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5章 庸官

陪着李中易吃了一顿晚膳之后,又喝了茶聊了会天,刘文柄这才告辞离开。

李中易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刘文柄渐渐远去的背影,不由微微一笑。

文臣集团,死抱着独尊儒术的信念不放,迟迟不肯与他合作。

那对不起了,李中易掺沙子、挖墙脚的本事,并不比任何文臣差。

在文臣集团之中,也并非是铁板一块,各有各的利益诉求和派系。李中易要做的是,拉一派打一派玩一派,并挑唆他们内讧。

只有文臣集团闹了内讧,才是最好的分化瓦解的时机!

李中易有的是时间陪着文臣集团玩耍,并且,只要他把重视杂科考试取士的改革,持续性的进行下去。到最后,文臣集团要么选择驯服,要么只能被官场所淘汰。

科举考试,历来都是读书人的指挥棒!

重视杂科,必然会削弱独尊儒术的根基,最终达成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从滑州到开封,要经过两个大州,一为卫州,一为郑州。从郑州到开封,只有百余里地,有汴河相连,水运条件十分便利。

以京城开封为中心的“四大漕渠”,即汴河、黄河、惠民河(又名蔡河)、五丈河(又名广济河),有3条流经郑州,其中的汴河,就是大运河流经郑州段的通济渠。

水上运输,是成本最低廉,运量最大的运输方式。所以,隋炀帝为了漕运的畅通,开通了大运河。

李中易拿下了整个江南之后,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显然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江南的粮食物资,怎么运输到开封,或是洛阳呢?

既有的大运河,每隔三年五载,就需要疏浚一次,其恶果是:频繁使用民力,导致民怨沸腾。

站在李中易的立场之上,开封肯定不是合适的首都地点。开封的缺点异常之明显,一则水运不便,汴河到了冬天就会封冻禁航;二则地势一马平川,利于被进攻,而不利于防守。

迁都的想法及其各种方案,一直都摆在李中易的案头,只是他尚未下定决心罢了。

如果迁都去幽州,显然不是一个合理的安排,对于帝国掌握南边的局势,有着极大的地理上的劣势。

如果迁都去洛阳,黄河到了冬季的封冻期,依然无解。

当然了,南唐的旧西都,江宁府,连皇宫都是现成的,就差李中易住进去了。

只是,李中易遍观史书,所谓南船北马的逻辑,延伸出来之后,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北武南文。

自从秦朝以降,天下分久必合的状况之下,除了朱重八北伐成功统一全国之外,基本上都是北方统一南方。

当然了,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时间异常短暂,并很快就输给了南下的解放大军。

所以,就李中易的内心而言,他并不乐意迁都于南方。尤其是金陵这个地方,仿佛被诅咒了一般,简直就是武运不彰的典型代表。

不过,李家军中,就含有实力极为强大的水师舰队。既然有了强大的水师舰队,实际上,移都于海边的良港,已经是大势所趋。

当然了,迁都于海边,缺陷就是政治经济中心,距离内陆地区过远,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有所削弱。

这年月,凡事有利必有弊,端看怎么取舍利弊了。

“皇上,外面风大,当心着凉。”韩湘兰悄悄的走到李中易的身旁,轻手轻脚的替他披上了大氅。

李中易心有所感,便问韩湘兰:“若是迁都于鄂州,如何?”

韩湘兰协助李中易处理政务公文,已经时间不短了,她自然知道,所谓的鄂州也就是西汉之江夏郡,隋朝之江夏县,唐时才改为鄂州。

鄂州与沔州,隔扬子江相望。前朝显德初年,沔州改为汉阳军,鄂州依然是鄂州。

“鄂州居中而治全国,兼有水运和陆运之通畅,北可控扼中原,南可吸纳江南之粮资,且冬季水路不冻,确是好去处。”韩湘兰毕竟是大户人家出身,又协助写节略长达数年之久,自然是见识不凡。

李中易听韩湘兰尽说好话,不由微微一笑,这马屁拍得悄无声息,拍得好哇!

