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去辽东打酱油吗?

站在穿越者的角度,现如今的郑氏集团有太多可供优化、整合的地方了,且一旦完成,就能让整个郑氏集团实力大增。

但这需要时间!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陈华虽是一草根,却也明白。

何况他还有三年时间呢。

心里头并不觉得焦急的陈华,用一种超级强的耐心,静静的关注着事态的衍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只在一旁静静的看。

陈华在时间进入到五月份后,就开始与人商议“军商分离”事宜,还有就是在四月中就从安平城守军当中矮子里拔高个——挑选出一百精卒。

“……天下一家,边腹之变,将有章程,兵有额数,饷有限给,其法惟在精。”深夜里,手持戚继光所书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陈华每每能看到很晚。

“……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游滑之人,但看面目光白、形动伶便者是也。奸巧之人,神色不定,见官府藐然无忌者是也。第一可用,只是乡野老实之人。所谓乡野老实之人者,黑大粗壮,能耐辛苦,手面皮肉坚实,有土作之色,此为第一……”

想要夺取中原,要实现他更大的野望,陈华需要的可不是一支原版郑氏陆师的加强放大版,而是一支新军,真正的新军。

可再多的新军也是从种子开始生长的。

郑氏集团现在有种子吗?没有。

那他就需要自己来造。

陈华虽然对练兵一窍不通,可他上过体育课不是?也挨过军训不是?照葫芦画瓢么。再参详参详戚继光的大作,再结合他脑子里的“经验”,先练出一队教官来。

不管是好是坏,有总比没有强不是?

每天卯时起身,一个时辰的晨练。上午,一个时辰的操练,一个小时的文教。

小时就是半个时辰,这是出自陈华的口,很快就在安平流行开来。

下午,两个时辰的操练,晚上一个时辰的文教。

陈华始终是亲力亲为。显然对那一百个坯子是用足了心血。

这在随后的三个月里都已经是安平城内的一景了。而待到三个月的时间结束,一开始的一百人已经只剩下了六十人。这还是陈华看在及格线的份上,几次手下留情。

不过,就在第一批来自齐鲁的三千难民被送到大员时候,也是那六十新军教官也都被送去大员时候,一封突入而来的急报打乱了陈华的节奏。

此刻时间已进到八月,一眨眼,陈华穿越就有四个月了。整个郑氏集团在他眼中正慢慢‘有起色’,这个时候京师快马送到了一封急报。

却是郑芝龙被人坑了,而主谋者就是郑芝龙的老乡——当朝阁老蒋德璟。

蒋德璟是泉州的骄傲,不仅是因为官位高——当朝阁臣,他还有着与同僚绝然迥异的高上节操。清正之余爱民重农,匡正时弊又善于理财治兵,清誉满中原,在闽地之声誉不弱洪承畴。

是的,蒋德璟、洪承畴和郑芝龙,尽皆是泉州人,蒋德璟是晋江人,郑芝龙与洪承畴则都是南安人,是真正的老乡!【南安与晋江都是临县,洪承畴的儿女多是嫁娶了晋江的世家大族。】

不然郑芝龙怎的会那般轻信了洪承畴的鬼话,以为满清真的会封他做王爷?

洪承畴和郑芝龙间那是老乡坑老乡,坑的两眼泪汪汪。但那还都没有发生的事儿,在这儿时空也不可能再发生了。而现在蒋德璟却已经先一步坑起老乡了。

崇祯十四年,崩看东南各省甚是安稳,那几千里远的关外东北,现如今却正直松锦大战呢。

黄台吉吸取过去强攻宁远、锦州受挫的教训,制定了长围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战计划。去岁开春就命济尔哈朗、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现锦州义县义州镇)。

