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你们投降罢!

种衡接手了汉中军之后,曾经仔细研究过西南军,在他看来,西南军现在的力量,就算是加上天雷,也不足以出蜀东征,最少还要积蓄上好几年的力量。

偏偏西南一地不过百万户,就算穷兵黩武,强行征兵,也够不到推翻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地步,因此在西南造反,本就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去年北疆宇文部作乱,本来是西南最好的机会,那个时候只要西南军放下汉家的身段,与宇文部联手,南北夹击之下,覆灭大晋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不过西南军相较于宇文部来说,力量不足,即便与宇文部联手灭了大晋,恐怕也得不到天下,只能像从前的南晋一样,拿到半壁江山,与宇文周隔江对峙。

在种衡看来,这位靖安侯爷错失了这个机会之后,多半不会再有什么太大的动作,回龟缩在西南当土皇帝,静静的等待着下一个机会。

但是,李信的行为总是出乎群有人的意料之外。

安康距离襄阳并不是很远,即便行军速度不快,大半个月之后,十万西南军已经开到了襄阳城下。

是的,西南军并没有倾巢而出,只由沐英与李朔两个人各领了五万人,前来攻打襄阳。

襄阳城墙上,裴进,种衡与谢敬三个人,各自拿着一个京城将作监出品的千里镜,观望着数里之外的西南军。

谢敬放下千里镜,扭头看向站在自己身边的两位将军,开口道:“二位,斥候已经送来了较为详尽的情报,此次西南军并没有全军出动,只来了十万人,而我襄阳城如今,有差不多十五万兵力,依我看,咱们也没有必要据城而守,直接出城迎敌就是。”

“他们在蜀郡,我们不熟悉地形,又有剑门关拦路,朝廷奈何不得他们,但是他们主动从剑门关里走了出来,与朝廷正面碰撞,这送上门的军功,焉能不要?”

谢敬沉声道:“歼灭了这十万西南军,剩下的西南军便守不住剑门关,咱们甚至可以一举平灭西南,回京领赏!”

种衡微微皱眉,没有说话。

一旁的裴进瞥了谢敬一眼,缓缓说道:“谢大将军没有与李长安交手过,也没有见识过他的厉害,太过轻敌了。”

“他李长安这么些年,大大小小的战事甚少有败绩,此人心思缜密到了极点,绝不会犯这种错误,说不定他就是想用相对弱势的兵力,诱我们出城与他正面厮杀,到时候他地下埋上一些天雷,或者设下伏兵,襄阳城顷刻之间就要破城了。”

裴进是吃过李信大亏的。

太康初年的时候,裴进是禁军大将军,总领禁军两营,也是在李信与太康天子的设计之下,被从这个位置上赶了下去,尤其是后来太康八年的时候,裴进奉太康天子之命西征,想要彻底打掉汉州城,结果是天雷第一次正式亮相,裴进十几万军队被打的溃不成军,回京之后直接被震怒的太康天子贬为庶人!

那一次,也是“天雷”的成名之战。

裴进心里很清楚,太康八年他吃的那一次大亏,背地里一定是靖安侯爷在搞鬼,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对李信忌惮万分。

见到裴进开口了,持保守态度的种衡也松了口气,他开口道:“我也认同裴大将军的话,李侯爷做不出这种蠢事,他敢来进攻襄阳,一定有所依仗,咱们不能轻举妄动,更不能在对敌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出城迎敌。”

“襄阳城是我大晋的雄城,我种家的先祖在这里依靠着这座城抵御了北周几十年,咱们没有理由弃城不用,反而去跟敌人正面厮杀。”

说到这里,种衡沉声道:“还是先守一守罢,先看看西南军到底有什么依仗,等弄明白了,再做决定不迟。”

“西南军还能有什么依仗?无非是天雷而已。”

谢敬咬牙说道:“裴大将军已经弄出了克制天雷的战阵,咱们没有必要再惧怕此物,你们二位都是被他李信给吓住了!”

wωw⊕ttκá n⊕Сo

谢敬与种衡,都是大晋下一代的将军,而裴进则是前辈之中的前辈,如果不是太康八年他打了那么大的败仗,这会儿应该是他总揽朝廷的西南事务,而不是跟这两个后辈在这里商谈。

这位大将军皱着眉头看了谢敬一眼,不冷不热的说道:“国舅爷如果要打,就带着汉中军去打就是,我部安康军,一个人也不会出城。”

说罢,裴进转身离开,不愿意跟谢敬站在一起。

种衡微微叹了口气,扭头对着谢敬开口道:“大将军,先看一看再说罢。”

无奈之下,谢敬只能点头答应。

两个人就这样,继续拿着千里镜观看西南军的动向,只见这些西南军,在襄阳城外大概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然后就开始大肆砍伐四周的树木,用来制作投石车。

投石车这种重物,以这个时代的运输能力,很难远程携带,一般都是在攻城处就地取材,这是这个时代所有将领的必修课,每一个合格的将军,都会制作用来攻城的投石车。

谢敬站在城墙上看着忙忙碌碌的西南军,不屑的撇了撇嘴。

“他们弄出再多的投石车,附近又没有太多石块,便是有,投石车也威胁不了襄阳城,他们想要攻城,就要用人命来填!”

