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

所谓“管教”,指的是你对孩子所做的、影响着他们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一切。然而,你如何才能使孩子成长为你所期望的样子呢?为了长成你所期望的样子,你的孩子又需要从你那儿得到什么呢?不论你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最终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应该扎根于帮助你的孩子培养起能够持续他一生的内在自我控制力。你需要这样一种指导体系,它能够让孩子在4岁的时候就约束自己,从而使他到40岁时仍然保持良好的品行,你还应该将这样的指导体系融入到孩子的全部个性当中,使它成为孩子个性的一部分。假如孩子的一生都被录制在了一盘录像带上,而且你可以往前“快进”数十年,你希望在带子上看到的那个成年人具有怎样的品行呢?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人后具有:

·敏感

·信心及坚实的自尊

·做出正确选择的智慧

·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对权威的尊重

·解决问题的技能

·幽默感

·不懈地追求目标的能力

·诚实、正直

·健康的性意识

·责任感

·求知欲

一旦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你就能够着手去规划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请你记住,你的孩子并非像一张白纸那样,可以让你在上面写上自己的种种愿望。孩子的性格靠的是你和其他关键人物的引导,而不是塑造,你必须对孩子本人的个性加以考虑。由于孩子们和父母亲有着不同的气质和个性,而且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父母对孩子的引导方式也就因人而异。尽管如此,不论父母和孩子有着什么样的性格,所有的养育方式都建立在一些最基本的思想之上。下面的十个基本原则有助于你着手考虑在自己的家庭里如何实施对孩子的养育,在本书的后续章节中,我们将逐个地对这些基本原则展开讨论。

1.尽早建立亲子间的密切关系

养育的基础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健康的关系。要想知道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你必须首先了解孩子。对孩子的了解深深地印刻在父母的心中,你可以称之为“直觉”,但是“直觉”这个用词让人感到多少有点神秘,会令父母们迷惑不解(父母们可能会想:“我如何才能相信自己的直觉?我甚至连自己有没有直觉都不知道!”)。而“密切关系”这个词就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把高度接触的养育方式称为依附性养育,通过这种养育方式,你可以建立起并且不断地加强你和孩子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养育孩子奠定基础。与孩子关系密切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深入的了解,因而他们能够知道对孩子作出什么样的期望是合适的,并且会明白如何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期望。另一方面,与父母关系密切的孩子知道父母期望他们有什么样的品行,并且为了让父母高兴,他们会尽力按父母所期望的去做。这样的父母与孩子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对他们来说行之有效的养育方式。在第二章中,我们将为你描绘如何与你的婴幼儿建立密切关系的途径,以便让你能够读懂子女的行为从而作出适当的回应,并且使你和孩子都能发挥出内心最美好的品格。在本书的其余部分,我们帮助你保持与孩子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果你在为人父母之初和子女的关系不够稳固,我们将帮助你重新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与子女关系不密切的父母由于不太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会对自己的养育技巧缺乏信心,因此他们会为了弄明白孩子的行为而四处向专家求教。他们尝试着一个又一个的方法,盲目地寻找着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其实这些问题完全是可以事先预防的。如果你和你的孩子之间发生了养育问题,并且你感到你们之间有距离的话,那么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可能需要加以改善。想改善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永远都不会为时太晚。当然,越早与孩子建立密切的关系,你对他的管教就越容易进行。建立起与孩子的密切关系并且保持这种密切关系,这是养育子女的基础,也是依附性养育方式的核心内容。

2.了解你的孩子

“了解你的孩子”,这几个字是对孩子的养育中最有用的词语。你应该了解你的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与能力,你的养育技巧必须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而改变,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求。一个2岁的孩子发脾气时父母需要做出的反应与一个4岁的孩子发脾气时父母所要做出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指出怎样的行为是正常的,怎样的行为是不正常的,以及父母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应该怎么去做。

了解适龄行为父母与孩子之间许多冲突的发生都是因为父母期待孩子像大人那样去思考和行动。为了辨别什么才是真正的不良行为,你必须在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了解哪些行为对当时这个阶段来说是正常的。我们发现养育自己的第八个孩子比养育第一个孩子容易得多,主要是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养育孩子的关键,我们知道子女什么样的行为需要给予指导、需要我们耐心和幽默地对待,什么样的行为需要我们毫不含糊地加以纠正。我们会容忍孩子的那些与年龄和成长阶段相应的行为(比如,大多数2岁大的孩子都无法在餐馆中安静地坐定一两分钟),但是我们会纠正孩子的无礼行为以及可能给孩子或他人造成危险的行为(比如,我们会说:“你不可以爬到桌子上去。”)。

