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5

齐国的王太子与中原的皇太子,都是一出生便被册立的嫡子。

不管当初的齐王与今上二人为了龙椅争斗了多久,也不管赵构与赵桓身份上的差别,乃至更早时候赵桓与赵楷的斗争,那一切都在赵构册立嫡长子赵琯为太子,并且英年早逝,叫小小年纪的赵琯飞快的登上皇位宝座的时候都结束了。

立嫡立长刹那间成为了大宋及其各藩属国的政治正确,甚至赵宋还以此为借口插手了日本的内部政治斗争。

赵琯、赵瑗兄弟大婚之后,都成日里泡在‘后宫’,直到一个个嫔妃被种上了种子,甚至是瓜熟蒂落有了正式的子嗣后,才是舒了一口气。

没办法。赵构这一系的子嗣太过稀缺了。

当他们兄弟各自有了继承人,并且继承人还各自拥有了多个备胎之后,彼此才算真正的放松了心中的那根弦。

赵琯在自己的嫡子落地之后,婴孩方才满月,便被册立为皇太子了。立嫡立长,这不仅是在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也顺带的在礼法上夯实了自己的统治根基。

赵瑗则更是有样学样,一边在学自己大哥,另一边也是在向皇城的那对母子献自己的膝盖。

看,我也是立的嫡子,我绝对服“嫡”的。

闲话少说。

赵恒前来码头相迎,船队内的一干人等纷纷见礼。内中掺杂着一些红头发、黄头发的白番,很是惹赵恒的瞩目。

要知道,中国大开海路已有些年头,白番并不稀奇。可无论是天竺的白番,还是天方的白番,亦或是少量来到的拜占庭人,那都是黑头发。至少赵恒见到的白番,近乎全部是黑发。

少数棕色或他色头发的人也有,但都是少量存在,且出现时间零零碎碎,根本形不成惯例。哪像现在,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五颜六色’?

还好大家‘语言’是相通的。

欧洲来使都懂拉丁文,而后者也是东方各级同文馆中必教授的‘第二语言’。

这种发源于意呆利拉丁姆地区的语言,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而强大,即便是东西罗马帝国分家之后,希腊文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通用语,其依旧是仅次于希腊文的第二语言。

而至于在西罗马帝国的尸体上建立起的那一个个西欧国家,还有中东欧各国度,拉丁文也始终屹立在‘第二语言’的位置上,不可动摇。

赵恒很乐意与西方来人做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因为这能让他“无意中”收到不少第一手的消息。

虽然他面儿上不关心西方各国的文化美术,也不关心他们的军事政治经济,更不关心他们的信仰,而只是对这些国家的历史感兴趣。

但实质上呢?他觉得自己通过一次次交谈,真的知道了不少东西。

这些信仰着景教的西方蛮子,真的就是一群愚昧无知的蛮子啊。即便是贵族,他们的生活和生存,也叫赵恒实在无法想象。

当然,这也很有可能是他反过来被那些西方来的蛮子给耍了。

你可以从物质文明上鄙视一个国家,但你不能否认,任何一个民族中都是有聪明人的。

就如中国这边急需对西方各国的了解认知,西方各国又何尝不希望更深切的认识到中国呢?

要知道,无论是近些年天方局势的变化,还是景教世界在东北部所感受到的压力,那都让他们揣测不安啊。

抚州城里,赵瑗对返回的大宋官员,及随行的外国使臣招待热情。

对西方各国的社会、军事、政治、经济等各类情报都关心有加。可实质上呢?他心中一点也不急的。之所以表现的很急迫,那只是在做样子给外人看。

自始至终,赵瑗的目光都只看向东方。

这些年伴随着对澳洲周边海域的探勘与开发,赵瑗并没把注意力投向澳洲,而是借机把南太平洋探索了七七八八。

并且在几个岛屿上建立起了隐蔽的据点,还发现了中央岛链(夏威夷),下一步就要真正的去接触美洲了。

他才无心去欧洲搞事情呢。

有那个船队运输力,他偷偷的去美洲‘开疆扩土’,那不是更美么。

谁叫北边的他大哥,这些年眼珠子一直盯着南洋,一直盯着天竺、天方和西方呢。

当初老头子在的时候,一南一北派出的探险船队,南面的发现了巨大的澳洲,北边可也一样有着巨大的收获。

但北方真的太冷太冷了,无论是朝东还是向西,亦或是向北,除了冰雪就还是冰雪。

赵瑗见他大哥继位以来再没有向北接着去探险,哪怕是亲政之后都只把眼睛盯着南面、西面来看,而从不去看东面,心里头是一百个感激。

这才是真大哥啊。

日常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稳坐钓鱼台的赵瑗一点也不着急。看着吴国、陈国、许国的人手在抚州蹦蹦跶跶,心中很有种智商上的优越感。

