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恼人的谋算

“师匠……”吉良义时惊讶的望着今年刚满六十岁的老人,自从山本时幸逐渐淡出中枢以来,他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位待他如子的师父了,时光飞逝眨眼间十几年过去,他早已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三尺稚童,而当年精力充沛的独眼武士山本勘助也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

山本时幸满怀微笑着说道:“老臣已经老的快不中用了,唯一能为公方殿下做的就是镇守一方屏藩,这几年出镇越中后时间也多出许多,每日闲下来便写写过去的那段历史,这些年断断续续已经写到永禄元年以后的故実,想必再给老臣两年时间大约就能把这几年的事情全部写下来吧!

老臣早有心前往畿内为公方殿下守护这最初打下的一片基业,顺带的也想靠近京都人文荟萃之地,多搜集一些明応以来的史料记载以备成书之用,老臣听说京都的公卿们都有记录随笔的习惯,大约可以寻访到一些京都的史料文书记载吧!”

吉良义时幽幽一叹,何尝不知道他这位师父对上総足利家的良苦用心,只是想到这一别不知道何年才能相见,心中难免带着几许惆怅之感,幽幽一叹道:“史书吗?师匠真打算写一本《吾妻镜》、《太平记》式样的史书呀!那么……余确实不宜再做阻挠了!”

山本时幸在著书立说早已不是新鲜事,自从弘治年间上総足利家的家业蒸蒸日上起,这位首席谱代家老就逐渐淡出变成隐身人,每年大评定几乎不发一言不设一谋,偶有练兵任务也时常会叫来泷川时益、岛时胜、本庄繁长等人以为臂助。

平素里就爱侍弄些越后土生土长的山花野草,自家敷屋后院还有几株桑树和一片菜田,菜田都是家里的小姓代为打理,老人家坦言精力不够只是看见那片绿油油的植物就好。除此之外那就只有写书这一个爱好。

吉良义时从京都的无数珍藏典籍被他翻来覆去看了不知多少遍,山本时幸觉得自己的精力不够还特意从春日山城里要来一些手脚麻利,懂得识文断字且足够机灵的小姓代为抄写,而他本人基本上也是一日下笔千余言。日积月累书写出数十万字的手稿。

吉良义时就经常见到山本时幸的来信里提及自己又写到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样的史料作为支持,吉良义时就立刻安排人手去寻找相关的史料,不但要吉良义时给予支持。他还会到妙觉寺寻访虎哉宗乙摘抄探讨史料典籍。

凭借吉良义时在朝廷与幕府的强大人脉关系,调用这几十年间的官方史料记载简直易如反掌,除去公卿笔记不便誊抄以外,所有京都典藏的文书都可以着人誊抄一份送往越后。朝廷里的众多羽林家以及幕府的奉行众们最爱做这种事,吉良义时都会按照相应的誊抄文书数量给予一笔可观的润笔费。

这资料积累日久,便使得史料的种类越发的繁多。让山本时幸萌生出写一本出写一本远超《吾妻镜》、《太平记》的打算。渐渐的调阅的资料从他所经历的享禄年间,慢慢提前到他还未出生前的明応年间,各年代的简史也随之变成综合每个时代每个人物的一本通史。

吉良义时思索一会儿便说道:“师匠这本书耗时日久投资巨大,余能做的也实在不多,唯有让坂本准备好二十名聪慧机灵的少年人供师匠驱使,不过余到是有一个初步想法,不如让祐光与宗乙大师也在同一时期不同的地方做记述。待日后天下太平时再综述编集成一本书如何?”

