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信任

次日一大早, 温雅宣召冯茂,翟冲说是大长公主病倒在床,冯茂在府中照料,向方太师告了假。

温雅没说话,依延平的性子,不至于因禁足就病倒,若是装病,冯茂也不会告假。

想要让荣恪去公主府里瞧瞧,荣恪正好就求见, 当下忙说进来。

荣恪进来行礼坐下后看着她:“听说这两月来,有数名大臣连续给太后上密折,对臣说三道四, 太后缘何没有对臣提起?”

“既是密折,自然不能与镇国公说。”温雅笑笑。

“太后得让臣知道, 臣才能帮着太后想些主意,或者帮太后做些什么。”荣恪目光中含着些怪责。

“那你又是怎么知道的?”温雅问他。

“昨夜里臣见了冯茂。”荣恪说道。

“他怎么敢?”温雅不悦道。冯茂是辅政大臣, 太后与他提起密折,他自然明白不该与任何人提起。

“他说大长公主让他伤了心,又喝上了。”荣恪看他生气,忙替冯茂解释,“酒喝多了, 又是跟臣在一起,自然什么都说。”

“都说什么了?”温雅追问。

“他喝多了,说的不是很清楚, 好像是说延平大长公主另有新欢。”荣恪摇头,“又犯了疑心病。”

“延平怎么会有新欢?有新欢有怎么会在茶楼?冯茂聪明一世,事关延平就总是犯糊涂。”温雅叹一口气,“提起延平,我心里有些发堵。”

荣恪忙问何事。

温雅叹一口气,与荣恪说起昨夜里延平进宫的事,懊悔自己对延平太过严苛。

她说的很简略,只是寥寥几句,说延平闯进宝慈宫质问她,并掌掴了薛明,被她斥责了几句,命她回公主府禁足,没有提起延平对她和荣恪的怀疑。荣恪思索着问道:“难道太后怀疑是延平大长公主指使几位大臣上的密折?”

“不错。”温雅点头,“我思来想去,除了她,没人能说动那些人。只是我瞧见她又急又气,此事处置得欠了妥当。”

荣恪想了想,摇头道:“罗御史不会为延平所用,他可能是风闻言事,还有就是李松,我知道此人,他是今年恩科的进士,籍贯幽州,因为家在边境,精通乌孙语,熟悉乌孙的风土人情,是以鸿胪寺派他前往乌孙,他是新任官员品阶又低,就算他想巴结,延平大长公主也不见得能想到他。臣想来想去,这些密折分为两类,一类担忧臣将来称霸朝堂,这一些应该是出自延平大长公主的授意,另一类攻讦臣谋反的,主使者应该另有其人。这个人先是找人在罗御史身旁放出风声,然后又指示李松,也许是暗示,究竟如何,待臣详查后再禀报太后。”

温雅心中更加愧悔,点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也许只是巧合,我却将他们放在了一处。又或者,是有人在利用延平。”

“延平大长公主为何要对付臣?”荣恪看着她,“难道说她对臣有什么误解?”

温雅轻轻点了点头:“对,就是你想的那样。”

“那么,”荣恪微皱一下眉头,“还是那句话,臣求证后再来禀报太后。”

翟冲在窗外动了动,想要冲进去告诉太后,是臣的错,是臣告诉延平大长公主太后与镇国公之间甚为可疑,臣的本意是延平大长公主与太后关系亲厚,太后应该肯听她的规劝,没有想到她会指使大臣攻击镇国公,也没有想到太后会因此与她翻脸。

可冯茂晕厥过去的次日一早,延平大长公主警告过他,说她自有主张,让他不许再多说多管,只管看着太后和镇国公就好。

他对大长公主说可能是误会了,这些日子太后和镇国公没什么,一直好好的。

延平冷笑,没有误会,我已经试探出来了。

试探出什么来了?

就听屋内荣恪问太后:“太后收到密折后,为何不怀疑臣会谋反?为何没有派人去查证?”

荣恪问着话,目光灼灼看向温雅。

“这些密折提醒了我,我想起吕太昌的事,楚少春的事,乌孙的事,吴惟应的事,珍珍的事,镇国公的能耐确实太大了些,远远超出我的意料。”温雅笑笑,“若在以前,我无需查证,便会处置你。不过到了今日,只要你没有举旗造反,我就会选择信任你。”

荣恪的目光柔软下来。

昨夜听冯茂心里说起密折之事,心中如巨浪翻滚,感慨她护着他,将密折压下不提,感动于她信任他,没有问他,也没有派人查他,更心疼她肩头扛着重担,心中要装下那么多的事,想着如何才能为她分忧。

一夜辗转,真想能到她的面前,可以用力抱住她狠狠得亲她,与她相拥着或两相静默或说些悄悄话,就像那日在她的厌翟车中,不知何时才能再有那样的时刻。

此刻听她亲口说出,只觉能这样看着她,与她有默契得说话,已是足够。

温雅也看着他,目光柔和,声音也温软着:“不过是几道密折,对我而言不算什么,我照样吃得香睡得好,你放心吧。”

荣恪就笑:“知道太后心大,可臣还是担忧。”

“只是,”她两手紧捏在一起咬一下唇,“我向来视延平为好友,证实是她后,心里很不痛快。刚刚你一番剖析,知道她并没有对你痛下杀手,我后悔对她太过疾言厉色。我没什么朋友,不想就这么失去她,只怕她却再也不肯理我了。”

