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为什么

2月引日,大年初七,往年这个时候漫长的春节长假不过刚刚开始,但在宣战之后,政府机关、企业都根据动员令的要求,取消了包括春节长假在内的所有节假日,在全面状态下,假日是一种奢侈品,至少对于很多政府职员和企业工人而言的确如此。

隔共和大道、共和广场面面相对国务院大厦和国会大厦一样,都是位于西北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之所以建成大厦,很大程度上因为当初受制于经费无法购得更多的土地,出于节约用地的原因才会建成大厦。

一直以来象征着中国最高立法和行政机构的国会和国务院大厦最吸引国人的地方,不是因为他所象征的权力,而是因为他所处的位置和他们的周围所表现出的从容自若。

清晨在国务院大厦一楼的门堂大门尚未敞开时,十几名小摊贩就和往日一样“抢占”了国务院楼前小广场的边角,摆出了一些摊位,这是小贩给游客们拍照留念的地方,而在广场上还可以看到一些外地来的等待进入国务院参观的各地游客。

“人民的财产,人民自然有权参观”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无论是京城的总统府或是国务院大厦、国会大厦,都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参观。在每个星期二至星期六的早晨8四至中午。函,游客们都能免费参观这些地方。

尽管天气寒冷,正值战时,但仍然有一些游客也踏雪而来,8点刃分一到,在国务院大厦一楼入口处。一个警察满面笑容地向排队等候的游客们打着招呼,核对证件,随后游客们在国务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国务院,

国务院一楼一直是绝大多数游客最喜欢的地方,尽管受面积限制,国务院没有多余的土地建立花园。但设计师却出人意料的将国务院一楼设计成了一座室内花园,一楼至五楼的中空处,更是种植着一些高大的观测乔木,而实际上钢筋混凝土的国务院各楼层内同样有着面积或小或大的花园。

一名带着小孩的游客留意到电梯处和一些通道处挂起的绳子,在绳旁则站有神情严肃的特勤局特”过去一楼至六楼都走向游客开放的。今天怎么了?于是便冲着正介绍国务院大厦的工作人员伸出手指。

“先生,怎么今天一楼以上不开放吗?”

“非常抱歉,今天因为一些工作上的原因,一楼以上暂时封闭!”

工作人员微笑着回答了问题。随后继续介绍着国务院以及这座大厦,而最重要的是却是理念。

而与时同时,在这群游客头顶数十米处的一间会议室,内阁特别会议则正在进行着。

“和平?”

坐在首位上的司马唇的一扬。眼中多少带着些许戏德之意。

“你们明白的。我从来不是什么和平主义者,也不是什么扩张主义者,如果非要给我定性,我信奉利益!假如说,战争对我们有益,那么我们就选择战争,假如说和平对与我们有益,我们就选择和平。”

会议室内的众人脸上多少露出些许若隐若现的笑容,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总理永远是利是当头,只不过总理是否记得那后面句的“一把刀

“大家都看过那份报纸,说什么我少年时在美国游历,造成的我现在对美国恐惧和亲近之意,这种复杂的情绪,直接影响到了国务院在这场对美战争中的决策,导致了部分决策的失误。”

尽管再上带笑。但提到这些时。眉间还是带着一些无奈,那些人几乎是点名批评自己,这还真是第一次。

“一些人,或者说很大也部分人!”

提在很大一部分时,司马用声音稍加了强调。

无论是在这个时代或是在另一个时空,都无法摆脱一个特定的人群。只不过于后世那些人们相比。这个时代的国人尤其是青年无疑更疯狂。甚至于为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可以做到枪枪见血的地步,他们可以将口号化为行动。

后世的很多年青人叫喊着灭日屠美,而在共和中国同样很多人叫喊着灭美屠英。两者的理由都非常相似,一是历史仇恨,一是潜在威胁。

而这和自己有着扯不断的关系,过去的几十年自己为了团结这个国家,所宣传的正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对内的、对外的,自己看似改变了很多,但同样将很多新的元素注入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全国上下在扬溢着爱国主义的同时,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信念同样影响着他们的判断力。