“祐光如今出镇加贺国,会不会不太方便呢?”山本时幸迟疑道:“另外虎哉宗乙大师还身兼一份奉行之职……”

“宗乙大师没有问题,既然师匠打算出镇坂本,那么余便打算将近江镇守的中条时秀调回来担任加贺大将,沼田祐光调回春日山城做南下关东的准备,祐光就主要记录行军打仗的军记物便可,宗乙大师则多记载文化经济以及民间的发展,他们做的记录会定期誊抄发到坂本交给师匠编撰,当然师匠也可以定期的反馈一定的记录作为备份。”吉良义时只用很短的时间就把一切安排妥当,让山本时幸也觉得颇为可行。

由此,评定会的话题也渐渐从讨论近畿新兴的三国同盟,转变为山本时幸要记录的史书上,很快那些个年轻的武士就发现这本还未完成的史书里还有他们的名号及功绩记载,于是就开始兴致勃勃的大吹特吹,恨不得把某场战争讨取某些武士首级,戳死多少杂兵又得到什么封赏都给记录的一清二楚。

评定间也顿时热烈起来,让之前压抑沉滞许久的氛围渐渐被驱散,武士们都想在史书上出一下名,时至如今的世人都看好上総足利家的未来,他们这些武士能在未来的史料中先露一面绝对是无比光荣和体面的,自源平时代以来,武家的家名不就是靠史料和传说支撑起来的吗?

“不知师匠可想好这本史书的名字了没?”

山本时幸躬身行礼道:“尚且没有,不如就请主上赐名吧!”

“叫什么名字好呢?《平乱记》似乎不太合适,《战国记》又有些太普通……”吉良义时灵机一动道:“不如就叫《足利太平记》如何?反正这两百年来现有增加《太平记》、《续太平记》以及《难太平记》,多一本也无甚大碍。”

山本时幸称赞道:“《足利太平记》的名字确实不错,太平两字道破人们对天下太平的渴望,同时又能与书中提到的明応政变以来天下纷乱带来的危急苦难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可以用幕府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波及百年的大乱世,那么臣下便用这个名字吧!”

被这个话题一打岔,吉良义时也趁此机会迅速冷静下来,思索刚才的冲动决断确实很不合适,改由山本时幸出镇近江是如今最佳的选择,且不说一旦他轻动大军插手越前事物要引发不可测的危机。便是大军离开关东不用多久必然会起大乱。

别看吉良义时本领超凡占据莫大优势,压制的武田信玄缩在甲斐不敢出山,逼迫的北条氏康隐居小田原城不问世事,左手按住出羽陆奥的各路国人不敢动弹。右拳一伸就把威名赫赫的加贺一向一揆给打成残废,其实只要吉良家的大军离开三年两载这一切的威压就会丧失的一干二净。

毕竟吉良家也是刚崛起没多少年的新兴势力,吉良家的家门古老在幕府属于名门显贵确实没错,可这古老和威名基本与关东北陆没有关联。总不能扯到两百多年前的观応扰乱时的吉良家在关东如何风光,所谓人走茶凉物是人非,几十年的时光可以改变人们的开发,更不用所长达两百年没有任何影响会是怎样的结果。

北条氏政始终忍辱负重的进取下総。上総得领国,武田家顶着吉良家的巨大压力依然不松口,还有羽奥那帮新降服的家臣。加贺刚收服的领地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稳固。若不经历几年的风吹雨打让这些国人领主认清事实,他们是不可能一条心的跟吉良家混日子。

就比方说才过去没多久的正旦朝会上,来自几国的国人领主以及各路使者汇聚一堂确实热闹,但其实总有许多国人领主找出各种理由没有过来参会,愿意到春日山城领赏的都是比较亲近吉良家的新谱代,还有那些顽固的家伙不在乎那点小恩小惠,依然故我的保持半独立状态。

对于这种人就没办法对他们甩冷脸看。总不可能一下就得到所有人的拥戴,但凡是人就总会有主观因素上的爱憎之分,吉良义时又不是人见人爱的永乐钱,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和满意,得不到部分国人的支持也实属正常。

吉良义时如果率军前往越前作战,首先要面临签署不战协定的加贺一向宗,这个门槛想迈过去那就只有背信弃义动手杀过去,可这样一来对吉良家造成的信誉影响可就十分的严重,前面还联合一向宗出卖朝仓家,或许他还有万千个理由为自己辩护。

