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一步登天

一句话,东北的战事牵动了太多人的心了,不管是高兴振奋,还是慷慨激昂,亦或是担忧焦躁,那一颗颗心,一道道神,全都在记挂着战局。

而此时候的赵构呢,他则更加关注的是金银,是财政。

随着西北的收复,朝廷已经在用一种很低廉的价格在大肆的出售土地,收益很是不错。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朝廷偿还债务和发起新的战争的资本。

不管是河套的土地还是草原,都在以一种极快的速度被变现成金钱。

但赵构铺展开的摊子有些过于巨大,财政依旧吃紧。

如东北的战局,那一场场厮杀,打的不仅是军兵勇武和战力强弱,打的还有大把的金钱军费。

“官家,折彦质折相公有奏。”后者为现任的兵部尚书,之前的张所已经被调离了。虽然安东大都护府大都护的位置于他来说,绝对称不上被贬。但张所跟宗泽起了矛盾,作为内阁成员之一的兵部尚书的意见被首辅相公坚决的反对,引得朝堂上文武两派大刚了一通,最后得到皇帝支持的又是首辅宗泽,张所但凡还要脸面,那就不可能再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坐下去。

折彦质就是张所的接任者,无论是功绩还是资历,都有的人。

他在兵部尚书位置上做的还不错,现正坐镇燕京,给出榆关的步骑大军转运粮草军资。

可赵构现在却最听不得他的名字,那奏折一抵到汴京,十有八九就是伸手要钱要物资的。

虽然赵构也清楚,折彦质并非在多拿多占,如今的兵部是真的很棘手。

制度改革之后,五军都督府的成立把文官集团伸入军中的触手是给彻底斩断了,可兵部的重要性依旧不可忽视。后者绝非是军方在内阁中的一个代表,而更多是内阁对军伍的一种牵制。

不说兵部负有监察军伍贪腐的职责,就是五军都督府要提拔选用军官,也要先把履历送去兵部审核,兵部虽然没有反驳的资格,却有依照条例提出意见的资格。

更重要的是,兵部还握着军需储备和兵工生产之重任。

大江南北的兵库和军器监作坊,都把持在兵部的手中,如此对于五军都督府的牵制就不言而喻了。

那可相当于总装备和总后勤了。

燕京的军器作坊里。

一个头发花白但身体却壮硕如牛的老汉正如暴龙一样对着手下的管事们怒喷。

“这都甚个时候了?还谈加班补贴!?老汉我贴你老娘的头。一分钱都没有,俺就看哪个腌臜鸟厮敢做反?”

文官、读书人早就失去了对军器作坊的管辖大权,赵构宁愿用些从基层里提拔出的小吏做实职官,也不会把军工系统交给读书人。

他们知道怎么打铁,他们知道怎么炼钢,他们知道怎么做弓弩锻刀剑吗?

不知道,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极少有读书人对这些粗活感兴趣的。李诫这样的人才太少了。

赵构自然也清楚军器作坊不能全教给匠人,但他同样认为那些匠人一样有识文断字的。这样就行了。配合着军器监中的积年小吏,军工体系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变了天。

眼前的老汉就是一个在变革中被提拔来的老匠人。那粗大有力暴露着青筋的手掌,古铜肌肤上岁月划下的沟壑一样深的皱纹中隐藏着的隐隐黑灰,都能证明老汉的身份。怕是一年半载前,头发花白的他还依旧要辛苦的工作在第一线呢。

“现在是什么时候?多锻一个枪头,就能多造一杆大枪,多一杆大枪送去前线,保不准就能多杀两个金虏。金虏死球了,你们现在的这饭碗才能端得更稳!都别多啰嗦,现在一个个给俺老实的去干活。要忠心给朝廷效力,朝廷才不会少了你们的好处!”

朝廷好,国家好,自己才能更好。这道理是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的,或说他们根本就没机会去想明白。但老汉不一样,身份地位的变化叫他对眼下的这个道理特别透彻。

“都想想当初时候的日子,再看看眼下时候的日子。不是圣天子在位,我等不被官老爷们看待的草芥小民,能有今日的温饱?”

赵宋的工匠们日子可是很苦逼的。尤其是官办的诸多军器作坊里,里头根本就没有多少真正的能工巧匠,因为赵宋施行的匠役是“和雇制”与“差雇制”。“和雇”是指从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工匠,作为雇主的政府与工匠是平等且自由结合的雇佣关系;“差雇”则带有强调征调性质,但政府还是需要按市场价向工匠支付工值。

这一切看起来是十分美好,但实质呢?

