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四大军阀联手,唐朝熟谋制日

唐家父子在边上的关怀与鼓励,瞬间让张学良重新昂起了头。

泪水止住,换做一副正色、愤慨表情,张学良大声地说道:“暗杀我的父亲的人,不是唐叔叔,更不是外界猜测的其他任何人。暗杀我父亲的人,正是〖日〗本人。是〖日〗本关东军本庄繁及其部下河本大作,制造了这次的暗杀、炸死了我的父亲......”

“哄......”

再次全场哗然,谁也没有料到,张学良这位奉军少帅居然在这样一种场合,公开来指责之前国际社会都知道的、奉军在国际上新近结定的强大盟友是暗杀其父的真凶。

“张学良,你撒谎!”一个〖日〗本记者,在其他人哗然中猛地从椅子蹿了起来,他手指向张学良,大声叫嚷道:“明明是你早就不满你父亲,想要效法你们〖中〗国的李世民搞杀兄弑父那一套。暗中勾结的唐朝,制造了这次爆炸事件。

在我们〖日〗本国内,这些都已经是广为人知的秘密,你却在这样一个国际媒体云集的场合向我们大〖日〗本帝国泼污水。张学良,你是被唐朝挟持了、你是跟安西有了某些秘密协定,才会如此做的!我相信,很快你便会为你现在的做法,接受到大〖日〗本帝国的惩罚......“嘭......噼啪......”

那个〖日〗本记者还想继续叫嚷,几个便衣侍卫已然冲到他的近前。一名侍卫根本不在乎周围那么多记者,在一奔到〖日〗本记者近前时,直接飞起一脚。不偏不倚,直接一脚正中〖日〗本记者的下颌,将他踢得倒飞三、四步远、重重砸到一张椅子上后无力地昏倒在了地上。

其他几个侍卫,在人群中刚发出女记者的惊呼时,闪电般冲到了已经昏死过去〖日〗本记者身边,不由跟说将他如拎死狗一般拎起来便带出了会场。

唐家国再次正色冷眼扫视了一下台下,尔后走到话筒前:“诸位,张少帅所言,必有证据。至于〖日〗本记者所言,我安西、我父亲,绝对不承认。因为在十天前,我父亲刚刚与张作霖总统,在电话中达成了一份初步的重新联合、共抵外部势力介入〖中〗国内战的协议。

根据最新的协议,我国将在未来时机成熟时,按照从前双方在北.京商讨和平建国时所约定的条件,给予张作霖和他的北.京政府军事、科技、工业、教育、医疗以及外交上的援助。籍此,来阻止〖日〗本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当然,我国一直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决定了我国即使全面支持张作霖以及其北.京政府。在我国的独立自主、非华独自的共识基础之上,我国是不会去干涉〖中〗国内政。一系列的支持与援助,只是换取张作霖总统与南方的蒋介石委员长停止内战、坐到谈判桌上来。

这一切,如若诸位不相信,可以在本次记者会后去询问蒋介石先生。因为我国总统阁下,在这些天里之所以每日深居简出,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于张、蒋、阎、孙四位将军进行的秘密通话。这些,相信四位将军也会很快给予证实。”

嘈杂声,因唐家国的洪钟声言为再次休止。

见到记者们恢复宁静,唐家国才再次转头对张学良做了眼神。

张学良会议,马上转身从他身后的副官手上接过一个文件夹。打开后,大声宣读起来:“昨天,也就是在皇姑屯事件发生仅三个小时后。经张作相、杨宇霆将军与被人商讨,达成一致后,由安西军情局东北局辽.宁站派出精干人员,与我军军事情报人员通力协作。

皇姑屯事件直接行凶者河本大作,于午夜时分在逃亡旅顺途中,被抓捕归案。由我方与安西共和国协商后,以安西军情局情报人员组成的突击审讯组,经三个小时审讯。河本大作已对皇姑屯事件系〖日〗本军国主义所指使、由其具体执行一事供认不讳。

根据河本大作供述,此次的爆炸暗杀事件,是由〖日〗本关东军参谋本部参谋长本庄繁、〖日〗本驻奉总领事林久治郎和河本大作本人,奉〖日〗本陆军总部指示制定出来的。

其政治目的,是在于其长期以来向我方强索之所谓满蒙利益,不能在其加入已为国际大多数国家视为违法的波茨坦公约组织后,得到立即的正式承诺和执行而采取的报复行动。其更深层次的目的,则是欲杀我父、而乱奉军。欲杀我父、而控奉军。

更为险恶的是,欲杀我父,以谋取侵略我东北、满蒙之〖真〗实目的找一个合法之借口。几个小时前,〖日〗本首相发表的所谓谴责唐、蒋暗杀我父之声明,正是其欲将刚刚和平下来之中华,重新推向内战深渊的第一个计谋。

尔后,〖日〗本人计划让我奉军重回北京,去与阎锡山、孙传芳重新联兵一起,对南方之蒋介石国民政府全面进行大反攻。这一点,在我乘坐唐总统专机赶来天京之前,本庄繁已将具体作战计划交于我手上。

在此,我将此计划公诸于众,诸位一看便知〖日〗本军国主义〖真〗实之野心、亦更可明其制造皇姑屯事件只是其侵我中华、犯我东北、分裂〖中〗国进而侵略,搞新殖〖民〗主义的前奏曲而已......”