不过,韩湘兰确实没有说错,鄂州在后世有着九省通衢的美誉,交通的便利性自然不在话下。

当然了,迁都之事,兹事体大,必须慎重从事。并且,国家尚未完全统一,迁都之事不可能冒然行事。

船队抵达卫州之后,李中易没兴趣上岸闲逛,只是在帅舱内接见了卫州知州赵彦邦。

赵彦邦也是孔昆的门生,属于典型的儒家弟子,李中易也就正襟危坐的接受了他的大礼参拜。

“知卫州事,臣赵彦邦叩见皇上。”赵彦邦毕恭毕敬的行了大礼。

李中易摆了摆手说:“罢了,平身吧,赐座。”

宫女端来锦凳,摆到了赵彦邦的身后,赵彦邦再次拱手长揖到地之后,这才欠身坐到了锦凳之上。

“赵知州,卫州去岁的总税入,几何?”李中易很喜欢问税收问题,上次没难倒刘文柄,这次倒要考考赵彦邦。

赵彦邦凝神想了一阵子,磕磕巴巴的说:“也许,似乎,好象是三十多万贯吧?”

李中易事先看过统计材料,卫州去年的总税入,实际上是四十多万贯,比滑州少了快一倍。

卫州距离京师更近,人口也更多,田地只比滑州多,税收却少了快一倍。可想而知,赵彦邦并没有落实重商主义的政策。

李中易顿时失去了和赵彦邦继续聊下去的耐心,他又问赵彦邦:“卫州总计有多少上等良田?”

传统的官员,重农轻商,至少应该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吧?

然而,赵彦邦却依旧答不出来,并且,口吃的异常厉害。

李中易一看就明白了,赵彦邦这种人,只知读书做太平官,既不懂农业生产,又不通商业规则,属于典型的混日子的庸官。

类似赵彦邦这种官员,其实占了文臣集团里的一大半,他们占据着高位,却不干实事,只喜欢坐而论道。

此所谓空谈误国!

第919章 引蛇出洞第406章 反击第942章 血泉第704章 拼第1511章 追穷寇第1389章 权衡第1444章 出岔子了第509章 谋李第935章 战利品第1100章 高抬贵手第95章 傻一回(哭求推荐票)第216章 老部下归来第597章 破袭第1109章 祸从口出第486章 攀扯第1305章 出大事了!第1439章 少年讲武堂第1438章 贬官灵州第724章 天意如此第1148章 言传不如身教第347章 惹祸了!第1356章 谋局之深第936章 不是请客吃饭第1323章 赵家兄弟第768章 炮营第957章 主上第1528章 你是木头第608章 擒贼先擒王第804章 再世操莽第1382章 睦州不服第49章 攒家底(求赏推荐票)第1497章 清君侧第259章 奏折第687章 局变第1372章 取秀州第595章 经武第518章 动手了第1363章 擒逆第229章 升堂第612章 雷霆!天怒!第1109章 祸从口出第1524章 擒仙第849章 崭露头角第921章 惊涛骇浪第827章 有本事别跑第1144章 不可收拾第785章 谁的开京?第317章 关门做甚第613章 烧烤第207章 瓜分第四章 见面第419章 狠斗第462章 死战到底第1302章 乱云密布第207章 瓜分第1311章 余波第1094章 启程西去第125章 下扬州(求月票)第712章 鏖战第44章 炼丹(哭求推荐票)第1182章 学政第815章 折腾第225章 何去何从?第1247章 收获颇大第十三章 狠辣(求推荐票)第948章 臣虏第1112章 其乐融融第949章 契丹国危矣第1419章 横财和美人第1120章 赵家兄弟第571章 对症下药第508章 发端第1165章 恐吓第981章 认命第911章 西出榆关第1530章 炯异之处第645章 谁敢逼宫?第320章 回门第905章 宫乱第704章 拼第38章 老太公有请第895章 铜炮第1253章 大进军之北进第138章 再穷不能穷军器第1420章 大周氏有求第1247章 收获颇大第865章 圈子圈套第1088章 韩通死了第1401章 拉帮结伙第1177章 手伸太长了第925章 暗渡陈仓第1083章 服不服?第84章 不吊你第1420章 大周氏有求第1168章 好戏连台第340章 归顺第1075章 天时第72章 赵李会(求推荐票)第106章 其心必异(2更送上,求月票)第103章 女英妹子(哭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