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清军南下

阿巴泰根本没想到图尔格竟会拿不下兖州,没有兖州,没有这的财富和朱明王爷,这叫他如何压得过多尔衮?

朱明在齐鲁的几位藩王,济南的德王能排第一位,不管是政治意义,还是经济实力,都当之无愧的是齐鲁诸王之首。

而位于兖州府城滋阳,传承至朱洪武第十子的鲁王那就排在第二。

兖州为鲁东的南北交通要道,大运河穿境而过,可比齐鲁内陆的青州的衡王要牛多了。

阿巴泰一门心思的要俘获德王一脉,不叫多尔衮专美于前,哪怕上次率军打破济南,活捉德王一脉的人就是他本人,率军第一个杀入济南的就是他儿子。但这功劳总归有人多尔衮的一份不是?

现在他也是大军主帅了,他也不亲自出马,却万没想到图尔格竟然在兖州打成了这个烂局。

“那为何不突袭曲阜?攻敌必救的道理,图尔格都不懂吗?”阿巴泰瞪大一双眼睛,怒视着身前报信的奴才。

黄台吉是不让真的攻打曲阜,可威逼一下就很难吗?只要摆出样子来,有邹县之战打底,谁会以为清军是在晃点人?他们胆子有那么大吗?

“贝勒爷容禀,不是昂邦章京不懂得攻敌必救的道理,实乃那郑芝龙太是狡猾。”

却是那图尔格到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孔家和孟家的态度都如此善变。当清军进攻邹县的消息传到曲阜之后,孔胤植当下拍板做出决断,使人悄悄前往清军大营,向图尔格告饶。那打的算盘就跟孟宏誉一样——财去人安乐,花钱买平安。

先就带来了两千两黄金,诚意满满的。

可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图尔格可不知道暗中有一双眼睛在盯着孔胤植,郑芝莞先放过了孔胤植的信使,而当孔胤植二次让自己族侄,带着一批金银粮秣悄悄送往清军营垒中时,被郑芝龙使郑芝莞拿了个正着。从中搜到了孔胤植亲笔落款的书信一封。

如此,人证物证皆在,孔胤植还能抵赖么?

郑芝龙也不会傻到在这个节骨眼上揭露这一切,那除了能让本就动荡不安的人心更加零碎外,只能叫郑氏与读书人暗中生出龌龊。虽然后者是郑芝龙立志要修理的阶层,可现在他还要虚与委蛇不是?

孔胤植是个软骨头,他在信里头先是恭维“我大清”,然后又极力否认讨满檄文是出自自己的笔下,做下了如此丑事,一旦曝光可就遗臭万年了。对孔家的“千年清名”更是一记重创。

还是先前说的,如今的时局是满清大军只是入塞而不是入关,鞑子还没有坐了紫禁城的金銮殿,孔家是不可能调转方向对之纳头便拜的。

于是,身为大明忠臣的衍圣公孔公爷就只能全力以赴的积极备战。发动自身的佃户、家丁,出钱,出粮,号召整个曲阜动员起来,保卫名教。

郑芝龙也只是让郑芝莞引曲阜城外的那五百无甲兵入驻曲阜。(之前被郑芝龙派来护送难民的那一拨)

他们的任务也不是守城,要守卫曲阜,还是要靠孔家的。

郑芝莞的任务就是在孔家人的配合下,积极发动曲阜的人力物力,为接下的战争做准备。准确的说就是传授战争经验。真正来填补曲阜的还另有他人。

就比如阿巴泰所言的,为什么不突袭曲阜的问题,攻敌必救,郑芝龙收到信息,那是必然要出兵救援曲阜的。他们缩在营盘里的时候,清军难以吃掉,可要是在路上,吃掉郑军还很难吗?

而事实是,当邹县战事告结之后,郑芝龙就联系袁时中,后者让袁大洪引兵三千急忙赶赴曲阜。

这厢一来,曲阜就可不就稳了?

有了郑芝莞先前的工作,有了孔胤植无奈下的积极配合,加上袁时中派去的三千人,曲阜的守卫力量大幅度上扬。纵然遭遇到清军的突击,也不可能有立刻沦陷的危险。

图尔格派人作势攻打曲阜,那根本就没效果,因为鄂硕根本就没真的大打出手,不仅没有威胁,反而叫孔胤植更加用心的来备战。

那封檄文把老奴父子,把满清骂的太狠了,孔胤植虽渴望着财去人安乐,然而这一希望已经破灭了,骨子里怕死的他,如何敢把生命交给鞑子去做主?就只有一门心思的备战了。

兖州府里的滋阳、邹县、曲阜三座城池,现在就如一块巨大的势头拦在了图尔格军前头,鄂硕倒是出过主要,真的对曲阜大打出手,不信城内的孔家人不像滋阳、郑芝龙求援,到时候路上正好打援。然图尔格如何敢违背黄台吉的命令?