可这才过几天又要撕毁条约为打朝仓家出卖一向宗,等于无形中得罪朝仓义景与本愿寺显如两个人,这会让源氏名门的上総足利家的名誉沦落成被他辱骂的武田家的地步,而且形式也会对吉良义时极为不利,从加贺到越前、近江、半个山城以及摄津和泉等地都是敌人,他要打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就算他能够凭借强大的武勇成功打倒加贺一向宗和朝仓家,把越前杀的人头滚滚鬼哭神嚎,可是走捷径的后果是让后面的进攻变的异常艰难,畿内的舆论敏感性和思想洁癖的习惯完全不是远国所能比拟的,畿内的舆论或许不在乎吉良义时屠杀越中、加贺一向宗的消息,但绝对不会放任吉良义时一路屠杀越前,再屠到近江,山城和摄津和泉。

到那时说不定幕府公方都会跳出来斥责吉良义时的自私狠毒,并收回给予吉良义时的里书特权,届时他会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顶峰云端突然跌落下来,其损失甚至要倍于损失近江三郡带来的巨大灾难,这种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的。

可若是换一种办法一点点打又会变的很缓慢,唯一的办法是用水军打敦贺港,然后联合一向宗左右夹攻消灭朝仓家,可是朝仓家外有三好浅井作为盟友,那真是打了小的来了老的,万一再打一下浅井家,说不定就把浅井长政的姑父斋藤义龙给引来。

到那会儿可就演变成多方混战的畿内大混乱,而吉良义时又会作为引发这一切事变的始作俑者,在畿内白白损失巨大的声望影响,这对他在畿内苦心经营的正面形象带来不利的影响,京都之中的人脉关系也会随之产生变化,或许配下的琵琶屋以及支配淀川、琵琶湖的垄断行为都有可能遭到质疑。

总之激突暴走的路线不能选,缓图干涉的路线也不太好,就如他曾经做出的判断一样,现如今的畿内就是一个巨大的沼泽泥潭,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运气轻易涉足进去就很难再拔出来,同样的关东也是个十分麻烦的大泥潭。他只能在两个泥潭中选择其一,后者更符合他稳定后方巩固自身地位的利益,所以冷静下来还是要停止冲动的选择。

“师匠去京都要多与朝廷建立沟通,以师匠佐渡守的名号以及近二十年的文化熏陶。想必以一位文化人的身份参与京都的活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洛中恰好有余的一些关系故旧可以勤加走动,幕府那边也要多多施加影响,尤其是大馆左卫门佐晴光殿下要多多联系。还有政所执事摄津中务大辅晴门也是位亲我上総足利家的高门武家。”

山本时幸笑着摇摇头,对这些外交事物的交代并不在意,他知道这是自己徒弟没话找话交代几句,这些联系在坂本早有奉行在做。让他一个独眼跛足的老头子去京都吟唱和歌附庸风雅实在有些困难,京都里说不定会笑话上総足利家中无人可用找个残废老头来糊弄人。

微微客套几句,又把话题重新扭转到正题上:“老臣还更在意在坂本应当使用的策略。这三家的同盟建立在姻亲联系上短时间内是牢不可破的。那么老臣在近江又该如何做针对性的策略呢?”

“是啊!该用什么策略呢?”吉良义时皱眉苦思起来。

接下来半个月里春日山城大会小会几乎不断歇,正当吉良义时还在为畿内变乱而烦恼的时候,武田信繁率领一支由二十余名武士组成的使团来到春日山城求见,这位可算的上吉良义时的老熟人,又兼之是武田信玄最有力的左膀右臂,他的到来立刻得到吉良家上下的高度重视。

武田信繁也没有多做客套,开门见山的提出要与吉良家达成不战协定的请求。对于这个要求吉良义时也没有太惊讶,自从几年前的川中岛一战武田家大败亏输退回甲斐到现在,武田家始终撕咬牙硬挺着不愿意低头服软,其实吉良义时早就对南信浓无休无止的拉锯战感到厌倦。

以前的武田家还是一块滋味美妙的肉骨头,可随着信浓大半吞入腹中就等于把骨头上肉全部吃光,剩下一根硬骨头啃起来费劲得到的有油水还不够偿付损失,从去岁下半年的冈谷坂合战以及伊那侵攻中就可以看出得到的回报完全不能和付出成正比。