了解孩子心思小孩子的想法与大人是不同的。小孩往往会试着去做一些傻事,也往往会有一些怪念头——至少按大人的标准来看是这样。如果你以一个大人的观点来评判小孩的行为,那会让你也做出傻事。一个2岁的小孩跑到外面的大街上去,他并非是想跟父母过不去,而只是要去把他的球捡回来。突然间产生之后,紧接着就是行动,中间不会有任何的思考。如果一个5岁大的孩子非常喜欢小伙伴的玩具,他就会去把它“借”来。成年人在有了之后可能会停下来,掂量一下所要采取的行动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是否道德,而小孩子不会这么做。贯穿本书的内容,我们将教会你如何用“孩子的眼光”来看问题,从而让你能够了解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行为,并且能够想出办法去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引导。我们称之为“先想孩子所想”。下面来看我儿子马修的故事。

我们的马修在2岁的时候是个十分专注的孩子。在玩游戏时他总是全神贯注,到了该离开的时候总是很难让他停下来。一天他正玩得起劲,到了我们要出门的时间(我们的一个约会要迟到了),玛莎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马修硬抱到了门口,马修像一般2岁大的孩子那样吵闹着、挣扎着。起初,玛莎像平常那样有一种“嗨,这儿是我说了算”的想法,并且认为要马修马上服从自己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但是当她把哭闹、挣扎着的孩子抱出门的时候,她意识到自己的养育标准出现了偏差,她并没有用最佳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她所做的行为是出于她急着要去赴约,并没有顾及马修的需要,马修需要事先提醒、需要有一个逐渐的过渡。她认识到在马修正玩得高兴的时候,突然要他停下来并不符合他的天性,尽管我们的确有时间的限制。他并不是要公然地违抗他的妈妈,而只是忠实于自己的意愿。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告别他原先的活动,于是她平静地把他带回到玩耍的地方,同他一起坐下来,然后一起说:“再见,玩具;再见,卡车;再见,小汽车。”直到他能够从玩耍中轻松地摆脱出来。这只不过花了几分钟的时间,不这么做的话,我们就得在车里把同样的时间浪费在与马修闹别扭上。这不是一个什么“技巧”或者“方法”,这种养育行为自然而然地产生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相尊重,以及玛莎对马修的了解。这么做完之后,玛莎感觉很好,因为这么做让她达到了目的——没费什么口舌就轻松地把马修带出了家门。她让马修学会了不用发脾气就能从玩耍中摆脱出来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讨论的养育的全部内容。

我们认识到,如果我们在做出决定时对孩子们的需求也加以考虑的话,那么对他们的养育就会具有很好的效果,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最初的时候我们总是感到担心,害怕会让孩子们控制了我们,因为我们在书上读到过好的父母总是能控制住局面,而且也从别人那里听说过这一点,我们自己就是带着这样的观念长大的。然而,我们发现顾及孩子们的观点实际上有助于对他们加以监督和管理。“了解孩子”成了我们懂得如何去养育他们的关键,他们知道是我们在起着主导作用,因为我们会帮助他们成为听话的孩子。爸爸妈妈最了解他们,在他们心里和我们心里对这一点都确信无疑。

3.帮助你的孩子尊重权威

父母们,你们得管教好自己的孩子,这是养育入门里面的基本原则。但是,你做了孩子的父母并不意味着你就能自然而然地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好一个值得信赖的权威角色。如果你要求孩子必须听你的话,“不然就会……”,他可能会照你的话去做,但是,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怕你而不是尊重你。“尊崇汝父汝母”自古以来一直是一条给人以启迪的教诲,并不是要孩子“怕”父母。尊崇既意味着服从,又意味着敬重。

如何才能让子女尊敬你呢?一个权威的角色需要兼有和蔼与睿智这两种禀性。你首先必须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要从照料婴儿、逗宝宝开心做起。在这么做的过程中,你就会逐渐地了解你的孩子,你的宝宝也会建立起对你的信任。对权威的尊重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一旦孩子信赖你会满足他的需求,他也就会信赖你给他作出的限制。有一天,我问一位母亲为什么会对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角色如此自信,她说:“我这么有把握,主要是因为对孩子的了解。”由于她了解她的孩子,她就能够睿智地指导他们,并且确信他们会听她的话。许多父母把管教孩子与控制孩子混为一谈。睿智的、有权威的父母并不是直接去控制自己的孩子,而是控制住局面,以便让孩子能够轻松地学会控制自己。子女回报给父母的是真诚的信任和敬重,而不是害怕和反抗。

