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中地情报咨文之后。司马便转身看了看背后地地图。看着地图上地热河、察哈尔、绥远三地。尤其是热河边的那处起自己锦州以山海关为尾的狭长的走廊,这才是司马需要热河的真正地目的。
热河不过是一个普通地省份罢了,论其矿产、经济等诸多并不能吸引司马地目光,在司马看来。热河根本就是自己地所需要的一条通道,一条夺取出海口的通道,没有出海口。对于依赖出口地工业区而言,所有地一切都会受制取人。只有夺得出海口,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地手中。
“松坡,现在热河局势有些不稳。我们收取热河没有动用武力。所以才会遗留下这些问题,由米振标和张殿如掌控地毅军左右翼的存在。对热河而言。始终就是一个定时炸弹,这个近在心头地炸弹不取下来,着实让人难安啊!”
司马一边看着地图一边开口对蔡锷说到。地图起自张家口终点位于葫芦岛的一条铁路虚线。这条铁路将会在月后全面开工。这条总长达数百公里的铁路,将会是西北兴建第一条真正意义上地铁路。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这条铁路将会分成三十余个施工段,未来将有数万名从内地各省招募地工人在那些工段同时开工。只要第一批工人一抵达张家口,这条铁路便会着手动工。
修建这条铁路的所需的资本是司马是向俄军出售军衣所挣取地数千万利润中支出,这条耗费巨资地铁路兴建在一处局势不稳地地区显然不符合西北地利益,至少要在这条铁路开工之前。必须要把热河地不稳定因素消除。
“米振标和张殿如二人虽各有野心。但因受实力所限都属墙头草,只要西北势强就会安稳下来。但必竟持有野心,如果想解决此二人,到也生产简单,一直以来毅军如淮军一般上下亲疏分明,各级官长大都任用唯亲。因而一直以来毅军各部大都被其官长视为禁锢。正因为如此,也就给我们机会。想要解决毅军,就要首先找到借口。必竟按照我们和热河都统之间地协议。没有一个适当的借口,我们动起手来难免在道义上有亏。”
看了放下手中地咨文后,蔡锷开口说到,蔡锷并不反对解散像毅军这种白天为兵晚上为贼的军队,这种军队留着也是后患无穷。
像淮军
“那简单。没借口我们就制造借口,没理由我们就制造理由。松坡。这些人不是视军队为禁锢吗?我们偏偏要进去。用整编和扩编的方式掺沙子,想办法逼反他们,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毅军。这支源自淮军的老朽的军队。根本没有必在存在了。”
听到松坡地话后,司马便开口说到,这种调理杂牌军的方式。司马是学自后世的十年后的南方地那个人,现在只不过是照本宣科罢了,但是和十年后地那个人不同。在司马看来。既然要整编杂牌军。仅仅只靠掺沙子显然不行,这只是治标罢了。想要治本,就必须要把原本的根给清除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和这个时代的国人不同。虽然司马一直认为自己比较宽容的人,但是也许是耳濡目染和多年来受到的教育的原因,司马在潜意识之中始终相信一个道理,就是敌我两个极端。不是敌死就是我亡。正因为如此,司马才会信奉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既是敌人就要彻底消灭。
这种信条也许有些病态,但是不可否认。正是这种信条给了司马足够的理由和借口去做很多事情,在面对很多事情地时候司马也显得从容了许多,只要认为正确就行了。
“松坡。咱们把毅军各部去老弱留精锐,改编成五个守备独立团。需要三百名军官以及一千多士官,士官可以从其他部队调进。至于军官。看看从百里那里挑一些人。我们还要在绥远和察哈尔的组建十一个守备团,半年后这十六个团可以整编成八个旅。加上现在地四个旅一共十二个旅。我们就会拥有全中国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
司马向松坡说到,半年?不!也许并没有半年,但是至少还有几个月地时间,这几个月足够西北民把这新组建的十一个地方守备团训练成一支精兵,到时一切都会改变。在这个时代手中掌控地实力,才是第一发言权。
“到那时你准备怎么做?”
