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虞夏轶事

夏朝初期,后羿不满夏后太康的统治,用武力赶走了太康,篡夺了夏王室的政权。

可是王室的夏后氏毕竟底子厚、势力大,反对后羿的人很多,后羿为了摆脱诸多的敌对势力,决定向西迁国,就是《楚辞·天问》里说的“徂穷西征”,把国家从东方的斟寻迁到西方穷石,即少昊之国穷桑,国号“有穷”,今天山东的曲阜附近,所以号称“有穷后羿”——这时候,夏朝的版图就分裂成了东夏和西夏。东夏还由夏后氏管着,西夏这里则是有穷氏的地盘。

后来寒国的寒浞与后羿的家臣逢蒙联手杀了后羿篡权,控制了西夏的政权。

这时候夏王还有,太康、中康、相还都管着东夏,可是又穷逼又寒酸,夏后相连国都都没有,跑到斟灌去呆着,依靠斟寻、斟灌两个同姓国庇护混天了日,根本就不像个当王的样子,所谓“有王若无王”。

寒浞死后,他儿子浇即位,因为他本来封在过国,所以史书里称之为“过浇”。

过浇力大无比,武艺超群,而且他为军队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他发明了铠甲,所以《世本·作篇》里说:“大浇作甲子”,后来讹误为“大桡”,还把“甲子”说成是六十甲子,经过学者们考证,那是弄错了。

过浇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想干脆把夏王干掉,自己完美称王,他带领军队杀回了东夏,灭掉了斟灌、斟寻两个姒姓国,杀掉了在斟灌的国王夏后相。

夏后相的元妃后缗就是有仍国人,她正怀着身孕,从宫殿的狗洞里爬出来,逃回了西夏的娘家有仍氏,在那里生下了少康。

少康长大之后,有仍氏让他当了牧正,负责放牧牲畜。

过浇听说了,想斩草除根,打算杀掉少康,派了大臣椒到有仍去索要少康。少康知道自己弄不过他,就逃奔到有虞国。

有虞国是帝舜之后,姚姓,国君叫虞思,虞思收留了少康,还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称为“二姚”,把纶邑封给他当采邑,分给他一成田地和一旅(500人)的军队。

少康就以这些为基础,收集了夏王室残余势力,联络了一部分还忠于夏王室的方国部族,最后反击,派了个美丽的女间谍叫女艾,到过浇身边打探情况,随时汇报。

后来在女艾情报的指引下,他们终于动了手。

少康也知道和过浇对砍根本不是对手,就谋划了一次暗杀活动。

过浇西巡,到了户地,蹲在那里盘游畋猎,乐不思归。

少康就趁过浇一次外出打猎时,带着猎狗埋伏在户地的猎场草丛里。

过浇驾驶着战车追逐猎物,飞奔过来,少康突然放出狗去咬过浇。

结果拉车的马惊了,过浇从飞奔的马车上倒栽葱摔下来,折断了颈子,当场毙命。所以《离骚》里说: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被服”就是披着、穿着,“强圉”就是坚固的铠甲,虽然全副武装,虽然力大无穷,虽然武艺高强,可也顶不住人为制造的车祸,从车上栽下来摔死了。

少康等人趁机冲上去一顿乱砍乱杀,把过浇的死党们都杀掉,只是可怜得很,最早的女间谍女艾也在混乱中被杀,所谓“亲以逢殆”,冤枉的要命。

少康就这么夺回了王位,回复了夏王室的统治权,史称“少康中兴”——从有穷后羿篡夏直到过浇被灭、少康复国,前后持续了四十多年,历史上把夏代的这个时期称为“穷寒时期”,也称为“无王时期”。

所以说,有仍这个国家,无论是在业绩还是在地里位置上,在夏朝的时候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次夏桀搬家,也就搬到了这里。

有仍在虞夏时期被封为侯国,称为仍侯,但是他们自己很牛逼,称“王”,现在的有仍国君名皓,对夏后称“仍侯皓”,可他们自己内部称“仍宣王”,古书里也写作“戎宣王”,“仍”、“戎”是音近通假的字。

仍宣王见是夏后来到自己的国家,很高兴,立刻给划出地盘安置夏人,并把夏桀君臣接近仍邑,执君臣之礼,好生接待。

商汤听到汇报,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哦,我听我父亲说过,夏王每隔几年都要来巡省的,并不奇怪。”

汤觉得这时候正好可以见见传说中的昏君夏桀。

“不不,君上,不是巡省,是迁国,也就是搬家,”仲虺说:“他从东夏邑斟寻,搬家到西部来了,所以带了很多军队和人民。已经颁下旨意,要求各方国出物出人,到有仍国去帮助筑城,他要作新都。”

“什么?搬家?作新都?”商汤这回惊异了:“怎么?东边斟寻那里的夏邑不要了?”

