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给我等好吧!

徘徊在三省交际之处的小袁营动了,抛弃了义军的旗号,举起了官军的大旗。袁时中从一路义军头领摇身一变成为了登莱总兵下属的参将了。

两万多人的队伍也一分为二,一路七八千人去了郯城,一路万五千人则还留在邳州。

去往郯城的队伍就是老秀才在领头,这都是大明朝廷的好顺民,是被当今的世道逼的不得不反的人。他们造反只是为了活命,而当新的活路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这些人义无返顾的走上了新道路。哪怕这条路并无半分的保障性,但骨子里渴望安定的心叫他们毅然选择直面危险。

站在袁时中的立场上你可以骂他们忘恩负义,可如今这个世道,你却不能不理解这种感情。

留在邳州的万五千人就是小袁营的主力和附庸之中信不过郑芝龙的承诺的人了。他们算是小袁营里袁时中的根基了。与老秀才那波人自然是有不同。

在没有足够可以夯实的证据面前,郑芝龙的‘空口白牙’可是无法说动他们的。

谁让眼下这个时代,大明朝的信誉已经连张擦屁股的破纸都不如呢?

甚至于,袁时中在招安之后,对于登莱和济南发来的进援兖州的命令都爱理不理,郑芝龙不把许诺的钱粮兵戈堆放在他面前,袁时中纵然已经接受了招安,那也不会听招呼的。

然而现如今是冬季,运河封冻,江海结冰,船只根本抵达不来。郑芝龙也没办法向金陵开口所要钱粮军器,那就只能用车马将大批钱粮兵戈从胶州湾运来邳州。这短期内岂能完成?

而至于胶州湾的兵甲钱粮是从何处来的,那显然是芝罘岛啊。

胶州湾东侧的浮山前所大致就是后世的青岛,这地方可是的不冻港,而且港阔水深,浪小流缓,加之黄海暖流经过,也就是前文说的黑潮分出偏向渤海的那条支流。终年不淤不冻。

郑芝龙早看着眼红,只是先前无有理由触及,这才作罢。现在大好的借口就摆在他眼前,岂有不用的道理?

借机把浮山前所拿在手中,再加上成山角,和只存在于他的规划中,但现实里还没有触及的登州城,这几个点只要握在手里,这胶东就脱不开他郑芝龙的把握。

至于登莱官府里有没有人担忧此事,呵呵,那曾樱等辈就是看出来痕迹又如何?现在最关键的不是抗击鞑虏么?

至于清军的这波攻势完毕了后,李自成可就就又卷土重来了。

大明朝就如此的内忧外患,到时候那里还能顾得上胶东?

前面说了,十八万大军在朱仙镇一败涂地,李自成旋即就又重新围住了开封城,崇祯帝急忙调洪承畴南下。督师剿匪,戴罪立功。

却不想那东林党人中人才济济,就在开封城再度为难时候,又蹦出一黄澍来。

此人是徽州人。丙子举浙闱,丁丑登进士;授中原开封推官。那想出了一个妙策——以水代兵,决黄河堤,企图水淹农民军。

洪水无情,那自然是真的逼退了李自成。然而豫东的无数百姓就也跟着遭难了。

黄澍了不得啊,东林党厉害!因为这一场大洪水把相对富饶的豫东平原给尽数祸祸了。兼之,黄河水倒灌开封城,城内居民死伤无数,甚至还泡坏了城墙,致使中原日后再无坚城可以抵李自成大军。不过那就都是后话了。

现在是,黄澍一‘以水代兵’的妙策使得洪承畴省了力气,因为李自成撤军回南阳了,那有问题短时间里也是杨文岳、虎大威的事了。洪承畴部兵马直接就停在了北直隶最南端的大名府。才歇了几天,北边就又有坏消息传来。

那清军在蓟州打败了明军的堵截后,就在天津,沿着运河一路南下,看似要再犯齐鲁。可还真就如江哲所料,清军在打破了河间府之后,并没直入东昌府,而是向西南杀入了真定府。结果却一头在深州撞了个大包。牛录章京巴雅拉、普硕、阿延图等,均战殁。

却是洪承畴闻讯后已经提兵进援了到深州。

他虽是急匆匆领兵南下,手下却有旧将曹变蛟、王廷臣两部,能打能拼。坚守城池,可不弱清军。

阿巴泰督领满清大军破边入塞。崇祯皇帝这时候自然就想到了洪承畴,比起范志完来,显然洪承畴更得他信任。旋即把李自成抛给了豫西南的杨文岳、虎大威等。也不管这二人受不受的起了。

白广恩、白腾蛟在蓟州一战而溃,唐通被皇帝招入了燕京,偌大的华北之地,此刻明军队列里除了洪承畴部,余下的马科、薛敌忠等路军,那全是不堪一击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河间之战就是薛敌忠被清军轻易袭破大营,以至于跟着清军而动的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津、保定等诸路总兵,纷纷逃溃。河间府失去了外援,人心浮动,兼之自己动员的力量也有欠缺,如何抵挡的住全无牵制的清军的攻势?

