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9章 少年讲武堂

讲武堂的学员们在集镇口分两边坐下来休息,大家吃点干粮,喝点水,就连彼此间的说话也是细声细气,压根就没有扰民。

李中易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是他苦心打造的模范军队,好样的!

当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的阳奉阴违,不管是谁,肯定都不喜欢,李中易更是如此!

罗长纲亲自带领本届学员,远出数百里外的洛阳进行野外拉练,李中易正好在郑州,于是就借机会看一看这些学员以及罗长纲在私下里的真实面目。

身为一国之君,李中易成天被花言巧语所包围,时间一长,难免会出现头脑发热的情况。

为了避免头脑发热导致的决策错误,李中易需要掌握一手的资料,微服私访也就成了势在必行。

一支模范军队,不仅需要战斗力惊人,更要懂得爱民!

在讲武堂学习的学员,全都是军官或是预备军官,从他们开始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将来他们手下的士兵,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任何一支军队里面,基层军官团都是极其重要的存在。如果说士兵是枝叶,那么军官团就是树干,讲武堂则是树根。

李中易在茶楼上坐了大约两个时辰,他亲眼目睹,讲武堂的学员们直到集市中人群逐渐稀少之时,这才列队进入了集市。

集市的附近,靠近郑州的方向,有一座兵站。兵站,是李中易的创举,每个州都有至少一座大型兵站。兵站的用途,主要是容纳或是转运附近州县紧急征召的官兵。

李中易奉行的是精兵政策,朝廷养的精锐禁军,其总员额不超过三十万人。遇见紧急情况之下,则通过总参议司的调兵令,召集各州县的乡军和厢军士兵。

在小农社会,由于统治者防备屁民造反的心态,遇见外敌时的国防动员速度,可谓是慢得出奇。

国防动员,不仅包括基层士兵的动员,还有物资、装备和粮食的集中。

借助于一杆子插到底的村正、亭正和州县巡检体制,李氏强汉朝对于基层的控制力度,远远好过了历朝历代。

就目前而言,凡是有转职村正的地方,也就是朝廷可以直接控制的地区,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国防动员。

罗长纲率领讲武堂的学员离开了集市之后,李中易缓缓起身,神态轻松的下了楼。

在回郑州的路上,李中易靠在车厢壁上,微合着双眼,仔细的琢磨着另一件大事,即少年讲武堂的设置问题。

华夏民族,时而尚武,时而又不尚武,归根到底,这与和平时期重文轻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按照李中易的构想,将来如果征服了安南等中南半岛的大粮仓之后,就要着手普及中小学教育的事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管在哪个时代,人才永远都排在第一位!

人才的培养机制,显然呈现金字塔状,越往上走,精英型的人才就越少。

目前,受限国力的不充裕,李中易暂时没条件普及全民九年义务制教育,但是,他却可以在全国的数百军州设立数百个少年讲武堂,选拔符合条件的少年进入军校学习。

少年军校的体制,在欧洲最为盛行,尤其是北方的老毛子,其军校体制遍布全国各个州和加盟共和国。

军事人才的兴盛,赋予了老毛子军事立国的根基,这也是老毛子屡屡出现名将的基础,比如说,历史上著名的名将,苏沃诺夫、库图佐夫和朱可夫等人。

按照历史规律,农耕民族,只要和平的时期超过五十年以上,重文轻武以及以文制武的思想,就会迅速抬头,以至于到了皇朝的末期,竟然无将可用。

在立国之初,李中易刻意把帝国的军事机器,摆在了不受文臣集团影响的位置,就是想避免出现文臣领军的荒唐现象。

当然了,在和平时期,文臣和武将集团的斗争,往往以文臣集团的获胜而告终。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明朝时期的土木堡之变。

在土木堡之变的过程中,文臣集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推波助澜,起到的很可能是极其负面的作用。