看着眼前有些显露出野心的司马,蔡锷开口问到。尽管司马便多地时候是用使命来称呼,但是更多地时候蔡锷是将司马的这种使命视为野心。
“怎么做?当然是做正确的事情。国家再也没有时间可以担误。否则你我都是在犯罪。现在的中国需要的是高效、快捷的施政方式。所以军国民化是我们唯一可走之路!在这条路上。我需要您的支持。”
听到松坡地话。司马目光真诚看着眼前地蔡锷开口说到,对于蔡锷司马除了尊敬之外,蔡锷在国内所享有地声名同样是司马所需要地,当然司马更多需要地是蔡锷没有野心。正因为如此司马才会选择蔡锷做为自己地伙伴。
在西北工业区以北数十公里处,这里才是真正意义地口内、口外的分界,越过连绵起伏地山地就会进入真正意义地大草原,山上数百年前无数的汉族工匠用片石、青砖、黄土构建地长城,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战争地损害早已是破败不堪,但即便如此这些长城仍旧屹立在这里。好像仍然在守护着长城背后地土地。
因为这里地处偏远,地质条件较差不适合耕种、放牧,所以几百年来。这里一直都是一块无主之地。几无固定居民居住在这一带。正因为如此。司马才会把占地规模庞大的综合训练中心设在这里。同时还有一些西北民团地其它的机构。
而成立于两月前地西北民团军官校,就位于这片山区地山脚下地一处平地之上,高耸的围墙把军官学校和周围地一片野莽之地区分开来,院中地那座气不凡中式风格浓重地主体建筑,就是军官学校地教学楼。而院内十数排耸立着的红砖、红瓦地兵营式建筑,就是学校地学兵宿舍。
这里就是西北民团地未来所系。自从蒋百里和蔡锷来到西北并在西北定居后。司马便开始着手在军官教育队以及士官教导队地基础上。构建了西北民团军官学校。而校长就是蒋百里。这位民国军事教育第一人。
建立军官学校是司马在建立民团之初就产生的一个想法。和国内任何一支军队相比,西北民团最大地优势就是在于技术装备上,和军官团体年青好战、冲劲十足。但是西北民团最大地弱点就是军官团体异常地虚弱。
现在地西北民团拥有四个旅近六万军队,这支装备精良地部队还拥有2300多名校尉军官,但是这些校尉军官之中,除了一百六十多名被保定军校开除的末能毕业地军官生和西北中学成立后培养的600多名预备军官生之外。
民团内地其它地近1600多名军官,大都末曾接受过系统地军官教育。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于在过去大都是文盲。仅仅只是在护厂队接受过简单地军事教育,而教他们的则是司马这个照本宣科地半调子老师。
尽管后来他们大都在军官教育队、士官教导队接受过六个月的军事理论以及其它专业知识地学习,但是相比于他们中地很多人所担任地职务而言。这些初等教育无疑显得有些不足。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太称职。
面对这种情况。司马只能通过加大参谋部建设。利用民团所掌跨时代地通信设备。以参谋部地时时指挥来补偿这一不足。但这不过是应急罢了。所以除了到处在口内聘请军事教员充实军官教育队以及士官教导队之外,建立军官学校培训西北地军官体系。就成了民团建设的第一要务。
早在蒋百里培同蔡锷来西北之前,司马就已经着手在工业区以前的长城脚下建立军官学校地校舍。必竟按照司马地想法,想引进凤凰。自然需要把巢建好。
在建立军官学校地同时。为了解决军官学校所需要地师资力量,除了想方设法在内地各省寻找那些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但是在归国后受到排挤散落在民间地军官之外。
为了充实未来的军官学校地教员力量,司马还想到另外一群军人。在司马看来如果放着这么一个宝藏。而不加以利用地话那可就是一种大天的罪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攻占了德国在远东地根据地。中国的山东的青岛,这也使青岛成为一战中唯一地亚洲战场,青岛地五千守军在日英联合军三万人的围攻下大败。四千七百人被俘被带到了日本。
由于日军在青岛战役时死伤惨重。日军本想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战俘处死。但是畏于国际法地束缚,只得将他们关到位于日本各地的十二个收容所之中。一年之后。为了方便管而,这将收容所合并成了六个。
在这些战俘收容所中。这些德国地军人们可谓是体会到了什么是地狱一般的生活,也尝试尽了东方式地对战俘地折磨,对于司马而言。这些大战前地经过严格的德国军官教育培养出来地军官,无疑就像是一散发着肉香地肥肉一般吸引着饥饿不堪的司马。
德国是个极重视教育地国家,具体到军事上也是如此。其军队的正规化。专业化,精英化的特点是非常明显地,在一战前高级军官的贵族比例非常高,非贵族地也基本为军事世家。
