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华排长马前走卒 巧安排水仙失踪

第二天,也就是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四号的早晨七点多钟,章国森派华荣用吉普车送水仙回天津老家白梅镇,从北平西郊的龙山镇到天津北郊的白梅镇白梅村,大概有五个小时的车程小村魅影二。

章国森特别交代:不要让刘妈知道这件事情,要在刘妈上街买菜的时候,把水仙接出巷子。就带金银细软和衣物,东西不能多,以免引起别人的注意,只要把水仙送回老家,就可万无一失,水仙过去在『妓』院里面讨生活,自从跟了章国森以后就和外界完全隔绝了,水仙也想彻底忘记过去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所以,没有人了解水仙的过去,水仙在老家只有一个六十几岁的瞎眼父亲,所以,在章国森看来,只要找不到水仙,也就无法知道他章国森的去向。

章国森做梦也没有想到,恰恰是他认为最稳妥、最安全的地方出了问题。在天津驻防的时候,水仙瞒着章国森,在背地里经常和一个叫小翠儿的女人来往,水仙怕别人知道她的历史,但对在一个锅灶上吃饭的姐妹就没有隐瞒的必要了,相反,彼此之间也需要一些精神上的慰藉与支撑,所以,来往比较密切。

为慎重起见,十一月四号的早上,在华荣出发之前,章国森临时决定和华荣到138号走一趟,亲自将华荣和水仙送出龙山镇。章国森是一个行事谨慎、心思细密的男人,在他和梨花坞两个女人——张望弟和温淑花的关系上,我们已经领教得差不多了。

章国森让华荣先把车子停在距离巷子半里路的地方,两人下车步行,走进巷子对面的油条烧饼店,要了两碗豆浆、几块烧饼和几根油条,一边吃一边观察巷子里面的情况。

七点半钟左右,佣人刘妈挎着一个菜篮子走出了巷口,向东拐去,刘妈每天早晨七点半钟左右准时去菜市口买菜。

章国森去开车子,让华荣去叫水仙。

章国森把车子停在巷口,然后坐在车子里面耐心等待着。

巷口两边没有一个人,只有一副铜匠摊子,老铜匠正在烧瓶油条店里吃早饭。

华荣钻进了巷子,掏出钥匙,打开院门,对于华排长的突然到来,水仙颇感意外,因为章国森事先没有跟她提过这件事情,华荣把章国森事先编好的说辞照葫芦画瓢地说了一遍:部队就要打仗,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章团长无法再照顾水仙,只有把水仙安排好了,他才能安心地投身战场,等时局明朗之后,一定去接水仙。

华荣从口袋里面掏出一百块大洋,交给水仙。

有一百块现大洋垫底,水仙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收拾好所有的金银首饰,用一只皮箱装了一些衣物,跟在华排长的后面匆匆忙忙地走出了138号,走出了巷子。

这一幕正好被铜匠钟师傅看见了。

临别之时,章国森特别叮嘱水仙,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万一**在战事中失势,万一自己有什么好歹,就将会给水仙带来难于预料的厄运,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和他的情况告诉任何人,以免招致杀身之祸。

女人是经不住吓的,水仙回到白梅村以后,还会再提过去的事情吗?如果不是种子韬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她恐怕已经把那段历史埋到坟墓里面去了。

实际上,水仙早有离开章国森的意思,章国森在怡香院的那档子烂事,她早就知道了,在天津,他之所以死心塌地地跟着章国森,本是想脱离苦海,脱胎换骨,平平淡淡地过完下半辈子,可她渐渐发现章国森根本就不是她终身相托的男人,她之所以移情别恋,和钟子韬发生那种关系,这恐怕和章国森的用情不一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章国森要把她送回老家,正中其下怀。她在外面已经漂泊了很久,也该回去了,她不是还有一个瞎眼的老父亲吗!落叶总要归根,人是不可能在外面游『荡』一辈子的。

