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黄袍加身

滔滔大势之下,任何逆流之举都是螳臂挡车。

婆卢火的行为只是奔腾江海中的一朵小小浪花,眨眼就被吞没的无影无踪。

金军溃败如潮,真不是人力可挽回的。

不看那完颜娄室父子都‘逃之夭夭’了么。

完颜活女废了不少力气才摆脱了折彦质的纠缠,然后头也不回的就拍马而去。

他跟他爹都不是糊涂蛋,很清楚眼下的局势,想要反败为胜太困难了。

与其掉头向宋军发起攻势以来掩护婆卢火他们重新整队列阵,那还不如先拉开距离,隐隐在外威胁着宋军的追兵呢。

因为河西岸的宋军也开始发威了。完颜银术可和耶律余睹都走的很干脆,他们要是现在河东战场了,等到宗泽在前路截击,河西岸的宋军再大举杀进来,那可是极可能把自己都葬送进去的。

故而早一步抽开身,依仗着马军优势隐隐的威胁着宋军,叫南蛮自己都不敢追下去,这才是应对眼下局面的更好的法子。

如是,这场战争的结束远比赵构想想的更干脆。

但随之到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这一战的战果也远不如赵构想想的巨大。

战场上俘杀金军步骑一万五千人且都不到。

完颜娄室父子与银术可、耶律余睹汇合后,上万金人马军的虎视眈眈下,别说骁骑军不敢追了,赵构先就发出了收兵的指令。白白看着溃不成军的金兵步甲逃出生天。

这叫赵构心中十分的不爽。

因为这一战来,只宋军所付出的伤亡都有七八千之多了。

折彦质的前军,赵构身前的第五将……

杀敌与自身损失竟还不到2:1,亏得他先前对此战还即以厚望呢。

不过宗泽、汪伯彦、耿南仲、曹辅等人却一个个喜笑颜开,宋军大小将领更兴高采烈。

一战毙敌过万,还是正面战场上硬碰硬得来的,这可无一点的虚假,绝对是宋金开战来的第一大捷!

更别说震天雷的神威为上下人等亲眼目睹,碎人粉齑,何其伟力,焉是血肉之躯可抵挡的?

这有了对金兵的第一次胜利,第二场、第三场……,那还会远吗?

同时在宋军当中,短短时间里,军中上十万人对康王得了神异,祖宗赐法,破金保宋之说就再无一丝儿的疑虑了。

一个个信以为真,只觉得自己真的是有如神助了,自然军心士气更加爆棚。

“大王……”韩公裔有些不解的看着赵构。

打了打胜仗,全军上下都兴高采烈的,怎么就康王一脸严肃。

“唉……”赵构摆了摆手不提心中的郁闷了,韩公裔只是个文官,对于军事一窍不通,他能与之说些什么呢?还是说些韩公裔能够参谋的事儿吧。

“仗是打赢了,但接下的事儿还麻烦不小。子扆以为,这消息要传入京城了,本王在官家眼中又该是何等的模样了?”

这一仗赢了,还赢得很干脆。赵构自就进一步的把握了军心,甚至还坐实了他得了老赵家的祖宗赐法的传闻,这对赵桓而言可不就是火烧眉毛一样的威胁了么?

他才是大宋的皇帝,结果祖宗却没把破金妙法传给他,而是传给了赵构,这是不是能说明什么呢?

赵构跟京城内有着消息往来的,谁叫粘罕、斡离不主动把套在汴京城的大网给放松了一些呢,这几日里汴京城内外联系畅通着呢。

赵构甚至都知道粘罕、斡离不把什么东东透给了赵桓听,赵桓心中又一度生出了什么打算。

所以,今后这对他最为致命的威胁似乎已经不再是金人,而是东京城里的赵桓了。

韩公裔脸色也严肃了起来,他很清楚自己的身家性命早就与赵构紧紧地绑在一块,根本下不了船的。更了解北宋的政治事态,明白赵构话里的意思,自然是全心全意的为赵构着想。

如今汴京城的那位官家,别看人对着女真鞑子的时候很软很怯,可对自家人的手腕却强硬的很。

据说太上皇都被他关在龙德宫很长一段时间了。

赵桓明着欢迎老爹回汴京,而赵佶呢,也拿出了道士替自己写给上天的青词(里面写有自己退位后,绝对不再过问政事的话),派人先行一步,送到汴京,并让大臣们传看。在回京之日,也头戴玉并桃冠,身穿销金红道袍,出现在汴京旧臣面前的宋徽宗,不再是皇帝,只是一个道士的模样。