李中易已经考虑好了,少年讲武堂将在每州设立一座,课程的安排是上午学文化,下午搞军事训练。

之所以这么安排,李中易其实考虑的很深远。文武兼修的少年学员们,在学成毕业之后,除了进入军队当见习官的出路之外,还可以进入军政学堂进行深造。

和讲武堂的纯粹军事训练不同,军政学堂培养的主要是军政双优的人才,以政为主。

嫡系人才的培养,也就是所谓的天子门生,一直是李中易掌握大政的基础。

回到郑州之后,李中易就一直待在兵马总管府内,一边处理手头的军政事务,一边密切的注视着开封那边的局势变化。

根据几个情报来源递过来的消息,随着孔昆的被贬,打算闹事的文臣集团,明显出现了重大的分歧。

在文臣集团之中,有人主张应该从长计议,不能搞只争朝夕的那一套。毕竟,李中易不是光杆皇帝,而是拥有几十万精锐大军的统帅。

只是,这一派的意见明显不占上风。因为,反对派的理由也十分充分。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李中易的儿子们并没有延请儒学的名师。换句话说,既得利益的儒臣集团,要想影响皇子们的可能性,被极大的削弱了。

说白了,以读书人不谋一时的特性,如果皇子们都请的是儒学师傅,他们倒不至于有胆子和李中易争一时之长短。

然而,读书人们都看得很清楚。若是本朝的皇子们一直延续不请儒学师傅的传统,那么,独尊儒术的基本国策,迟早会变成一个笑话。

千百年来,独尊儒术已经成了统治者和读书人之间的一种默契,即,读书人支持统治者坐稳江山的基础是:只重用儒门子弟。

也就是所谓的与士大夫共天下!

然而,李中易是不吃这一套的,他的逻辑是与全天下的有识之士共天下!

第955章 既生李,何生吾?第694章 烤猪第612章 雷霆!天怒!第943章 搓揉(求月票)第1004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第101章 我带你走(哭求保底月票)第638章 忠犬第951章 甲骑第138章 再穷不能穷军器第1518章 薄惩第432章 正式结盟第329章 不象话第745章 出兵高丽第1032章 一波三折第800章 死里逃生第568章 刺,扎得颇深!第66章 血战第606章 聚歼第48章 渣兵(嚎啕求推荐票)在渊 第457章 汉奸家族第370章 彼此折腾第869章 重大变数第二十四章 暗算第1240章 败局已定第67章 神比例第1419章 横财和美人第1289章 血战第773章 狂胜第726章 尾大不掉第850章 合流第1359章 诞生第二十五章 抖威风第1437章 偶遇第1118章 好戏连台第634章 狠辣第909章 西进?东进?第385章 陷阱第983章 登州,我回来了第327章 太子少保第1235章 总攻开始第138章 再穷不能穷军器第206章 残酷的巷战第1039章 帝师第553章 谁为帅?第1501章 夺关第928章 汉奸最可恶第785章 谁的开京?第1448章 国防动员第1008章 杀戮之夜第730章 遭遇毒手第七章 隐疾第1399章 鼎革第二十五章 抖威风第262章 枢密副使第1324章 步军小学堂第898章 北上榆关第773章 狂胜第1358章 炮军第804章 再世操莽第929章 汉与贼第1136章 变起第526章 收服第217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804章 再世操莽第793章 汉化第268章 求援第1475章 偷袭战在渊 第457章 汉奸家族第1165章 恐吓第822章 柴玉娘来了第934章 帝王心术第436章 北渡第508章 发端第285章 毒脓第1128章 立功第580章 内讧第1484章 洋州城下第338章 绝户计第292章 彪悍第514章 符王爷第473章 萧绰第224章 橄榄枝第623章 麻烦来了第369章 人质第522章 宫里出事了第1120章 赵家兄弟第1479章 山间第416章 惊涛骇浪第548章 赵家动手了第1256章 军令如山倒第395章 你来我往第1088章 韩通死了第374章 监国第373章 紫金腰牌第264章 汉第669章 狠辣第1438章 贬官灵州第1236章 激战第二十四章 暗算第495章 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