在龙山镇东的石桥边,章国森和水仙挥手告别。这次告别,章国森是想斩断和水仙之间的关系。而水仙也知道章国森是想了结他们俩之间的这段情缘,但对于章国森即将实施的计划,水仙却是一无所知。

上午十二点多钟,车子就到了白梅镇,下车之后,华荣陪着水仙走了五六里的山路,把水仙送到了白梅村,白梅村是一个古老而偏僻的山寨,水仙的家只有两间破草房,一圈篱笆墙,水仙的老父亲已经双目失明,水仙的回归总算结束了这个家庭辛酸史,一锅淡而无味、苦涩不堪的汤里面总算加进了一点盐巴。

华荣回到龙山镇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夜幕已经降临。章国森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华排长的到来,他像一只没头的苍蝇一样,留神无主,因为在下午一点半钟的时候,章国森接到了师部的密令:他们团务必在十一月五日凌晨六点钟之前开进北平朝阳门,这样一来,章团长就要把计划提前了,关于师部的密令,章国森没有跟任何人说。既然是密令,那就必须在行动之前严守秘密。

章国森决定当天夜里就采取行动,时间定在夜里十二点左右。

这大概就是华荣匆匆忙忙地和种子韬说那番话的原因。

“章国森,我问你,你对华荣就那么放心吗?”

“不放心。”

“为什么?”

“我对谁都不放心,所以,在动手之前我安排华排长睡了一觉。”

“你是不是怕他跟别人,特别是跟他表弟钟子韬说?”

“不错,他们兄弟俩关系很好,种子韬就是华荣拉到部队来的,我怕他放不下表弟种子韬,和种子韬说一些不该说的话。我就是弄不明白,他是怎么溜出去和种子韬见面的呢?我在门外看着他睡了一个时辰。”

