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54.机长李勇

李勇自我介绍: 91年我荣幸进入杨老师的K73班,93年招飞体检合格,94年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学习理论,95年去澳大利亚学习飞行,97年学成回国,进入南方航空公司,成为一名职业飞行员。《一路归来》——独家记录南航机组临危受命,接滞留普吉岛湖北同胞回国)

55.关于高91班陈龙淼同学的简介:

陈龙淼,男,1979年出生在长沙县春华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1年7月至1997年7月在长沙县一中读初中高中六年,初中班主任李佩霞老师,高中班主任杨晓明老师。该同学带着农民儿子的质朴、紧毅、踏实出色的完成了中学六年的学习,学习主动性极强,孜孜以求、刻苦钻研、脚踏实地,基础牢固。眼下,刚过四十、精神帅气、看上去还像个二十出头的帅小伙已经是博士生导师了,在他所研究的领域成绩卓著。

附关于k91班学生陈龙淼的报道 (作者:杨武)

还记得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上,有一门处于世界领先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非常高的155毫米车载炮,威武雄壮地通过天安门广场,车载炮上“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铭牌,显示这是唯一一种标注大学名称的国际一流重武器!陈龙淼就是这款已经列装部队的主战装备的副总设计师,我一直希望能够面对面地和他聊一聊,在电话里他很快就答应了我。

图片

见面才知道,陈龙淼是我湖南老乡,他1979年5月出生在湖南长沙县的一个农村家,长着一张圆脸,理着板寸头发,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线,给人非常精干,待人接物很热情的感觉。走在校园里,粗看一眼,以为是研究生,其实他26岁博士毕业,37岁被破格评为教授,除了他是155毫米车载火炮型号副总设计师,他还先后还作为副总师开展并完成2型国防重点火炮武器装备型号和2型外贸火炮武器装备型号研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基础加强计划、国防973课题等30多项国防科技项目。在常规兵器领域,他算是非常年轻优秀的专家了。他有什么成功的秘籍?

带着这个想法,我来到他的办公室。这是一栋大约400平方米左右的两层小楼,里面有许多单独的办公室,这样的小楼在周围办公高楼的包围下,很不起眼,然而在这里却诞生了多个重大的武器装备型号。

一个人的成长是有轨迹可循的。我听说他初中高中时期都是学霸,于是很自然地就问他:“您上大学前就是学霸,是因为家里是农村的,希望通过读书走出农村?”他笑着说:“我家父母虽都是农民,但非常注重营造子女学习的氛围,家里面读书上进的氛围,还是比较不错的。我爸非常鼓励我们读书,我初中就去县里上重点中学,那个时候全县的重点中学校里面就只有两个班的初中。第二点我爸比较乐观上进,给了我们子女一种非常正面的教育和榜样,我们从小就在各方面都很上进,读书更是不甘落后,他常常教育我们人生要靠奋斗和拼搏,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未来。”看来,家庭的良好氛围和上进的积极心态,为陈龙淼后来取得的学习成绩打下了基础。

图片

另一个对他成长有帮助的是他的初中、高中班主任。他说:“我初中班主任有一套很好的教育方法。我们初中班宿舍都是那种大通铺的宿舍,二十几个人住在一个宿舍,我那时候个子很矮,乘车甚至都不要买票,寄宿生活对我的独立生活能力有很大帮助,班主任对大家一视同仁,无论是家庭条件还是成绩的好坏,她对学生没有任何的歧视,这一点对于我们小时候的人生观形成是一个好的氛围,让我们能够平等的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几乎没有任何自卑或者傲慢。”初中老师为陈龙淼独立的生活能力和自信的与人相处之道打下了基础,为他比较快的适应各种社会环境提供了锻炼。

他接着说:“我的高中班主任,她的一个教育理念,就是让所有的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去当老师,就是让学生来锻炼和展示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把女生训练成男生的理科思维,让男生和女生之间良性竞争。还有就是她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所以我们没有感觉到高考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冲击或者是压力,一路考下去,就很轻松的上了,感觉那时候也很有自信。”陈龙淼很幸运,高中又遇到了懂教育的好老师了。

他的幸运跟着他来到了大学后。我知道他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就跟着他的导师钱林方教授,以后他硕博连读,留校工作,都是跟着他的导师。他充满深情地说:“我觉得钱老师对我的影响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做人有原则。作为导师,我觉得他为人的品质,非常的难能可贵。他有好多的原则,一个就是课题组的科研经费的使用,都是由会计按照规定严格把关管理,课题组的绩效分配,他自己也从来不直接参与分配,都是让我们几个骨干拿方案。另一个是他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一年365天,除了过春节几天和出差在外,他几乎天天都在办公室搞科研,每天晚上大概10:30左右才从办公室离开,他的办公室没有熄灯,我们都不会离开。他理论知识非常扎实,科研项目中涉及到的所有理论公式都是他自己亲力亲为推导,这是我最佩服的地方。钱老师2004年就开始带着我们做军品外贸的型号,带着我们经常去工厂出差,他对我们这些学生的成长非常用心,无论是学业指导,还是工作上鼓励我们勇挑重担,勇于创新,都是我非常感激和值得学习的地方。”

