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河北大元帅府

汪伯彦兴致讪讪的回相州去了。赵构再次拒绝了他的去相州的提议。

然后赵构在磁州城内就一等又是半个月。

这半个月里,南面不断的有消息传送来,比如河北河东宣抚使范讷和北道总管赵野的消息,两人都在河北,手中都握着军队。

范讷原来驻守在滑州一带,守卫黄河。得知金军绕道渡过黄河,包围东京,他拥兵自卫,不敢进军救援京城。后来,他竟领兵南下,绕着东京,去往南都应天府。

北道总管赵野原来驻守在北都大名府,获悉京城被围,他一度称病不出。后来,他也领兵南下,去往南都应天府。与范讷两军合为一军,兵马甚是众多,对外自称“宣总司”,却就是不敢向东京前进一步。

而东京城下,金军与宋军交战半月的光景,占据了一定的上风,但也还是未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赵构还收到了康王府传来的消息,却是那郭京已经被杀了。康王府并没什么真正的大本钱,可杀死一个区区副都头还是做得到的。即便这个副都头已经得到了殿前指挥使王宗濋的赏识,认为这是一个奇才,能掷豆为兵,且兵能隐形,只要让他用六甲正兵,得七千七百七十七人,便可以破敌致胜,甚至生擒活捉了金军二帅而是等闲。

但赵桓还没应声,何栗、孙傅等执政大臣也还在犹疑,郭京虽然受到了一些追捧,但他还就是个拱圣军的副都头罢了。

赵构叹息一声,没了这郭京,东京城总能多坚守些时日的。赵宋天下真的是病的不轻,不止皇室没了血性,就是那些大臣们都脑壳坏掉了。

把郭京一个区区的副都头一跃提拔为武略大夫兖州刺史,何其可笑?

再有就是赵桓,他为了安抚军民之心,稳定局势,专门下诏所:朕屡次遣使通好,使者交驰于道路。然而敌势不已,凭陵侵犯,皆缘将帅未能协心,遂使一岁之中郊畿再次遭扰。朝廷岂肯以地与人?已召诸镇兵马入援,拱卫王室。在京军民,宜体会朕意,无为惊扰。”

这诏书传出来之后,有没有新的兵马进入东京城,这消息还没有更新,但赵构这儿却冷灶变成了热灶,哪怕他已经闭门不见,只静观时局,以候皇命。

可河北西路提点刑狱王起之、提举常平杨渊、提举常平茶盐公事秦百祥等人,还是纷纷赶来磁州参拜他。原因很简单,朝廷要各地援军拱卫京师,那必然是要设立头首的,偏偏赵野和范讷二人不争气,而且这等差事一般都是亲王遥领,做个幌子。

赵构显然就是一个现成的牌位。

这些人就是来赵构这儿讨个好,之前他们也收到过赵桓的勤王诏书,可他们不敢去啊。但他们也不会去投效金人,如此就需要寻个借口或是立下功劳,省的金兵退去后,朝廷回过头来寻他们算账。

王起之、杨渊、秦百祥等人本皆受命在黄河南岸防御,他们本应驻扎在黎阳的,现在他们是私自离开驻地,跑到磁州来。

赵构看他们不起,就一直把人晾在磁州。

除了这些个官儿,赵构在磁州期间,磁、相、卫、邢、洺等州百姓以及诸土豪,皆前来护卫,内中很有些人一再请求他早日起兵,杀回京城。

赵构当然不同意。虽然这样一来是痛快了,但却失去了河北宋军的支持。

宗泽、汪伯彦、王渊等人且不说,就是大名、河间等地的兵马也会跟他形成巨大的隔阂。甚至会对他谋划应天府的兵马形成重大的障碍。

后者实力还是不弱的,是眼下宋军中一支很重要的力量。

他就只解释说,自己只是奉命出使,并未得到起兵的圣旨,故不敢擅自起兵。然后再说自己已经派人携带蜡书入京,向圣上奏陈河北事宜以及军民之情,现在只能就地待命。

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再纯洁老实不过的小白鼠。

如此,直到耿南仲的到来,一切才有了分说。

而至于为甚跟聂昌等人一起出使金营的耿南仲,竟然跑来磁州了,这原因很简单。他是走投无路了。

耿南仲与聂昌没见到斡离不,而是先见了粘罕。言语上很是交锋了一场,尤其是聂昌,骨头甚是硬。

对粘罕只行外臣之礼,坚决不行大礼,更说出了“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死不足畏,节不可屈!”的话来。

