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聚变引擎

原子聚变反应的这一系列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仿佛很容易实现似的,其实不然,想要通过人为的努力来实现这种核聚变反应,尤其是可以控制的核聚变反应,对人类的技术水准来说不是一般的困难。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核聚变所需要的温度实在太高了。就拿聚变反应中条件最低的氚(氢3)和氘(氢2)之间的聚变来说,最起码也需要数千万度的温度才能实现。只不过氢3是半衰期为12.4年的放射性元素,自然界并不存在,想要利用它进行核聚变反应,必须特别制造才行。

退而求其次,再看比较容易实现的氦3和氢2之间的聚变反应,那也需要一亿度左右的温度;至于其他聚变反应,例如氘氘聚变之类的,需要的温度至少也在一亿度以上。这么高的温度,人类如何实现?又如何控制?

如果说制造出几千万、上亿度的温度还有可能,比如使用***爆炸产生的极度高温来促使聚变反应的出现(那正是氢弹的制造原理),或者使用高能激光束进行照射的方式提升温度。

那么,如何控制这么高的温度却让地球上的科学家伤透了脑筋。不能控制的核聚变反应,那就是一锤子买卖,和氢弹一样,除了具有强大无比的杀伤力之外,对人类并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

人类如果想要利用核聚变所产生的庞大能量为自己服务的话,如何控制住那近亿度的极端高温,将是他们不得不首先克服的难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发展出了惯性约束与磁力约束这两种最主要、最成熟的约束高温反应体的理论,并且各自根据理论设计,积极建设可控核聚变装置进行试验。

发展到现在,那两种不同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甚至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已经有了核聚变反应堆投入到商业使用中,眼见最终的全面实用化仿佛就在眼前。而叶秋离早前得到的那份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设计图纸,正是处在那种即将全面实用化的科技水平上面。

当然,人类虽然在可控核聚变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离叶秋离需要的小型、简单、高效、稳定的程度依旧还十分遥远。这其中的原因不在于地球科学家的理论研究不足,而是因为目前的科技水平依然没有解决材料的问题,还没有找到一种强度、耐高温程度都足够的材料,无法有效地降低整个装置的体积与复杂程度。

这种基础材料的限制乃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即使二十多年前那份曾经引发日本强烈觊觎,甚至收买国内大员,派出先天级忍者出手抢夺的超级材料配方,到现在依旧没有发展出足以满足要求的新材料。

经过仔细研究后,叶秋离已经发现,中国科学家李成栋教授无意间合成出来的那种超级材料其实根本就是一种五行俱全的复合材料,其配方中金属颗粒、植物微粒、岩石粒子、轻重水源等五行材料一应俱全,无一缺乏。而它之所以能够表现出那样完美的属性,也正是因为合成过程中五行属性的各种组成成分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了一起,最大程度地将其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和能力给发挥了出来。

在此基础上,那些属性功能各不相同的变种,其实也是对这种超级材料的各个组成成分进行细微调整之后的结果。只要能够保证调整后的复合材料五行属性依旧均衡,不至于崩溃,确实有可能改造出众多可以满足各种独特要求的特殊材料,比如超级耐高温材料、常温超导材料等,都是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只不过,理论虽是如此,但是真正想要实现那种结果却是又千难万难了,不说地球上那些对阴阳五行理论基本上已经完全不了解的科学家,就是叶秋离这位真正的修真者,对各种材料的阴阳五行属性都有着极为深刻了解的人,也没办法完全保证各种配方的五行属性能够完美平衡,绝大多数还是以失败的结果而告终。

世界的组成,从表现上看,可以分为时间与空间;而从本质上看,则可以分为物质与能量。任何一种事物其实都是物质与能量的统一体,构成各种具体物品的基础组成材料自然也不会例外,除了实实在在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属性外,另外还具有着一种不可或缺的能量属性。

这些能量属性,一般状态下通常会表现为最为普遍的五行属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表现为阴阳属性等比较常见的属性,完全不具备任何属性的物质,这个世界上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在上古时代,科技文明还没有开始发展的时候,人类之中的贤者和智者通过智慧与心灵来认识世界,在精神力的精细体悟中,他们发现了事物的物质与能量属性,并且以之为基础,总结出了一套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物质能量统一理论体系,不但可以非常完美地认知人类周围的一切事物,更可以以之为指导,认识自身,修炼自身,慢慢走上一条修仙问道的进化之路,全面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

不过,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妙则妙矣,但也确实太过于玄奥,对于个人资质的要求实在太高,非一般人所能够学习通透,一旦理解不到位,很容易就会纠缠其中,不可自拔。因此,后来者逐渐将事物的物质与能量属性分开来认识,更多地了解其中比较具体直观的物质属性,而慢慢忽略其中的能量属性。

时至今日,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中,基本上已经不再讨论事物的能量属性,而是将其物质属性研究到了一个极为高深的境界。那其中,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元素周期表的制定,就是其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建立在那个基础上的物理、化学等科技知识,也正是当今时代工业文明的最根本的基石。