有这样的优秀导师指导,他每一步都走得扎实,他继续说:“从他身上我主要学到两点,第一个就是底线思维,哪些是你科研的底线,哪些是做科研的原则,哪些是这么多年来一直坚守的,我都从他身上学习。第二点就是科研工作中特别重视理论先行,只有坚实的理论创新,才能改变我们兵器行业这种‘画加打’比较传统的做法,而不是凭经验,先画个图,然后加工出来打一下,效果不行再画个图再打一下。”对于他的导师,他一口气说了很多,那种敬佩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湖南人有着明显的家国情怀,常常是放眼天下,胸怀抱负。陈龙淼自然受此熏陶,按照他当时高中的成绩,他原本是可以保送湖南的好大学,但是他坚决放弃保送,要自己报考省外的高校,他的梦想在远方。他考入了我们学校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专业并不熟悉,上大学的一段时间里,常常会有一些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失望的情绪。在外人看起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太普通,既不是热门,又似乎太枯燥。我笑着说:“当时您上这个专业后,尤其是了解到这个专业是学枪炮,有没有点失落的感觉?”

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说起这个问题,他依然记忆清晰,他笑着说:“实际上那时候我对专业没有一个概念。我也不知道哪个专业怎么样。那时候家里面也不会辅导我什么专业好之类的,我一开始报的是管理类专业,大家说管理热门就奔着热门去了,然后就录到机械专业来了。你说是不是有失落,我不会有失落,因为你叫我学什么东西,我都能够学好。”他读了4年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其实我们学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与火炮专业有着密切的渊源。有一次,学院组织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到火炮专业教室除草。陈龙淼在火炮教室看到那些充满力量与美学的火炮武器,那一刻他与火炮真正结缘了。

但是1997年时,实际上我们学校整个兵器专业已经萎缩的很厉害了。他学的是民用专业的机械设计与制造,那时他们学院正儿八经的学火炮专业的只有一个班11个人。

他接着说:“后来教研室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引导,我觉得南理工这样的学校,火炮专业是它的优势和它最强的专业之一,随着跟教研室老师的一些沟通和交往,我对火炮专业认识越来越深。因为火炮它是一个特殊的热力机械。我在想如果我能把这种特殊的机械学好,那我做通用机械肯定很轻松。而且我们学校火炮类的专业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我学的是个最强的专业!”陈龙淼语气中明显多了一些自豪的感觉,乐观自信的感觉又让他浑身充满了力量。到了大四的时候,他被保送研究生,就转向了火炮,跟着教研室一起做课题,甚至他的本科毕业设计做的都是火炮方面的课题。

如今他已经是博士生导师了,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他把自己在老师那里学到的理念和日常的学习当中所受的教育,用于培养自己的学生。他说:“我对所有的学生不问出身,我只关心他的爱好和兴趣。首先要求我的学生对科研团队的氛围进行熟悉和了解,知道我们团队能做哪些事情、做什么事情。然后我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和能力大小,来有针对地进行指导。有的学生逻辑思维非常好,有的学生抽象思维很好,有的学生机械制图学得很好,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天分,有重点的加以引导。”

陈龙淼已经成为了火炮武器设计领域的中青年中坚力量。我问他:“您觉得做一个型号的总师啊,容易的是什么?难的是什么?”

他笑着说:“做型号的总师。我没有体会到它有多容易,我觉得难的地方就是总师要对总体技术方案一锤定音,我们开了多次会,最后需要确定一个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决定了今后型号的成和败,这个决策是比较难的。第二个比较难一点的,就是协调各方抛弃本位主义,把总体的设计理念坚决贯彻和实施下去。从总师单位学校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把全国最好的资源调动起来,以我们的设计理念去贯彻去实施。”

比如155毫米车载炮的总设计师是陈龙淼的导师钱教授,他解释说:“许多时候担任型号总师,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分析,同时也要有创新,并把其应用到型号当中,才能够取得成功。典型的例子就在155毫米车载火炮,2009年实际上就立项了,总设计师单位也不是我们学校。2009年到2014年之间,火炮的密集度一直打不好。到2014年的时候,这个型号才重新立项给我们学校,由我们这个团队来接手。钱老师带领研制团队,只花了一年时间,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主要是理论上先弄明白了,重新做了一个总体方案,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

他从2001年开始从事火炮技术与研究已经二十年了,尤其是负责型号项目后,他许多时间奔波在包头、太原、齐齐哈尔、成都、西安等地的研究所、企业、试验场、部队,一次预研项目实验的失败,让他重新审视从事这份工作的责任与使命。由于实验前考虑不周全,实验过程中,发射试验装置突然解体,掩体被打出了巨大的凹陷,装置的碎片飞溅到500米开外的地方。那次失败,让陈龙淼第一次真切体会到,研制武器装备,要担负的责任和压力。他更体会到武器装备不是简单的一种设想或是一张图纸,而是装备部队今后几十年内要实际使用的,责任与使命重于泰山。