最终粘罕做出决定:派太师杨天吉率一千士兵,与聂昌一起去往河东割地;派太师王汭率一千士兵,与耿南仲一起去往河北割地。

但耿南仲与王汭才到达卫州(今卫辉)界内。当地军民听说王汭是金使,便准备杀死他。王汭等人见情形不妙,赶紧逃走了。耿南仲只好单独骑马来到卫州城下。

卫州城守臣徐溱欲出城迎见,可是,城上老百姓不许,他们说:“耿门下与金人同行,好坏难分,不可让他入城。”就关闭城门,不让耿南仲进城。

耿南仲很无奈,走投无路时候想起康王赵构正在磁州,自己的儿子也在磁州,于是他调转马头,直奔磁州来了。

这结果可是比聂昌好的多了。因为这时候聂昌人都已经死了。

他与杨天吉等来到绛州城下,绛州城门关闭,知州通判皆已弃城而逃,城中以监仓、宗室赵子澈权知州事。聂昌令参议官刘岑去跟守城官兵解释,告诉他们,圣上被金人围困在京城之中,忧危不安,宜速割地以退金人之兵。

刘岑到了城下就说:“圣上现今危而不安,君能割地则割地,以纾朝廷之急;如不能割地,何不起兵勤王保卫社稷?”

赵子清与绛州人认为刘岑说话比较靠谱,他们愿意听。但是,他们对聂昌很愤怒,他们认为聂昌是怂恿皇帝割地的卖国贼,于是紧闭城门,拒其入内。

聂昌见绛州军民很不配合,就他亲自来到城下,出示圣上诏令。

赵子澈与绛州百姓一见诏令却更加愤怒,老赵家这是唯恐卖了他们卖的不彻底啊,遂心生杀意。他们放下绳索,让聂昌与杨天吉沿绳索攀缘而上。等到聂昌与杨天吉登上城墙,赵子澈率军民一拥而上,将聂昌与杨天吉捉住。

刘岑在城下,见聂昌与杨天吉皆被抓,吓得赶紧逃往陕西而去。却是聂昌之前有言,如是可以,自己当牵制住杨天吉,而让刘岑和滕牧等赶紧前往陕西,督促关西六路的勤王之师早早入京护卫。

一片赤胆的聂昌与杨天吉这个降金的辽臣就一起被绛州人杀了,到死还被无数人咒骂着,两人死得都很惨。聂昌终年四十九岁。

耿南仲来到磁州,见到赵构后他只言不提割地之事,反而诈称自己面奉皇帝圣旨,前来见康王,要求他尽起河北诸郡之兵,入卫京城。

赵构如何不知道耿南仲与聂昌受命割地之事?

可现在耿南仲却说自己是来传达圣旨的,心中就感觉不对,但不对又如何?耿南仲是赵桓的老师啊,天下人尽知道的新帝心腹,不可能背弃新帝来投效赵构的不是?那么耿南仲的话就很有可信度了,他呢?所求的不就也是一个名头?

当即说道:“如此,则起兵师出有名矣。”

耿南仲不提其他的,他就也权当不知道。

宗泽却心有的两分疑虑,在见到文告后就更是如此。耿南仲的随行人员中有门下省堂吏数人,故拟出的文告很规范。但是再规范的文告没有用印,那就是最大的疑点。

不过,耿南仲的身份很唬人,他是赵桓的老师,多少年的铁杆了。宗泽就是想到了也不敢说他在假传圣旨。

甚至就是耿南仲自己都不觉得他是在假传圣旨,这明明就是赵桓的打算,给赵构加一个空头衔,实际差遣兵权则另赋他人,尽可能的督促河北兵马入卫京城。只不过是他出京的时候还没有明面上下旨罢了。

文告发布后,几乎每天都有当地豪族大户登门拜访赵构,他也不管宗泽,就正式组织起了大元帅府,研究起兵的事宜来。

先是传书中山知府陈遘,这也是个有能耐的,在中山坚壁拒守,至今半年有余。

赵构打算把陈遘与汪伯彦做副元帅,因为他们是安抚使,一个是资政殿学士,一个是直龙图阁学士,更手中握着兵马。宗泽的职位则是河北义军总管,他一个秘阁修撰,可比前二人差多了。

而且如此安排,却也是想赵构到历史上在东京苦心经营的那位宗爷爷,这人很能塌的下身子,不拿有色眼镜看人,这一点对于招揽义军很有用。

然后就传书庆源府的王渊,以他为大元帅府都统制,且先引兵南下与宗泽汇合,然后叫宗泽准备出兵大名府,继而过黄河的准备。

赵构的目标是应天府的范讷和赵野,二人空拥大军却束手旁观,不是好鸟。

宗泽心头还有着疑虑,但看到赵构的举措,至少这人是真的向金兵用兵的。拿下了大名府的李固渡,这至少是切断了金兵留在黄河以北的爪牙。

然后赵构又重重加赏了南平县李氏、平罗县兰氏和鹤壁县田氏。

这三家都是富族,很有点水浒祝家庄的既视感。自己召募民兵,所用武器铠甲、所需钱粮,皆不用朝廷的供给,他们可以人人自备。

三家各自聚起三千人,早早奔来赵构这里。现在赵构手下一点嫡系都没有,那还有什么比这三家更好更可信的呢?