华荣早死了,他究竟是如何从章国森的眼皮子底下溜出房间和种子韬见面的呢?这只有华荣自己知道了。

第10章 黎明时陈皓来电 尤大宽出走地府第72章 小翠儿提供线索 温淑花金蝉脱壳第34章 章国森左顾言它 卞一鸣主动迂回第65章 刑侦队见缝插针 众疑点一一破解第62章 铁证前哑口无言 一层层揭去画皮第64章 曹大年中途停船 荣主任闪进船舱第63章 堂兄弟前来送信 借此机正好下手第79章 山沟中苦等多时 年初三进屋探宝第51章 秦老太记忆犹新 秦阿福身份确定第13章 夏清泉金口难开 夏太太少言寡语第46章 陈老师明察暗访 花二姐疑点颇多第68章 种子韬语出惊人 纵火案案中有案第49章 李云帆步步为营 荣主任且战且退第3章 苍南镇历史悠久 三大怪名声在外第51章 荣主任凶相毕露 苦命女遭遇不测第7章 赴风阳了解情况 洪士梅如话家常第45章 华其宝巧舌如簧 李云帆发现破绽第36章 刑侦队商量对策 卞一鸣若有所思第34章 章国森左顾言它 卞一鸣主动迂回第41章 李云帆亲自出马 朱主任一语惊人第30章 纵火案另有玄机 章国森僧俗难辨第19章 荣子豪房门紧锁 史可染绘出草第28章 老船夫知之甚多 古月明为人不错第11章 李云帆改变主意 刑侦队再访成家第16章 梨花坞犬吠声声 成有礼正式亮相第54章 陈老师打破沙锅 尤柄国言无不尽第48章 柳老表泄露天机 章国森疑点重重第58章 温淑花回忆往事 竹筒中芝麻几粒第37章 胥文才冒雨外出 刑侦队“乘虚而入”第8章 甘老蔫仔细端详 画中人似曾相识第27章 老渔翁回忆往事 夜归时忽见一鬼第42章 秦得显不同凡响 写信人提前亮相第57章 刘局长带来消息 荣子豪死因渐明第44章 秦祥云瞠目结舌 刘慧兰恍然大悟第77章 章国森大兴土木 钟木匠暗中寻觅第66章 秦大贵人见人爱 黄昏时遭遇不测第45章 记工本开口说话 小鬼沟似有阴魂第47章 不露面犹抱琵琶 荣主任左顾言他第47章 陈老师二进黄袍 麻姑婆回忆往事第1章 清水河兴修水利 淤泥中惊现一尸第36章 夏太太叙述旧事 凶杀案背景复杂第39章 怀慈庵遇到怪事 马小荷精神异常第20章 尤老爹苦思冥想 言谈中露出端倪第66章 小鬼沟确有阴气 种子韬蓄谋已久第57章 章国森欲盖弥彰 陈老师出奇制胜第52章 巧安排四人酣睡 子夜时移尸棺中第16章 老尼姑言语含糊 陈老师似无所获第48章 柳老表泄露天机 章国森疑点重重第31章 同志们分析案情 老领导迟迟未到第40章 分析会气氛热烈 同志们心明眼亮第7章 李云帆一无所获 刘队长接受教育第18章 刑侦队兵分两路 理乱麻找出头绪第12章 李云帆深度挖掘 赵仁举搜肠刮肚第69章 表兄弟临别留言 章国森似非善类第67章 年初五公审凶手 戏台上最后亮相第62章 荣主任不期而至 檀树林香消玉殒第57章 刘局长带来消息 荣子豪死因渐明第25章 黎明时挖坟开棺 棺材中空空如也第2章 秦家人选择报案 离奇案并非偶然第35章 李云帆三进周庄 夏太太吐露实情第43章 定亲事公爹厚爱 新婚夜幽灵闪现第18章 卞一鸣穷追不舍 古笑天知无不言第5章 晚饭后兵分两路 黑扎营夜色沉沉第1章 清水河兴修水利 淤泥中惊现一尸第53章 花老太且战且退 李云帆一招制胜第5章 三石村一无所获 李云帆兵分两路第36章 章国森全线溃败 卞一鸣剩勇追穷第35章 张桂香疑惑颇多 傍晚时发现异常第22章 刘医生带来消息 荣光宗指认手镯第17章 李彩环言简意赅 刑侦队厘清思路第15章 李云帆乘胜追击 李彩环说出实情第8章 刑侦队深夜造访 老队长回忆往事第37章 胥文才冒雨外出 刑侦队“乘虚而入”第28章 三叔公语惊四座 同志们面面相觑第8章 刑侦队深夜造访 老队长回忆往事第6章 刘慧兰决心已定 陈主任前来助阵第22章 刘医生带来消息 荣光宗指认手镯第38章 卞一鸣日夜兼程 子夜时回到黑河第35章 张桂香疑惑颇多 傍晚时发现异常第2章 刑侦队奔赴苍南 大战前难得轻松第92章 章国森和盘托出 趁天黑转移赃物第24章 同志们刚刚上床 滕圆满深夜下山第38章 霸王村陈皓扑空 老两口似有疑窦第20章 李桂兰风韵犹存 杨花女虚以应对第50章 华其宝语出惊人 关键处装傻充愣第38章 卞一鸣日夜兼程 子夜时回到黑河第89章 陈老师井下寻觅 种子韬指证遗物第77章 章国森大兴土木 钟木匠暗中寻觅第20章 李云帆趁热打铁 唐小凤不亢不卑第50章 刑侦队符咒在手 杀人魔原形终现第58章 半夜里有人敲门 开门看黑影无踪第67章 小满圆梦中惊醒 种子韬凶相毕露第70章 龙门镇惊天血案 章团长销声匿迹第88章 编故事漏洞百出 铁证前牙关紧咬第2章 棺木中疑问不断 蹊跷事令人震惊第27章 村公所喜鹊登枝 二墩家草浮水缸第53章 李云帆心思细密 卞一鸣再回县城第44章 马小荷所言不实 尤柄权言似非虚第65章 刑侦队见缝插针 众疑点一一破解第56章 刑侦队再赴河东 霍先生又添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