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多面的,表面上,英美的逼迫与面对逼迫绝不妥协的国情,是战争爆发的原因。但在另一方面,这场战争却是国内所需要的,青年们不愿接受列强最后通牌,企业家需要市场,军人需要荣誉,甚至于连自己都需要战争来的刺激国内的经济,缓解国内的多种压力。

徊书吧细凹曰迅姗)不一样的体验,小侃司读好去处

就这样几乎在所有人看来,战争爆发前后中国唯一能做的选择,就是彻底的击败任何一个,威胁到中国的国家,面对现在这种完全不顾一切的局面,自己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小心翼翼的掌好舵,从而令这个国家在现在和未来谋得利益的最大化。而相应的是代价的最小化。

但在这种大潮流里,保持理智不是件容易事,更不要说把理智反映在决策里,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他们高喊着要灭美屠英,他们的理由非常简单,英国曾用大炮轰开我们的国门,将无边的耻辱加于我身!这是正义的复仇之战!至于美国!还好,狂热并没有让他们失去理智。当然我只能用尚保留一丝理智来形容。在国内即便是小学生也都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是现在和未来。我们最强大的敌人,我们两个国家在很多方面前处在并驾其驱的局面。军事上、经济上、工业上、政治上的齐驱并驾,使得一但一方稍有松懈,一方就有可能压制另一方。无论如何,在经济上、军事上、工业上美国都将是我们最强大的对手和敌人。所以我们必须要不计代价的彻底的灭亡美国,从而消灭这个对手,似乎这样未来我们就能够的安全了!”

会议室的有几个人的脸色变得有些尴尬,因为在这间会议室内,一直以来都有人支持这一观点。

“为了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的确,可以承受数以百万计甚至千万计的伤亡,我们的青年也愿意去承受、去牺牲。这或许是我们最应该自豪的一件事,因为我们的青年,可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劳记的仍然是他们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尽力了、用他们的生命去尽力了!但,,难道说,我们要用一个愚笨颍须鼠目寸光的战略,去用这些世界上最优秀的青年的生命,去换取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根本安全梦想吗?”

此时司马不仅表情严肃起来,甚至于连同声音都变得异常严厉看着众人的目光都有些变化,似乎是在反问着他们,等待着他们的回答。

整个会议室内的气氛随之一冷,会议室内的这些内阁成员们大都轻轻的避开总理的目光,没有人会面对这种责问式的目光。毕竟总理扣下的罪名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好吧!像他们说的那样!”

司马语声一变,会议尽管进行了两个小时,但仍然没有针对的先前提出以“对美全面解决”为“二期战略的核心”的人,而只是将锋芒对准在报纸上发展文章的那些“外人”

“我们去占领美国,全面的、不计代价的,我们将投入我们所有的一切力量去解决美国的问题,从旧金山一直打到迈阿密,从西雅图打到华盛顿、纽约,然后按想一些人的相法。把黑人、印弟安人聚居起来;或者按照州与州的分裂美国,然后把美国变成咱们中国的大粮仓,这下子咱们是安全了!几百万青年的牺牲是值得的,他们用生命铸就了未来中国的百年安全!祖国会劳记他们的牺牲和贡献,一年六次或者更多的盛大祭典,人民会怀念这些英雄!好吧!这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

会议室内有几人点了点头,这的确是值得的,一代人的牺牲换取国家未来的强大和安全,当然值得!

