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师,接下来我们应当如何?”赵宗实又问道。
“想要彻底解决西夏之患,除了武力之外,其实更有效的就是采取民生封锁策略。”范仲淹说道。
“民生封锁?”赵宗实不解的问道。
“不错,西夏物产贫瘠,粮食更是年年欠收,根本无法养活军队,此次李元昊可以是说是举全国之力来犯,国内必定民不聊生,眼下我们大宋已经与其取消了互市也暂停了每年赐予西夏的岁币,西夏为了生计,一方面只能与我们开战,以期从大宋的国土上取得一些好处,但眼下我们固守不出,不给他任何机会,那么他只能选择另一条路。”范仲淹解释道。
“老师的意思是,他李元昊很可能需要从其他势力手里换取所需要的物资?”赵宗实也算是一点就透的人,当即明白了范仲淹的意思。
“官家儿果然聪慧,不错,李元昊极有可能从辽国以及其他势力手中换取物资,我们只要掐断他的这一条线,李元昊必败无疑。”范仲淹说道。
“此事好办,几个有能力供给西夏物资的势力都与我朝接壤,而物资的运输必经过我国疆土,我即刻吩咐下去,在西夏与各族的交通要道上修筑城寨,彻底切断他们都与西夏的往来。”赵宗实立马想出了解决办法。
“官家儿果然聪慧,不错,的确如此,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吧。”范仲淹赞赏的说道。
................
这几日,怀远城中的韩琦在城中闷闷不乐,他并不是对范仲淹此人有什么意见,相反,他一直视范仲淹为自己的榜样,不过此次,他始终觉得自己的行军方案可行,他认为范仲淹的老成持重反而令宋军白白丧失了先发制人的良机,节节败退的宋军此时更需要一场胜仗来振奋人心,但无奈的是陛下最终还是同意了范仲淹的策略,想到此处,韩琦不由长叹一声,端起了眼前的酒杯一饮而尽。
“大人,不好了!”这是一名兵士突然进来喊道。
“何时慌慌张张的?”韩琦本就郁闷在心,不由大喝一声。
“禀大人,城外三十里发现大批西夏军,正向怀远城赶来。”兵士回禀道。
“李元昊这么快就发动进攻了?!”韩琦惊讶道。
“准备弓弩,加强防卫,全军进入戒备状态,让前方营哨每两个时辰来禀报一次西夏军的行踪。”韩琦并没有慌张,而是沉稳的说道。
.......................
“老师,怀远城送来军报,有大批西夏军出现。”渭州城中张宗实将军报递给范仲淹说道。
“怀远城?这西夏军在各处陆续出现,究竟意欲何为?”范仲淹眉头深锁的说道。
“不管他想怎么样,现在看来正如老师所说,这李元昊正在用疑兵之计。”赵宗实回答道。
“不错,李元昊惯用此计,不过只要我们坚守不出,李元昊绝对讨不到半点便宜,再加上我们封了他们与其他部族的交通要道,我敢断定,不出三个月,李元昊必定撤军!”范仲淹很有信心的说道。
...................
