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两难

魏安厘王二十五年春,趁魏国进攻齐国之际,蛰伏了五年之久的秦国再次派兵东出,一举攻破洛邑、巩在内的东周三十六座城邑,周赧王被押解到咸阳,延续八百年春秋的周王室至此彻底灭亡。

灭亡了东周的秦军并未停下东进的步伐,直扑巩地东的成皋。

面临成皋城外的十万秦军,韩王恐惧不已,急忙向魏、赵两国求救。

成皋又名虎牢,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军事重镇。一旦秦军攻破成皋便可兵临中原腹地,大梁、新郑这两个地方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因而在第一时间内魏王便集结十万精锐大军,令上将军魏无忌为统帅出兵成皋,魏国再次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分析时局之后,庞癝、尉缭二人建议魏王暂停进攻齐国,先全力抵抗住秦国的进攻。

成皋城高墙厚,短时间内秦军并无攻克的可能性,但为了以防万一,魏无忌还是率领大军日夜不停的向成皋赶去。

在距离成皋东一百里处,成皋守军突然传来秦军撤兵的消息。

魏无忌惊讶莫名,以为秦军是打什么欲擒故纵的把戏,不敢掉以轻心。

不多时,魏国在秦国的密探传回消息,秦王嬴稷突然病重,秦国朝堂也因此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

听到消息之后魏无忌长出一口气,一边命人前往大梁向魏王禀报,一边率大军东返。

魏王听到消息后也不禁长出一口气,急忙下令命晋鄙继续进攻齐国。

驻扎在魏、齐边境的晋鄙得到命令之后却犹豫不决,因为此时齐国已经趁机集结了十五万大军在重镇平陆等候着自己的到来。

如果是野外作战的话,晋鄙还认为自己率领的十万大军有战胜十五万齐军的可能。

可现在魏军是攻城方而齐军是守城方,单凭自己这十万大军进攻平陆根本就没有胜利的可能。

于是晋鄙便把这一情况反馈给魏王。

魏王收到消息之后急忙召集庞癝、尉缭、魏无忌等朝中重臣商议对策。

孔斌皱着的眉头道:“如今齐国已有所防范,我看不如撤军的好。”

庞癝摇头道:“不妥,现在我军无论是否撤退,齐国对我们都已有所防范了。再说进攻齐国是我国的既定战略,如果贸然撤退的话就不知道何时才能完成这一目标,因而现在我军已经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了。”

“那该如何是好?要不然寡人再增派十万大军?”魏王问道。

庞癝摇头:“还是不妥。这样一来我国将会和齐国形成决战之势,胜了还好,如果战事稍有不顺和齐国形成鏖战之势那可就麻烦了。”

这时沉默许久的尉缭开口道:“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只是此事有些风险,不知该不该说?”

魏王连忙道:“太尉快说!”

尉缭道:“我的办法就是绕开平陆从刚地渡过汶水,直扑平陆后方的重镇阳关和博阳。当然这只是佯攻,我军要做的就是吸引平陆的齐军前去救援阳关两地,而后半路伏击之。

可劣势也是很明显的,一旦齐军不上当的话我军将进退两难甚至面临齐国前后夹击的局面。虽然晋鄙老将军一向老成持重,但作战方式难免有些呆板,而此次作战又必须要灵活变换作战方式,因而我比较担心此计是否能干成功!”

魏无忌点头道:“太尉说的不错,不如让我前去替代晋鄙老将军,王兄以为如何?”

魏王却摇头道:“相比将齐国,寡人更担心的是秦国是否会卷土重来,因而无忌必须坐镇大梁以防不测,攻齐统帅还是考虑旁人吧!”

庞癝这时说道:“此次作战也在于根据局势灵活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不是非得换掉统帅不可。大王只需命一善于谋略机变之人辅佐晋鄙将军便可,又为何非得换掉晋鄙将军呢?”

魏王道:“可朝堂之上善于军略机变的只有太尉,难道让太尉前去给晋鄙做副手吗?寡人看还不如直接让太尉做主将的好!”

尉缭摇头苦笑道:“微臣只是善于军略并把握时机,但在前线统兵作战的话十个微臣也不是晋鄙老将军的对手,不妥,不妥!”

