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分权

等荀彧为徐济定下大计之后,早已经是晚饭的时候,徐济好久没有和两人相聚了,在吃晚饭的时候频频向两人劝酒,三人大喝一场。.徐济也着实是有几分心虚,荀彧本身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的杂念但徐济却由于后世的记载对荀彧抱有不少的猜疑,这才有这般敬酒的情况。

也幸好三人酒量都算是极好的类型,而且自身负重任之后一直都比较自制,才没有出现扶醉狂歌的局面。

席间徐济更说起了长安之战的始末,其间的惊险处令郭嘉拍案叫绝,荀彧也是眼放奇光。尤其是听说庞统其人的时候,郭嘉和荀彧更是相顾骇然,他们没有想到在此处居然还有如此惊世骇俗的计谋之士。

郭嘉当然是心动非常,而荀彧则立时想到了徐济刻意培养的几乎称得上兖州下一代的天才人物邓艾。

徐济当然也很想让邓艾对上庞统,问题是现在邓艾现在正领军在辽东的乐浪郡,不可能回来。至于听到以徐济的弓箭术居然没有要了刘备的性命的时候,两人更是大声叹气。

若是刘备死了,对徐济的好处当然是不言而喻。可惜事情往往棋差一着。

是夜,三人和许子将抵足而眠,纵论天下事,不知道何时才睡去。第二天早朝,徐济便向刘协和满朝文武汇报了中原的最新战局。

当刘协听说袁绍已经自杀身亡的时候,眼中闪过大感快意的光芒,显然是心恨袁绍到极点。

随即。下一个问题就来了:豫州刺史到底由谁来出任。虽然豫州乃是北方的一州,但是偏偏不在刘协对徐济的封赏之内。所以徐济无权无目直接任命豫州剌史的人选。所以才会把这个问题拿到朝堂上讨论。

这件事情在朝堂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辩,徐济当然想要把豫州剌史的任命权把持在手中。而王子服等人则据理力争,他们认为按照朝廷的惯例,豫州剌史一职应当由豫州当地地乡土势力提出人选。再经朝廷审核任命。徐济岂会容忍这件事情的发生?便以豫州世家大族助纣为虐,帮助袁绍和袁术谋反为理由坚决反对这种任命方式。而且态度极为强横,更对刘协说,提出这种说法的人是在大逆不道,其心可诛。这自然是气得王子服等人七窍生烟。

刘协当然知道自己不应该过于纵容徐济,但是刘协更清楚自己其实根本就是毫无实权,而徐济做事情地特点是最喜欢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若是想要否决徐济的提议那么就有先想办法辨倒徐济,否则徐济绝对不改变自己的主意,而且你又不能拿他怎么样,毕竟整个长安的军队都是徐济的。更何况徐济说出来的理由戳到了他的心上呢?徐济说得没错,豫州得那些世家大族先是支持袁术。后来见到袁术不行了,有转而支持袁绍,这种人对于刘协而言的确是其心可诛。

所以面对双方的意见刘协极为犹豫,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王子服的确是个人才。一见刘协犹豫不决,便知道自己的提议难以通过。马上随机应变提出了第二个方案:让张绣地叔父张济出任豫州刺史。这个提议极为合理,首先张济是张绣的叔父。对朝廷方面绝无二心。所以徐济反对豫州世家大族出任豫州刺史的理由在张济的身上不适用,其次,张济现在就在葛坡。不必劳师动众地迁移,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

这个主意一提出来,刘协马上出口应承。

看着刘协的样子。徐济就知道刘协果然想要拉拢张绣和贾诩。而让张济出任豫州刺史就是拉拢张绣的一个绝好手段。徐济当然出言反对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徐济必须要做出这种姿态。