鄂硕就再进言,所集兵猛攻邹县,得手后趁着兵威围困曲阜,作势猛攻,不信尼堪不来就。

可图尔格不愿意在攻城战中付出太大的伤亡,已向阿巴泰请求指导了。

阿巴泰现在除了破口大骂还能如何?

打不下兖州府城,那就意味着他抓不到鲁王一脉了。这点上与多尔衮较劲,最多只是他个人的得失。可兖州城内的钱粮人口却不是假的。拿不到这块,东进、南进全都受阻,那是与大军入塞的根本需要相违背的。

但眼下的情况,阿巴泰再是愤怒,却也无法叫图尔格率军撇开这三城,回到大运河一线,顺着封冻的大运河继续向南杀去。再往南就是明国水网密布之地了,不适合满清铁骑驰骋。

气候也会比北方温暖,纵然一样会有冰冻,但与北方则大有不同。那长江水面也是冰冻的,谁个敢骑马踏冰渡江?找死么。

明朝的漕运总督史可法也正在淮安集结人丁呢。

还有就是时间的问题。现在都十二月中旬将过,眼看就是下旬了。

此时大军南下,最多一个月,兵锋就要北回。否则被明军堵在水网之地,可就更麻烦了。

“无能,无能!”阿巴泰火冒三丈,但怒火中又带着焦急。现在这局势,可与他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洪承畴的出现虽没有让北直隶的明军主力从一群孬兵瞬间脱胎换骨,但多少也改变了这些人往日的作风作为。

之前的明军,在河间之败后,那就化身为看客。就如张献忠所做的歌谣:前有邵巡抚,常来团传舞;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清军遂如入无人之境。

然而从洪承畴开始,各部明军虽依旧不堪战,但却如牛皮糖一样,粘上了就扯不下。

于是,为了叫大军更轻松的攻城掠地,阿巴泰亲自率军与洪承畴他们对峙在东昌府。那自是期望着图尔格能带领分师拿下兖州,横扫齐鲁淮上。

却不想得到的是如此一个叫人气恼的答案。

可是气恼归气恼,阿巴泰身为大军主帅,却也需要以‘解决问题’为重!

东昌府治聊城西北二十余里的堂邑县,这里是洪承畴的驻地。

“报——”一声急报惊起了洪承畴。“禀督师,鞑子起兵南下了。”

南下了?阿巴泰南下?洪承畴立刻想到了兖州的战局,清军攻邹县不克,攻曲阜再不克,攻滋阳还是不克……

“来人啦,击鼓升帐。”他要聚众议事。

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师助剿吴三桂,太后床上多尔衮(求订阅,3/3)第七十 八章 斩了郑芝龙第三百零六章 排枪击毙与排队送死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郸来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与藩王第三百零九章 战局不利走为上第七十九章 猪队友(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三章 岳韩当先锋第一百七十五章 吃瓜群众想看戏(求订阅)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滚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决第三十章 捷报传来第六十八章 愿随大帅杀奴!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五百五十二章 我真太牛逼了第五百五十章 岳雷受罚第三百九十八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复中原一场空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阵第十章 好法子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脚抵京,后脚摊牌第六十五章 招降小袁营第五十七章 能人所不能能也,成人所不能成也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五十三章 反转大戏(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献策第三百零七章 是满万不可敌,还是撼山易,撼郑家军难?第一章 穿越“闽海王”第五百零七章 嘴强王者第三百一十五章 阿济格北去第五百八十五章 齐国第五百零一章 铜臭第五百二十七章 他还需要学习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变的历史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势复杂第九十六章 杀声起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自成说东虏(求订阅)第二百六十五章 还没过河就先拆桥第三百八十二章 锦衣卫指挥使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军必胜!第一百一十章 战争的准备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与太上皇第四百六十二章 压箱底的宝贝第六章 避害趋利,人之本性第二十二章 八闽健儿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迁,南迁,还是南迁呢?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尔衮的得意第二百九十九章 郑芝龙道尽心声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颜第三百一十章 天下五分,三强两弱第四百九十五章 灭北寇!保大越!第三百六十四章 炮击第五百三十五章 选家还是国?第四百九十七章 好好地想一想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鹏展翅,再露锋芒第二百章 协议是用来撕毁的,鞑子是用来做朋友的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五百四十四章 好演员,好演技第四十三章 皆大欢喜(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一章 复仇的呐喊声(求订阅)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孙第八十章 对垒(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女婿第四百六十二章 压箱底的宝贝第一百零一章 杀贼第三百七十一章 赵桓的脑补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吗?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举而多得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还是枪子打死好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当国公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第五百零六章 毕勒哥第五百零五章 高昌第三百七十八章 埋下钉子第十八章 罪该万死第四十一章 借刀杀人(新书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七十二章 兖州城外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么敢?我怎么不敢?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第九十五章 扬眉剑出鞘第二百七十一章 孙之獬的‘投名状’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后继有人啊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没坏处第五百六十一章 断后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与太上皇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会盟(求订阅)第八十一章 硬骨头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险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举而多得第四百六十四章 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第四百四十四章 刀枪取富贵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战第三百零二章 鲁南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