4.为孩子确定规则

你必须为孩子确定规则,同时又必须创造条件使得这些规则容易遵循。孩子们需要有划定的界限。没有界限,小孩子们就不能茁壮成长,甚至不能生存;他们的父母也会不得安宁。去了解、学习婴幼儿的处境,蹒跚学步的婴儿总是精力充沛的,富有探索的精神,这是他们的任务。而对环境进行控制是父母的任务,这包括两个方面:限定合理的范围以及提供环境,也就是说在家里营造一个环境,使得孩子们容易遵守大人给他们划定的限制。要管教一个满地乱跑的幼儿,划定界限这一部分的任务就是要对快要惹上麻烦的、冒险探索的孩子说“不”;而提供环境这一部分的任务是为孩子安排一个不会发生危险的家庭环境,让身心都闲不下来的小家伙们有一个玩耍和学习的安全场所。

5.期待孩子服从管教

孩子是否听你的话取决于你的态度,你指望他顺从你,他就会做到这一点;如果你放任他,他也就不容易听你的话。当我们问起那些听话的孩子的父母为什么他们的子女会服从管教时,他们都回答说:“因为我们期望他们听话。”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可是许多父母都忽略了养育的这个基本道理。他们太忙了,他们的孩子“太任性”,他们这么找借口:“这只不过是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

在孩子们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如果你不告诉他们,他们压根儿就不明白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一天晚上,在一个小朋友们喜欢去的餐馆里,我们观察到两个家庭用截然不同的办法来处理同样的养育问题。一个家庭2岁半的小女孩在座位的隔板上爬来爬去,一直不停,直到打搅了邻座的顾客。父母轻声地阻止她:“别这样!”但这并不能让爬个不停的小女孩停下来。显然,这个小女孩一点也不懂得这样爬来爬去是让人不可接受的,她得到的信息是:“我们希望你别再爬来爬去。但是你一定要爬,那是你的事,我们可不管。”另一个2岁半的男孩却得到了根本不同的信息,做出了不同的行为。这个家庭的父亲让孩子坐到他的身边,时不时与孩子交谈几句,始终让他参与到全家的谈话中去。当这个小男孩开始爬来爬去的时候,他父亲马上就制止他,温和地把他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通过积极地引开孩子的注意力,并且既尊重孩子又对他加以限制,这个父亲向孩子传递了信息,让孩子知道大人希望他能够克制自己,不要爬来爬去,因为那样做会影响邻座的顾客。小男孩子得到的信息是:任何翻越隔板、爬过座位的做法都是不允许的,他把这个经历留存在了他的记忆当中,等下次他们再去餐馆时会回想起来,到时候他大概很少再会去爬过座位。

第二个家庭的父亲是否表现出了对孩子行为的控制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他的控制是理性的。如果把你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期望他服从你的管教,而损害了亲子关系的话,那么你就是滥用了对孩子的控制。如果你坚持要孩子对你顺从,并且帮助孩子管好自己、控制自己,那么你就是在用一种良好的方式管教孩子,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起内在的控制力。请你记住,孩子们需要有所限制,以免感到失去控制,而且他们也希望父母能够固守这些限制。他们会不断地试探这些限制的底线,看看你是否会毫不动摇地坚持。假如你放弃了限制的底线,孩子就会感到焦虑不安,觉得没有一个人能够强有力地控制他。对于孩子来说,他会为此提心吊胆。

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教你如何在孩子身上培养一种合作的态度,使他愿意对你顺从。此外,我们还将告诉你一些能够引起孩子注意力的窍门,以及如何让孩子的注意力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使孩子能够理解你的想法。孩子只有在懂得了你对他说的话之后,才能照着你的话去做。为了使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好相处的人,你必须设想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然后帮助他去遵守这些行为。长大之后,孩子会为此而感谢你。

6.用榜样来养育孩子

你应该树立让孩子效仿的榜样。成长中的孩子的头脑就像一块海绵,吸收人生的各种经历;它还像一架摄像机,捕捉着他听到和看到的一切,把所有的图像存储到脑海中为日后所用。这些存储起来的图像,尤其是被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频繁地重复的图像,就构成了孩子的个性——孩子的自我的一部分。因此,作为家长,你的任务之一就是提供良好的素材让孩子去吸收。

第1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5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7)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5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第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3)第6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5)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1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2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5)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1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1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7)第3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7)第3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6)第3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5)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3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7)第3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8)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3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5)第3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6)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1章 序一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3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7)第5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8)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3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7)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第1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7)第2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5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6)第3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8)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1章 序一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第4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7)第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4)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3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6)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68章 结束语:养育计划的一个范例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6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3)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2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4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4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68章 结束语:养育计划的一个范例第3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6)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5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4)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6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4)第3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4)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58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9)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1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4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7)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2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59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0)第5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2)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1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7)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