荣恪忙安慰她道:“只是些误会,太后放心,臣与冯茂会澄清这一切。”

“那,”她看着他,有些紧张道, “我不像你朋友众多,我就这一个朋友,你别笑话我。”

荣恪摇头:“若太后像臣一般整日呼朋唤友,不会被人称为女中君子,不会被先帝赏识,不会年纪轻轻就登上江山之巅。所谓有得必有失,太后无需妄自菲薄。”

她哦了一声垂下头去,一副不甘心的姿态。

“太后有许多男性的友人,不是吗?”荣恪笑看着她,虽然心里泛酸,为了哄她高兴还是承认了。

“那倒也是。”温雅展颜而笑,一副欢喜之态。

荣恪笑看着她犹自欢喜,心中也跟着欢喜起来。

静默中她端起茶盏喝一口茶,略略整肃了神情看向荣恪:“不过,有一件事我得问问你,依余适才的人品,他不会冤枉你。”

“太后容臣解释。”荣恪忙说道,“余大人迂腐一些,做京官的时间又长,只知朝廷规矩,处处束缚常大将军,可常大将军多年驻边,山高皇帝远,奉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对边关防务自主惯了,遇事更灵活一些,难免与余大人有些冲突。至于常将军与臣通信,不过是商讨些兵法治军练兵之类的事务,没想到惹得余大人误会,回头臣会将这些书信拿给太后看,余大人跟臣也有几分交情,臣回去后会给余大人写信,跟他解释清楚,也请太后下诏宽解余大人。”

“就这么办吧。”温雅嗯了一声,“今日出宫后,你去趟公主府,给冯茂传我的话,他与延平已经做了四年的夫妻,眼看就到五年,让他顾念着夫妻之情,有什么话,心里有什么怀疑,直接跟延平去说,勿要总藏在心里,一有风吹草动就犯疑心病,一个大男人唧唧歪歪的,我都看不下去了,延平不嫌弃他,可见是一腔真情。”

荣恪忍不住笑:“冯茂对大长公主太过在意,是以如此。”

“太过在意就会如此吗?”温雅挑眉看着他。

“若是臣,就不会,臣觉得太后也不会。”荣恪眼眸中满含笑意,“可对于冯茂与大长公主,夫妻之间吵吵嚷嚷,每一次吵闹和好后,感情都会增进一分,也许每一对夫妻都有适合自己的相处之道。”

温雅会意得笑,想到他将自己与他和冯茂延平比作一起,又忍不住脸颊微微发烫。

荣恪没等她发话,站起身恭敬施礼道:“臣告退。”

低头退出去,竟是从未有过的恭敬。

以前总是她发话,他赖着不走,行礼也多是敷衍,今日这是怎么了?

温雅收回目光,瞧见他坐过的椅子旁茶几上放着一张字条,起身过去握在手中,抬脚进了隔间。

坐下来仔细去看,上面写着,以前我在雅雅面前不管不顾不恭不敬,皆是为了让雅雅能知道我的情意,时至今日,我已知道雅雅的心,日后自会收敛克制,不给你带来任何烦忧。只是,雅雅以后有任何烦恼,都要告诉我,勿要一个人扛着,让我为你分忧。末尾处画着两个小人儿。

是两个男童,一个略高,一个略矮,略矮那个踮着脚尖亲吻略高那个的脸,旁边写着几个小字,其实我是个囡囡。

温雅捂嘴笑了起来,笑一会儿,伸手取一把剪刀,将两个小人儿剪了下来,贴在一张略厚的纸上,夹入自己正在看的一本书中。

每日里的读书时间,只要翻到上次读到的地方,就能看见。

第30章 鲁莽第88章 无赖第8章 姑嫂第149章 前缘第6章 听政第65章 珍珍第83章 相拥第135章 急怒第123章 诉苦第46章 反悔第76章 信任第99章 临水宴③第11章 回护第17章 断案①第34章 钦差第148章 故人第36章 月夜①第21章 忘归第145章 美人图第12章 祸起第158章 喜事第99章 临水宴③第16章 天牢第64章 真相第57章 面纱第136章 原形第4章 坏人第19章 赐宴第122章 中秋第106章 风疾第156章 云阳第131章 手册第14章 迷局第125章 提醒第51章 安抚第91章 才子第121章 舅兄第155章 缱绻第141章 寻觅第30章 鲁莽第88章 无赖第99章 临水宴③第13章 命案第128章 密谋第62章 恩师第2章 残阳第48章 字条第121章 舅兄第19章 赐宴第111章 抚慰第135章 急怒第161章 洞房第163章 番外②第136章 原形第88章 无赖第147章 婆母第8章 姑嫂第125章 提醒第1章 托孤第163章 番外②第5章 求见第42章 赤乌第13章 命案第5章 求见第103章 破旧第5章 求见第58章 遇刺第93章 分权第66章 暴君第11章 回护第76章 信任第77章 大业第157章 教子第139章 镇宅第95章 捉婿第126章 暗道第25章 无猜第120章 情深第24章 家常第151章 学舌第69章 隔墙第54章 乐伎第161章 洞房第138章 探望第45章 发难第102章 相期②第67章 传书第137章 威慑第85章 监军第12章 祸起第125章 提醒第36章 月夜①第67章 传书第8章 姑嫂第109章 难题第105章 跟班第163章 番外②第102章 相期②第30章 鲁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