首先就是自己关于汉中的战略问题。按照自己的打算是希望张济大军开到卢氏城为要从侧翼进攻汉中的沮授大军做后援。

不过王子服的提议倒是令徐济心中一动,若是令张济出任豫州刺史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以为如此一来正好可以实现自己要铲除长安异己势力的打算。对于徐济来说。现在最大的难题是在长安分不清敌我,除了王子服等人之外,其他人见到自己都是笑脸相迎,但是心里面打的什么主意就没有人知道,王子服他们在暗中肯定还有其他的党羽,但问题是自己初来乍到,对长安的局势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应付起来分外吃力。更弄得自己做起事开瞻前顾后。故此,徐济才会要张绣这在长安势力中看似中立实则已经成为自己心腹的人接受刘协的示好,慢慢的靠向刘协,借机弄清楚在长安反对自己势力的真实情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徐济在前一段时间已经故意的冷落张绣和贾诩,在他们回到长安的第二天,徐济便以大司空的名义命令张绣和贾诩回到沈岭前线,不得耽搁,两人出城的时候更是没有去相送,给人造成了徐济并不喜欢张绣的假象。徐济知道,自己这么做肯定会给某些有心人一种错觉,徐济初来长安的时候,曾经当着刘协的面大赞张绣和贾诩两人,说他们两人乃是国家的栋梁。是大大的忠臣,并且还亲自跑到前线去为两人颁布下刘协对两人的封赏,显然是做出了拉拢两人的姿态。谁知道党徐济回到长安的时候,徐济与两人之间简直形同陌路,没有人知道这其中发什么了什么事情,但是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那既是说徐济跑到沈岭前线讨好两人,却是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张绣和贾诩两人对徐济并不买账,所以徐济在回到京城之后便伺机报复,让两人马上去沈岭前线去,更以不相送作为自己的态度

如此一来,在外人看来还以为在长安徐济并不占有绝对的优势呢。控制在刘协手中西园八校尉在加上张绣的西凉军,从军队人数上来讲并不比徐济差多少。从刘协的角度考虑。只要吧张绣和贾诩拉到手中,在长安城中。自己就有了和徐济一较雄长的资本这么一来,就可令王子服等人大胆而且心甘情愿地去接触张绣和贾诩。而自己也有了把反对自己的势力一网打尽的机会。毕竟,要大开杀戒总得有个理由吧。

不过徐济之前还在担心这么做斧凿气太重,生怕被计谋之士看破。

现在倒好,他们居然会提议要张济出任豫州刺史,那自己当然要大力反对了,而且反对地越激烈越好。否则怎能令他们想念张绣和自己水火不相容的假象?徐济反对的理由是现在汉中战事吃紧,应该把张绣大军调回长安来,协助张绣大军攻打汉中和西凉。

这个提议令刘协又是一阵犹豫。对于他来说。若是张济回到长安来,只要张济张绣都忠于自己,那么自己就可以在长安占据优势。

但是问题是按照徐济的说法,张济和张绣两人都不能驻军长安。而是要外出征战。这居心十分明显,显然是想要借和汉中与西凉军队的战斗来削弱张济和张绣的势力,这种事情刘协岂会允许发生?但是徐济又是大司空,以他的身份说出这等话当然言之有理。而张济若是可在豫州立足的话,便可与自由发展,还可以借皇帝的名义招兵买马。而且粮草等物资可以自给自足,不用像回到长安之后一切事情还有仰徐济者大司空的鼻息。

故此。刘协断然否决了徐济地提议,下令任张济为豫州刺史。此令一下,徐济便不再争辩。毕竟现在和刘协还没有撕破脸,而且如果自己过于有恃无恐的话,说不定会让有心人怀到张绣的身上去。毕竟只有权倾朝野的权臣才会那么干,既然打定主意要把张绣变成诱饵。那就不可半途而废。徐济向来比较注意细节问题,想历史上的曹操。就是因为做人不小心谨慎,总是在细节方面冒犯刘协,弄得最后连表面功夫都做不下去,也才会给那么多反对他的把柄。

王子服等人当然是欢欣鼓舞,感觉自己赢回了一阵,更觉得事情并非完全控制在徐济手中。

徐济表面上当然是深深地失望,但是心里面却早已经乐开花了。随即,徐济又提出了第二个提议:因为王允身死之后,大司徒一职无人出任,徐济提议由荀彧出任。

荀彧的大名当然是天下无人不知,他不但是当世大儒,而且也是兖州建设地真正主持者,时至今日,兖州地繁荣天下有目共睹,在讨伐袁术的过程中,荀彧更是亲自写了讨袁檄文,由此人来出任大司徒一职实在是实至名归。王子服等人没有想到徐济竟然会有此提议,猝不及防下,他们一时之间也没有更好的人选,而刘协也找不到其他的理由来反对,何况自己刚刚从徐济那里占了一个便宜,也知道自己不能太过分的触怒徐济,更何况在他想来,一个荀彧而已,又能掀起多大风浪?就当是给徐济个面子了。故此欣然同意。

