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开宗立派

人妖二族的争斗愈演愈烈,短短数载,九折谷扩张了数倍,仙城大小门派尽皆投入这场不见尽头的血战,主事者已不再是崇云宗宗主滕出岫,华山宗大长老涂真人亲自坐镇谷中,妖修亦由狐族族长狐三笠统御调度,摆开阵势,针锋相对,毫无示弱之意。

外域这一场争斗耗日持久,却只是双方的试探,一旦分出高下,察觉有机可趁,仙城与妖域很可能全面开战,波及现世每一个角落,一发而不可收拾。涂真人受城主之托,赴九折谷主持大局,从中斡旋一二,以免局势恶化,酿成大祸。

这一日,法相宗修道人侯祎兴冲冲来到坊市,找相熟的同道换取丹药灵珠,顺便打听外界的消息。这已是他第二次携来满满一囊妖骨,有心人看在眼里,暗觉好奇,凑上前跟他搭讪,侯祎亦非蠢人,随意敷衍过去,心中暗暗警惕,下次不可如此鲁莽,财不外露,须将妖骨分批出手才好。

日近黄昏,坊市渐散,侯祎踏上归途,脚步轻捷,盘算着此行能得些什么好处。正寻思之际,忽听得有人热热络络招呼道:“侯道友请留步,可有空暇喝杯酒谈上数语?”

侯祎停下脚步,循声回头望去,见一胖道人正朝自己招手,满头热汗,憨态可掬,令人一见就生出亲近之心,放下几分警惕。他稍一犹豫,那胖道人手脚麻利,从怀中取出一颗“芥子珠”,念动咒语往地上一丢,一道青烟飘过,路旁多了一间茅棚,棚内桌椅齐全,整洁天然,颇得乡野逸趣。

侯祎听说过玄门大派有炼制“芥子珠”,收纳狼犺杂物,随身携带,颇多便利,却不想拿胖道人别出心裁,在“芥子珠”内藏了整整一间茅棚,专用来待客,也算是大手笔了。光天化日,九折谷中,对方又是玄门弟子,他应邀踏入其中,与对方拱手见礼,互通姓名,原来那胖道人是正一门的陶金蟾,师从计伏晨计长老,才来到九折谷不久,人头还不是很熟。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陶金蟾是个“自来熟”,笑嘻嘻拿自己的道号开玩笑,说乍一听是“金蝉”,实则是“金蟾”,镇宅、驱邪、旺财的瑞兽,师尊所取,他也没办法。侯祎听了啧啧称奇,大大方方入座坐定,陶金蟾手脚麻利,从袖囊中取出一壶美酒,几碟菜肴,仙家自有妙法,酒才烫就,菜刚出锅,喷香扑鼻,令人食指大动。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不过正一门是玄门大派,行事一向光明磊落,不妨听他有何言说。

其时赤日西坠,晚霞似锦,侯祎喝一盅美酒,尝几口佳肴,身心舒畅,觉得人生之乐莫过于此。陶金蟾殷勤劝酒,道明来意,原来他在正一门中辈分不低,修为却平平无奇,为师门在外辛苦奔走,搜罗宝材,尽心尽力。他见侯祎拿来交换的妖骨成色不错,故此跟他打个商量,以后如有货色,可否让他先行挑选,丹药灵珠什么的都好说,如他要换法器符箓,也可以商量。

侯祎心下了然,宗门弟子良莠不齐,脱颖而出者只在少数,资质平庸,又无有师长庇护,须得为宗门操持种种杂务,才能换取修行的资粮。不过那陶金蟾系计长老的徒弟,按说不至混到这份上,其中恐怕另有缘故。不过他的提议对侯祎而言没什么损失,做得好,是长久买卖,做不好,是一锤子买卖,借此与正一门扯上关系,斟酌行事,想必田师兄也乐见其成。

侯祎当下爽快地答允下来,陶金蟾是个中老手了,敬了他几杯酒,敲定转脚,拿出一颗“芥子珠”来,作为下次交易的定金,双手送到他手里,几句话一说,侯祎晕晕乎乎收了下来,丝毫没觉得不妥。

二人你来我往喝了十来杯酒,壶中美酒似乎怎么都倒不完,侯祎微有些醺醺然,与陶金蟾说说谈谈,仿似相交多年的旧友。偶然听他说起仙城最近出了一桩新鲜事,凭空冒出个“弥罗宗”,宗主姓魏,原是醍醐宗的弃徒,侯祎顿时留上了心,觉得田师兄或许会关注此事。

夕阳落入山的另一边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夜色如水,二人兴尽而散,各自归去。侯祎心中有事,匆匆赶回法相宗驻地,径直去见师兄田嗣中,将换得的丹药灵珠交与他,顺口说起弥罗宗。田嗣中闻言微微一怔,似乎记起了什么旧事,不觉皱起眉头,招招手让师弟进屋,有话要问他。