“那该派何人前去呢?”魏王也是犯难。

正在思虑的庞癝脑海中忽然出现一道人影,而后嘴角逐渐翘了起来,开口对魏王道:“大王,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就是不知大王敢不敢用了。”

“何人?”魏王急忙问道。

“太子辅师范增!”庞癝铿锵有力的回道。

“范增?”魏王对其倒是有些印象,只是并不是十分了解其才能,便疑惑的问道:“范增懂谋略吗?”

不止是魏王,尉缭、魏无忌等人也都疑惑的看向庞癝。

庞癝笑道:“大王何不召来问问?到时候不就知道啦吗?”

范增的谋略到底如何别人不知道也就罢了,庞癝又如何不知,因而庞癝对范增充满了自信。

魏王点头:“来人,速令太子辅师范增前来!”

“诺!”

正在教导太子增及公子由的范增突然听到魏王要传召自己的消息,稍微惊讶了一下便跟着宦官来到王宫之中。

向众人行礼后范增问道:“不知大王传微臣前来所为何事?”

“为了伐齐之事!”

而后尉缭便代替魏王把现在平陆的局势及自己的想法一一告诉范增,而后问道:“如果平陆城的守军听到我军攻打阳关的消息之后迟迟不动你改如何做?”

范增沉思片刻方道:“那我就建议晋鄙将军攻克阳关而后之下直扑博阳,而后再绕道泰山攻击大后方的肥城,再派一副师攻击无盐,到那时平陆就是一座孤城,由不得平陆城的齐军不出城。”

尉缭又问道:“我军伐齐军队只有十万之众,而无论阳关、博阳还是肥城、无盐都是齐国故地,攻克之后都要重兵把守方可,而平陆的守军又有十五万之众,到时候势必会造成我军兵力不足的局面,你又如何面对?”

范增道:“如果平陆守军全部出城的话我会放弃攻下来的这些地区,而后与其决战。”

一百四十七、楚使说太后九十八、君臣问答六十九、秦国的打算一百五十一、替罪羊十六、互换质子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二百零六、困顿的楚国五十三、交锋八十三、蚕食计划一百二十一、秦国撤兵七、上党战起七十四、如姬的思量八十、三年六十、魏王烦恼,如姬献策四十七、来自太后的刁难六十四、入陶地四十九、昌平君继位,楚国迁都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一百零九、决战在即二十一、鲜血满弓刀九十三、魏王之好一百一十、战序二十八、血战荥阳城上七十三、魏无忌的安排六十五、朝议二十八、将军殁,大胜归(求收藏、求推荐)八十六、宴二百一十五、乱局二百三十八。大军西进九十八、庞卫三十四、范睢远谋一百零四、各自谋划四十二、风波定一百四十七、楚使说太后一百二十九、议和八十九、天下英才一百七十八、战国策八十四、燕、赵之战一百零二、李斯之谋二百二十八、休战一百、齐国求援,魏国应对二百二十九、灭燕一百二十五、河东战局一百一十一、人间炼狱一百六十八、项燕父子一百零二、三国伐齐五十五、秦王之宴二百五十一、楚国灭三十、定论二百一十二、庞癝发疯五十八、张良看魏国四十九、国士三十二、秦国政局一百九十三、武卒出击一百二十一、秦国撤兵一百七十四、放权一百七十八、战国策二百四十、祸不单行七十七、唐雎使楚一百二十一、秦国撤兵二百一十五、乱局二百四十二、李信战亡二百二十三、捉拿刘季一百三十、回归一百二十六、王翦大败一百三十七、憋屈七十五、通天大火十一、一朝得所愿,志气万里长一百七十七、荆轲刺李牧五十三、交锋三十七、山雨欲来一百三十、回归九十六、各自算计八十六、宴三十二、魏王托孤一百零八、李牧统兵四十七、项燕布局十九、天门关之战(二)二百零七、战事顺遂三十三、安国君六十、魏王烦恼,如姬献策二十九、血战荥阳城下二百一十、阴谋四十四、伐楚九十六、魏王起疑六十四、入陶地一百零一、唐雎驳黄歇九十八、庞卫九十五、张良计二百二十二、庞癝出马八十七、论势四十八、废立事七十九、纵横二百三十、伐蜀前夕一百二十五、河东战局一百九十七、司马尚战亡二百五十、设伏八十七、攻略轩辕关三十、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