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第904章 丢官印的背后

“胡濙的官印丢了?”

当远在大汉的朱瞻壑听到刘苛的禀报时,也露出不敢相信的表情,毕竟在户部那种地方,身为尚书的胡濙竟然丢了官印,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件事的确有点不可思议,胡濙知道这件事瞒不住,所以干脆报了官,让顺天府派人进户部查案,结果翻找了一圈也没能找到官印,然后胡濙就主动进宫向大明皇帝请罪了!”

刘苛这时笑着回答道,官员把官印搞丢的事,并不是没有发生过,但像胡濙这种身为尚书,而且还是在户部衙门里把官印搞丢了,这可真是天下独一份,说出去都让人以为是笑话。

“我那位堂侄是怎么处理的,该不会直接把胡濙抓起来问罪吧?”

朱瞻壑也感觉有点好笑,但又对胡濙有些同情,于是再次问道。

要知道官印可是代表着官员的身份,相当于后世警察的佩枪,这玩意要是丢了,那可真是一件天大的事,万一有人拿走官印,再做一些仿造公文之类的事情,那可就更严重了。

“没有,胡濙毕竟是三朝元老,就算是丢了官印,但因为这种事就把人抓起来,恐怕也无法服众,而且这件事明摆着有猫腻,所以大明皇帝并没有怪罪胡濙,反而还让人重新铸造了一件官印给胡濙。”

刘苛再次回答道。

张太后才刚去世,本来所有人都在盯着她的葬礼,结果现在忽然发生胡濙丢官印的事,这也让大明的朝堂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有意思,你觉得丢失的那枚官印,会是谁拿得?”

朱瞻壑抚摸着胡须沉思了片刻,这才向刘苛问道。

官印没有长腿,它肯定不会自己跑了,而且户部尚书的官印,一般人就算见到了,也没胆子去动,所以拿走官印的人,在大明的地位应该不低。

“这个……”

刘苛闻言犹豫了一下,最后这才回答道。

“虽然没有证据,但依我之见,最有嫌疑的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

“和我想得一样,伯娘这才刚走,王振就坐不住了,还真是个沉不住气的人,难怪当初他考不上举人!”

朱瞻壑提到王振时,脸上也露出几分冷笑,对于这个开启大明宦官专权的太监,他可没有任何的好感。

“殿下所言极是,张太后驾崩,朝中能够制衡王振的,也只有胡濙和杨溥两人,其中杨溥虽然忠直,却机变不足,相比之下,胡濙对王振的威胁更大,所以他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更像是给胡濙的一个警告!”

刘苛也将自己的推断讲出来道。

“我看王振要失算了,胡濙虽然有点滑头,但他历经三朝而不倒,自有其过人之处,想要用这种下作的手段逼对方退让,简直就是做梦,反而还可能会激化他和胡濙之间的矛盾!”

朱瞻壑这时却冷笑一声道。

这几年大汉与大明交好,胡濙也从中出力甚多,曾经三次出使大汉,每次都得到朱瞻壑的亲自接见,因此他对胡濙的性格还是比较了解的。

“殿下您的意思是说,胡濙会因为这件事与王振决裂,甚至引发一轮外臣与内臣的争斗?”刘苛说到最后也是眼睛一亮,如果大明内斗的话,他们锦衣卫就更容易从中渔利了。

“这次你可猜错了,胡濙才不会明目张胆的与王振做对!”

朱瞻壑却笑着摇了摇头道。

“这是为何,殿下您刚才不是说会激化他们两人间的矛盾吗?”

刘苛一愣,随即十分不解的问道。

“激化矛盾是真的,但胡濙为人颇有城府,他很清楚王振在宫中的地位,就算他和王振撕破脸皮,恐怕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反而可能会被王振除掉,所以他只会把恨意藏在心里,然后寻找机会,一举将王振除掉,这才符合胡濙的性格!”

朱瞻壑呵呵一笑道。

胡濙可是帮着朱棣干脏活起家,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他在外面东奔西跑十几年,最后关于他是否找到朱允炆?也成了一个千古之谜,真相只有他和朱棣两人知道。

而且历史上的胡濙更加可怕,朱祁镇在位时他受到重用,朱祁镇被俘虏后,朱祁钰做了皇帝还是重用胡濙,等到朱祁镇重夺皇位,许多大臣都被查处,连于谦都倒台了,但胡濙依然屹立不倒,甚至还得到朱祁镇的礼遇,直到他年纪太大才致仕归乡,朱祁镇对他的赏赐也极为丰厚。

“听殿下这么一说,胡濙这个人还真是可怕,王振选这样的人做自己的对手,还真是不明智啊!”