大把的空名补官牒撒下去,每家子弟安排五人为官,其中一人为防御使,三位担任团练副使,以使各三千人马有所统摄,另一名担任本处巡检,因为各家组织三千人马后,本处有本家担任巡检,可以弹压缓急,可以驱使人户,以抗敌保家。

同时如保义郎这样的武阶,更是挥手就一大把。

可以说是大手笔了,叫三家人一个个都振奋非常。

就这么一个决定来,他们三家就改换了门庭,更跟赵构建立起了极好的联系。

而赵构呢?既能落得一支兵马,又能竖起一个招牌,那也是两全其美。

如是他心中就盘算起了药粉的念头。他当然可以直接把新药粉拿出来,但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是不会被人珍贵的,赵构就觉得自己会接着鬼神搞一搞事。

不看历史上的赵宋,满朝文武都被郭京这个痞子给涮了么。这个时代的鬼神情节还是很浓重的。

但就在这个时候,秦仔来到了。

这人赵构本体的记忆里是有的,乃是赵桓的梯己人,携带腊书,奔波劳苦,这是真正的信使。

他或许已经知道了赵构的动作,可他没有吭声,直接传下了圣旨就回东京了。

赵桓果然是任命赵构为兵马大元帅的,但与赵构的设想有不同的是,他是大元帅,底下不是副元帅,而是兵马元帅。

谁呢?陈遘。

陈遘是兵马元帅,宗泽和汪伯彦是兵马副元帅。

果然,这亲王就是一个空头,就是摆在供桌上的牌位而已。

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祯帝的奋起第二百九十三章 何去何从郑芝龙第五百二十五章 锦衣卫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费·续(求订阅,4/10)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辈第五百七十七章 返航第二百三十六章 他们(她们)到底是谁?第三百五十八章 诏书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惊变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务员,笔帖试(求订阅)第五百三十九章 雇佣军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构:老子真想多了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狩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时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脚抵京,后脚摊牌第二百五十二章 指鹿为马的乐趣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四百一十四章 西军之俺不是韭菜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团北上第八十四章 计较(求收藏)第三百三十四章 家族のために……第一百五十八章 摊牌(完)第二百八十四章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第五百六十章 希望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第三百六十章 大战来临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来使第四百零五章 尽人事听天命尔!第三百零六章 排枪击毙与排队送死第一百六十五章 现在死一个,日后死一家(求订阅,7/10)第二百一十九章 骂名滚滚来(求订阅)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番外1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洋暗刃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网打尽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军必胜!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时第五百一十七章 首鼠两端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阁第五百五十二章 我真太牛逼了第五百二十二章 影响第三十七章 巴牙喇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难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赵构说第三百零九章 战局不利走为上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风得意阿济格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决第五百六十七章 差点遗忘的大杀器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图更大第二百一十二章 被扣的南明使团(求订阅)第一百九十章 郑李友谊靠三桂(求订阅)第四百零五章 尽人事听天命尔!第四百五十二章 悲催的萧合达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订阅)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战火第五百四十一章 高昌兵和塞北游骑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变的历史第二十四章 说好话不花钱第二百一十九章 骂名滚滚来(求订阅)第四百七十章 虚头巴脑的表面功夫第四百七十七章 余波第二十八章 俘虏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亡逐北第五百四十六章 对塞北下手第九十三章 我哭豺狼笑第四百四十八章 安定,朔方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构:老子真想多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该死的中国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顺文武(求订阅,10/10)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狩第二百九十九章 郑芝龙道尽心声第三百四十四章 空头王爷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势复杂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哗第四百二十四章 赵构“新政”第五百三十五章 选家还是国?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权大涨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哗第三百四十四章 空头王爷第三百九十章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房地产很刺激吧(求订阅)第四百三十七章 纸钞第三百九十八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弹(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聪明人啊(求订阅)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迟到的金手指?(求订阅)第五百四十一章 高昌兵和塞北游骑第四百四十一章 买命钱与卖命钱第五百五十七章 陛下神射第五百一十一章 还有隐情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订阅)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脚抵京,后脚摊牌第一百三十九章 意外之惊喜第十六章 小弟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