经过了一个早晨的斗争,徐济和刘协在表面上达成了一种妥协似的协议,但实际上却是徐济大胜而回。随后,徐济又奏请刘协把太尉杨彪释放出狱,理由是“以示圣上地仁德”,刘协当然没有异议的同意。

不过刘协也有一个提议,那就是希望蔡琰能够继续出任太傅一职,继续教授自己琴艺。这件事已经争得了蔡邕的同意,但是考虑到蔡琰至少在名义上是徐济的未过门妻子,所以刘协才来询问徐济。

徐济难道还可以说不行吗?两个人的婚姻之名也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虽然伊宁的确有促成的意思但徐济本人却觉得太过麻烦而有些抗拒。如此一来徐济又何来权力限制蔡琰的行动?刘协见徐济同意,立时露出很少在脸上浮现的天真笑容。

不过一提到这事情,朝堂上的气氛登时轻松起来,毕竟这是风雅之极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徐济才有看出来刘协孩子地一面。

众人的一片说笑声中散去。

徐济匆匆回府,想要把荀彧出任大司徒的事情告诉荀彧,谁知道荀彧被许子将叫了去。正坐在一群名士之中谈笑风声呢,徐济知道许子将是在给荀彧造声势。想一想郭嘉今天就要走,徐济便去寻郭嘉。希望和这鬼才多一些相聚地时间。

回到屋中。却意外地发现郭淮正在等自己,他为徐济送来了各地的情报。先是益州方面送来的公文。不出徐济和贾诩所料,张任和刘备回到益州之后便联合益州的世家大族发动了政变。因为军队尽在刘备和张任的手中,再加上刘焉的三个儿子都变成了人质,而且还有刘协回长安的消息,更有庞统为之谋划一切。故此这件事情进行的十分顺利,刘焉别无选择下乖乖的退位,随后便因为连气带病,一命呜呼。

他地三个儿子则被软禁起来。不得与外人见面。益州的世家大族的公文中称刘焉身为皇亲、实为国贼,自然是人人得而诛之,现在刘焉身死。益州无主。益州的世家大族联名表刘备为益州刺史。

徐济知道。这件事情其实就是个形式问题,自己已经无力阻挡这件事情地发生。然后就是荆州,徐济在无意当中帮了孙策一个大忙,因为要应付前一段时间的长安之战,徐济让李严表露了身份,这件事情在荆州引起了连锁反应,刘表没有想到自己的北方屏障会突然投降,因此荆州的世家大族一片混乱。毕竟对于李严的任命乃是刘表的主意,现在李严投降给了徐济。身为荆州刺史当然要负全责。徐济对待世家大族的态度天下尽人皆知,故此,荆州的世家大族惧怕徐济远甚于惧怕孙策。一时间,荆州的世家大族开始纷纷责难起刘表,原本是偷偷的投靠孙策,现在则变成了明目张胆的叛逃行为。

最后,连蒯氏家族也投向了孙策一边,而蔡氏家族则出于家族利益和张允联手发动了兵变,荆州的水师尽数投向了孙策。到最后,刘表这荆州刺史控制地区只剩下了一个襄阳。刘表万般无奈下唯有弃城而逃,带着自己的大儿子刘琦跑到了益州,投奔刘备去也,至于他的二儿子则被刘表连同蔡夫人丢在了襄阳。既然蔡瑁等人不仁,那当然也不能怪他刘表无义了。

刘表逃走后,荆州的世家大族也有样学样地向长安递出了联名书。表孙策为荆州刺史。

虽然早就知道事情的结果,但是徐济也感到深深的无奈。不过徐济也知道自己尽力而为了。

自己来到这时代还不到十年的功夫。已经基本上统一整个北方,即便是历史上的曹操。也不过如此吧?

说到曹操,大概在江东也是春风得意吧?