他们地培养模式主要是:从出生起就受到比较良好的文化教育。早则八九岁,晚则十二三岁就进入少年军校,然后入高级军校。服役后经选拔到军事大学深造;最后还要经过总参谋部的培训。合格后会担任一系列中级参谋职务。逐步提升。认为有培养前途的提拔到高级军职,然后经过锻炼观察认为确实符合标准的将正式担任重要职务。
整个培养程序是非常严格地,尤其总参谋部的培训是重中之重。所以德国军队的军官地整体素质相当之高。完全可以满足西北民团军官学校早期教育之用。
为了得到这些德国军人。司马可谓是费劲心机。当然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钱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最终通过贿赂等各种各样的办法。司马如愿以偿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人。
通过贿赂地方式派到日本的调查员得已从各个战俘营之中,精心挑选了32名德国军官和97名德军技术士官。在花费了百万日元之后,这些受尽折磨的德国军官和士官们便被麻醉后。装入了死尸袋之中带出了战俘营。而他们的名字便被写进了死亡名单,而死因很简单——病死。
当这些德国军人再次看到阳光地时候,他们已经坐上了从日本开到中国的货船。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在如同地狱一般地日本战俘营和到中国地西北出任军事教员之间。他们自然选择了后者。
在蒋百里到达西北之前,经过几个月地建设。当时地西北民团地军官教育队、士官教导队已经拥有了由四百二十一名由德国军人和毕业于日本陆士地中国军官组成地军官教育团队。而蒋百里地适时加入,不外是司马为军校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校长,一个没有野心地校长。
一辆黑色的奔驰轿车在柏油路上行驶着。柏油路上正要觅食地小鸟被轿车的行驶时产生的嗓音惊飞,这辆奔驰汽车的车头处。挂着一面红底两颗黄色四角棱星的中将标识旗,红底黄星地将星旗在此时显得是如此耀眼。
任何一个了解西北地人看到这个车牌地时候。都会了知道这辆汽车的主人是谁,整个西北只有一人有如此之高地军衔,那就是现任民团总指挥——蔡锷。
在蔡锷和蒋百里来到西北之前,作为西北民团总团长的司马,却根本没有军衔。在西北民团之中最高军衔只不过是上校而已。
因为两人在加入西北民团之前,就在多年前被北方政府授予中将和少将军衔,所以两人来到西北之后,其军衔仍用沿用北方政府所授之军衔。只不过军衔变成了西北式军衔。
“希望我地选择是正确的!”
端座在车后身着中将制服的蔡锷看着距离军官学校越近地时候。想到几天前在司马地书房里和司马之间的那次谈话,于是在心底自语到。
这几天蔡锷一直在犹豫着自己的选择地正确性,虽然蔡锷本人并不赞同联邦制。但是却也不愿意看到一个独裁者出现在中国,就像几年前一样。
但是在看到西北和内地的差别地时候,本身就崇尚军国民化地蔡锷开始犹豫起来,正是因为如此此时地蔡锷才会如此的举棋不定。在集权高效地军国民制和现行地松散、混乱联邦制之间,蔡锷知道自己的选择。但是同样为自己的选择而感觉到一丝忧豫。
作为一名军人。更多的时候蔡锷希望自己做做一个纯粹军人,尽可能的排斥在政治之外。但是很多时候蔡锷总是发现自己身不由已的搅入其中,就像现在一样。
军人不干涉政治,一直以来这是蔡锷的基本信条,之所以如此。更多是因为蔡锷本人意识到持有武力的军人任意干涉政治地危机。如果说政见不同,就以武力为后盾地话。很有可能会破坏本就脆弱地和平。必竟军队推倒内阁太容易了。
正是因为出于这方面地忧心。蔡锷才会提出军人不党论。倡导军人不入党。并反对军人结社,并一直格守至今,而自出任西北民团总指挥的那天起。蔡锷就尝试着把自己的军人不党的理念灌输到西北。
“荣誉、责任、国家、奉献”
当进入西北军官学校之后,看到立于学校教学楼之前地那个身着军装、绑腿、军靴。手握步枪,身背背包,俯身跨步,果敢、刚毅、决绝的目光注视前方做欲出征冲锋状地军人铜像。在铜像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的铜质铭牌上的四角棱星,以及上面的由八个字组成的四个词语,。
这是西北民团军官学校地校训,国家一词意在唤想一种为国家利益和民族理想服务地献身精神。责任、荣誉和奉献则是军人职业伦理的核心。
荣誉、责任、国家、奉献是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地。一个想有荣誉的人必须担负起一定地责任。担负责任就是对我们国家负责任。一个人格健全地人,脑子里必须有国家和责任地概念,而无私地奉献的献身精神。则是完成这一切地根本要求。
“希望你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出自你手的校训!”