在此之前,人类发现和合成出来的各种材料,自然是遵循了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符合各种物理、化学理论的解释。但是李成栋教授无意间复合出来的那种超级材料却不再是这么一回事,它已然隐隐摆脱单纯的物质属性的束缚,回归到了上古时代流行的那种物质与能量相结合的认知方式上面。

这样一个全新的科研领域,自然需要全新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研究清楚,而地球上的科学家,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依然抱着之前那种固有的既定认识不放,奉元素周期律之类的理论及定律为万古不变的永恒圭臬,在单纯的物质属性框架内研究那种复合了能量属性的东西,结果自然讨不到什么好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就算后来李成栋教授复合出来的那种超级材料的配方与流程依然因为种种原因而泄露出去,弄得整个地球上几乎到处都是,照样没有多少人在其基础上研究出什么新的东西,除了照猫画虎地重复已有的实验外,也仅仅只有两三例偶然复合成功的新材料问世,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最基本的指导理论上都会弄错,那种情况下的科学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用事倍功半这个词来说明都有点过分,完全可以用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比喻来形容,不出成果乃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真正出了成果才会令人奇怪呢!那当真是机缘凑巧,运气好到家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种从一开始走岔道路的缘故,最近几十年时间里,地球上的那些科学家在研究超级材料及其各种变种的过程中,其实一直都没有一个清晰与明确的思路和体系,完全就是穷举似地进行无以计数的具体实验,然后从中碰运气一般得到一些完全无法预料的成品,真正成功的概率万中无一。

这其中,财大气粗的美国投入的资金和资源最多,进行的实验也最频繁,因此其取得的成果也最显著,至今已经有着包括原始材料在内的四五种超级材料问世,使其国内的科技水平飞跃性地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不过,就算是这样,那些性能已经极其惊人的超级材料依然无法满足可控核聚变反应装置的苛刻要求,最多只能用来制造外围辅助设备,无法用于核心设施的制造。而没有足够强悍的材料,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微型化自然只能存在于科学家的设计之中,离真正的成功依然遥不可及。

就像美国建造成功的那座聚变反应堆,依然是花费了几千亿美金才构造出来的“托卡马克”型磁场约束法装置,不缺钱的美国人花费巨资建造了众多超导线圈,以之产生的巨大磁场约束反应堆,使之可以控制。如此一来,可控核聚变的实验虽然确实取得了成功,但是整个实验装置的体积却大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程度,完全与“微型化”这个词没有半点可供联系之处。

第十章 四象星宫第二十章 武林新贵第十一章 交流经验第二十六章 惊人硬度第五章 乾坤一掷第十四章 因果来历第二章 情况确定第二百一十六章 发散联想第七章 功成身退第一百九十七章 神奇功用第二章 冲击瓶颈第十五章 心有疑虑第四百零七章 行动继续第七百六十七章 行动顺利第十一章 天劫终至第十三章 途中见闻第十四章 大功告成第四百零四章 离火仙草第六十八章 来龙去脉第六百二十五章 惊喜发现第二十章 收获惊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非凡表现第五章 自由探索第七章 首个目标第十章 每赌必赢第六百零二章 大功告成第十章 行动终止第五百一十四章 功用卓著第三章 炼丹制器第九章 异宝迭出第十三章 深远意义第三章 传讯回复第十四章 逐渐深入第四百四十八章 行动继续第三章 惊喜不断第七章 入定休整第七十九章 再次聚首第六章 妙法莲花第二十章 极品奇珍第八十七章 特殊异宝第五章 深层区域第十九章 大功告成第一章 旅途经历第三章 破魔金梭第五百零七章 意外之喜第一章 等量置换第十八章 福泽乡里第五章 强化阵旗第三百七十七章 感慨万分第四百一十九章 赤焰仙果第十一章 替身傀儡第十九章 杯展晴空第六章 艰难行进第三章 惊天灾难第二十章 杀心再起第十八章 旧日经历第三章 美丽师叔第九章 蜂拥而至第六章 炽阳果树第十二章 大功告成第八章 意外遭遇第八章 一切就绪第十三章 横推全球第十三章 身份显露第一章 终抵目标第四章 斩仙葫芦第十六章 狂雷天降第四章 非凡表现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况喜人第四章 功行圆满第十九章 天魔降世第十五章 重返地表第十章 大功初成第九章 琼花仙气第八章 抽身而退第十六章 收获不菲第十一章 改造岛屿第十八章 初见魔修第七百八十三章 机缘不菲第三百五十二章 情况不错第二十章 剑拔弩张第四百二十六章 又一焦点第二十章 成功登陆第十一章 通灵宝玉第四章 天魔星域第一章 方式选择第三章 突破成功第一百七十二章 非凡功用第十四章 征程开启第十四章 神异属性第六百九十九章 交流探讨第七章 热切交流第五章 古石精髓第十九章 异兽旋龟第十八章 发现目标第一章 凤凰羽衣第五百五十八章 非凡功用第十五章 开炉炼丹第十三章 白费心机第十九章 深入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