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8)

在6岁的时候,马修表现出已经开始具备了是非观念。如果我发现他在开始编造谎话,他的目光会和我的碰在一起,然后又会因为做了错事而避开我的目光。随着我们的目光交流,他会开始做出微笑(我也会这样),就好像是在说:“爸爸,那不是真的。”从马修看着我的眼神当中,我知道他已经感觉到了撒谎会破坏我们之间的彼此信赖和亲密关系。对马修来说,“我不能说谎”这个道理有着一定的心理学基础。他从小就被培养起了诚实、守信的态度。任何违背他内在准则的行为偏差都会搅乱他内心的幸福感。

§CHAPTER18培养健康的性别意识

学会如何对待异性,以及如何认识自己的性别特征,这是孩子们自我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养育孩子的内容之一。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更愿意采用“培养健康的性别意识”这种说法,而不愿意称之为“性教育”。在学校里,不论是好是坏,多少都会教授一些性知识;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了性别的榜样。这也就是说,不仅要教育孩子学会“生活中的那些事实”,还应该让他们培养起对待性别的正确态度。为了帮助你的孩子建立起健康的个人性别意识,你需要让他(或她)对自己生理上的变化预先做好准备,同时还要对伴随着这些生理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做好准备。你的孩子需要对健康的男女关系中的性别问题有所认识。

向孩子传授性知识的念头常常让许多父母感到局促不安,他们可能对谈论性问题感到很不自在,对孩子们怎么会想到性问题感到十分担忧。最重要的性知识教育不是通过课堂讲座或者回答问题来进行的,而是要用事例来给孩子作出示范。你当然可以为孩子们讲解一些事实;但是,这样的讲解仍然难以让孩子们建立起正确的性态度。

抚摸是性意识的开端父母们会问这样的问题:“我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向孩子传授性知识呢?”我的回答是:“从出生开始。”在你和孩子之间的大多数相互交流当中,你都会给孩子一些感觉上的信息,而这种信息最早就是抚摸。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你的孩子就会知道你们是不是一个喜欢抚摸的家庭。婴儿在抚摸别人和受到别人抚摸时,会产生良好的感觉。爱抚孩子的小脸、轻揉他的肌肤、专注地和他进行相互的目光凝视,以及将你的宝宝抱在怀里,所有这些都在婴儿幼小的心灵中灌输了这样的态度:身体是令人快乐的、高尚的。抚摸别人以及被别人抚摸都将带来快乐。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父母充满爱抚的依附性养育,孩子就接收到了这样的感官信息——应该轻松愉快地给予别人抚摸、并接受别人的抚摸。孩子懂得了抚摸是人们相互之间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如果父母对孩子被抚摸的需求表示出尊重,那么孩子就会对他自身感到很惬意。这是学会认同自己性别的开端。

差异万岁在过去,妇女们往往在家里照顾孩子,男人们外出工作。而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在养育孩子方面发生了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那就是父亲和母亲共同承担起了对孩子的照料,这个变化的出现并不是因为父母双方要较量一下“谁对孩子照料得更好”,而是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男性和女性在照料孩子方面所具有的差异能使婴儿茁壮地成长(关于这种有益的差异的进一步解释,请参见第六章“父亲的管教者角色”)。父亲和母亲怀抱孩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凝视孩子和抚摸孩子的方式也不一样。宝宝们会轻拍妈妈的胸脯,会摩挲爸爸的胡须。宝宝们对男性的声音和女性的声音也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在宝宝出生后,你就应该尽早地让他知道男性和女性都能够和婴儿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样,小宝宝们就能学会从父母双方那里去获得最好的照料和抚育。

在出生后的头几年里,婴儿会知道妈妈对待他的方式与爸爸的是有所不同的。如果父母双方都对宝宝有着高度的敏感,那么这种差异会使宝宝受益。当然,婴儿最需要的是母亲,但父亲可以是仅次于母亲的最亲近者。如果父亲粗鲁、暴躁、与孩子感情疏远,那么在婴儿幼小的心灵中就留下了所有的男子都是这样的印象。如果宝宝受到了父母双方的关爱,那么他就会认为父母的抚育和体贴是理所当然的。