看着基座铭牌上地这四个词,蔡锷轻声念到心中隐隐有些期许,这个简单明了的校训是出自司马手笔。是司马参考西点军校地校训作出地,只不过是多了一个奉献,这个校训简洁明了,具有金钢石地质地和永不过时地意义。
甚至于在西北民团地所使用地方型四棱星军衔标识。也在其中得以引伸,四棱星所代表地就是荣誉、责任、国家、奉献。四者缺一不可。同时方型地四棱星。还象征着为人方正、品格高尚之意。
“一、二、一”
在军官学校地里传出响亮的口令声,学兵队排着方队喝着口令在军官学校内地柏油路上机械而整齐地跨步走过,看着眼前的这些年青的军官生,蔡锷知道这里就是西北民团地未来。不!应该是说西北陆军地未来。
“希望百里不会怪我现在就来要人吧!”
看了看眼前的这个作冲锋出征状的军人雕像。蔡锷便开口自语到。对于百里地性格蔡锷再了解不过,也知道恐怕自己真地要好好归劝他一番了。要不然以百里地性格。即便是放人恐怕在心里也是多少会有些意见。
“3864名中学生、3453名民团中地优秀士官。现在的西北军官学校有7317名在校学兵。以及521名军事教员和282名文化教员构成的教育团队。现在的西北民团军官学校。无论是从其规模、还是师资力量、技术装备,都是目前全国最好地军官学校。一年后。西北军校第一期生就会毕业。松坡,有朝一日这里将会成为全世界第一流的军校!”
望着走在路边的走过地军官生们,蒋方震面带着喜色地对身边的蔡锷说到。一心放在军事教育上地蒋方震,第一次发现自己距离自己地梦想是那么之近,此时向蔡锷作出介绍地时候。忍不住也带着一丝得色。
在西北军官学校。蒋方震得到了充足的经费保障、优秀地教育团队,更重要地一点是拥有眼前这些朝气十足、满怀着理想地学生,正因为如此蒋方震才有了那份信心。
“百里,我想问一下,这些军官生里,现在有多少合格的军官?”
听着蒋方震地介绍,蔡锷便开口问到,直到现在蔡锷还是没有挑明自己的来意,只是说自己来学校参观一下罢了。
“松坡,你不知道这7317名一期生。虽说都是拿着民团各级官长地推荐信来的。但是却明显地分成两类,那些上过中学地军官生接受理论较快,但是如果论其军事素质,还是要数那些基层士官的。如果从眼下看来。这些士官现在做个连排长还是很称职的。但是受限于他们的知识水平。他们的未来发展恐怕会不及那些上过中学的同学。”
虽然开学不过两个月,但是通过这两个月的教学以及对学员的摸底,蒋方震清楚的知道现在军官学校的里的学生走着两个极端,就像他们被推荐来上军校原因一样。
那些士官出身地军官生们大都是因为其过硬地军事素质。被主官选中推荐。而那些不过是在两个多月前报着保卫西北地梦想入伍中学生,则是因为他们较高地受教育程度。
正是这两点不同。造成现在军校中的军官生们分成两个极端,一方军事素质过硬,一方军事理论知识掌握速度快。
“百里。这两个星期你看看准备一份名单。二千三百名军官生的名单。他们所适合担任地职务由你推荐。”
看着在训练场上的那些在学校内只有编号,只有四个标准答案的军官生们,蔡锷开口说到,口气中稍带了一些歉意。
“松坡。你一到学校。我知道你是来要人的。前些天到总部时就已经听说在组建守备独立团地事情。我会把名单准备好。但是松坡,你要明白一点,这些军官生现在还没有接受系统化的军事教育。如果现在把他们抽走。对他们未来地发展会有影响!”
听着蔡锷的话,蒋方震并没有说什么,其实早在蔡锷一到地时候,蒋方震就知道了他来地意思了。因为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并没有抵触。
“百里。这点总部已经考虑过了,等将来这些抽走地军官。还会分批分次返校受训练,每次半年,谢谢你!”
对于百里地提醒,蔡锷当然知道。但是此时相比于大局而言,未来返校受训则是自己唯一能做地。军人总是需要奉献、牺牲,现在所选择牺牲掉是二千三百多名军官生的未来。这是任何一个校长和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