分守参议赵珽、知府颜允绍、河间卫指挥使赵鼎新、知县陈三接尽数战死。

阿巴泰接着兵锋就杀入了真定府,结果在深州遇到了老对手曹变蛟,屡攻不克。接着有在赵州被王廷臣堵了回来,再看其他诸路明军都已经被洪承畴给统制,看到洪承畴部真的挺能打,又迫于皇帝的严令,又纷纷围了来。阿巴泰见势不妙,这便又掉头东向,杀入了齐鲁的东昌府,第一个被打破的就是临清州。

后者是大运河上的一处繁华之地,上次多尔衮大军杀来的时候,可是在这里饱饱的捞了一把。可现在阿巴泰再来,那收益就有点寒颤人了。

狂性大发的满清鞑子于是就乱杀起人来,周遭数十里内百姓都被搜杀一空,尸骸如山,官衙民舍尽皆焚毁,场景之惨,叫人不忍目睹。

阿巴泰夺取临清之后,满清就分兵多路,四处攻城掠地。阿巴泰本人则亲引一支兵马与洪承畴对峙。

大批的难民南逃,兖州一日数惊,就是南直隶都有震动。

这种情况下,郑芝龙对小袁营的招抚,那是再没人说闲话了。兖州官绅日日夜夜呼叫援兵,你不愿招抚小袁营,那自己去填兖州城吧。

那地方可不止有一个个宗室王爷在,还有曲阜孔家。岂能坐视清军进犯而不理?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满清鞑子的威胁已近在眼前了,中原之地却忽传来援汴总兵刘超杀落职归乡的御史魏景琦全家30余口,又杀举人乔明楷与总练生员王奇珍,据永城降闯叛明的消息。

永城附近的各部义军,闻讯后皆愿隶属刘超。河南巡抚王汉急进兵永城讨刘超,驻军东郭。永城士绅练国事、丁魁楚、张星等乘夜开北门迎王汉军进城,与刘超巷战。然,可笑的是这一战的结果却是王部溃败,巡抚王汉战死。刘超声威大震!

坏消息一串串的传入齐鲁,官绅百姓相对哀叹,而除了叹息和无奈,他们能做的也只能加紧运送粮草器械前往邳州,以求把小袁营给喂饱了,好让袁时中赶快进军增援兖州。

当然,那也没人知道,总领郑氏暗哨的郑芝莞,这些日子里先是在兖州的鲁王那里撞了壁,然后又一脸铁青的出了曲阜城……

“敢瞧不起你家爷爷,孔胤植,你就给我等好吧!爷爷我饶不了你……”

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手笔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败比一败,豪格也大败第二十三章 义勇第五百三十七章 赵官家的雄心壮志第二百五十七章 郑森与郑平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战,先灭李贼?(求订阅)第三百一十三章 热刀子插进猪油里,轻松的很!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当国公第九十一章 大明气数尽也第三十四章 陷阱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州港第一百零一章 杀贼第三十六章 此风不可长,此军必须灭!番外1第四百二十八章 此内阁非彼内阁第四百八十六章 娱乐大众第五百二十七章 他还需要学习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变的历史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十六章 小弟这就去办!第四百八十六章 娱乐大众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祯帝:祖宗保佑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滚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四百九十九章 钱不值钱啊第四百七十章 虚头巴脑的表面功夫第五百二十五章 锦衣卫第二百三十五章 进城啦,抄大户啊……第二百八十四章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费(求订阅,3/10)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凶猛了(求订阅)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东都护府,安东大都护府第三百五十四章 揽军心,赵构亲上阵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五百八十八章 命题作文——怎么当皇帝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无意第一百六十章 还敢不捐款?(求订阅,2/10)第二百一十九章 骂名滚滚来(求订阅)第四十八章 突围(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郑芝龙,活捉朱皇帝!(求订阅)第一百六十五章 现在死一个,日后死一家(求订阅,7/10)第六十七章 讨满檄文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第四百七十七章 余波第五百八十章 西辽第一百四十三章 来年……第一百章 碰撞第五百一十一章 还有隐情第二十八章 俘虏第一百三十六章 郑芝龙想干啥呢?第三百一十九章 痴心妄想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营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汴京城外的天雷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宋巨谍第五百二十二章 影响第五百六十四章 迁移法第六十三章 造化钟神“秀”第三百七十章 赵官家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关外第二百四十七章 兴风作浪,功成身退(求订阅)第十二章 龙洋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该怎办是好?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权,留着过年啊?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把双刃剑十五走亲戚,第三更来不及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这厮是趁了谁的势头第四百七十一章 成就感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还是枪子打死好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装神弄鬼,我信你的鬼!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下之策第九十七章 战事酣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师出场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给宋人当刀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员培训班第一百七十八章 这儿子死得值啊第五百七十三章 别无选择!第四百一十四章 西军之俺不是韭菜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孙第六十四章 大奸似忠之徒!第四百二十章 扩军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点不一样的宗爷爷第三百九十四章 岳无敌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马甲能保住吗?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大的惊喜第五百一十一章 还有隐情第五十二章 万胜(求收藏)第五百三十四章 奏事第一百零四章 天佑大明,吾皇真洪福齐天第二百零五章 临走前去一趟关外(求订阅)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惊变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亡逐北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