义州处于广宁与锦州之间的大凌河畔,地势开阔、土地肥沃,在此筑城屯田,实际上是建立了攻锦的前哨阵地,八旗军一旦攻锦,此地就是一个绝佳的后勤补给基地。

同年六月,黄台吉指挥八旗兵临锦州,开始了围城的持久战。

一边将锦州城外的庄稼尽数收割,一边扫荡清除明军在锦州外围的据点,彻底切断驻锦明军与外部的联系。

到了今岁三月。就更进一步采取措施,在锦州城外筑起座营垒,环城相列,在营垒外深挖壕沟,树起栅木,而各营间又有深壕相连,将锦州围得“水泄不通”。

锦州守将正是祖大寿,其麾下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蒙古人,城池既被围,遂起叛心,秘密与济尔哈朗联系。此事为祖大寿侦知,欲计擒叛军首领,无奈行事不密,反被叛军窥破,抢先与明军交战,济尔哈朗闻讯后,趁势攻城,内外夹攻,祖大寿难以支持,只能退入内城!

东关守将吴巴什投降,八旗攻占锦州外城。彻底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包围,“填壕毁堑,声援断绝”!

而锦城城内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

崇祯帝遂命洪承畴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速令各镇总兵“刻期出关”,速会兵于宁远,解锦州之围。

结果拖拉到七月,洪承畴还没在宁远誓师出击!

作为一个穿越者,站在后来者的角度看,洪承畴的慎重不见得就有错。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催洪承畴进军,崇祯帝轻易听信之,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这绝对是一个昏招。其灾难性的后果不次于哥舒翰战潼关!

但蒋德璟老乡坑老乡,言语郑芝龙与洪承畴有同乡之谊,可用郑氏水师助洪,解辽东燃眉之急。

这消息被郑芝龙派入京城的探子听闻,立刻密信一封,飞马急报安平!

信中还说,蒋德璟的提议还没被通过,因为兵部尚书陈新甲为首的一班人极力反对这一提议。原因是郑芝龙的出身。因为郑芝龙是海寇出身,故而就该是粗鄙恶浊的,不堪大任。并且攻击蒋德璟结党营私,因为蒋德璟与郑芝龙与洪承畴都是老乡。

陈华根本不知道崇祯十四年的时候,郑芝龙还历经了这档子事。他又不是学历史的。

他就是一个爱看穿越小说的历史文老白。只知道郑芝龙搞定了刘香之后,人就龟缩在闽地不动弹了,做起了富家翁。而整个大明朝似乎也把郑芝龙给忘记了,或者说把闽地都给忘了……

至于松锦大战,洪承畴兵败被俘,旋即投降。十三万明军大败,锦州祖大寿投降,这些他是知道的,但具体到整场大战的过程细节,陈华可是两眼一抹黑。

本来只准备窝上三年,好生经营水陆军,等到崇祯十七年时候再一朝爆发出来。却不想这穿越才过百天,蒋德璟的两句进言就把他与鞑虏联系到一块来了。

陈华让人喊来郑鸿逵。

这是近来时候他极为倚重的一个人,虽然没有太杰出的才能,但作为一土著,作为肉身的兄弟,为陈华参详一二却是足够了。

看了京城快马送到的信报后,郑鸿逵大惊失色。

“大兄与蒋氏素来友善,蒋德璟何以置我等以这般险地?”

锦州城已经被八旗兵团团围困,祖大寿更是连外城都丢了,就算新夺回了东关又如何?郑家水师还能把战船直接开到岸上不成?

他可不认为自家的陆军有多能打,能打的过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军。

虽然他知道自家大哥这阵子废了不少的心来整治军伍,让福松【郑成功乳名】去齐鲁拉回了不少流民难民,据说内里有不少好兵苗子,只要能吃饱肚子,将养上三俩月,就都是赳赳大汉!

但那是日后而不是现在,就眼下郑氏集团的陆战力量,怕是拉到辽东后,鞑子的一次冲锋就都败了。

“鞑子主力现尽在锦州,我军从海上只做扰袭,取辽河以东……”

陈华心胸中无数情感已经化做激流,澎湃难抑!

打满清啊,他一百个愿意乐意,虽然知道‘最好’的法子还是叫洪承畴去葬送了大明王朝最后一支主力军。但之前生出这等‘恶毒’法子是因为‘郑芝龙’可以置身事外,而现在他已经被牵扯进来了。再想让他袖手旁观,至少是丁点力气都不出,这就叫陈华‘羞耻’了。

这是政治不正确!

