,剩下的几个内阁大臣也纷纷表态,可以说是全票通过,就连一向在内阁中沉默寡言的张辅,也表态赞同。

“很好,既然各位卿家全都赞同,那本宫也没什么意见,只是修建铁路花费巨大,这笔钱怎么筹集?”

张太后先是赞同,随后又提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道。

“启禀太皇太后,臣在回来的路上,倒是想到一个办法,不如让银行出面,从民间筹集钱款,比如朝廷出一半的钱款,剩下的一半允许民间入股,日后给他们分红,这样一来,就能解决钱款不足的问题!”

胡濙将自己筹钱的想法讲出来道。

“这个办法好,当初夏尚书在世时,就曾经多次向民间筹款,解决了不少的问题!”

杨荣立刻站出来赞同道,其实他知道的很清楚,最早提出由民间参股的人是朱瞻壑,夏元吉也是向朱瞻壑学的,只是出现某些自尊心,杨荣故意没提朱瞻壑的名字。

杨溥等人也都没有反对,毕竟这种事大明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朝廷实在拿不出这笔钱,所以只能用这个办法。

“很好,既然有筹钱的方法,铁路的事就好办了,胡尚书,你立刻派人通知大汉,就说我们答应了,到时还要麻烦你和他们详谈一下修建铁路的事!”

张太后也终于同意道。

“太皇太后客气了,这是臣的份内之事!”

胡濙听到张太后把这件事交给自己,也十分欣喜的答应道,毕竟修建铁路不但利国利民,同时也是一桩天大的政绩,别人想求都求不来。

849.第849章 奥斯曼船队466.第466章 目光短浅的倭人第29章 养成系青梅竹马第247章 雷电367.第367章 弥留之际(下)394.第394章 涉案官员第202章 朱瞻圻的身世(上)578.第578章 朱高炽病了(上)296.第296章 海禁与倭寇485.第485章 大明情报网(下)927.第927章 殉葬?第105章 大忽悠朱瞻壑(下)919.第919章 直布罗陀第138章 上元佳节(下)288.第288章 别罗里之战(中)344.第344章 壹岐海战(下)512.第512章 儒报(下)479.第479章 治标不治本845.第845章 种地和经商第144章 张忠的道路336.第336章 对马岛之战(下)714.第714章 海伦的另一层含义773.第773章 朱瞻坦(下)第36章 有反贼第71章 詹事府开在诏狱吗?738.第738章 女校(上)第33章 头上没毛,嘴巴不牢630.第630章 荒岛面谈(下)341.第341章 收一点利息727.第727章 婚事536.第536章 余百户的毒计(上)455.第455章 刘勉的处境第86章 郑和回来了824.第824章 接见使团756.第756章 非议824.第824章 接见使团第209章 祭祀东陵557.第557章 夏元吉入诏狱(下)497.第497章 战俘的分配569.第569章 朱棣驾崩(上)809.第809章 新火器307.第307章 破寨537.第537章 余百户的毒计(中)696.第696章 蒸汽机(中)284.第284章 存钱(下)456.第456章 两位布政使445.第445章 新老移民(上)555.第555章 吐蕃与草原520.第520章 向外扩张(上)558.第558章 汉王妃去天竺第6章 脸长之人比较长寿?290.第290章 生与死的距离第7章 大蒜加酒(上)565.第565章 朱棣病重708.第708章 海伦(下)第248章 三大殿被毁第230章 旧港之战(上)437.第437章 移民(中)第74章 内阁之议297.第297章 海上遭遇(上)678.第678章 兀鲁伯游记(下)471.第471章 一个教训(上)516.第516章 报纸引发的风波(上)771.第771章 商谈(上)831.第831章 又见穆法斯第146章 飞天第195章 彭城伯张昶第7章 大蒜加酒(上)539.第539章 藏传佛教907.第907章 官印又丢了912.第912章 重临威尼斯第86章 郑和回来了584.第584章 离京第66章 兄弟齐心809.第809章 新火器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586.第586章 求情609.第609章 杀进京城(下)第153章 史上第一次飞天(中)565.第565章 朱棣病重946.第946章 朱瞻壑的警告572.第572章 朱高炽要选妃978.第978章 另立新君542.第542章 大战在即590.第590章 得罪所有人345.第345章 大名的争执756.第756章 非议321.第321章 禁止贩卖武器847.第847章 移民安置(下)618.第618章 被堵在港口了第137章 上元佳节(上)第168章 蜀王的信861.第861章 偶遇321.第321章 禁止贩卖武器593.第593章 一枚药丸933.第933章 瓦剌动向第185章 招揽张兴754.第754章 告状的方法352.第352章 担忧的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