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5章 伐蜀之议

先西征,后北伐,这既是总参议司的建议,也是李中易定下的战略。

然而,随着林仁肇投靠了西蜀之后,强汉朝的扬子江防线,随即吃紧。

孟昶不是傻瓜,江南的吴越国和唐国先后被灭之后,基于唇亡齿寒的地缘逻辑,接下来就该轮到蜀国和北汉了。

北汉背靠着兵强马壮的契丹人,而孟蜀却只能靠自己。更重要的是,林仁肇手握六万水师投靠过来,让孟昶一直如同芒刺在背。

蜀国也有水军,只是,水军的数量颇少,仅仅数千人而已。

林仁肇投靠了蜀国之后,孟昶大喜之余,命其为水军都指挥使。只是,蜀国原本很弱小的水军,却没有交到林仁肇的手上。

如此明显的忌惮之意,林仁肇也不笨,他索性上奏孟昶,主动申请屯扎于夔州。

夔州,即今重庆市奉节县。从汉代起至20世纪初,奉节为巴东郡、巴州、信州、夔州、夔州府和江关都尉、三巴校尉等治地,一直为巴蜀东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当初,李中易为了预防林仁肇很可能的袭扰,特意命袁老幺领着水师的主力,驻扎于峡州,以遏阻林仁肇可能的顺流东进。

这个时代的扬子江,和后世的长江颇有些不同。主要就是三峡以内,水流湍急,江心处的航道内怪石丛生,稍微有个不慎,便会触礁船沉人亡。

简单而言,林仁肇即使是顺江直下,不付出沉几条船的代价,也难以攻到峡州。

这还是双方没开战的基础之上,如果林仁肇战败西逃,战船的损失绝对不是个小数目。

所以,袁老幺卡住了峡州的门户之后,就等于是扼住了林仁肇东进的咽喉。

原本,参议司定的灭蜀策略是,北边马步军出凤州,沿嘉陵江南下,东边水军出归州西击夔州、渝州地区。

只是,林仁肇突然率领六万水军投靠了蜀国之后,兵出归州显然成了妄想。

林仁肇,不是一般人,而是水军名将。他只需要在上游多备用火船,就可以将强汉朝的水路攻势,化解于无形。

这么一来,灭蜀之战的计划,绕了一大圈之后,又回到了曹魏灭西蜀的旧途,即兵出汉中或是兵出凤州。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就是走陆路的艰难险阻。

不过,巧合的是,历史上的多次灭蜀,都是由陆路作为主力完成的。

秦国夺蜀、曹魏灭蜀,走的是陆路;北宋灭蜀,依然是靠陆路为主。

更重要的是,李中易手下的心腹高级将领之中,一大半都是蜀国的猎人或是山民。例如,杨烈、李云潇、李浩东、李延清等人,都是蜀国的猎户出身。

对于土生土长的蜀人而言,无论是兵出汉中,还是兵出凤州,地形上面并不存在不了解的盲区。

凡事,有利亦有弊!

伐蜀之役,重在后勤保障,而不是战斗,李家军的高级将领们,都深深的懂得这一点!

“禀皇上,目前,独轮车的产量为每月一千架,按照计划,从下个月开始,要达到两千架的程度。”知后勤司事的叶同明,详细的禀报了伐蜀的后勤筹备进度。

“嗯,独轮车生产出来之后,秘密运输至凤翔府和京兆府……”李中易一边点头,一边小声叮嘱叶同明。

“皇上,两个月前启运的30门6磅炮,已经暗中运至了京兆府。”叶同明作为老后勤,他心里非常有数,蜀军在山间修筑的城寨,必须依靠6磅炮的支援,才有可能加快进攻的节奏。

李中易点头笑道:“凤翔府30门6磅炮,京兆府也是30门,这可是国之重器,丝毫也不能马虎大意。”

叶同明抱拳拱手道:“皇上,臣下明白。如果不是蜀道太难行,12磅炮也可以随军一起行动。”

李中易摇了摇头,叹道:“蜀道太过于艰险,12磅炮又过重了,带着一起行军,非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成为累赘。”

“唉,是啊……”叶同明以前也是蜀国的猎户,他自然知道,带着12磅炮越过秦岭,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召见结束之后,李中易喝了口茶,随手拿起桌案上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人是警政寺卿李延清,报告的内容,是义阴侯昨日的行踪。