臣民面前,这对天家父子,那是好一派的父慈子孝。

可赵佶一旦入了皇宫大内,赵桓就立刻翻脸不认人——将自己的父亲幽禁在龙德宫。

为防止他复位,赵桓先将赵佶身边的宫女、太监和侍卫,全都换成了自己的手下;接着,大臣里头谁得到了赵佶的赏赐,必须要上交;最后,他还要和自己的父亲划清界限。

比如到了双十天宁节时候,赵佶为了改善父子关系,特意在龙德宫中设宴,父子对面坐下,赵佶亲手给儿子倒了一杯酒,可是赵桓却视而未见,这道理很简单,他怕酒里有毒,根本就没有喝。

(天宁节——徽宗生辰。查宋史记载赵佶出生在农历十月初十,但又有记载说他是五月初五日生的,为避俗忌,改作十月十日为天宁节)

连自己的老爹他都敢幽禁起来,都能如此狠手对付,对自己的异母兄弟,赵桓还会手下留情吗?

赵构要一旦落进他的手里,怕就不止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幽禁了,而是毒酒一杯了。

“汴京城大王是一定不能进的,只叫人往城内送去捷报就是。而至于金兵北去后,官家宣召,那也是推脱了了事。就借口说要破灭金贼,光复河山,圆祖宗之愿。谅官家也说不出个否字,其他的大王就一概不闻。”韩公裔先就想出了一个招来。

这一招不算稀奇,赵构心中也是这么想的。

韩公裔也是知道当初那场神异的内幕的,很清楚,只要赵构愿意,随时随地都能再搞出一场神异来。这就是最好的借口!

“大王现有神异在身,人不敢欺;更大破金兵,威望高隆。只要坐镇军中,眼下的十万大军便就是大王的掌中之物。而只要握着兵权,官家又能如何?”

“实大王今日亦如太宗当年,不进则退也。”

韩公裔口中说着是宋太祖,脑子里却直想出了‘黄袍加身’四个字。

昔日安重荣有言: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眼下就是这个道理。

更别说眼前的康王还有天命神佑在身,有大败金兵,解汴京之围的功劳,这声望已经不小,日后再收复北地,甚至是收复燕云,则想不为天子都不行。

那时候就是真正的众望所归。

第五百七十五章 浓郁的挫败感第四百五十五章 东海第五百六十章 希望第五百六十四章 迁移法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兰人的本钱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构:老子真想多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时第五百五十三章 赵构说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与不幸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二百六十章 桃源生活(求订阅)第九十六章 杀声起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百三十一章 有备无患第六十四章 大奸似忠之徒!第三百二十五章 八旗克星,大清劲敌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后继有人啊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场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观战,军中可有勇士敢战?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外有忠贞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动兵了第八十八章 够无耻,够光棍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宋巨谍第一百三十四章 晋西盐商第九章 闽地来的海蛮子第九十三章 我哭豺狼笑第一百五十八章 摊牌(完)第一百一十四章 ‘项少龙’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儿好汉(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贼,杀虏!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上皇选错了皇帝啊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五百零一章 铜臭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惊变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离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把双刃剑第七十二章 兖州城外第三百七十章 赵官家第三百八十九章 决断第二百八十三章 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不是他郑芝龙的天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五百零七章 嘴强王者第二十四章 说好话不花钱第一百二十六章 该死的中国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崇祯帝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三百六十二章 直取赵构!第四百九十六章 奴隶?第四百零九章 新鲜的挑战开篇开篇第四百章 汉人的手笔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一百九十二章 汉奸国贼吴三桂(求订阅)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阁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一百二十五章 斩立决第二百零四章 鞑子不是鞑子了,历史也面目全非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走喽,走喽,真的走喽……(求订阅,9/10)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十九章 显大名于天下,收厚誉于己身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战第三百六十七章 黄袍加身第八十章 对垒(求收藏)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赵构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营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鹏展翅,再露锋芒第三百六十七章 黄袍加身第四百六十一章 众军随俺来战第二百七十九章 罗锦绣放心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阳谋第二百二十八章 郑芝龙“傲”出了一个新境界(求订阅)第一百五十一章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第一百六十四章 但愿他是个忠臣(求订阅,6/10)第五章 寻找退路第八十六章 没吃到羊肉还惹了一身的骚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原有此帝王,真我大清之福第四百四十一章 买命钱与卖命钱第三百零八章 记吃不记打的鞑子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无意第二百五十二章 指鹿为马的乐趣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四百七十七章 余波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马甲能保住吗?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这厮是趁了谁的势头第二百九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四百四十一章 买命钱与卖命钱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一百六十四章 但愿他是个忠臣(求订阅,6/10)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东都护府,安东大都护府第五百四十一章 高昌兵和塞北游骑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阵第八十章 对垒(求收藏)第九十六章 杀声起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选择第一百一十四章 ‘项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