刘苛这时也有些感慨道。

“王振此人最大的依仗,恐怕就是我那位堂侄对他的信任,甚至可以说是依赖了!”

朱瞻壑说到最后长出口气,神情似乎也变得有些复杂。

“依赖?大明的皇帝为何要依赖王振这么一个宦官?”

刘苛不懂,甚至觉得朱瞻壑说出这些话有些匪夷所思。

“你想啊,我那位堂兄英年早逝,当时朱祁镇才十岁,生命中一下子没有了父亲,肯定会感觉得不适应,虽然有伯娘和宫中的妃嫔教导他,但她们毕竟是妇人,无法替代父亲对朱祁镇的影响,而王振刚好填充了父亲这个角色的空白!”

朱瞻壑说完再次叹了口气,关于王振和朱祁镇的关系,他也考虑了许久,最终才得出这么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推断。

要知道王振害得朱祁镇被蒙古人俘虏,哪怕后来被放回去,也丢掉了皇位,只能被关起来做了个有名无实的上皇,但就算是这样,朱祁镇也没有恨过王振,反而在复辟后给王振立庙,十分高调的祭拜王振,让后世的史学家都感到不可思议。

但如果朱祁镇把王振视为父亲,那么这一切就可以解释得通了。

“有道理啊,难怪大明的皇帝一直称王振为先生,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这是真把王振当父亲看待了!”

刘苛也一拍巴掌赞同道。

944.第944章 大同危急第259章 大型打脸现场556.第556章 夏元吉入诏狱(上)566.第566章 榆木川(上)第212章 朱瞻圻的变化第44章 假英雄变真英雄第180章 巧合924.第924章 夜见张辅358.第358章 足利义嗣604.第604章 朱高煦归来(下)492.第492章 分配俘虏第217章 朱文奎被抓(中)第216章 朱文奎被抓(上)330.第330章 小管事第24章 宁津促织第275章 寿宴(上)931.第931章 使团到来723.第723章 王通的困境(下)425.第425章 朱棣的怀疑802.第802章 海军的绝配第209章 祭祀东陵第162章 珠钗会的信物841.第841章 逃难(下)496.第496章 瓦剌崛起(下)648.第648章 吴家寨428.第428章 爷仨323.第323章 对马岛(上)926.第926章 朱高煦病重796.第796章 晴晴928.第928章 废除殉葬551.第551章 各有算计959.第959章 我为拯救大明而来第72章 蹲监狱就不用干活了?836.第836章 大灾之年531.第531章 反转第161章 又见郑和412.第412章 官兵是你小子惹来的第183章 朱允炆的活动范围第210章 真的是朱文奎第19章 张辅有不轨之心?846.第846章 移民安置(上)699.第699章 又是柳升840.第840章 逃难(中)960.第960章 从不让人失望的朱祁镇680.第680章 多国使团(下)第120章 朱棣的决断(下)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429.第429章 风险和机遇544.第544章 晚了一步500.第500章 权力之争740.第740章 阿丹港易主(上)第54章 新的财路第87章 长颈麒麟846.第846章 移民安置(上)618.第618章 被堵在港口了第211章 下落不明824.第824章 接见使团803.第803章 夏元吉病重354.第354章 大内氏(上)283.第283章 存钱(上)424.第424章 泄压口541.第541章 选址551.第551章 各有算计第125章 中山王之子385.第385章 信息不透明641.第641章 白银运输432.第432章 赈济灾民492.第492章 分配俘虏382.第382章 天津开海(上)第31章 拍卖(新书求推荐收藏)780.第780章 奔赴大汉第59章 重录永乐大典643.第643章 扫平日本的开端410.第410章 搬救兵309.第309章 从源头上解决倭寇400.第400章 移民的福利(下)549.第549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中)501.第501章 锦衣卫的职责354.第354章 大内氏(上)580.第580章 迁回南京637.第637章 天竺见闻第16章 好弟弟(上)788.第788章 海伦公主历险记第76章 武臣入阁第67章 爹娘吵架461.第461章 内斗的锦衣卫793.第793章 偶遇旧识第119章 朱棣的决断(上)351.第351章 菊池氏投靠第264章 财要露白312.第312章 费尽心思出海981.第981章 立碑太庙817.第817章 双喜临门321.第321章 禁止贩卖武器第210章 真的是朱文奎335.第335章 对马岛之战(上)878.第878章 海峡对岸838.第838章 安置灾民第260章 涨价的契机660.第660章 探索美洲的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