义阴侯刘相,原本是周太祖郭威的贴身牙将,因为和枢密使王竣走得很近,在郭威临终前,被夺去了实权,从此坐上了冷板凳。

李中易的心里多少有些奇怪,就利益而言,被郭威抛弃的义阴侯,完全没理由参与谋逆的行动。

然而,世事难料,义阴侯刘相偏偏不常理出牌,在李中易灭了江南两国之后,居然主动跳了出来,并且从李中易最忌讳的军队入手。

根据李延清的暗中调查,刘相的两个儿子,先后被清理出了禁军,导致刘家后继无人,很可能就是刘相怨恨李中易的根源。

这年月,凡是玩政治的人,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世代富贵才叫真富贵。

刘相的儿子们远离了权力圈之后,刘家的富贵日子,也就如同王小二过年一般,一年不如一年了。

在李中易看来,刘相搞的小动作,别看进展不大,实际上却是挖根的心腹之患。

和伐蜀相比,李中易更重视刘相私下里拉拢禁军官兵的行径。毕竟,军中只允许有一位最高统帅,并且只能是李中易本人。

和同时代的军队都不同,李家军自从建军那一日起,就格外的强调脚板的功夫。

说句心里话,每十日三次全副武装急行军二十里的训练,已经坚持了很多年。

论脚底下的工夫,李家军屈居第二,谁敢自认第一?

李中易吃了几块点心,开始批阅内阁递上来的奏章。由于大量的军需物资,持续不断的往西边运输,内阁的事务也变得格外的多。

别的且不去说它了,单单是往西边的凤翔府和京兆府运输粮食,就不是个小数目。

早在后周建立之前,陕西路本地产的粮食,已经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必须依靠中原地区输送粮食,才能养活近百万人。

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自秦朝以降,陕西路的土地持续性开发之后,地力逐渐贫瘠,粮食产量与日俱减。

按照后勤司和内阁的统计,每输送到凤翔府一斤粮食,路上至少要消耗掉二十斤粮食,亏空不是一般的大。

第840章 冤家路窄第610章 决战第1311章 余波第142章 大阴谋(四更求月票)第705章 威第511章 魏王府来客第729章 流氓相公第276章 建功立业第1495章 烙饼有点硬第823章 针尖对麦芒第329章 不象话第1081章 韩通到第303章 救星第1409章 小周氏的闹腾第1150章 闲得慌第66章 血战第1113章 锁院拜相第964章 伴食相公第152章 翻天覆地(求月票)第1323章 赵家兄弟第717章 突进第1110章 进宫第1184章 帽子横飞第1313章 欢喜和忧愁第50章 小成第677章 道行更深?第87章 金丝楠(求推荐票)第168章 留宿第213章 警讯(求推荐票)第128章 盛会第260章 权臣的下场第428章 山陵崩?第713章 兵败第538章 交锋第1505章 大魔头第十八章 逆转(求推荐票)第703章 战第1060章 千户侯第501章 追逐第1512章 坦途第722章 不鸟钦使第121章 皇商(求月票的支持)第324章 宝地第448章 登陆第802章 局中局第312章 勾兑第80章 享受第132章 交易成功(三更送上)第365章 倒霉催的第342章 莽军汉第269章 一线之隔第1109章 祸从口出第1326章 草鸡变凤凰第154章 陈桥驿第1123章 百姓的军队第1243章 孤王病了第387章 回报和危机第535章 璋瓦齐全第1429章 祸从口出第1052章 鼎盛军威第1413章 洪州城下第412章 很生气第269章 一线之隔第1146章 内藏库第1108章 雁过拔毛第907章 友尽之时第505章 远程第410章 密谋第595章 经武第1209章 出击晋阳第1345章 大事不糊涂第二十四章 暗算第1289章 血战第599章 奸细第1388章 弹压第十二章 摊牌第932章 决断第654章 打秋风VS打草谷第1368章 小周后第274章 平妻第1402章 奔袭第1437章 偶遇第1453章 剿匪第1034章 不宁第754章 人屠的威名第1247章 收获颇大第992章 比天塌还可怕第十八章 逆转(求推荐票)第551章 毒辣第1040章 孔家的女人第938章 开封来贵客第426章 重赏第1473章 陛见第1518章 薄惩第259章 奏折第402章 兵权第53章 屠杀第1319章 冕服第575章 宫帏秘辛第180章 无情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