张学良话音一落,他直身回望东边后门事,一队身上穿着奉军军装的官兵们,便人手一摞文件夹,快速冲进了会场。

官兵们将复制了的〖日〗本人制定的反攻南方计划散发给与会记者们的时候,张学良再次开口说道:“在我来天京之前,〖日〗本人以本庄繁、林久治郎,四次向我威逼利诱。就在我出发秘密赶往机场前,本庄繁扔出了〖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底牌。

要么,我按照他们的要求,承认其在满蒙的特权与保护权、将〖中〗国整个东北从〖中〗国领土上分裂出去。尔后,让我做他们在东北地区的傀儡,帮助他们将整个东北变成〖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最富饶、最广阔的殖民地。

对此,稍后我将会把本庄繁与本人的谈话录音,全部公诸于众。孰是孰非,究竟是谁杀了我的父亲,各位一听便知。

此次我来天京之前,已与南方仍在摩擦不断的三方首脑、蒋介石先生、阎锡山将军和孙传芳将军通过话。我奉军,已分别与三方达成协议。奉军退回关外,不再参与中原纷争。蒋与阎、阎与孙、孙与蒋日后如何,我军都将保持中立。

再此,我也正式对〖日〗本政府,以〖中〗国东北地区性唯一合法之地方政府,正式发出强烈的抗议和谴责。本庄繁现已为我军和安西情报人员,包围在关东军旅顺某一处机关内。林久治郎,亦被我奉天〖警〗察局正式抓捕归案。〖日〗本政府所为,我军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之权利......”

态度明确且硬朗,张学良这翻掷地有声的话一出,全场一片讶然。

当记者们、尤其是德、意、奥、匈、罗、土六国记者看到张学良讲话一完,转身竟扑入唐朝怀中呜咽哭泣时的表情,他们最先明白了一切。

这,都是唐朝在暗中支持,才让这个更年轻的大军阀新领军人物,有了如此足的底气,敢在这样一个公开场合里来谴责〖日〗本并且扬言要追究〖日〗本.......

然而,重新又了底气的不只是张学良。就在天京唐朝带着张学良,揭穿〖日〗本人的阴谋之后两个小时。

南京,蒋介石的总统府会议厅内。一百多名来自各国的记者,也被蒋介石召到了这间会议厅内。

“我国民政府,对张作霖将军的遇刺身亡深表震惊及愤怒。国与国也好,政府与政府罢。一切的对立,只因利益与政治观念等诸多分歧,才造成多方的对抗。然而,君子之争明于世,欲战便战动刀枪。暗杀、刺客,乃是世界各国所不耻、所不容之卑劣行径......”

“最近十几日来,近乎日日与安西唐总统电话朝夕互问。前日之隙,近日方知皆为彼此之不了解,而造成的误解。今我国民政府,与安西政府已摒弃前嫌,互明真志与各自的愿望。于人格魅力上,我蒋中正个人对唐朝先生深表敬佩。

他是一个真正有着民族大义,肯为民族大义,割舍个人太多的人。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爱民之人,为了一个新生的国家他可以放弃许多个人的私心杂念、可以为了他的人民不再遭受战火蹂躏,而选择与曾经死敌化敌为友。对此,我个人只能深表敬佩、别无他言......”

“我仅代表国民政府,对张作霖将军遇刺深表痛惜。同时,亦代表我国民政府,正式对张学良将军承诺。他日若对倭时,吾辈愿摒前嫌助。东洋贼寇杀君父,我等亦要与之决......”

蒋介石的讲话与证明,无疑为这场因张作霖之死而升腾而起的阴霾更盛几分。外界分分吧猜测,缘何蒋介石这样一个曾经与唐朝势同水火、不死不休的对手,竟然在这样一个时间颗粒突然站出来支持张学良、更让人费解地是他居然表示敬佩唐朝了呢?