“十五年前国防军参谋部针对美国进行的机密兵棋推演,十五年来。每隔三年,国防军参谋总部都会进行相同的兵棋推演,第一、二次推演,我再必败,第三次推演,我国胜数只有五成,第四次,为五成五。而现在是七成五至八成的机会!这是国力发展的必然!而根据国防军参谋部去年推演结果,无疑,我们的确有能力占领美国!这一点已经被充分肯定!即便是战争爆发之后。深蓝公司也曾根据两国工业、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对中美战局做出了分析预测,同样肯定我们有能力击败,并占领美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如同变色龙一般,短暂的厉声后。司马恢复了一如的冷静,只是不在像先前那样,端坐于首座,而是在会议室北端走动着。

当提到可以击败并占领美国时,司马的眉头忍不住还是轻轻一扬,换做任何人都会如此,试问从抛年美国超越英国成功世界第一经济强的之后,这个世界上有那个国家对于美国有如此胜算!

整整一个多世纪,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以一国之力击败美国。即便是疯狂如德国或是日本都未曾有过这种设想,后世两霸之一的苏联,唯一可以想象的仅不过是nbsp;nbsp;“共同毁灭!”但共和中国却不仅有这个设想,而且还拥有这个能力。而达成这一切只用了刀年。

司马冲着一旁的蒋百里挥手示意了一下,接到指示后蒋百里从公文包中取出了一份印有国防军参谋部徽章的文件夹,随后将文件放到众人的面前。

“这里有一份兵棋推演的资料。大家可以在会上传看一下,根据兵棋推演结果,我们有能力在的旧川产系二年内,迫使美国鼓府媾和或全面投“

从众人的脸上,司马看到了一丝惊色,他们并不知道兵棋推演上所指的“对多座城市实施毁灭性的轰炸结果”指的是“原子弹爆炸后的毁灭性结果”去年总参谋部进行推演时,制造定了对美国一批特定城市、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实施原子弹攻击的作战计划,而兵棋推演的全胜结果,正是基于这点。

“在实施对美作战计划一期,我们需的投入不少于出万军队,其中幼万军队直接参与一期登陆作战,除去艘“大帝”级航母为核心的护航舰队群和蹦万吨登陆舰只之外,还需要引刃万吨商船以保障物资及后继部队运输”尽管远程轰炸机部队对西岸的打击,使得我们占有一定优势,但登陆作战仍然的存在一定风险。”

早在去年就已经看过兵棋推演全本的司马当然知道,对西岸的登陆的风险,为掩护部队登陆,空军远程轰炸机部队以及海军舰载机部队将投下弥枚吨位从刃。吨至万吨原子弹,以攻击岸上美军空军基地、陆军防御要塞、主要交通枢纽、重点城市等等一切口标,从而确保的登陆成功。

原子弹是这场战争中的唯一选择。总参谋部甚至不惜运用全部所有的原子弹储备,从飞年口月出日“小玩意”试爆成功,直到现在国防军武器库中不过仅有凹枚原子弹,尽管数量不多,但品种还算齐全,除去两年前服役的重达45吨,吨位刃万吨的原子弹,在元旦刚过后就已经完成原子弹的小型化,重量仅肋公斤吨位汹炖战术核武器即将服役。这种小型原子弹,可供航载水平轰炸机使用,从而使中国拥有越洋核攻击的能力。

为了谋求战争的胜利,总参谋部从来不吝于采用任何先进的武器。而且这个方案同样得到了自己的同意,毕竟战争就是战争,容不得任何心慈手软,自己可以心怀愧疚,但并不意味着个人的良心可以阻核按纽的启动。

,在一期登陆及战地巩固作战进入第二阶段作战后,国防军在美部队需增至不底于溉万人,其中约有粥万以上用于占领区维安作战。在第二阶段作战中,我们的进攻目标以密西西比河为界,但无论是一期作战或二期作战,以收缴民间武器、清除地下反抗力量的维安作战。将牵制我们绝大多数力量亦是战役重点,甚至可以说,即便直至完成第三期作战目标之后,维安作战仍将是未来几年至十年内,国防军在美作战都将以维安战为主,维安战中,重炮、坦克、飞机的作用被降至最低,这是步兵连队与反抗分子之间的战斗,毕竟我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民间合法拥有武器的国家!我们不可能设想面对入侵美国人会放下手中的武器!”

