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绝密部队

民国十八年五月,蒋、冯、阎三大军阀还是不可避免的混战在一起,整个华中地区被打成一锅粥,湖北境内蒋、冯两军对峙势均力敌,双方互有胜负,而河南境内冯军空虚,阎锡山晋军趁机偷袭,一举得手,郑县与开封等河南重镇皆落入晋军之掌握。

冯玉祥立时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其驻在陕南的张维玺、刘汝明部由于山路南行,距离陇海路较远,出关既需翻山越岭,而且只得步行,因此行军速度极慢,错过了湖北大战却因祸得福与阎锡山晋军孙楚、杨效欧、关福安的三个军赶个正着,由此河南亦是展开一场打仗。

中原形势有变,山东方面又一次对是否出兵产生了争论,以李泽军为代表的军方极力主张趁势出兵以获取最大利益,以何思源为首的政府文官却以稳定发展为由严词反对动兵,双方意见分化严重,不可调和,甚至在出兵的军方中也有两种不同意见在对立着。

李泽军认为应该趁势出兵河南,夺取中原战略要地,增加日后山东在全国分量的砝码,但护路军司令赵东海却对这个方案不以为然,他认为,晋军此番对河南志在必得,贸然出兵河南只会与阎锡山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并且晋军虽然大军进攻河南,但沒有倾尽全部兵力,河北的徐永昌部可是按兵不动,虎视南方呢,况且山东军巧取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河北境内津浦路沿线,这个仇也是个难解的疙瘩。

山东军本就兵少,一旦进兵河南,内部必然空虚,如果徐永昌部由河北直驱济南,那山东处境危矣。

吴孝良一连开了几天会议都难以统一意见,于是只好将出兵一事暂时搁置,他也认为此时不宜出兵,虽然此前他极力想阻止大战的发生,但事情不可避免也沒迂腐到如宋襄公一般刻意避战,他不会选择逃避,但也不会贸然行动,他要为五万山东军负责,要为千万山东百姓负责。

这一日军事会议又是争执的面红耳赤,沒有结果,不欢而散,晚间,澹台继泽、李泽军、李又廷、赵东海等几个军中高级将领不约而同的纷纷來到吴孝良住处,希望商议出一个确切的结果,山东到底是自保闷头发展,还是出兵干预军阀大战,他们希望借此探出吴孝良的真实想法。

“主席,蒋、冯、阎三强相争必有败者,这可是我们扩展在中原影响力的大好时机,如果迁延犹豫错过了,未免可惜。”

军方虽然在内部有争执,但却均是赞同出兵的,平时很少建言的津浦路护路军司令赵东海急不可耐的率先说道,其余几人都是点头赞同,希望吴孝良早日下定决心。

吴孝良当然明白这些人的意图,但现在不是出兵的最佳时机,出言解释道:“诸位稍安勿躁,此时,冯、阎两军士气正盛,咱们山东兵微将寡,又都是新兵上阵,经不起人海般的消耗,因此,咱们需等得他们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到时瞅准了时机,方可以最小的代价一击得手。”

大伙听罢才恍然,原來吴主席是赞同出兵的,李泽军性子急,问道:“却不知要等到何时啊。”

吴孝良看了眼李泽军,笑道:“这么多年历练也沒将谦亭这急性子磨了去,等吧,早晚有你们的用武之地,到时候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他还要好好筹谋一下,在前世的中原大战乃是冯玉祥、阎锡山联手对付蒋中正,蒋中正对付联手后的两大军阀力有不歹,最后还是盘踞东北的张学良出兵入关,支持蒋介石,才使冯阎联军土崩瓦解,由此也奠定了蒋中正在国民政府中的绝对优势地位。

但现在却是三家各自为战,蒋冯大战,冯阎大战,算起來还是冯玉祥最吃亏,陷于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蒋、阎两家则各有优势,转寰余地很大,在前一世中原大战中举足轻重的东北边防军保安司令张学良却是被边缘化,怕是两家都用不上了,再者,阎锡山之所以河北大军未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防备东北军,山东军虽然异军突起,但时日太短,阎老西根本沒将之放在眼里,单单看其布置河北防御便可见一二,徐永昌三个师于北面防备东北军,却只有一个混成旅散布于河北境内的津浦路沿线。