西尔斯经典链接:性别和自尊

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性别,反映出了他的自尊,同时也影响着他的自尊。自尊程度比较低下往往就会导致不健康的性别意识;而性别意识出了问题又会倒过来降低自尊。女孩子应该为自己是女孩感到高兴,男孩子也应该为自己是男孩而高兴。你要让孩子们知道,你对他们的性别很满意。在童年的时候,孩子们如果对自己的性别感到困惑和不满意,那么他们在长大成人之后就会具有不健康的性别认同,对于得知父母对自己的性别感到失望的孩子来说,情况尤其会是这样。有些绰号可能会微妙地向孩子传达这种失望,对这样的绰号你可千万要加以小心。我们认识一位女士,她一直弄不明白她爸爸在她小时候是否对她是个女孩感到失望,她爸爸老是叫她“假小子”,而叫她的妹妹“小母鸡”。

有差异并不意味着缺少什么正在成长着的两性个体,尤其是男孩子,往往会贬低异性,因为他们会认为异性不能和他们一样来完成某些任务,因而会忽略每个人的技巧是不同的这一事实。这种“谁更好”的冲突通常会在童年的中期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这个阶段,男孩和女孩都只和同性的伙伴们在一起。他们之间的这种竞争是青少年时期的一种自然的自我调整。尽管如此,父母们还是有必要对孩子歧视异性的言论加以关注。一天,我看着一群孩子在校园里奔跑,我评论道:“女孩子们跑起来真是很滑稽。”我们14岁大的女儿马上反驳说:“男孩们跑得也很滑稽。”她的话让我认识到我的评论是一种性别歧视,是片面的、完全不必要的。我向她做了道歉。在学校的体育运动中,男孩子和女孩子有平等的机会,这有助于促进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彼此尊重。在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往往是男孩子们在表演,而女孩们只是在旁边观看和加油。现在,我们看到我们的大女儿担任了拉拉队队长——这是一项需要高度技巧性和竞争性的体育运动,这项运动使她身体强壮,同时又让她学会了团队活动。所有那些年的足球、垒球和体操训练已经使她养成了尽力而为的好习惯。她带领的拉拉队还参加了国家比赛(要知道,许多拉拉队当中都有男孩子的身影)。

应该让孩子们认识到两种不同的性别是同样有价值的,这一点很重要。在正确的意义上,性别上的平等不应该是指两性完全地等同,而是在价值上的平等、在机会上的公平。如果两性完全一样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单调乏味,也持续不了多久。一天,有一对夫妇和他们4岁的孩子来我的诊所进行养育方面的咨询,那位爸爸一直主宰着整个谈话,每当妈妈提出一个想法的时候,他都会去压制她、反驳她。我渐渐地看明白,这个家庭存在着两性之间的权力斗争。那个孩子明显地感到烦乱,并且受到了一种不良性别意识的影响:男人应该贬低女人。父母们应该为孩子做出尊重异性的榜样,在孩子的面前应该相互赞美,并且要告诉孩子们他们拥有多么出色的父亲和母亲,这是十分重要的。对父母双方都珍视和敬重有加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一般都不会去骚扰异性。

强化个性特点比强化性别特征重要父母们鼓励孩子培养起性别差异,这种做法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传统的观点认为不同性别的孩子应该具有与性别相称的行为举止,但是,这种传统观点已经不再流行了。过去,相对于母亲来说,父亲往往会更注重于强化孩子具有性别特点的行为。父亲们会和男孩子一起大吵大闹,和女孩子却会玩一些安静的游戏。他们同女儿玩耍起来会比较温和,这就向女儿表明了大人期望她敏感、文雅。而和儿子一起大吵大闹则会鼓励他具有攻击性。这样的做法忽视了什么呢?不论是女儿还是儿子都没有学会既敏感又刚毅自信,过分地强调性别特征的融合与强调两性泾渭分明的模式化形象一样,都是不健康的,你应该努力地按照孩子的天性来确定和孩子玩耍的方式,而不应该以孩子的性别作为依据。

