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9)

当然,你不可能一直做到对宝宝的要求立刻就作出回应,而且对宝宝的回应也不可能每次都是一致的。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宝宝会识别出父母的主要养育风格,并且对此形成印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学会处理那些有利于他健康成长的挫折对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样的挫折将教会她如何去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你要与他在一起,让他知道你随时准备帮助他,有了这样的信息,宝宝就会建立起他的自我意识。

依附性养育培育了自信心的建立,这能够给高需求宝宝带来特别的好处。由于高需求的宝宝们有着各种强烈的需要,因此他们得到消极回应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依附性养育在与宝宝连结紧密的父母和高需求宝宝之间产生出了相互敏感,那么宝宝就能学会用一种满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在养育中能得到充分的回应,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宝宝知道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期待。他感到自己掌握着周围环境的控制权。与之相反,与父母关系疏远的宝宝会感到困惑。如果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的信号得不到回应,他就有可能感到那些信号根本就不值得发出。这就让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没有价值。我受着别人的摆布,我做什么都不能让他们动心。”

西尔斯经典语录

作为孩子的管教者,你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积极的、正面的自我形象,促使这样的自我形象不断地成长壮大,从而使孩子有能力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同时能够享受生活的快乐。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的孩子将面临许多积极的影响(建设者)以及许多消极的影响(破坏者)。你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去接受建设者的积极影响,克服破坏者的干扰。

由于在最初的两年里大脑发育十分迅速,所以我们十分强调早期照料的重要性。正是在这个时期孩子形成了联想模式——即事物作用方式的心理模型。正在成长中的头脑就好比是一个存放文档的抽屉,在每一份文档中都有着一幅关于某个信号与对应的期望回应相关联的心理图像。在进行了一次交流之后,头脑就把交流中发生的一切存储成为一幅心理图像。举例来说,宝宝举起了他的双臂,大人对他作出回应、把他抱了起来。多次的重复加深了婴儿头脑中的这些模式,最终,情绪(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就与这些模式关联起来了。一个装满了各种大体上是积极的情感和心理图像的文档抽屉使孩子产生了“情况良好”的自我感觉,幸福感就会成为宝宝自我意识的一部分。

对于那些习惯于从依附性养育中得到幸福感的婴儿来说,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会努力地保持这种感觉。由于他们在感觉愉快、自信方面有了许多实际的体验,因此即使有了短暂的中断,过后他们仍然能够重新找回这种良好感觉。这些心里感到安全、踏实的人能够比较好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因为在幸福感受到损害之后,他们的心里有着把它重新修复起来的强烈愿望,幸福感已经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也许会遭受到严重的失败,但他们总是能摆脱挫败,又重新站起来。对于那些存在着生理缺陷或者生来就天分比较差的孩子来说,上述的这个道理是特别适用的。那些没有早期幸福感的孩子会努力地挣扎着去寻找这种幸福感,但是由于他们不知道幸福是怎样的感觉,因此他们并不能确定要寻找的到底是什么。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在幼年时期受到了依附性养育的宝宝,尽管由于家庭问题而经历了动荡的童年时代,但依然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随时开始建立亲密关系你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是,如果我没有完全地实行那些依附性养育方式的话,那会有什么结果呢?”不必对自己太苛求。婴儿是有弹性的,而且在任何时候开始树立孩子的自我形象都不算晚。依附性养育把组成自尊的各个部分牢固地凝聚在一起,同样也能够修复这些组成部分。话虽如此,越早开始进行依附性养育的话,它就能够进行得越顺利,它的凝聚作用就越强。

2.增强你自己的自信心

养育孩子具有治疗作用。在照顾你的孩子的过程中,你常常在医治着自己。我们在儿科实践中遇到的一位高需求宝宝的妈妈曾经宣称:“我的宝宝让我发挥了身上最好的优点,也暴露了我身上最糟糕的缺点。”如果你过去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你对孩子的养育,那么你应该寻求心理帮助,勇敢地去面对这些问题。

医治你的过去孩子的自尊是后天获得的,并不是先天遗传的。对每一代人来说,养育孩子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以及性格上的某些特征都是从上代人那里学来的。你一定期望过自己应该有怎样的父母,生养宝宝给了你一个机会,让你可以成为你期望中那样的父母。如果你有一个很糟糕的自我形象,特别是如果你认为部分的原因在于你父母对你的养育(通常的情况确实是这样),那就应该采取步骤医治你自己身上的毛病,打破家族的那种养育模式。你可以试一试下面的练习(临床治疗者们把它称为“传承精华,去除糟粕”):首先,列出你的父母为了树立你的自我形象而做的那些事情;其次,列出在父母对你的养育中有哪些事情削弱了你的自我形象;最后,下决心去仿效你父母对你做过的那些好的事情,而避免做出其余那些消极的事情。如果你发现难以从头到尾地进行这个练习的话,那么就应该寻求专家的帮助。你和你的孩子都会从这个练习中受益。