以至于在收到京城递来的消息后,他心中竟半点不怪蒋德璟,反而有股马上提兵跨海pk黄台吉的冲动。

“辽河以东的金州、复州、盖州等地于鞑虏不过是皮毛。而锦州之战,黄太吉倾力而为,何其重要?其老于兵革,又怎可能因小失大呢。”

郑鸿逵有些震惊的看着陈华,他发现自己的大哥真的变了,变得他都要看不懂了。

因为直觉告诉他,眼前的‘郑芝龙’真的有出兵的念头!

简直疯了!

要不是他还在陈华跟前,郑鸿逵一定会要来一桶水给自己洗洗脑子!

“何况,大兄胸怀天下,志图高远,那明清火并于我辈岂非好事?”这是天大的好事,明清两国火并打个两败俱伤才是最好。胸怀大志的一官大哥这么偏就要掺和进去呢?

陈华发热的脑子也冷静下了些,却不是因为郑鸿逵那句“明清火并于我辈岂非好事?”的话,而是明白了自己根本无法做到攻敌必救,那对此时的满清还何谈牵制?劳师动众的去辽东打一回酱油吗?

那可不行!

第五百八十章 西辽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五百二十七章 他还需要学习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丽的归二代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弹(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三百二十章 老子这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七十四章 庸臣碌碌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权大涨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五十章 是非成败功与过第二百二十三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求订阅)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当国公第二百一十二章 被扣的南明使团(求订阅)第二百七十九章 罗锦绣放心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郸来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师傅都不管用,徒弟很能耐么(求订阅)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家人!第一百零四章 天佑大明,吾皇真洪福齐天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还需要理由吗?第三百五十章 赵宋的本钱第十七章 国之栋梁!第一百九十八章 啥是壕无人性(求订阅)第三百七十三章 汴京城外的天雷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还需要理由吗?第五百零一章 铜臭第二百八十七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袭继续第二百六十五章 还没过河就先拆桥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选择第四百二十章 扩军第一百零四章 天佑大明,吾皇真洪福齐天第五百九十二章 给宋人当刀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第四百零一章 仁义之王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祯帝的奋起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东都护府,安东大都护府第八十五章 攻敌必救!第三百零三章 我郑森绝不做左梦庚第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风得意阿济格第五百七十章 淡马锡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贼,杀虏!第四百五十一章 国策十五走亲戚,第三更来不及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耳!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还需要理由吗?第四百五十三章 耶律大石的神助攻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后继有人啊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谈第四百九十三章 斩草除根第一百七十章 一个借口(求订阅)第三百六十七章 黄袍加身第二百八十三章 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不是他郑芝龙的天下第二十章 调兵遣将第一百六十章 还敢不捐款?(求订阅,2/10)番外3第五百七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三十四章 陷阱第五百三十一章 有备无患第九章 闽地来的海蛮子第二百七十二章 汉奸没人权第二百七十一章 孙之獬的‘投名状’第七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第三百零一章 白捡了个大功劳第四百三十五章 《乾坤地舆图》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选一?不,是二选一(求订阅)第三百六十九章 兄弟阋墙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耳!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五百六十章 希望第五百八十章 西辽第三百一十六章 憔悴的多尔衮,狠辣的郑芝龙第二百二十九章 日本人已经完了(求订阅)第三百六十七章 黄袍加身第六十二章 率兽食人(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五百零一章 铜臭第五百二十七章 他还需要学习第二百四十六章 报纸和奏疏第四百九十五章 灭北寇!保大越!第二十六章 有个鸟用?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尔衮第十六章 小弟这就去办!第七十三章 丢尽老祖宗的颜面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为正统第二百一十六章 房地产很刺激吧(求订阅)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祯帝的奋起第九十三章 我哭豺狼笑第一百二十五章 斩立决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祯十七年第五百一十章 岭南蛮兵和交州土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尔衮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这厮是趁了谁的势头第五十八章 骠骑将军(求收藏)第十八章 罪该万死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构:老子真想多了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桧第二百零四章 鞑子不是鞑子了,历史也面目全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