大伙见吴孝良本意赞同出兵,兴致立刻高了起來,纷纷建言出兵路线,一如白天,一方主张河北,一方主张河南,只有澹台继泽,默然不语,等大家争的累了才清清嗓子,压低声音道:

“主座,北边运來的原型车已经编组成军,有一团规模,三月之后,当有一战之力。”

“哦。”

吴孝良眉头一跳,这东西可是山东军的杀手锏,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不可轻易示人,但有一点却是他大为担心的,那便是燃料问題。

“柴油储备可够一战之用。”

澹台继泽叹口气,又刻意压低声音道:“各方购买之下,倒是储备了一些,旬日之需倒可以满足。”

两人所言均模棱两可,众人听的一知半解,不明白所言何事,什么原型车,什么柴油,一头雾水。

“澹台老西儿又神神叨叨的整什么那,敞开了说说,大伙也开开眼。”

李泽军与澹台继泽共事多年,虽然有时候看不过眼他那副做派,但却是对这老西儿的工作能力心服口服。

澹台继泽赧颜一笑,“这事可是主座一手操办的,我也只不过是执行者,何不由主座说说其中奥妙。”

于是,大家又都是一脸好奇的看向吴孝良

关于这个绝密项目,澹台继泽秘密进行了三个月有余,吴孝良见到几位手下大将,居然连一点风声都沒听到,不禁叹服澹台继泽保密工作之严密。

这一次,他原本就打算将坦克部队的情况通报给几位军中高层,因为涉及到接下來的实战演习,已经离不开步兵的协作,所以为了尽早的形成战力,协作训练已经迫在眉睫。

第116章 城破第531章 再见(二十一)第561章 幽燕非故国(二十)第577章 汉家四百州(四)第19章 这里水深第48章 入湘救火(一)第250章 冢田的谈判第507章 十四万人齐卸甲(三十五)第37章 峰回路转第278章 兄弟第386章 青天大老爷第417章 七二八事变第208章 一路向东第376章 兵不厌诈第560章 幽燕非故国(十八)第348章 决心赴任第392章 鸠占鹊巢第499章 十四万人齐卸甲(二十七)第353章 还珠楼主第512章 再见(二)第355章 陈主任当选第284章 滨江镇守使第558章 幽燕非故国(十六)第437章 吴淞要塞(一)第201章 伏击第613章 行动第247章 袖珍舰队第592章 争执第76章 西北边防筹备处(三)第362章 刘大善人第150章 逮着大鱼第584章 汉家四百州(十一)第492章 十四万人齐卸甲(二十)第222章 谎言第418章 南下受阻第246章 北洋弃子第462章 城下之盟(四)第84章 国会斗殴第401章 大战阴云第416章 剧变前夜第430章 炮击南京第484章 十四万人齐卸甲(十二)第377章 全军覆没第62章 总统出走第182章 再别奉天第616章 突发事件第248章 密使到来第35章 风雨欲来第341章 再遇凉宫第190章 突围第351章 落架凤凰第354章 按兵不动第290章 兄弟阋墙第53章 平江之战(四)第439章 吴淞要塞(三)第180章 参议之死第35章 风雨欲来第53章 平江之战(四)第374章 阅兵式第78章 有阴谋第138章 突袭第480章 十四万人齐卸甲(八)第485章 十四万人齐卸甲(十三)第477章 十四万人齐卸甲(五)第154章 准备启程第83章 风起第238章 朋楚克的无奈第468章 城下之盟(十)第554章 幽燕非故国(十二)第236章 冢田中计第533章 再见(二十三)第523章 再见(十三)第567章 幽燕非故国(二十六)第420章 敌忾同仇第248章 密使到来第354章 按兵不动第55章 蔡锷入湘(二)第177章 逃跑的参议第469章 城下之盟(十一)第509章 十四万人齐卸甲(三十七)第203章 有问题的肉票第579章 汉家四百州(六)第558章 幽燕非故国(十六)第552章 幽燕非故国(十)第512章 再见(二)第578章 汉家四百州(五)第227章 隆隆舰炮第158章 俺老张第468章 城下之盟(十)第487章 十四万人齐卸甲(十五)第405章 绝密部队第192章 手术第619章 未死第561章 幽燕非故国(二十)第509章 十四万人齐卸甲(三十七)第78章 有阴谋第416章 剧变前夜第140章 得救第127章 打谢尔盖屁股第250章 冢田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