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营了?

但就算对赵构再有好感,当燕王军大举南下的时候,姚古、姚友仲父子和刘延庆、刘光世父子,以及刘韐、刘子羽父子,还有张叔夜父子,也不可能按兵不动坐视燕王军直下汴梁城啊。

可是,他们拼尽全力也真的阻挡不了燕王军的南下。

明明兵力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可一旦震天雷响起来,就会马上败得稀里哗啦。

这些宋军士兵表现的十分无力,一个个就像死了儿的娘们一样毫无斗志。

姚古不怪他们,因为就是他们父子在听了燕王军将士们的待遇之后,对于汴梁城的那位官家也没有了任何的效死之心。

从五年免税到军功田,从军功田再到军烈属的减租减税政策。

有了燕王军的待遇做对比,南面的宋军没有临阵倒戈,那就算对得起赵官家了。

夜色深了,漆黑的夜空在姚古、张叔夜两位宋廷军政大员复杂的心情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的深邃,尤其是张叔夜,他可是文人出身,此时此刻心情更加的孤独和凄凉。几颗星星在远处的天边跳动着,天空像被墨水涂抹得一样浓黑。

一个无比尖锐的问题摆在两人的面前,明天的战斗要怎么打?

燕王军已经过了黄河杀进滑州城,这眼看着就要进入开封府境内,他们手中是还握着小十万人,但这仗该怎么打呢?根本没法打。

“军心士气皆大坏,上下无一丝战心斗志。燕王若全力猛攻来,我怕连一日功夫都坚持不下。”

军无斗志,将无战心的,这仗神仙来了也打不赢。

姚古话说的很直白,因为他知道张叔夜不是那种喜爱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之辈。

张叔夜果然没有半点怒气,听到姚古的话后,只黯然的摇着头。

“全军上下十人当中许是有七八个皆盼着能反投燕王,得上一份军功田。”

燕王拿下了燕云十六州,又扫荡了河北河东,手中的良田数以千万亩多,更对辽东和党项喊杀喊杀,日后战果只会更大。如此一人十亩的军功田,对他而言半点压力都没有。但这对宋军士兵的诱惑却是无以言表!

赵宋对待军兵并不吝啬,虽然铜子到手的不多,哪怕是上四军一月也就千儿八百钱。但除了“禄格”还包括一石七斗至二石月粮(上中下军不等),春冬衣的绢、棉、布数目也不尽相同。比如河北、河东等六路军每人春衣是绢二匹、布半匹,钱一千文;冬衣为绢二匹、布半匹,钱一千文,棉十二两。

再加上时不时的赏赐,比如皇帝过寿,或是太子娶亲,等等。

统计下来,一名禁军每年的费用笼统可算作五十贯左右。

这可不算是一个小数字了。

如果这个数字的耗费能真正的全都落到军兵们的手中,宋军的战斗力必不会如此之差。

何况就算是如此,这待遇也远不能跟军功田比啊。

后者开头就是十亩地,随着服役时间的长久和立下的功勋,在报纸的宣传之下,似乎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轻易的就能凑够三二十亩,而这还是那种得过且过的人。

这对宋人可是有着很大很大的诱惑力。

要知道,赵宋一朝,官府根据税钱贯佰、地之倾亩、家之积财的多少综合分民户为五等。

这里头的第一等就是祝家庄、扈家庄那样的土豪,第二等则就是小地主,第三等则是有田三五十亩的自耕农,也算是富农了。

占据了人口绝大多数的第四等、第五等户则就是半自耕农和佃户,划分高地也是根据民户手中究竟还有几亩属于自己的田地。

这每人能分得几十亩地,还有税赋上的减免,甚至军兵落户燕地等新增疆土时候还能分得官田,这妥妥的就是第三等门户啊。对于军兵们的吸引力会小了才有怪!

更重要的是,赵构也不是外人。

不仅是赵宋的亲王,还是一个立下了绝大功劳的亲王,这样的大背景下,宋军们有心抵抗才有鬼!

燕王军南下,那完全就是一场摧枯拉朽的大游行。

赵构正位当皇帝,将士归心,都已然是一种‘众望所归’。

作为宋军的统帅,姚古、张叔夜二人都心劲低靡至此,那整支宋军的斗志该当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半夜中赵构猛地被康履叫醒来,却是宋军大营了。

“大王,岳韩二位将军已经领兵追杀去了。”

赵构朦胧的睡意瞬间全消,“又炸营了?”

对于岳飞、韩世忠率马军出击,他一点的意外都没有,反而为宋军的炸营感到哭笑不得,“这都第几次了?”真的是太丢人了。

天亮了,姚古勒住了马儿,打望着身后,只有寥寥五七百亲卫跟随,一个个也正大口喘着粗气,全都累得不行。

“父亲!”

