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

这时候的草原上,每一个部落里都有着各自信奉的神,有着只属于自己这个部落的图腾。萨满教才是眼下草原上的霸主!

可惜,这萨满教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的信仰。依附于所在部落而存在的他们,看似占据了整个草原,实则就是一盘散沙样儿的乌合之众。

在佛道两路大军背靠大宋王朝,自呈集群规模的攻势之下,几乎是眨眼间的功夫,漠南草原上的信仰话语权就被夺走了半数。不过萨满教到底根基深厚,民众基础强大,即便被一开始就打的溃不成军,可佛道在“正面战场”击溃萨满教容易,可却很难肃清敌人的游击队伍——想要在各部落中彻底的将之清除,那是一场要持续挺长一段时间的战争!

这种情况下,漠南各部的信仰就是佛道萨满大杂烩,无意中竟跟中原百姓有了异曲同工之妙。

中原百姓信奉的多是佛道两家,而且很大一部分人都是神佛一起膜拜的。

毕竟是人就免不了要遇到三灾八难生老病死,或是有着诸多不得满足不能为外人道的私欲,而以人力之能,又是极难达成那愿望的。

如此,拜神求佛自然就是一种选择了。

而至于一边拜着佛祖菩萨,一边敬着山神土地龙王爷,对于芸芸众生,凡夫俗子们言都是很正常的。很多百姓都笼统的将之称为‘神仙’,而根本不明白佛道在过去的时光中争斗的有多么厉害。

对他们来说,这段历史也的确不需要知道。他们只是本着一颗敬畏的心,各路神仙全都拜一拜,上什么山,打什么柴;进什么庙,念什么经罢了。

毕竟就中国的信仰历史来看,眼下的赵宋,那就是一个搁置彼此争斗,三教(儒道释)合流的时代。

也不是说从此之后儒道释三家再无大冲突,那是扯淡的。这种“合流”根本不能掩饰它们彼此之间的排斥和斗争,只是三者‘融合’的大气候已经形成,彼此间都已经明确了自我的社会定位。

比如说佛教的彻底汉化。(这里就不得不称赞一声林灵素牛逼了,观音大士,罗汉尊者,都是人老林给光头们起的名。)

以至于等到几百年后,中国人玩佛道大合流,把玉皇大帝跟释迦摩尼供奉一处,都半点不稀罕僻见。

而现在草原之民与中原百姓在对待信仰这方面,可不就异曲同工了么。

大家都是一路货色,啥神仙都拜!

所以,不管是不是有人心中义愤不满,横竖漠南的大草原上已经是庙宇道观林立,香火不断。

这些和尚道士的背后有中原朝堂的力量支持,在进入草原之初,那就处在一个很超然的地位。

而接下来争夺信徒,佛道或是施药诊治,救苦救难,或是玩耍一些‘神异’手段,然后就是吹嘘侃侃讲故事,两家人那可都是真正的行家里手,是千百年光阴中积攒下的底蕴。

捉神弄鬼,降魔除咒,套路都是一套一套的,那里是萨满教那些不开化的野人能比的?

以至于一进入某部落,就很快便能打开‘市场’,而至于能笼络到一些忠诚信众,就是必然了。

比如赵宋在河套北地新建的一座叫‘九原’的城市里,那城中的佛庙道观,就好不兴旺。

九原城的位置并无啥个神异,在契丹人统治这片土地的时候,这里根本就没有城池。

就算是赵构把九原当做包头来看待,他也不可能立马就把之变作一个经济繁荣的区域经济重心城池。这里乍然一看,人都会以为赵宋看重的更多是地利。

北近阴山,南濒黄河,西接戈壁,东联大同。

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得九原城在地理地形上有着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巨大价值。

掌控此地,依靠着河套平原之利,屯驻一支大军,就能震慑阴山南北。

一旦有草原有变,战事暴起,这里的兵马在很短时间里就能跨越阴山,直入漠南腹地。

如此,九原城内光兵马就囤聚了近万人。以至于到现在,这城内外的百姓(移民)比之军兵也多不出几个来。

当然了,除了移民和驻军之外,这里还有很多的草原来客,因为九原城是诸多赵宋新开辟的贸易地之一。那城外的贸易区,占地之大比之九原城也只大不小,每日里都人来人往,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而这些个在贸易区里进进出出的草原之民,那几乎大半的人都已然拜倒在佛道的膝盖之下。

原因很简单,他们跟汉人商户的接触最多,受影响最大!