齐王后韩氏也不喜欢见欧洲使臣。哪怕在来东方的海路上,这些使臣及其家属,一个个都已经接受了东方礼仪的培训,更在入宫前沐浴更衣,身上并没甚么异味。但那些人无意中表现出的神态和动作,落在韩氏的眼中还是充满了粗鄙。

韩家也是世代官宦的大家族,韩氏自幼便生活在一个很重视规矩礼仪的环境下,现在看西方使节自然是不入眼。

原时空现代,说起了礼仪规矩,仿佛欧洲的贵族范儿就是逼格,就是高人一等。

可事实上比之东方完整的宫廷礼仪,他们就太糙了。更不用说是眼下中世纪这个时代了,一个欧洲贵族吃饭都下手的时代。

至于王宫里的其他小王子小公主们,景教世界唯一能让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也就只有一堆‘形状古怪’的乐器了。至于西方各国使臣奉上的礼物,不管是王子公主,还是赵瑗本人,都不过新奇几日罢了。

实在是,他们见得好东西太多了。

宫里是不稀罕欧洲人,可是民间就有不同了。

赵瑗的目的是向东不假,可这是绝对的王国顶级机密,平常人根本听都没听说过,很多人还都把眼睛盯向西面呢。

齐国离中原本土距离近,又处在中原去南洋的海路上,地理位置乍然一看是不如淡马锡多也,但就跟赵瑗派王彩一块西去时对外说的那样——分一杯羹么。

船队在抚州湾逗留的这十几日,整个抚州都热闹非凡。商人们是抓住机会,大赚了一笔。

那些随船的欧洲使臣和商人们,哪怕知道前往北方,自己能见到更多更好的丝绸和瓷器,可当一件件比他们的心里价位便宜了许多许多的‘宝贝’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还是有人忍不住。

未完待续,先看看其他书:
第四百九十章 吕宋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三百六十七章 黄袍加身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丽的归二代第四百七十六章 给儿孙留个念想,给自家留个体面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高丽之乱第二百三十八章 登莱敌我(求订阅)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会盟(求订阅)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动兵了第七十章 鞑子杀来了(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弹(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四章 迟到的金手指?(求订阅)第二百一十二章 被扣的南明使团(求订阅)第四百三十四章 国债三千万贯第三十七章 巴牙喇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难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上皇选错了皇帝啊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州折家第四百二十四章 赵构“新政”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话东虏第三百五十四章 揽军心,赵构亲上阵第三百五十七章 与赵构小儿一会第三百六十章 大战来临第九十章 无耻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第四百三十七章 纸钞第一百零九章 说客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三百五十七章 与赵构小儿一会第九十一章 大明气数尽也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九十八章 过河第七十章 鞑子杀来了(求收藏)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郸来人第四百九十六章 奴隶?第五百三十一章 有备无患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七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头番外3第九章 闽地来的海蛮子第四十八章 突围(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三章 师傅都不管用,徒弟很能耐么(求订阅)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一百三十二章 冷兵器的闪耀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团北上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四百六十八章 一步登天第三十一章 这就是大明朝的柱石么?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举多得的‘里应外合’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举而多得第四百零九章 新鲜的挑战第一百三十六章 郑芝龙想干啥呢?第六十八章 愿随大帅杀奴!第一百八十章 多尔衮:我不想当八旗罪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祯十七年第一百零二章 万胜!第二百二十三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求订阅)第二百七十章 太吓人了第七十三章 丢尽老祖宗的颜面第二十章 调兵遣将第一百二十五章 斩立决第一百零三章 捷报传来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把双刃剑第十四章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二十八章 俘虏第四百一十六章 赵构的期盼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马甲能保住吗?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自成不是司马炎啊?第七十二章 兖州城外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自成不是司马炎啊?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哗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顺有天命,开局就王炸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辽使团第四百三十五章 《乾坤地舆图》第二十六章 有个鸟用?第二百一十六章 房地产很刺激吧(求订阅)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个好皇帝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第八章 一举两得之佳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杀不尽的南蛮,打不完的炮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师助剿吴三桂,太后床上多尔衮(求订阅,3/3)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算伪官汉奸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实力第一百五十章 入卫京师!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东都护府,安东大都护府第二百六十一章 郑家的底气第八十章 对垒(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四百五十七章 选妃第一百零三章 捷报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