长期外出科研试验,他必然难以顾家,为了尽可能多地陪伴妻儿,他规定自己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上都要送儿子上学,从起床到校门口的这段时间,是他宝贵的亲子时间。他很自豪地说:“我爱人是在读书的时候就认识了,她后来保送南师大读外语研究生。她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没有她的支持我的工作开展不会那么顺利,特别是从2008年以来,我出差太多,一年基本上有100多天在外面。她自己在教学上也很努力,上课很有激情,学生对她的评价非常高。”我能看到他说起妻子时,眼睛里有一种明显的感激与光芒。

陈龙淼在军工科研一线,亲身体会和了解国家军工装备的发展。我向他提了一个宏大的问题:“您在装备科研的一线,我们国家目前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如何,您有没有感觉到压力?”

他略一思考,很认真地说:“我们的军工装备科研,还有需要大幅去提高的地方,首先,从兵器领域来看,相比航空航天、海洋领域,它的地位影响下降的很多。第二个就是说从装备的本身发展来说,我们国家陆军的装备,就是南理工的优势学科---常规兵器科研---这个方向发展来说,应该说已经是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我们并不弱。如果说是有担忧的话,就是对常规武器的未来,要求它适应技术发展的变革,就是信息赋能,智能赋能,让自己不要被这个时代抛弃。大家认为原始的火炮就是‘一根管子两条腿’,全是机械的东西。我们已经远远抛弃了这个传统的架构,已经把控制、信息、计算机、材料、人工智能等学科兼容起来,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机械。从人才培养角度,我们也是希望其它学科的学生加入我们的团队,因为现在技术的发展太快了。第三个,随着火箭炮技术的发展,对火炮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有人说火炮无用了。那么怎么样去焕发火炮的生命,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我们整个搞火炮科研人员的压力和挑战。全国最厉害的火炮专业传承到我们这一代,我们不能把这个专业、这个学科给丢了,这是一种责任。”他看着我说话时的眼神很专注,我能感受到他对事业发展的强烈的责任心。

“那您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规划?”我紧跟着问道。他接过话头,继续说:“应该说就是有几个努力方向吧。首先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我们要在火炮技术前沿研究领域,形成全国创新和引领的一个阵地。到了我们这一代不能把全国火炮行业的牵引作用给丢了。第二个就是从火炮的理论上去做创新,从交叉理论、交叉学科去做点探索,如果不能给火炮赋予它的变革性生命的话,那么火炮的作用将大大弱化。

……

陈龙淼曾经是专业里一流的学生,他现在逐渐成为火炮领域内一流的学者,正为建设行业中一流的学科带领一流的团队贡献力量。《论语·为政》中有“四十而不惑”,陈龙淼的人生与事业正走向成熟,他思想清晰,妥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与日俱增,我的这个湖南小个子同乡,干的可都是大事啊,他任重道远,一定会取得更多的成绩!

第三部48至51小区偶遇第二部71至73第二部 86第二部71至73第三部96迪哥谨以此书献给建党百周年纪念日(总结)第二部39至42第一部30至40第一部小结: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第三部76至83"知天命"之感悟第三部38至42第二部63、64第二部87至88第二部27第二部 1至2第三部76至83"知天命"之感悟第一部57.我与妹妹杨灿第二部81至85第三部65至70可爱的孩子第三部33至37第二部20第二部95至101第二部28第一部 54.机长李勇第二部38第二部77至80第二部134至141第三部100我们家老四老五第二部57至59第一部小结: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第二部43至46第三部48至51小区偶遇第一部30至40第二部27第三部52至59记住安达糖第一部50至52第一部 54.机长李勇第二部95至101第二部35至37第三部76至83"知天命"之感悟第二部70第三部52至59记住安达糖第三部1至6第三部99老三家的作品第二部110至124第三部27至32第二部20第二部13至15第三部71至75我们的约定第二部60至62第二部 86第二部12至15第三部13至18第二部70第一部57.我与妹妹杨灿第二部38第二部110至124第一部50至52第二部77至80第三部27至32第二部142至143第一部22至30第三部100我们家老四老五第一部58.我与准妹第二部90至94第一部56.我与妹妹杨格第三部100我们家老四老五第一部58.我与准妹第二部16至18第二部13至15第一部40至45第一部57.我与妹妹杨灿第二部95至101第三部97与君一席话第二部87至88第三部21至26第三部95幸福时光里的小故事第二部31至34第一部11至20第二部70第一部40至45第二部39至42第三部27至32第三部13至18第三部38至42第二部128至132第二部9至11第三部101我的骄傲我的小家第一部53第二部24第一部 4至10第一部30至40第二部12至15第一部小结: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第三部76至83"知天命"之感悟第一部11至20第一部48至49第二部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