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儿子出生

转身往屋边的菜地走去,淡淡的丢下一句话给他:“想今晚吃什么。”

沉香抓抓头,他的世子爷变了很多,想吃什么要想那么久吗?不过就算他变成什么样都是他的爷。只要能跟在他身边,怎么样都好。想完,快步跟了上去。

杜鹃搬了一张椅子放在大门口朝里的屋檐下,让叶青坐着,不让她参与收拾屋子的工作。

本来她想帮忙的但杜鹃看她手上拿什么都过来抢,为了不耽误进度,她只好老实地坐在一边看他们做。

祝安找她商量过后,就去找了村里的人家来帮忙。

现在村子里连叶青家一共才九户人家,不对,算上祝安和杜鹃家,有十家了。

虽然他们还没盖有自己的房子,但是都算是村里的另一户人家了。

地里没什么农活要干,听说祝家找人干活,还有工钱拿,能干得了活的人不论老少都过来了。

现在这个年头,想赚点钱是很困难的事。祝家说了,去干活的人每天都有二十文钱收,干上一天半,就能买到一斤猪肉吃了。

想想,有多久没买过肉吃了?没有收入,谁舍得买肉吃?要急用钱时去哪里找?

村里大概有二十多个人全都来了,人人干着力所能及的活。

连小孩子都努力地扯着前后院的草,大人有的爬上房顶整理漏水的地方,将坏了的瓦片换下来,放好的上去。

后院有两间放杂物的小屋子,其中一间放着不少的瓦片。

有的人在收拾房间,虽然暂时没人住,先收拾干净再说。

将不能用的东西通通清理出来,堆在大门前清理出来的空地上,到时候烧了它。

前院以前铺有简陋的石板,还是长了很多的杂草和灌木,不过比后院好很多。

用了两天时间整理好屋子,和清理杂草。等草晒干了还要将后院的地翻一遍,看看到时种些什么都好。

叶青也搬到了向阳的大房间里,据说这个房间以前就是她的。

屋子周围延绵出去的地都是祝家的,她怕周围的草木那么高,会藏着大老虎什么的。

自己也不缺钱,所以和祝安说要继续请村里的人将房子周围清理干净,这样自己才能住得放心。

虽然村里的老人说他们从小在这里长大,这附近从来就没听到过有老虎和其它大型动物出没。但叶青还是不放心,以前没有老虎和别的大型动物,谁知道现在会不会有从别的地方过来啊!

还是清理干净保险,自己也不缺那点钱。

真是太难了,别人穿越到乡下,最多就斗斗极品亲戚或者村民,到她了就还要担心有老虎野猪什么的。野猪那么凶猛,他们这个村子的人加起来都斗不过。

祝安明白她的顾虑,反正地迟早是要种的,趁着乡亲们农活不忙,请人来帮忙也好。砍下来的草可以等晒干后用来烧火,灌木也可以储存起来烧,都不用去山上捡柴了。

全村人又用了几天时间将祝家周围一两亩地阔的杂草砍干净,难得又有钱收,个个都很卖力。

听说祝家的小娘子现在是个寡妇,姑爷病逝了。夫家也没人了才会想着回北疆,可怜见的,这年月谁都不容易。

看看周围视野阔了很多,叶青心情都好了很多。

她家的屋子是用青砖盖的,用的是上好的木材,除了瓦片有些坏了,基本上不用大修。

到处清理干净了,屋子看起来古意盎然,如果不是周围环境太糟糕的话,相信会住得非常舒服的。

种田梦啊,发家致富梦啊,通通都醒过来了。田地是有了,可是找不到人种。

现在北疆哪个没有田地的?买奴仆也难买到合适的,那些家里有奴仆的没什么事,是不会将奴仆转卖出去的。

卖儿卖女的人家是因为没饭吃才卖的,现在大家都有田地,只要肯卖力气干,不说吃饱,总是饿不死。

还是改天等祝安去城里时顺便打听一下吧,有得买就买几个合适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叶青的肚子很大,再个半个月就要生了。

这几个月里,祝安前后去城里买了六个奴仆回来。

一个四十左右的男人和另一个女人是夫妻,他们带着一个和叶青一样大的女儿,是被从别的地方带过来的。

另一个三十多的女人是个寡妇,之前在别人家里做厨娘的,后来那家人养不起奴仆了,就把她卖了。

还有另外两个壮年男人,说一直在庄子上干活,主家的公子将家业败光了,他们被卖了出来。

每次祝安都让叶青给他们训话,她也不知说什么。想了想,就将自己思考过的问题说出来。第一次开了口,第二次就容易多了。

话的总体就是这样:好好干活,表现得好,也许有一天会给他们一个赎身的机会。

但是如果偷奸耍猾做恶的话,轻则发卖,重则送官查办。奴仆如果犯事送官府的话,刑罚会比普通人重。

一般奴仆宁愿被再次发卖都不想被送官。

在叶青大棒加枣子的训话下,每个买回来的人干活都老老实实的的,暂时没发现有问题,当然也得益于祝安会挑人。

在镇上请了一个稳婆住在家里,随时准备接生事宜。

生孩子是一件冒着大风险的事,更何况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地方。一点点差错就会去极乐世界报到,不得不小心应对。