事实,只有唐朝和安西政府核心层的人才真清楚。因为为了不让德国人在远东的阴谋得逞,不让小〖日〗本可以肆无忌惮地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唐朝给了蒋介石一系列的、丰厚的利益。

第一个利益,是如鲠在喉,让蒋介石对广州湾的安全日夜寝食难安的澳门安西海军基地问题。唐朝做出了让步,敦促葡萄牙尽快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谈判,商定提前归还澳门主权的时间与具体进程。

第二个利益,在恰当的时机,安西与蒋介石联合出兵攻夺台湾。尔后,安西不占领台湾,将台湾主权全部归还给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

第三个利益,安西政府五年之内,向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提供二十亿华元的贷款,用于广州至贵阳尔后转抵昆明的西南铁路工程。但是,唐朝在谈定此处时,特意加上了一个附加条款:若蒋介石将此贷款挪用到战争上去,安西将停止贷款并追究责任......

第四个利益,德械十五个师,蒋介石接收可以。但是在接收之后,必须终止德国重新在华获得的一切特权。如果需要的时候,安西政府愿意在外交、政治上,坚定地支持蒋介石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举动。

但是唯一一个条件,唐朝没有答应蒋介石。那就是蒋介石提出的希望再得到十五到三十个师的安西军械。唐朝明确地告诉他:此时天下,日寇虽在海上猖獗。一日我安西不动、德国不与我安西反目,则倭寇不敢动。

现下给你军械,你做何用?还不是拿去打赤党?还是用到内战战场上去?那是不行的,我安西虽已非中华,于理于历史等诸多反面上都不再是中华一部分。然而,我是炎黄裔、你亦中华儿郎。兄弟操戈,我不做助燃之剂......

四个利益,换来蒋介石的全面转变。唐朝顾不得别人会认为这是刻意地降低自己,毕竟安西的军事实力,即便一战迅速的重新打回〖中〗国、灭掉蒋介石都不是什么问题。可是,那还是要同室操戈,还是要〖中〗国人打〖中〗国人,是唐朝永远不想再出现的......

蒋介石如此一表态,阎锡山随后不甘于人后,也马上在太原召开记者会。阎锡山的表态,更加坚定:只要张学良喊一声,我晋绥军八十万兄弟,愿与奉军兄弟一起共御外敌、驱除倭寇......

孙传芳一见如此,哪能落于蒋介石和阎锡山的后面,毕竟唐朝的安西共和国,刚刚也答应了五年内借给他十五亿华元用于开发矿山、修建铁路和公路。

于是,〖中〗国的四大军阀,经过多年鏖战之后,终于第一次意见一致了:只要小〖日〗本不老实,我们便联手共御外敌。放弃个人之见的成见与旧日仇恨,一致将枪口对向外敌......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日〗本人没有想到,也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想到的。就在几天前,蒋介石的军队与孙传芳的军队,还在长江两岸厮杀得难解难分、一副不把对手打垮、消灭掉绝不罢休的态势。

就在几天前,阎锡山还大举调动军队,想在豫南地区和蒋介石再来次百万人规模的大决战。也就在几天前,张作霖还想着重新夺回鲁南地区,跟孙传芳一起从东路将蒋介石的军队赶回到长江以南去......

可是,只是这短短的几天时间,一切因为张作霖的遇刺似乎改变了。各国政府首脑们,还在猜测〖中〗国这四大军阀要干什么的时候。又一件惊呆世界的事情发生:安西海军正式从澳门撤军,葡萄牙以三亿华元的代价,提前结束了对澳门的殖民统治......

在这一切进行的时候,唐朝再次消失在媒体关注之下。从带着张学良一起站到记者面前之后,又是整整十天的时间里,唐朝没有公开路面。

此刻葡萄牙人一归还澳门主权,各国似乎明白了,唐朝越来越喜欢藏起来办大事、不再是那个要么不发火、一急了不是举起制裁的利刃、便是发兵去消灭惹怒他的人。

成熟,政治上的成熟、谋略上的成熟。当安西和葡萄牙最后一批军人向国民**军移交完军营、离开澳门海域时。

美国的报纸上最先发表了一篇由其国务卿亲笔撰写的社论:我们很高兴的见到一位伟大的人,正从一个青年一般的领袖,脱变为一个真正成熟的杰出人士......

是的,唐朝开始成熟了。决定让唐朝突然似在一夜之间成熟起来的原因,只有一个:偌大一个安西,四亿多百姓。连年的战争,让许多人开始厌战。可又面对国际环境的错综复杂,不得不跟随者唐朝去征战。

战争,这样的战争要打到什么时候才算完?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将这个国家的每一分税收,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一切的战争,都是不必要的战争。也正是曾经被唐朝抢白丘吉尔先说出来的这句话,加速了唐朝的迅速成熟。

不打,一样可以逼迫那些对这个国家造成严重威胁的敌人。方法,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就象几个稚子玩过家家游戏时,总有那么一个孩子喜欢抢着当新郎,总有那么一个孩子喜欢拉上其他孩子去一起对付那个想当新郎的男孩子、最后迫使那个男孩子放弃......