“好像……是,臣下听说,现在夏邑那里,由夏桀的弟弟太师仲耕大人搭理呢。”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那么就先放下商汤不说,来说说夏桀。

恩格斯说:“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

原始时代只有原始人群,为了生存大家群居在一起。因为生产力低下,群体大了在一个固定区域不好生活,只能分家,分出一部分人来到别的地儿重新寻找生存的机会。

就在这种分裂之中,一个一个地人群分支出现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分支各自占据一方,推举了首领,就成为一个“国”。

那时候“邦”、“国”的概念很含糊,由多个部族组成的几万的人可以叫“邦(国)”,只有一个部族几十个、百十来人的也可以叫“邦(国)”,方、国是国,族、氏也可以看做是国,所以那时候的“国”的概念和现在的概念不大一样。

虞夏以前的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已经是一个人口繁茂的地区,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大大小小的方国氏族林立,号称有“万国”。国与国之间开始大部分都能和睦相处,或通婚,或交易,没有什么闹乱子的现象。

随着人口的增多,活动地区的扩大,势力范围开始重叠,不免就要发生冲突,国家机器的萌芽就诞生了——大家组织起来打群架,维护国家利益。

所以当时“国”有大有小,大的高城大邑,下面还管着无数村庄;小的,其实也就是个自然村庄。

到了炎黄时期,因为权力、利益,发生了大规模的征服和兼并战争,旷日持久,打来打去,大鱼吃小鱼,最后剩下三大家:炎帝、黄帝、蚩尤。

最强势的是蚩尤,他先打败了炎帝,又去伐黄帝。

炎帝、黄帝联手干掉了蚩尤,黄帝又反手干掉了炎帝,黄帝一家独大,吞并了一些国家,征服了所有的方国,组成了黄帝联盟,当然其中也包括一部分炎帝族人,一般大家比较接受“炎黄联盟”的说法,黄帝族就成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万国的“共主”。

黄帝在涿鹿城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万国大朝会,据说来参会的国家真有一万多个,《汉书·郊祀志上》里载申公说:“黄帝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君七千”,这七千多个“神灵之封君”,就是万国中比较大的方国的首领,《尚书·尧典》里称为“群后”、“群牧”。

黄帝的后人就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虞朝,传了四代五帝,所以也被称为“五帝时代”。

他们的势力范围是北拒黄河、济水、北海(渤海),南到南海,就是今天江苏北部东边的海州湾,东到东海,西到流沙,也就是泗水,基本上就是今天山东省的全境,还包括河北南部、河南东部、安徽、江苏北部这么个区域,基本上就是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黄淮地区。

黄帝的后人一直是联盟的盟主,也就是“王”,此时人们步入了方国部落联盟时代,有了城市、青铜器、车马、军队、简略的国家制度,只是没有文字,但是有刻木、结绳和图画记事,可以发挥记录的功能,已经差不多进入了文明时代。

之后大禹的儿子启又在虞朝的基础上建立了夏朝,自称“夏后氏”,体制上有了些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家天下”,对于夏后氏王室来说,天下的一切都是我的、我的、我的。

规定是这样,可实际施行起来比较难,联盟中拳头硬的方国仍旧蠢蠢欲动,随时想干掉老大自己当王。

那么,大家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夏朝初期会那么乱、各族之间撕得那么热闹:一会儿伯益逐禹,一会儿夏启杀伯益,一会儿后羿篡夏,一会儿寒浞篡穷,一会儿过浇灭夏后相,一会儿少康又灭过浇。

其实,方国部落联盟的情况,类似后世的黑涩会,为了生存和利益,一大堆兄弟聚集在一起歃血为盟,形成一个集体,然后,集体里最凶猛、最有能力的一个当老大,领着小弟们一起干,抢房抢车抢地盘,抢钱抢粮抢女人,然后大家回来分享胜利成果,当然老大总是要多分一点的,小弟们也要在特定的时候向老大献上“孝敬”。

老大的地位,主要靠强大的武力来维持维护,靠拳头的硬度来说话。这样就会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旦小弟中某个人自认为比老大拳头硬了,就会想办法把老大打倒在地自己当老大;或者老大年老体衰抡不动拳头了,也会有自认为拳头够硬的小弟主动跳出来取而代之。

所以,老大的地位是很不稳定而且随时充满了危险性的,有人说黑老大们猜忌、多疑、狡诈、凶残,可站在老大的角度上想想,不这样也不行啊,随时都有被干掉的危险呢!不仅会被对手干掉,还随时有可能被自己的小弟干掉。