为了增强体质,叶青每天早晚都会在屋子前面的路,或者在院子里散步,累了就坐下来或是睡一觉。要不是怕摔倒,感觉来回跑一圈都不是问题。

即使是这样,也不敢掉以轻心,每天依然老老实实的散步。

“苏妈妈,我好像肚子很不舒服,是不是要生了?”叶青和跟在身边的稳婆说道。

稳婆拿着高报酬,每天都高高兴兴地陪着叶青散步。来之前就说好了,按月给报酬,不满一个月也按一个月算。

等生了后还会给一份接生钱,这一个月给的钱,和她往年一年接的活得的报酬差不多了。

生孩子这个事情,不是说每天都有人生的,再说镇上也不只她一个稳婆。

还有很多偏远地方的人,生孩子都是家里或者村里有经验的妇人帮忙一下。

不是每个人都舍得请稳婆的,有的路远,都来不及请。至于能不能熬过去,都是听天由命。

像祝家这样的,除了有家底的人家才会这样提前请回来,多数都是临生了才叫人。在祝家这里吃好住好,她都快舍不得走了。

“祝家娘子不用担心,你这个还没那么快生,最快都要明日。”这种情况她见多了,尤其是头胎会更久都是常事。

杜鹃听到她有反应了,什么都没心做,就陪在身边对她嘘寒问暖的。看她比自己都紧张,叶青觉得好笑之余还很窝心。

现在秋末,北疆的天气已经冷了,杜鹃总怕自己会着凉。

“鹃姨,别紧张,苏妈妈说我的怀相很好,胎也正,不会有事的。”叶青安慰着坐立不安的杜鹃。

今天是叶青肚子开始痛的第三天,祝安像个老父亲一样,担心地在屋子外面转来转去,嘴里念叨不停。

其他仆人也留意着产房的动静,不时张望着。

临近中午时,房间里传出一阵响亮的婴儿哭声,祝安的心才放下了一半。

过了一会,在里面帮忙的王大花出来报喜。嘴里连声音说着:“生了!生了!”

“祝管家!小姐生了!生了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真是谢天谢地!”

祝安听到母子平安四个字时,另一半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来。小姐有后了,祝家有后了。

稳婆拿着祝安给的五两银子喜滋滋的走人,三两是来这里陪产的月钱,二两是接生的钱。

这家人果然大方,要知道她帮别人接生通常只得一两百文钱,这次算是很高的了。

村里的人听说祝家的小娘子生了,都带着自家的东西过来。有人带了几个鸡蛋,有人带的是在山上採回来的干货,各种各样都有人带。

祝安高兴地收下来,不管是什么物品,都是大家的一份心意。

让王大花给每家过来的人回了六个红鸡蛋,大家都高高兴兴地道完喜就回去了。祝安让大伙一个月后再来喝满月酒,众人都满脸笑容地表示一定会到的。

生完孩子,叶青疲惫地看着杜鹃抱到自己面前的小婴儿。小小的一团包在暖和的襁褓里,小脸蛋红红的,睁开的眼睛不时的转动一下。

看得叶青心底一片柔软,这是和自己血脉相连的小家伙,这种感觉非常奇妙。

听说刚刚出世的婴儿看不见东西的,也不知道他在看什么。有趣地看着小宝贝的眼睛,怎么看都不够。

等床铺整理好,叶青很快就睡过去了。睡着前还在想,这孩子一点都不像自己,肯定是像他那个自己都没见过的爹,亏了,自己辛苦生下来的不像自己。

青峰山上,逍遥子看着令自己骄傲的弟子有点焦燥的行为,奇怪地看着他。要知道他这个弟子比他以为的优秀多了,短短的几个月就以可怕的速度成长着。

当年游历到京城时,听过他不少的传闻。第一次在山上见到他时,虽然和传闻有出入,但还算可雕琢。

令他惊讶的是,相比初的浮躁,眼前这个沉稳内敛的青年,短短几个月,就以常人不可思议的速度成长起来。不用三年,他将再无东西可教。

武术是靠天赋和自己勤练,他之前的武学师父就不错。在那样的基础上再指点一二,很快就有了质的飞越。

以他的天资,如果不被耽误的话,有好的师父从小教导,文韬武略一定会非常出色。

好在即使这么大了,遇到自己,天资在那摆着。他也肯吃苦,学起来依然很快。

夜惜寒也不知自己今天到底怎么了,特别是中午过后,心里总有一种雀跃的感觉。

就像以前混日子时,高价买回来的斗鸡,和二皇子的常胜将军,斗赢后那种恨不得让人人都知道的高兴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