民再武器!

在参谋部进行兵棋推演时,美国以亿件计的民间武器以及那些以桀骜不驯著称的美国人,让所有的参演参谋官都觉得头皮发麻,击败政府很容易,十几次歼灭性打击的战役、几十座工业以及重要城市的彻底摧毁之后,除去投降,美国政府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但在这此期间和之后,美国平民是否会放弃抵抗,是否会交出手中的武器,都是未知数,与报纸上那些叫喊着“美国个人主义至上,象一盘散砂,经商过日子还行,玩命打仗就是菜鸟。一个即使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兵依然是怕死的,当他面对一名全副武装练有素的国防军战士时。只有尿裤子逃命的份”不同,参谋部绝不相信这种痴心妄想。

有那一个,国家把自己胜利的希望,建立在敌方民众个人主头至上、胆怯散漫之上?如果真的有一句将军相信了这论点,那么距离失败就为期不远了。

战后,我们需要在美国保持不低于钠万驻军,以确保对美国的有效占领,如果不能形成有效占领。那么二十年后,我们仍然将面临来自美国的威胁,媾和并不能解决问题,现在正在进行的欧战就是前车之鉴!为了确保有效占领,我们概以上的军队将用于占领区维安战!即使如此,我们一名士兵,都需要负责维持2平方公里以上区域的安全,同时作好对美战事结束后的十年内,国防陆军主力力量将用于北美地区平乱作战!那时我们面对的敌人,不是我们习惯的挖着工事和我们进行正面战斗的正规军,而在一群隐于民间的枪手、游击队员,这是我们所不习惯的战争模式,或许总参谋部的推演中有些夸大,但却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总理,但扶持愧儡政权同样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我们在东南亚不正是如此吗?我们可以在东南亚获得广泛支持,并建立愧儡政权,为什么在美国就不行?”

第163章 上将之死第41章 战争与工业第6章 警觉第45章 小城的现实第92章 麻烦与愧疚第114章 圣叶卡捷琳堡第77 去前线!第99章 魔花第393章 惊乱第34章 表弟第118章 枪杀第55章 代价第181章 未知的命运第112章 相辅相成第62章 装甲汽车第173章 前夜第343章 冰冷的樱花(下)第53章 大事件(上)第166章 计划第49章 从巴库到西北第56章 相信宪法第186章 绞肉机与阻力第94章 睡踏实第229章 坦克第237章 中国的利益第163章 上将之死第364章 无法离开第90章 银行第159章 城破第82章 他国的赞助!第62章 邀请第41章 混乱第38章 择址第201章 舰队与游子第56章 相信宪法第29章 撤离第255章 不报此仇枉为中国七尺之躯第179章 高明之处第105章 恐怖与革命者第374章 投降第82章 潜艇第284章 下一站……东京第36章 没问题第191章 矛盾第一百五十二章第322章 第一面第145章 举起了双手第297章 美好之事第144章 复杂的情绪第353章 铁台风第202章 交流会、热情第155章 绝望的目送第220章 港口第317章 德国第134章 话语霸权的时代第196章 侦察营第215章 大洋的中央第194章 麻烦第269章 沾满血的手第12章 炸药第233章 谁是强盗第201章 进城第331章 沉没第160章 意外而已第324章 军管第172章 决定权第150章 比登天还难第335章第100章 包围第143章 承诺第264章 我们的!第225章 何是自由第277章 升Z字旗第320章 在开罗第272章 训练与谈判第130章第386章 这里是美国第216章 蛋糕!第53章 大事件(上)第358章 那一天第207章 展示第234章 战事与商人第29章 古董第217章 自由的时机第279章 虎!虎!虎!第81章 对策!第86章 罢工!第161章 将起第13章 宁为玉碎第20章 死地!第215章 暴露第56章 长春、黄海第324章 军管第118章 软肋第138章 梦工厂第185章 一丘之貉第152章第84章 去京城第232章 失去与得到第25章 该来的总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