西北一座大营中,一位身着黄金色铠甲的的武将正端坐在大帐中,此人眉剑星目,不怒自威,身后的红色斗篷散落在左边座椅的扶手之上,更显的此人气势非凡,而这个人就是一直困扰大宋的西夏皇帝李元昊。
“大王,臣有一事不明,怀远城易守难攻,且不利我骑兵作战,臣不明白陛下为何陛下传令三军一定要攻打怀远城。”此事一名武将不解的问道。
“哈哈,问得好,实话告诉你们吧,本王的最终目的根本不在怀远城,而是其北部的绿洲平原。”李元昊哈哈一笑后说道。
“绿洲平原?!大王是想?”那名武将似乎想到了什么。
“不错,我西夏骑兵虽然所向披靡,不过我国并没有足够的粮草供应去培育战马,这片绿洲平原有大片肥美的绿草,河流,若是能够夺下来作为我们的战马基地,他日我挥兵东进,一举灭了辽宋也并非不可能!”李元昊信誓旦旦的说道。
“大王果然英明,不错,以绿洲平原的广袤,我国至少可以在短期内再培养出一万匹以上的战马,而且后期源源不断还可为我们提供优质战马,我骑兵必立于不败之地,届时天下唾手可夺!”武将心悦臣服的说道。
“所以,绿洲平原才是本王此次最终的目的,但是宋军人数众多,若我们直接强攻即便是能够战胜恐怕也是惨胜,况且宋朝地大物博,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组织反攻,届时我们就危险了,为今之计只有利用我西夏骑兵的速度优势,采取迂回战术,短时间内多次袭扰宋军边陲重镇,让他们将重兵布防于此,疏于对绿洲平原诸镇的防守,若能趁机歼灭部分宋军主力,那么此次的胜算又会大上许多。”李元昊补充说道。
“那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有一名武将问道。
李元昊沉思了一会儿后开口道:“范仲淹此人老成持重,恐怕不会轻易上当,而且他一旦看穿了我们的目的很可能会立即屯兵绿洲平原,届时我们想夺下此地就更加难办了,反而韩琦此人虽然也惯于用兵,但有心与我军决一死战,妄图毕其功于一役,若是从此人现在驻守的怀远城下手,定有办法逼他出来与我军决战,届时歼灭宋军主力,我们便可一鼓作气拿下绿洲平原。”
“原来如此,这就是大王此次进攻怀远城的目的所在。”那名武将恍然大悟道。
“传我命令,继续佯攻怀远城,务必要打的逼真,即便是死一些士兵也无所谓,一定要逼宋军出城与我军决战。”李元昊吩咐道。
“是!”众武将齐声道。
..........................
不知不觉,高滔滔在紫云观中已经待了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中高滔滔难得的沉下了性子,在曹国舅的教导下学起了道法,曹国舅在这段时间里也暗暗惊讶于高滔滔的天份,不由更加细心的教导。
“舅舅,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可是如果什么也不做岂不是天下大乱?”高滔滔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惹不住问道。
“呵呵,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而是顺应自然,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大道顺应自然无所作为,但就因为顺应了自然,这种无所作为反而变得无所不为。”曹国舅解释道。
“太深奥了!先贤的想法果然与众不同,像我这种凡夫俗子是领悟不到了。”高滔滔叹了口气说道。
“呵呵,现在不理解没有关系,你只需谨记,万事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也尤其发展的规律,顺应自然即可!”曹国舅笑着说道。
“可是这样以来岂不是人人都不思进取,只是坐吃等死吗?”高滔滔不解的反问道。
“呵呵,无为并无是宣扬碌碌无为,与人的进取之心并无冲突,只不过是强调要顺应事物的客观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境界,就好像本朝天子,并不干预民间生活,不给百姓造成负担,这种无为反而使得民间百花齐放,百姓丰衣足食,看似无为其实已经做到了许多帝王都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曹国舅又解释道。
“不干预民间生活,不给百姓造成负担.............. ”高滔滔默默的重复着这句话,好像明悟了什么一般。
“刚才说的是治国,其实做人也是一样,虽然可以尽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但须知过犹不及,在错误的时间硬是要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只会使自己心浮气躁,反而影响了自己原本应该能够得到的。”曹国舅又接着说道。
“按照舅舅的意思,人这一生能够得到多少都是注定的,因而不必强求那些得不到的?”高滔滔又开口问道。
“自然规律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人的命运自然也不是一尘不变的,不过大道归一,最终也只是尘归尘,土归土,回到我们原来的地方罢了,只是我们又如何得知什么是能够得到的,什么是自己强求不来的,因此才会有诸多的不甘心,平添烦恼。”曹国舅微微一叹说道。
“那舅舅会算命吗?”高滔滔突然来了兴致问道。
“呃,我从不给人算命!”曹国舅摇头道。
“那就是会算喽,也是,以舅舅的道法高深自然无所不通,要不舅舅你给我算算吧,看看我命中有什么?”高滔滔请求道。
“还是不了,算命这种事即是是算完了也是徒增烦恼,你从小锦衣玉食的又何须计较这些。”曹国舅拒绝道。
“哎呀,舅舅不必担心,我们就是我们甥舅之间的一场消遣,再说了,如果不好的话你不要告诉我不就醒了。”高滔滔缠着曹国舅说道。
“那好吧,你将八字给我写来。”曹国舅最终无奈答应道。
“给!”一会儿功夫后,高滔滔就将她的八字写了出来递给了曹国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