不过徐济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昨天荀彧已经向自己提出了对付三方诸侯的蹊径。现在的形式对自己可以说十分有利,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征战,天下诸侯对自己十分的畏惧,深知兖州军的厉害。

故此可以想见,各路诸侯一定会积极备战,以防自己向他们开战。

的确,自己现在是大司空了,由原来的暗转为明,但是自己手下还有两招暗棋,张绣和贾挧是用来对付刘协的,而荀彧则是用来对付天下诸侯的。当人们的视线集中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正是两人神不知鬼不觉取敌人性命的时候。

正思索间,荀彧和郭嘉说说笑笑地进屋来。徐济连忙躬身施礼。

徐济向两人介绍郭淮,当郭淮得知眼前两人的身份的时候,登时吃了一惊,言行举止之间十分恭敬。

荀彧和郭嘉则是目射奇光,显然是看出郭淮的不同凡响之处。徐济把郭淮带来的情报给两人看。

两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因为这些事情本就在意料之中。

随后徐济又把今天早晨发生的事情向两人说明,当他们得知张济被任命为豫州刺史的时候,不由得大笑起来,尤其是郭嘉差点连眼泪都笑出来。至于徐济担心的在卢氏为沮授大军断后的问题郭嘉的建议是把一直在河南郡的杜畿变成司州刺史,让那个韩浩为沮授断后。

反正现在洛阳已经不再是京城,而且荒废一片,也应该在司州设置刺史了。

这个主意马上赢得了众人的同意。

徐济又把荀彧出任大司徒的事情说了出来,顿时又引起了另一阵欢笑声。

不过荀彧关心的并不是这个问题,他现在关心的是如何打击徐济的敌人。

随着荀彧的到来,天下,都要变了。

待徐济把汉献帝希望蔡琰继续做太傅传授他琴艺的时候,郭嘉便皱起了眉头,对徐济道:“主公,这事情有点不对头。”

荀彧先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郭淮,也凝声道:“照现在长安的局势发展下去,主公一定会和圣上有很多意见相左的时候,现在圣上弄了这么一手,实则是希望通过蔡大家制约和左右主公的决定。”

郭淮虽然是自己人,但是知道徐济有改朝换代决心的人即便是在兖州也是寥寥无几,所以荀彧的言词之间十分谨慎。徐济苦笑道:“这我当然知道,问题是我难道还可以拒绝这件事情吗?不过我想问题不大吧?毕竟我和蔡大家的婚约仅仅是个形式,实际上我和蔡大家之间只限于一般的交流,说不上什么有好感的。圣上若是以为蔡大家会因为朝政之事来找我,只怕是会错了意。”

第333章 巨变(上)第69章 久别重逢第401章 峰会(五)第95章 剿灭第129章 大事第391章 烦恼第153章 驾崩第300章 得胜!第398章 峰会(二)第448章 下邳之战(八)第393章 大放异彩(下)第304章 无题第424章 斗(三)第272章 开战(下)第325章 重返陈留(十一)第276章 口舌第308章 安镇兖州(二)第98章 梁子虞第381章 混战(九)第140章 成婚第三十三章第222章 兖州二三事第355章 幽州之事(九)第252章 乱长安(十八)第245章 乱长安(十一)第454章 双雄(五)第232章 寥寥数年第446章 下邳之战(六)第103章 伊宁的身份以及不渝第64章 奉孝第50章 圉县(三)第392章 大放异彩(上)第243章 乱长安(九)第197章 陷阵!陷阵!(四)第56章 变数第75章 己吾之行(二)第255章 文和堪破第49章 圉县(二)第309章 安镇兖州(三)第278章 步步紧逼第303章 江东局定第二十一章第59章 荀彧的麻烦第390章 分权第455章 双雄(六)第221章 定冀第442章 下邳之战(二)第349章 幽州之事(三)第224章 我得高子和,胜百万雄师!第203章 夺冀(二)第291章 破敌之路(三)第三十二章第132章 冯芳的巴结第255章 文和堪破第300章 得胜!第398章 峰会(二)第142章 上任第264章 得胜第三十七章第224章 我得高子和,胜百万雄师!第207章 夺冀(六)第二十章第425章 斗(四)第十九章第452章 双雄(三)第三十七章第160章 废立之事第448章 下邳之战(八)第346章 獠牙第435章 命运(下)第181章 甄氏(五)第330章 对手(上)第195章 陷阵!陷阵!(二)第90章 入城与荀谌的来访第380章 混战(八)第214章 击袁(一)第124章 袭营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三章第356章 幽州之事(十)第192章 再生事端第230章 疑惑第十九章第355章 幽州之事(九)第75章 己吾之行(二)第209章 夺冀(八)第381章 混战(九)第439章 谋战(三)第263章 夜战第55章 大计划第168章 追击第326章 重返陈留(十二)第268章 暗潮(下)第328章 纷乱第三十一章第403章 心仪第92章 己吾乱起第411章 夜谈第52章 圉县(五)第148章 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