国家的强大,绝对民族的命运。民族的团结,决定国家的命运。这是周而复始、息息相关的哲理性循环。现在的安西足够强大、强大到了世界无敌状态。称霸欧洲,只是因为德国在阻挡。称霸世界,在欧洲没有解决之前,绝对不可能实现。

那么,如何解决德国?唐朝不认为小〖日〗本可以真正危及到至少目前阶段下,安西最高的目标。想实现称霸欧洲这个最高目标,必须先解决掉德国这个曾经的兄弟之帮......

于是,有了四大军阀在安西扔出去的一块大蛋糕吸引下,重新空前的团结到一起,来帮助安西牵制小〖日〗本这一幕的发生。下一步,唐朝确定了,要如何去做。只是,在等待着一个准确的时机,来自荷兰奥运会上的那次时机.....

第234章 泡妞引出的意外第652章 大国角力:美国大动乱(中)第519章 新非洲计划(九)第263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786章 海因里希搬石头砸脚第502章 奇招迫敌低头,狠招还在后头第389章 西亚决战开始,曾凌战场教学生第180章 该来的总归还是要来的第255章 杀敌千里外,不见兄弟血第362章 赵四微妙变,萌娘引哄堂第657章 最后豪情:罗马尼亚(三)第211章 给杜月笙两条财路第345章 淞沪变焚城,战略大转移第582章 诱敌夺地(四)第697章 落井下石,割肉勒索第149章 无可避免的战争第161章 举棋不定的日本内阁第641章 两个半金融专家,别让美国消停第30章 还真是陷阱第329章 拿他面子当鞋垫子,怒骂驱逐英皇特使第681章 扫灭土耳其(中)第493章 马福祥玩火自焚,隐形将军临阵倒戈第59章 太不小心了第130章 苏俄主动服软了第95章 对俄大战略第653章 大国角力:美国大动乱(下)第566章 安西的金蝉脱壳第351章 黎明前的消失,闪电战初见成果第150章 顽强的苏俄红军第425章 久后的审判第472章 决战马尼拉(二)第497章 西亚遏军(上)第366章 解决菜篮子,给杜月笙新生第303章 收复莫斯科,叛乱背后的隐情第375章 十将领的“新生”机会第686章 消融策对野心狂第155章 得出去走走看看了第770章 安西对沙特宣战第358章 张自忠定名的 “杀猪计划”告成第324章 杜月笙干得漂亮第745章 “他能顺利到达再说”第363章 建出新体系,战略地中海第21章 全新的装配第156章 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海军第581章 诱敌夺地(三)第432章 法国人点名,惩戒性大报复第100章 挥师征西亚第595章 罗马尼亚人要倒霉第604章 蚕食再索地第746章 伊兹密尔刺杀事件第239章 你们还没资格跟老子讲平等第751章 英西法三国互卖(下)第224章 蒋介石狮子大开口,唐新华“他要战,我便战”第142章 中国空军,腾飞!第503章 阶段性晋衔,开启军中新进程(上)第49 都被忽悠了第169章 谁也不会乐意当小弟第636章 重建南斯拉夫(上)第685章 被偷去的东西要让法国遭殃第548章 地中海战争(十二)第769章 伊丽娜掀起中东战争第89章 异外的来客第829章 法兰克福,“猎虎”阻击第679章 小家与大家第537章 地中海战争(一)第28章 分配好东西第415章 英国人的底线与阴谋第119章 打了一针强心剂第134章 唐委员长太狡猾了第298章 唐朝施计被看穿,巾帼英雄来见阎锡山第5章 冰山显一角第474章 决战马尼拉(四)第69章 磕头拜把子第735章 西班牙那只猫儿不乖了第183章 唐委员长该如何决策第105章 占领塔什干第66章 培植自己人第541章 地中海战争(五)第257章 骑匪之战,利剑双扬威第403章 战争不按常规打,英国人自己找虐第344章 火烧上海滩,浦东大爆炸第55章 大西北军区第659章 最后豪情:罗马尼亚(五)第482章 谋定制约德国,痛骂穆海林私心第670章 最后豪情:罗马尼亚(十三)第403章 战争不按常规打,英国人自己找虐第211章 给杜月笙两条财路第593章 目标:布达佩斯(上)第633章 摆明了欺负人第578章 斯维德尼克战役(下)第521章 新非洲计划(十一)第74章 警告革命党第195章 吴佩孚的决策第735章 西班牙那只猫儿不乖了第381章 铁娘子被刺,唐朝的异样劝降第32章 战后的绮丽(上)第43章 基地新发现第486章 闹乱德国,长空一号升空第61章 华丽的登场第345章 淞沪变焚城,战略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