侯祎还是第一次与师兄促膝相谈,心情有些激动,他咽了口唾沫,一眼看到桌上的女乐,顿时心生艳羡,这“壶中戏”真是好宝贝,过去只有蒲师兄才落得眼福,没想到他也有机会一睹真容。田嗣中晃动母锡壶,将蜃气收去,问起弥罗宗之事,侯祎一五一十,将听来的消息转手贩卖。

此事说来话长,多年之前,醍醐宗宗主将一弟子逐出仙城,流落在外,沦为散修之流。那弃徒姓魏名十七,辗转于俗世,不知得了什么机缘,道行突飞猛进,神通不小。他手眼通天,找上了左道之首轩辕派掌门轩辕青,本欲寻仇,得知醍醐宗已被华山宗灭门,只得就此作罢。华山宗大长老涂真人知晓此事,动了爱才之念,恻隐之心,将醍醐宗所遗功法典籍尽数归还,有意助他执掌醍醐宗,不想魏十七特立独行,决意与过去一刀两断,开宗立派,创下弥罗宗。

按照仙城的规矩,修道人白手起家,自立门户,须得二位宗主联名作保,百年之内,为仙城开疆拓土,立下功勋,方可得城主认可。那魏十七不肯因袭醍醐宗,偏生选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令人费解,不过为他作保的竟是华山宗宗主李静虚与轩辕派掌门轩辕青,得此二人看好,前途当不可限量。

侯祎所知有限,三言两语就说完,田嗣中也没有为难他,问了陶金蟾的形貌,意兴阑珊,从他手中接过“芥子珠”,挥挥手命其自去。侯祎隐隐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独自琢磨半天,福至心灵,用力一拍大腿,疼得呲牙咧嘴。那陶金蟾分明是借自己之手,将“芥子珠”转交给田师兄,新人送进房,媒人踢过墙,接下来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第七十一节 五明仙界第九十一节 心中打的主意第五十二节 聒噪的小人儿第十节 一而再再而三第二节 请神容易送神难第五十九节 和尚心里有数第一百零五节 钉头碰着铁头第十四节 遥远的传说第九十七节 使出浑身解数第五十七节 仙家结为道侣第三节 极天之险恶第一百十二节 宁吃鲜桃一口第十一节 得失不萦于怀第十九节 或称为骡第六十九节 堪比上品法宝第五十一节 果然不能小觑第三十四节 一万年太久第四十一节 子在有失远迎第八十六节 九幽阴冥剑第二十六节 又是夏秋之交第一百二十九节 一船玄英玉晶第九十二节 阎青阳阴白藏第八十二节 大树底下好乘凉第一百零六节 蛇盘谷腹地第三十一节 樊鸱藏兵汉钟离第十二节 投桃报李第八十一节 翻手为云覆手雨第八节 拿得起放得下第七十节 霹雳一声响第四十八节 山人自有妙计第二十五节 摸着石头过河第四节 上尊大德第九十九节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七十一节 大明城主第八节 杀戮的感觉第二十九节 什么事都会发生第一百十一节 壮志未酬身先死第三节 未知生焉知死第八十三节 视人命如草芥第六十七节 快刀斩乱麻第九节 这死人妖第五十三节 一道灭神光第四十一节 子在有失远迎第三十一节 争与不争第五十八节 未到山穷水尽第十八节 一物降一物第二十九节 血战重启第二十一节 风雷先行第十二节 永远都回不去第八十八节 阆苑福地第五十六节 萤光之与皓月第一节 瞌睡送枕头第八十六节 一个头两个大第九十三节 这不公平第五十九节 枕边人不容有失第六十三节 静昀真人第十节 财帛动人心第一百零六节 何妨拭目以待第十六节 踏破铁鞋无觅处第一百十五节 脱胎换骨之兆第四十一节 他化自在天第六十三节 鬼将幽蠡第五节 兵者凶器也第一百零一节 朝天一炷香第二十四节 时移势易第二十八节 机关算尽第四十六节 垂下两滴血泪第一节 不死也得脱层皮第九十二节 蝎子尾巴独一份第七节 死神的镰刀第三十八节 血洒镇妖塔第一节 温顺得像小狗第五十五节 错过就错过了第九十六节 媚眼做给瞎子看第一百七十四节 千载之期第一节 青云直上登天路第十二节 鬼头鱼王第五十五节 落肚为安第六十八节 恰到好处入局第十七节 三羊开泰第三十七节 天高帝星远第二十一节 世界的尽头第五十二节 符名诛仙第六十二节 吾欲连夜兴兵第二百十三节 只在一念间第十八节 罗刹妖鬼第七十四节 兵行险招第六十二节 知之甚深第六十五节 三眼神童二郎神第二节 天崩地裂第四十七节 人间留给凡人第五十节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一百七十一节 往事不堪回首第三十六节 三度变身第二百二十节 铁冠道人第三十八节 仅以身免第二十三节 人之贤与不肖第四十八节 怀璧其罪第十九节 吞日大蛇第三十七节 阴极而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