“我倒要看一看,他们西南军有多少条命能死!”

人数不够,是西南军的要害,朝廷的常备军加上边军,虽然也就五六十万,但是有庞大的人数基础在,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弄出百万雄师不是什么问题,而掏空整个西南,也弄不出三十万的军队。

弄的出来,西南也养不起。

就这样,西南军在襄阳城外忙碌了三天,一直在制作投石车,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二十辆投石车已经差不多弄好了,一身覆甲的李信骑在一匹马上,慢慢往襄阳城走去,然后他用千里镜看了看城墙上的三个将军,才发现全部都是老相识了。

他在距离城头一箭之地停了下来,然后从大马上取下来一个简易的扩音铁皮喇叭,对着城楼上高声喊道。

“城墙上的都是熟人,有些还是我在禁军之中的旧部,李某不忍心各位生灵涂炭,你们开城投降罢!”

城墙上的人隐约听到了李信的声音,每个人的表情不一。

谢敬面带冷笑,对着城墙下高声道:“李侯爷莫非是黔驴技穷了?如何说出这种蠢话?你们这十万西南军死绝了,也上不了襄阳城的城墙!”

“不如李侯爷现在跪地投降,陛下看在清河大长公主的份上,说不定还会给你们家一条活路!”

坐在马上的李信无奈的摇了摇头,随手把铁皮喇叭丢到了一边,对着身后挥了挥手。

然后他调转马头。

身后的沐英,看到了李信的手势,满脸红光,狠狠的吼了一声。

“投石车,给老子打!”

“打的准一些!”

第一百七十八章 长辈第一百零七章 裴进非难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元昭元年第一百一十章 大将军放弃罢第一百五十一章 绚烂的烟花第九十九章 慈母多败儿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人之下 天下第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一口饭第七十一章 授业之恩第七十五章 活着的神明第一百四十八章 奇怪的事情第一百二十二章 被人堵在家门口第九十九章 临别礼物第五百八十六章 信守承诺!第一百三十四章 京中故人第七十章 兵部的潜规则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事件的推手第一章 三年后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过分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一口棺材引发的后续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逆不道!第一百零八章 少吃点会胖的第五百六十八章 想起来未?第四十一章 衣服第一百七十四章 叶家第五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在为性命操忙第七十八章 苍老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情分第四百八十五章 李信的野望第六百二十六章 第一个麻烦第一百四十七章 噩耗连连第二百八十六章 暖暖的人情第五百零五章 碰一碰第二百八十四章 学生与师兄第四十一章 衣服第二百三十九章 梅花卫的编外人员第三百三十九章 得罪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两位大将军第二百一十二章 扫干净最后的尘埃第六十六章 人生目标第一百四十五章 火器时代的战术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本事弄死我!第五百二十一章 惩罚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就是规矩!第三百五十章 一诺千金!第二百一十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一百八十三章 只身闯候府第六十四章 夜路第一百二十章 后会有期第十五章 李信藏在暗处的手(祝大家鼠年快乐!!)第六十九章 本尚书的职权第二百二十七章 留京四皇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老顽固第三百三十六章 新侯与旧侯第二百九十四章 老相公第二百六十八章 东宫之位第一百二十五章 让天子畏惧的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沉重的圣旨第一百六十六章 金陵姬温第一百一十二章 君臣相得第二百六十六章 种帅进京第二百一十八章 安北都护府!第六十四章 我自己也行!第四百六十六章 挖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两位大将军第一百一十四章 人心惶惶第一百八十六章 带路罢第七十五章 两个选择第一百三十二章 太子发难(二合一章节)第二百四十章 天子的报复!第六百二十二章 你怎么才回来第六百一十四章 京城京城第五百三十一章 出招与拆招第八十九章 无人还她公道第二百二十一章 母子俩第五百九十七章 安排后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我帮你站的高一点第二百一十九章 太傅容情第二百二十四章 元昭天子第九十章 万事俱备第二十章 长辈第五章 得意楼崔九娘第三十九章 有杀气!第一百八十一章 腊月迎人归第一百九十九章 元昭元年第三百三十二章 舍易行难第四百七十七章 偶遇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殿下第五十三章 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第二十九章 大晋的军器监第一百二十九章 薛子川第七十三章 大太监第六十九章 本尚书的职权第七十四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二百一十四章 洗白自己第一百零八章 少吃点会胖的第六十八章 吾妹汝养之第七十四章 来自李信的警告第三百八十五章 叶师第二百一十章 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