西尔斯经典链接:要不要取笑孩子

我曾经相当频繁地把我们的大女儿称为“住在我们家的佣人”。我觉得这种玩笑很好玩。但是海登不这么认为。我只是把它当做一个轻快的家庭幽默,而海登却把它当做严重的羞辱。由于这个幽默是冲着海登来的,所以她的感受要比我强烈得多。最后,海登不得不对我说:“爸爸,你已经说了好多次了,而且每次我都让你知道我不喜欢这个幽默。请你别再说了。”当你认为自己是在开玩笑的时候,要十分注意哪些玩笑是有趣的,哪些会伤害孩子的感情或激怒孩子。

尽管你不能(也不应该)保护你的孩子完全避免受到自尊心的伤害,但你还是可以使你的家成为一个安全地带。不要允许兄弟姐妹们相互取笑嘲弄。如果最小的是个女孩的话,年长的男孩们可能会去取笑嘲弄她。当大人和邻居的孩子来你家用嘲弄的言辞或腔调取笑你的孩子时,你要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让孩子感到自卑。你应该在邻居中树立这样的声望,在你家嘲笑别人是绝对不允许的。

你不能对你的父母过于苛求。对于他们的境遇状况和他们那个时代流行的养育方式来说,他们或许已经尽力地做得最好了。我记得有一次听到一位外祖母对一位母亲说:“我是你的好妈妈。我严格地遵守着医生给我的时间表。”这位新手妈妈觉得她现在的某些问题其实就根源于她从小就开始忍受的死板的时间安排。她决心要学会读懂她宝宝发出的暗示。我提醒她不要责怪她的母亲,因为那个时代流行的养育方法就是听从“专家们”关于养育孩子的指导,而九十年代的母亲更乐意做自己孩子的专家。

保持自己的好状态没有人能够每时每刻都在脸上洋溢着幸福,但是父母不快乐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孩子把你当做是他自我感觉的一面镜子。如果你心里烦恼,你就不会表现出好情绪。在幼年时期,孩子的自我观念在本质上是与母亲对于她自己的自我观念密切相关的,这就使得母子双方展开了共同建立自尊的过程。你这面镜子反射给孩子的是什么映像呢?孩子会透过虚伪的外表看到里面那个苦恼、忧虑的人。马修曾在一份填空式的调查表中表示了对妈妈的尊敬,他写道:“我最喜欢在妈妈高兴的时候和她在一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甚至会认为他们对父母的幸福负有责任:“如果我的爸爸妈妈感到不满意,那肯定是因为我不好(或不够好)。”如果你感觉到忧郁或者焦虑,那就应该寻求帮助,让你能够在这些不良的情绪影响孩子之前把它们消除掉。

玛莎附注:在我们的第八个孩子出生后没多久,我简直被两个还包着尿布的婴儿以及家里的四个大一点的孩子的各种需求弄垮了。我心里的紧张反映在了脸上,总是闷闷不乐的。所幸的是,我意识到了正在把自己的坏心情表现给孩子们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们有妈妈总是不开心或者是他们造成了妈妈不快乐的想法,我不愿意他们在这样的想法中成长。于是我寻求帮助,重新调整自己内心的感受,擦亮自己这一面镜子,从而让我的孩子们能够从我这面镜子中看到他们自己更好的形象。

3.做一面有积极意义的镜子

孩子自尊中的大部分不仅来自于孩子对于自己的看法,而且还来自于他认为别人如何看待他。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他们是根据父母的反应来了解自己的。像一面镜子那样,你反射给孩子的形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你有没有让他知道和他在一起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他的想法和愿望对你来说重要吗?他的行为让你感到高兴吗?