加之能‘走’出部族的人,本就是部落的高层或是高层的随扈,前者更容易开化,他们脑子多灵活,知道该怎么“表演”才能与赵宋把关系走的更近。

而他们的那些随扈们,则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九原城南就建着一座道观。

规模不大,把前庭后院都算上去,也不过是个三进的宅子。厢房十几间,道士道童七八个,放在中原这绝对是一个小道观。

院落用料也很简单,内里不少门窗都是原木,而未刷着漆。

可这并不意外着道人们的小日子就过的清苦。

事实上,他们非但不清苦,小日子活的比九原城的驻军们都要滋润。

每到初一十五,每到三清圣诞、祖师圣诞这些节日,都有大把的善男信女捧着各种的香火钱送过来。

那当中价值高昂的如成群的牛羊或草原上的骏马,低廉者若毛毡与羊皮。

但不管价高价低,一切在乘以某个相当巨大的积数之后,那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不要说是七八个道士道童,观主就是把手下的“兵”扩大十倍,那也是能轻松承受的。

谁叫九原城是个贸易地呢?

他们的香火不旺盛都没道理。

那些前来上香拜神的草原之民,很多还是部落的贵人,常常络绎不绝而来不说,不少人可是真虔诚。

原因就这道观的观主,乃是一个装神弄鬼的好手。

在初来乍到时,抢在竞争对手的前面——大光头,表演了一招“香烛自燃”的好戏,一下子就蒙来了不少草原信徒,就连九原城内的军民都有不少人把之敬畏。

但事实呢?这不过是佛道两家糊弄人的江湖把戏罢了。

什么香烛自燃,什么白纸血印,还有手下油锅、神仙赐福等等,那只是个套路。

可就是这些装神弄鬼的鬼把戏,却在佛道传法弘法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也给了赵构一意外之喜!

这要是能在信仰上对草原之民予以同化,那就太美了!

第五百五十章 岳雷受罚第一百九十六章 吴三桂吃亏吃大发了(求订阅)第九十二章 谋划破敌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难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下一统快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第三百三十四章 家族のために……第二百七十章 太吓人了第一百二十章 世外桃源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订阅)第二百七十三章 鞑子要跑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三十章 捷报传来第一百二十五章 斩立决第四百六十八章 一步登天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顺有天命,开局就王炸第四百六十二章 压箱底的宝贝第五百八十二章 雇佣兵第五十一章 枪林弹雨第一百零四章 天佑大明,吾皇真洪福齐天第三百七十章 赵官家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亡逐北第三百三十四章 家族のために……第四百二十四章 赵构“新政”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费·续(求订阅,4/10)第四百二十五章 税赋分成第二十四章 说好话不花钱第一百二十章 世外桃源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三百零七章 是满万不可敌,还是撼山易,撼郑家军难?第五百一十七章 首鼠两端第四百九十五章 灭北寇!保大越!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当国公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第五百六十四章 迁移法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阁第四百九十三章 斩草除根第五百七十七章 返航第三百五十四章 揽军心,赵构亲上阵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费(求订阅,3/10)第二百九十三章 何去何从郑芝龙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这还真有点虚幻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五百五十二章 我真太牛逼了第八章 一举两得之佳事第一百七十三章臣愿效犬马之劳(求订阅)第八十七章 救曲阜?救个屁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费(求订阅,3/10)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谈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订阅)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聪明人啊(求订阅)第四百九十七章 好好地想一想第二百一十二章 被扣的南明使团(求订阅)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原有此帝王,真我大清之福第三十二章 招不怕老,管用就好第九十九章 完了,全完了第四百一十二章 相州韩氏第一百五十一章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郸来人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吗?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祯帝:祖宗保佑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四百八十六章 娱乐大众第四百三十四章 国债三千万贯番外2第四十六章 忠肝义胆(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订阅)第五十三章 反转大戏(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当国公第三百二十一章 朝鲜义勇vs日本武士第一百三十二章 冷兵器的闪耀第二十九章 围城打援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点不一样的宗爷爷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会盟(求订阅)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东都护府,安东大都护府第八十一章 硬骨头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阵第五百八十章 西辽第八章 一举两得之佳事第九十三章 我哭豺狼笑第二十六章 有个鸟用?第四百六十二章 压箱底的宝贝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五十九章 黑心坏鸟郑芝龙第一百七十二章 这点贼兵算的了甚?(求订阅)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祯十七年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五十六章 变化(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三章 欢呼第三百零九章 战局不利走为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险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三十九章 杀鞑子可真痛快!第五百一十六章 使节第三百五十章 赵宋的本钱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儿辈第四十七章 你为何不早来,你为何不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