诸州作院兵匠乏少,乃拘市人以备役,这当中的差价可就大了去了。到了徽宗时候,更有那过分的直接把厢军拉了去,钱都进了主将的囊中。

将校不肃,敛掠乞取,坐放债负,习以成风;兼主将克剥至重,私役之弊,买工之弊,差使营运之弊,未尝少革,而为军士者顾乃未尝得一温饱。

如此军兵的战斗力之差,是可想而知的。而由他们这些‘工匠’造出的器械呢,所作之器,但形质而已。武库之吏,计其多寡之数而藏之,未尝责其实用,故所积虽多,大抵敝恶。

不说别的,就是汴梁城的军兵工坊所制军器,也多不锋利。而放眼全天下,岁课弓弩、甲胄入充武库者多以千万数,乃无一坚好精利实可为备者。

欧阳修是啥年代的人?王安石才变法时人就病逝的主儿,就曾指出宋朝兵器:仅能成器,全不堪用。铁刃不刚,筋胶不固,精好堪用之器十无一二。

军备荒废至此,那遭殃的固然是宋军是赵宋,但他们这些被拘束在作坊的匠人就能得好么?

以眼前的老汉为例子,他手艺并不高超,但就算再邋遢的手艺,打了几十年铁了,若能脱开这军器作坊的牢笼,去到民间,开间铁匠铺,随便糊弄也够养家糊口的。然而在军兵作坊里他却是连生下的儿女都养不活。

年到五旬了,在这个时代里是绝对的步入老年了。膝下却只一个儿子一个孙子。不是他不想看到儿孙满堂,不是他不知道多子多福,而是无奈啊。

但在龙椅上换了皇帝之后,老汉的日子又过的如何呢?得了官身的老汉都不需要再去说。就连军工作坊里的这些个匠人,都今非昔比了。其变化之大,好似兔子建国后的工人阶级,从先前被资本剥削的无产阶级,眨眼就变成新中国的主人翁了。鸟枪换炮这是!

而且这些个工人里,很多都是当初军工作坊里顶着匠人身份吃苦受累的厢军或穷苦百姓。

变化之大,可谓一步登天。

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主要靠鞑靼人(求订阅)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狩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进考场了……(求订阅)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鹏展翅,再露锋芒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悦第四百零一章 仁义之王第二百七十二章 汉奸没人权第三百四十八章 河北大元帅府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番外1第一百七十六章 当官的在“回流”第三百二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一百九十六章 吴三桂吃亏吃大发了(求订阅)第四百四十七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见家光将军,总要去江户登门拜访第三十九章 杀鞑子可真痛快!第五十四章 觉华岛上第四百零二章 开挂人生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谈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吗?第四百章 汉人的手笔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颜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团北上第六十三章 造化钟神“秀”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观战,军中可有勇士敢战?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二百八十六章 图穷匕首见第四百二十六章 徽宗出手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儿辈第一百零七章 铲除隐患第四百五十三章 耶律大石的神助攻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清危险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钱不值钱啊第三百五十章 赵宋的本钱第四百五十一章 国策第三百一十八章 豪格要雪耻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哗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师出场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还没过河就先拆桥第四百四十四章 刀枪取富贵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难了第八十九章 人生百态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图更大第一百八十七章 崇祯帝不学小明王(求订阅,1/3)第一百零二章 万胜!第三百四十四章 空头王爷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第三百零八章 记吃不记打的鞑子第五百七十三章 别无选择!第五百一十七章 首鼠两端第二百七十章 太吓人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还有隐情第四十二章 洪承畴的一线生机(新书求收藏)第五百零七章 嘴强王者第十九章 显大名于天下,收厚誉于己身第一百七十章 一个借口(求订阅)第二百章 协议是用来撕毁的,鞑子是用来做朋友的第五百七十三章 别无选择!第四百三十一章 势不如人,无可奈何第二百二十三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求订阅)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贼,杀虏!第二百四十六章 报纸和奏疏第五百四十章 便宜儿子第四百零一章 仁义之王第二百八十四章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辽使团第一百九十七章 主子爷,奴才们不想死啊作战(求订阅)第四百五十八章 将门无将,毒瘤垃圾第一百七十章 一个借口(求订阅)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费·续(求订阅,4/10)第三十八章 鸣金第一章 穿越“闽海王”第二百二十八章 郑芝龙“傲”出了一个新境界(求订阅)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祯帝的奋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后继有人啊第八十六章 没吃到羊肉还惹了一身的骚第二百一十二章 被扣的南明使团(求订阅)第四百七十二章 末日的到来第九章 闽地来的海蛮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国策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儿好汉(求收藏)第三百九十章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第八十一章 硬骨头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郑芝龙,活捉朱皇帝!(求订阅)第四百二十五章 税赋分成第五百九十章 西辽的幸福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会盟(求订阅)第二百二十章 老爷我从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求订阅)第三百九十八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四百六十一章 众军随俺来战第二百一十章 把“联虏”给搅黄了第六十二章 率兽食人(求收藏)第四百零二章 开挂人生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义(求收藏)第二百章 协议是用来撕毁的,鞑子是用来做朋友的第四百零一章 仁义之王第四十九章 忠勇烈士,大义无双第一百九十三章 帮一把李自成(求订阅)第四十章 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