虞夏时期的方国部落联盟就是这种情况,盟主就是王,下属就有无数的方国、部落、氏族当属臣,属臣要向王称臣纳贡,俯首听命。

这些属国不称“国”,称什么呢?比较原始,称“人”,当时的“某人”并不是说某国的人,而就是指某国,比如夏人、商人之类,诸多方国称为“诸人”,这种称呼直到春秋时期还用。

到了商代称他们为“人方”或“尸方”(人、尸古音相同),到了周代,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是在周人之东,所以称为“东尸”,在淮水流域的称为“淮尸”,在传世典籍里,就写作“东夷”、“淮夷”——他们其实本来都是虞夏本土的属国,也就是“东人”、“淮人”。

一旦盟主力量薄弱了,或者某小国的力量强大起来了,就比较危险,地位常常不保。

所以,后羿认为自己比太康强大,就赶走了太康;寒浞认为自己比后羿强大,就干掉了后羿;过浇认为自己比夏后相强大,就杀了夏后相;少康认为自己能力足够,就干掉了过浇。

——就是这么杀来杀去、夺来夺去,可见武力在当时是多么滴重要,没有强大的武装就没有了任何发言权,更别说当王了。

正因为此,在虞夏商周时期,吃香的首先是武士,当然,那时候没有文臣武将之分,大家都能文能武,只是那些武功厉害的人,往往最受尊重。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间没有一种无娄罗的权力,也没有一种无臣仆的尊荣”,王要争夺的还是对诸国的统辖权。

每当发生了这种篡权的事情,小弟们就分成三拨儿:一拨忠于原来的老大,一拨跟着跳反团闹腾,一拨是中间派,他们是墙头草,跟着谁混都是混,谁当老大无所谓。

从少康中兴之后,大概采取了许多措施,而且比较得当,夏王室的统治权稳定下来,塞·约翰逊就说:“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少遇到抵抗”,就是这么个理儿。

夏朝一直到桀的时候,夏王室掌权了四百多年。

第243章 会战鸣条第238章 兄弟支招第281章 被迫议和第169章 河使收蜮第135章 能工巧匠第249章 吓掉了魂第275章 女王子的刀第077章 女冥行第272章 一见钟情第195章 商师遇挫第172章 亲射伊尹第270章 病秧太子(二)第171章 再谋伐商第211章 师徒谈心第206章 挨打怀恨第116章 野蛮之战第107章 鬼伤蒺藜第052章 灵乌救命第237章 得到旧爱第188章 牟卢无敌第035章 一就失败第237章 得到旧爱第243章 会战鸣条第005章 灵乌雅儿第219章 雷火咆哮第177章 王师再败第272章 一见钟情第059章 㟭山激战(一)第070章 葛伯仇饷第060章 缗山激战(二)第226章 成国大战(一)第072章 又结新仇第273章 两情相悦第013章 虞夏轶事第093章 汤囚夏台(一)第207章 祸乱暴作第127章 韦国反目第250章 试探失败第228章 擒推移大牺(一)第278章 无计可施第018章 桀伐有施第005章 灵乌雅儿第092章 冤气动天第037章 惨遭退婚第181章 鹤鸣于国第006章 女神妙方第241章 蛟妾护主第156章 半路伏击第266章 聚散有时第201章 触怒神灵第251章 雷震夏邑第079章 献女请成第166章 洛水射公第015章 桀暴不昏第206章 挨打怀恨第260章 以死报恩第059章 㟭山激战(一)第029章 两聘伊尹(一)第028章 商汤徵贤第259章 戡克夏邑第070章 葛伯仇饷第025章 煌煌西邑第170章 宫室破国第065章 倾宫璇室第059章 㟭山激战(一)第274章 太子对战第125章 强弩之末第065章 倾宫璇室第280章 情魔攻心第195章 商师遇挫第054章 就桀得官第066章 逃夏归商第269章 病秧太子(一)第268章 东夏来袭第139章 重大阴谋第066章 逃夏归商第007章 成为伊尹第083章 蛟妾药方第185章 两个奸细第139章 重大阴谋第115章 舍命不舍财第031章 妖精蛟妾第236章 牧宫内讧第151章 彭祖故事(二)第223章 斩耕厥前第157章 商汤伐顾(一)第166章 洛水射公第081章 六亲不认第047章 天雷震荡第074章 偷营失败第213章 枚占荧惑第162章 汤在帝门第020章 妺喜入夏第209章 景亳之乱(二)第269章 病秧太子(一)第240章 忍气吞声第158章 商汤伐顾(二)第105章 巨人凶猛第137章 淳维求计(二)第265章 女神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