武田家把所有的力量都龟缩到一起,就像一只刺猬缩起来抵挡吉良家的进攻,即使信浓军团里有真田幸隆、村上义清、小笠原长时组成的完美组合,占据兵力士气大势上的个中国优势,最后还是损兵折将打不下诹访郡。

乍看之下村上义清在伊那侵攻的表现挺不错,但其实打到这个份上愿意降服的都降服吉良家,不剩下的不是中立就是坚决抵抗,仅仅靠吉良家的名望号召和调略是很难起到更好的效果,更何况调略大师真田幸隆把经历集中在对抗武田信繁上。

根本没时间去调略南信浓的诸多小号国人领主,如果他离开深志城前往伊那郡前线,小笠原长时能否应付武田信繁,以及隐藏在幕后的武田信玄还是个巨大的问题,真田幸隆不敢妄动又没有得到春日山城更多的外力支援,信浓的僵局就完全无解了。

在这么耗下去就是每年断断续续的打几场合战拼对耗,真田幸隆的一万七千军势已经耗死四千多人,诹访、伊那两郡的武田驻军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和消耗,再好个两三年死掉七八千人或许能有机会耗到武田家彻底服软请求达成不战和睦,降服还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除非吉良军愿意率领五万大军杀入甲斐,花上三年两载的时间从头到尾把甲斐杀的人头滚滚才有可能迅速压服据艾菲,可这样又会引发骏河、相模的巨大不安和反感,就像当年今川义元的明确表态,甲相骏三国同盟绝对不会坐视甲斐一国被攻破,三国同盟只要还存在就依然是一个无解的泥沼。

幸好就在这时武田家也有些耗不下去,主动派来使者讨论达成不战和睦的要请,吉良义时也不想过分拿捏武田家,以免最后是弄巧成拙惹出祸端,思索一会儿便说道:“不战和睦的要请余是赞同的,毕竟再死斗下去对双方都不是一件好事。”

武田信繁长叹一声道:“在下也是这个想法,两家不如化干戈为玉帛。免除信浓国的领民们再饱受战乱的困扰,就在这信浓国的一块土地上前后进行二十年的战争,这些年流了那么多的血又死掉那么多的人,最后还是回到原点上。”

“典厩殿果然是位仁厚爱民的大将呀!但是余有一个前提条件。”

武田信繁暗道果然还是免不了这一遭。立刻敛容肃然道:“请讲!”

吉良义时看到武田信繁的小动作,不过他也不在乎他的小心思,开门见山地说道:“余要伊那一郡的领地,诹访郡余是不打算要了。但是伊那郡已经被余拿下近四成,相信郡内的武田军也不会残留多少,不如干脆撤回诹访郡如何呢?”

“这可不行!土地我武田家是一分都不会让的,达成和睦就以现在的实际占领范围来划分。万万不可让出的。”武田信繁坚决的作出拒绝,武田家就那么点占领区,再被吉良割让一大块。那岂不是只有一个诹访郡作为唯一的外领。谁又能保证吉良家不会在几年后再贪得无厌的要求诹访郡的领地呢?

吉良义时呵呵一笑:“武田典厩应该清楚余的实力,余也不妨向典厩殿透露一些消息,早在去岁年末余就任命安田治部少辅长秀为大将,赶在春天来临之际兵出越中进入飞騨扫荡亲武田氏的国人领主,预计会在夏季来临前完成这一任务,届时就会配合真田弹正殿、村上羽林殿以及小笠原信浓殿的军势对伊那郡展开大举进攻,到那时可就不只是盘踞在信浓的一部军势对付武田家了。”

听到这么红果果的威胁。武田家的使团里不少武士都露出愤愤不平的表情,若不是考虑到身为正使的武田信繁还没有动作,一定会跳起来斥责吉良家这么恶毒的计策,可惜的是他们等待半天也没看到武田信繁作出他们所期待的动作。

“镇府公说的或许是真的又或许不是真的……不对!”武田信繁的脑筋飞速开动,忽然想道:“到底是真是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吉良家有能力将这一句戏言成功实现,而我武田家对此毫无办法去作出对抗,木曾义昌能坚守到几时还是个未知数,届时飞騨、伊那的降服国人军汇集在一起,高远城就真的很难守住了。”