如果你反射给孩子的是正面的形象,他就学会了认为自己不错,而且他还乐意于依靠你来告诉他什么时候他的行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样,这种做法就成了管教孩子的一种工具。一位母亲曾经说过:“我只须站在一旁用某种方式看着他,他就会停止调皮捣蛋。”她已经使孩子的自我意识充满了积极和正面的感觉,孩子不断地接收着妈妈带给他的这些正面的自我形象,这样他就会习惯于这种感受自我的方式。而如果妈妈反射出的是一个负面的形象,孩子就不会喜欢这样的形象给他带来的感觉,因而他会迅速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去重新获得内心的幸福感。

当然,你应该实事求是。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愉快、乐观,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露出微笑。你的孩子应该懂得父母也有不如意的时候。孩子们能一眼就看穿你的强颜欢笑。你对他的敏感会使他对你的敏感更加强烈,或许到了某一天,他会成为提升你自信心的人(参见上页的表格)。

4.和你的孩子一起玩耍

在与孩子的玩耍当中,你会了解孩子身上的很多东西,也会更多地了解你自己。花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带给了孩子这样一个信息:“你值得我花时间。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孩子们是在游戏中进行学习的。你应该利用游戏时间来对培养孩子的品行进行投入,而不是把同孩子一起玩耍看做无聊的琐事。

游戏应该让孩子来发起父母们必须始终牢记这样一条很重要的学习原则:由孩子自己主动地发起的一项活动比由成年玩伴提议的活动更能长时间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在选择玩什么的时候,他会进行比较多的学习。此外,由孩子自己发起的游戏还增强了孩子的自尊心:“爸爸喜欢做我做的事情!”当然,当时你可能会这么想:“噢,不,别再玩积木游戏!”或者“那个故事我们已经读过二十遍了!”这正是对养育孩子的考验。在孩子对“小猫躲在帽子里”的游戏感到厌倦之前,你早就感到厌烦了。如果你想给那些总是重复的老掉牙的游戏带来一点新意,你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自己加入一些新的变化,或者找出另外的新办法来玩旧玩具,比如:“我们把这座积木搭的塔改造成一个停车库,好吗?”

让孩子感到他是独特的在游戏过程中,你的注意力要集中在孩子身上。如果你的人是和孩子在一起,而心思还在工作上,孩子会觉察出你已经心不在焉了,这样,你和孩子都不会从共同度过的这段时光中受益。孩子会感到你和他在一起没有什么意义,而且最终他会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而对你来说,你失去了了解孩子、享受孩子带来的乐趣以及重新学习如何玩游戏的机会。我还记得和6个月大的马修一起玩“围圈子”的乐趣。我让他坐在我的前面,面向着我,在旁边放上一些我们喜欢的玩具(有我的,也有他的),我用腿围成一个圈子把他围起来。这个空间把他围在了里面,而且为他提供了保护,防止这个刚刚会坐的小家伙倒向一边。我全神贯注在马修的身上。他感到自己是独特的,我也一样。他发出婴儿那种傻里傻气的叫嚷,真是很逗。

西尔斯经典链接:你是否对孩子自尊心尽到了责任

如果一本关于养育孩子的书籍中没有专门一节讲述孩子的自尊,那这本书就不是物有所值。然而,我们担心父母们会误解上述这个概念,会认为在一日三餐和温暖的冬衣之外他们还必须额外地多给孩子一样东西。父母们保护孩子,使孩子免受任何自尊心的伤害,有时甚至到了可笑的地步(比如父母会对孩子说:“噢,比利,你唱歌实际上并不走调,你只是高音唱不上去。”)。他们每天都估量孩子的自尊心,就像有人每天要量体温一样。(比如,今天朱丽叶的自尊心比较低,她大哥昨晚下棋赢了她。)

如果需求得到了满足,每个婴儿都会在内心建立起自尊心。就像园艺师栽培一棵树一样,你的工作就是养育孩子,尽你的所能为孩子营造环境,好让他长得粗壮挺拔,使那些幼嫩的枝条免受伤害。你做不到在每一次称赞中、每一个活动中都树立孩子的自尊心。许多父母们都会为在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方面做得不够而深感内疚。实际上,培养一个有自信心的孩子并不要求你拥有心理学学位。大部分的养育工作是容易的,并且充满了乐趣。多抱一抱你的宝宝,敏感地对他的需求作出回应,享受宝宝给你带来的乐趣,然后你就可以在一旁歇着,欣慰地看着孩子的自尊心自然地建立起来。

第3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2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3)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2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5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2)第6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7)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2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3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5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8)第4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第5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第2章 序二 一位父亲的发现之旅第4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5)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4)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第3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第6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5)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1章 序一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5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2)第2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4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5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6)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2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1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5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7)第6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3)第1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3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4)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第5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7)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6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7)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3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7)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4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3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7)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5)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5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7)第1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1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7)第5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8)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4)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1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7)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2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3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6)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2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5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6)第3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3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