姚友仲脸色木木的。他听说过刘延庆在燕地一次性搞了个十万兵马大炸营,被辽人从女真人那里逃回的一些残兵败将追在屁股后头一直杀到了界河。也听说了折彦质和李回在黄河南岸十二万兵马大爆炸,以至于金人不费吹灰之力的渡过了黄河,直插汴京城下。

却没想到炸营这种传说中的倒霉事儿有朝一日竟也会落在了他的头上。

这叫自视甚高的他如何能够甘心?打击也太大了。纵然已经说服自己在震天雷面前退避三舍了,姚友仲仍依旧不能接受炸营这遭事。

这是对一个军人一个将领言最大的侮辱啊。

“莫做小女儿姿态。南军士气低靡,斗志消散,你非是不知。有今日之失,七分罪在大局,三分罪在为父和张相公无有作为,与你有何干系?”

姚古人老成精,很看不到姚友仲的这般姿态。但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一直都心高气傲,早前始终跟平仲飙着劲。因为姚平仲(姚古胞兄姚雄之子)年纪长几岁,出道的更早,资质很不凡,早一步得到了西军老将们的认可,为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简直是把他(姚友仲)给遮的没影儿了。

但上一次东京城保卫战,姚平仲丢了大人不说,也连带着把姚家的名声给扔进了烂泥堆里任人践踏。(姚平仲力主出城偷袭金人,结果偷袭失败,自己无颜回汴梁,直接撒腿跑了)二次汴梁大战,姚友仲就始终顶在最前沿,敢打敢拼,屡挫金人,表现积极的出众,可谓是守城宋军中的肱骨。

很不容易的挽回了姚家在军中的声望。这次的炸营在他眼中必然就是另一大污点。

而姚古对此却嗤之以鼻,“时局如此,岂是人力能挽回的?况且现只内耗,非是对外。待到日后燕王正了大位,天下军兵怕会立马换上另一幅模样了。届时你安安分分的领兵,只管为国效力就是。”

第六十八章 愿随大帅杀奴!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权大涨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聪明人啊(求订阅)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败如山倒第一百五十七章 摊牌(续)第七十四章 庸臣碌碌第四百七十章 虚头巴脑的表面功夫第二百九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与太上皇第四十二章 洪承畴的一线生机(新书求收藏)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营了?第二十二章 八闽健儿第三百八十九章 决断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订阅)第一百一十六章 奉天承运皇帝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关外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员培训班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东总管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国,天朝风范第四百八十四章 过年十五走亲戚,第三更来不及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鞑子要跑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颜第二百八十一章 郑芝龙的身后名第一百七十六章 当官的在“回流”第五百八十章 西辽第九章 闽地来的海蛮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选择第四百七十六章 给儿孙留个念想,给自家留个体面第二百零六章 郑芝龙的生化攻击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马甲能保住吗?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图更大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祯十七年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二百一十四章 荷兰人很不开心(求订阅)第五百一十章 岭南蛮兵和交州土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家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年不见……第五百零六章 毕勒哥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畴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二章 汉奸没人权番外1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实力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来使第七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后事第五十一章 枪林弹雨第四百一十六章 赵构的期盼第十章 好法子第八十三章 羡慕嫉妒恨(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三章 汴京城外的天雷第二百六十七章 仓惶不安曲阜孔第一百零一章 杀贼第二十三章 义勇第八十二章 战斗第一百零一章 杀贼第二百八十一章 郑芝龙的身后名第六十二章 率兽食人(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四章 荷兰人很不开心(求订阅)第四百九十三章 斩草除根第七十九章 猪队友(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离第三百七十四章 朕必须把秘方拿到手——第一百六十六章 统统打包(求订阅,8/10)第四百五十五章 东海第五百三十九章 雇佣军第五百六十四章 迁移法第五十五章 知己(求收藏推荐)第一百二十三章 进兵岛南第五百三十七章 赵官家的雄心壮志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祯帝:祖宗保佑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四百三十章 首辅赐教第二十八章 俘虏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儿辈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国,天朝风范第五百七十三章 别无选择!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第三十章 捷报传来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五百八十章 西辽第一百八十八章 郑家的板刀面没人愿意吃(求订阅,2/3)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营了?第二百零一章 金陵城爆炸了(求订阅)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洋暗刃第六十一章 大写的“服”(求收藏)第五百一十章 岭南蛮兵和交州土兵第六十二章 率兽食人(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六章 报纸和奏疏第四百九十章 吕宋第五十八章 骠骑将军(求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万胜!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家人!第一百六十章 还敢不捐款?(求订阅,2/10)第三百九十八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百九十七章 齐王?郑芝龙想干啥?第七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