想到这里武田信繁又开始犹豫,按照他的想法这个时候就应该主动放弃远离甲斐且不利坚守的伊那郡,以此换取不战和睦协定的最终达成,可是考虑到出发前兄长武田信玄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割让哪怕一分土地,就让他变的左右为难无法做出决断。

吉良义时也看出他确实有难处,即使是武田家排名第一的谱代家老也无法决定土地的归属权,毕竟甲斐武田氏已经没有多少领地可以挥霍,于是他就提议道:“不如就先把此事商谈到这里如何?待典厩殿做出决断后再行和议的商谈也不迟,不过余先把丑话守在前面,进攻飞騨的军势是一刻也不会停止的,若是拖到大军围困高远城的那一刻,再谈割让伊那郡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在下明白了!在下一定会尽快联络主公作出决断的。”武田信繁很干脆的行礼退下。

直到武田家的一行二十余人渐渐离去之后,吉良义时就立刻吩咐道:“着人将这一行人盯紧了,他们在什么地方停留都接触什么人都给查清楚,不能让他们察觉到春日山城内的任何风吹草动,多制造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蒙蔽武田家的透破,余要让武田家陷入迷茫和困惑中,才好迅速谈下这个和睦协定。”

“是!”几名忍者匆匆从角落里钻出来又迅速离去。

ps:

感谢书友a、服部正成的打赏,十分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588章 火烧比叡山第590章 岂有长生不灭第120章 吉良水军的对策第175章 妙云寺落成第135章 多拉卫门的故事第86章 意外的冲突第26章 蝴蝶的翅膀第249章 宴会上的策略第36章 武田的消息第461章 导火索现第143章 藤堂虎高第454章 大破里见第323章 佐渡金山第99章 内藤的弓术第117章 上総足利家第73章 柳生的剑术第129章 胜姬的礼物第487章 妖女的花招第161章 琵琶屋的建立第570章 乌烟瘴气第137章 公方出的难题第117章 上総足利家第343章 衔尾追杀第376章 守山夜战第276章 不急啊不急!第209章 短暂的休战第388章 今川上洛第356章 武田先动第552章 吐露真相第552章 吐露真相第30章 家督的决意第471章 朝仓家的手段第79章 春日山故事第128章 病来如山倒第387章 一石二鸟第287章 上杉宪政的悲剧第322章 冲突与惩罚第511章 奥州吉良氏第148章 塚原卜伝第472章 野良田之战第255章 骑兵的屠戮第9章 暗藏的危机第54章 近江的见闻第340章 利己主义第569章 永禄大逆(完)第548章 盛衰之寂第521章 关东变故惊第448章 荒唐家督第580章 坐困愁城第87章 大御所相召第299章 宇佐美的表演第302章 不祥的预感第393章 血腥诏令第33章 中秋月见节第297章 檀香的苦闷第449章 命门所在第423章 十面埋伏第576章 横扫畿内第491章 假足利变真足利第139章 二千人的婚礼第421章 夜袭愿成寺第167章 翻砂与检地第452章 秀吉仗义言第116章 三好长逸投降第289章 上杉宪政的求助第188章 松永久秀的挑拨第101章 紧张的备战第424章 桐木合战第78章 公方的任务第11章 三河一向宗第319章 军神的突袭第542章 复兴惣领制第275章 出阵川中岛第482章 愚不可及第93章 讨伐高岛氏第347章 小把戏与心机第95章 战争的准备第362章 联盟破碎第196章 整编与狂热第388章 今川上洛第237章 钟馗与狛犬第155章 讨价还价第440章 冰山一角第242章 庆幸与爱情第200章 水军进行时第312章 乱龙旗第100章 局势的变化第284章 今川家的使者第382章 我有过墙梯第104章 对峙的局势第400章 艰难选择第240章 夜战涉海川第492章 虎父囚虎子第104章 对峙的局势第136章 放在火上烤第20章 关东大地震第159章 与舅舅的谈话第491章 假足利变真足利第581章 琵琶湖之战第454章 大破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