你应该首先把孩子看做是一个人,其次才看做是某一性别的一员,在这个基础上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线索。如果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对于自己是人类的一员感到满意的话,那么他们就很可能会轻松自在地对待自己的性别。在我的儿科实践中,过去我常常会掉进性别的陷阱中去。在诊所里,我会不自觉地采用热情的划拳游戏来欢迎小男孩;而对于小女孩,却会用和蔼可亲的拥抱来迎接她。现在,我已经认识到更妥当的办法是从孩子的身上去发现线索,以此来随机应变地确定对一个孩子来说,到底是要用划拳游戏还是用拥抱来表示欢迎更为合适。从我自己的孩子们那里以及我的那些小病人那里,我懂得了有必要在男孩子的身上培养起敏感的行为,同时,无论是对于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又都应该鼓励他们培养起刚毅、自信的品质。两种不同的性别都表现出温柔的一面,同时又都表现出坚毅的一面,这是取得两性间均衡、和谐的一种好办法。

培养健康的性别认同

到了2岁半,孩子们会逐渐地觉察到性别之间的差异,他们开始辨别“女孩”和“男孩”。他们开始懂得女孩子们的头发留得比较长,有时候会穿上连衣裙;而男孩子们的头发留得比较短,并且常常穿着短裤。他们注意到他们的**看起来是不一样的,而且他们“尿尿”的方式也不一样(4岁大的哥哥们已经知道这么去嘲笑小妹妹:“我有小,可你没有。”)。你正确地引导他们去对待这种外部**的差别,将有助于消除他们关于“谁的更好”的疑问。你可以对他们说:“女孩有,而男孩有。”在这个问题上对孩子们进行比较理性的教育,能使男孩和女孩都对自己的性别感到满意。

从出生开始,男孩们总体来说比女孩们更具有攻击性、更粗野,对肢体运动有着比对于人际交流更大的兴趣。我想,性别上的行为差异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男孩子对那些自古以来就是男性从事的活动(比如驾驶车辆、格斗)十分的痴迷,有些女孩子则痴迷于那些自古以来就是女性所从事的活动(比如玩洋娃娃、做饭)。而大多数的孩子表现出的是十分个性化的爱好,性别取向不明显。在玩扮家家时,男孩们的想象力完全能够与女孩们的想象力相媲美,而在闹着玩的冒险游戏中,女孩子们也会像男孩子们一样乱吵乱闹。在穿着方面,女孩子们具有更多有趣的选择,正是从这一点上,父母可以看出孩子完全不同于妈妈为她做出的榜样的个人风格。妈妈总是穿牛仔裤,而女儿却坚持只穿连衣裙,让妈妈感到吃惊;妈妈喜欢穿连衣裙,而女儿却对连衣裙唯恐避之不及、怎么都不肯穿,即使是在只不过3岁的年纪。当然,这种对妈妈的穿着习惯的逆反既与她是否能够接连几个小时别出心裁地玩洋娃娃无关,也不取决于她是否像男孩子那样喜欢一天到晚爬上爬下地做一些危险动作。此外,性别上的行为差异还有赖于父母允许孩子做什么样的活动。一个6岁大的男孩和他的小朋友在打架,他的奶奶在一旁建议说:“让他们去好了。男孩就是这样的。”而妈妈并不同意这种说法,她的想法是:“我可不愿意我的孩子由于是个男性而成长为一个粗野的坏小子。”

西尔斯经典语录

最重要的性知识教育不是通过课堂讲座或者回答问题来进行的,而是要用事例来给孩子作出示范。

父母们应该为孩子做出尊重异性的榜样,在孩子的面前应该相互赞美,并且要告诉孩子们他们拥有多么出色的父亲和母亲,这是十分重要的。

为孩子树立健康的性别榜样

如果孩子们在家里拥有健康的性别榜样,那么他们就能够培养起健康的性别认同。你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以下的态度,为孩子们做出榜样:

·妈妈和爸爸都是关爱孩子的照料者。

·妈妈和爸爸都是公正的管教者。

·爸爸和妈妈之间互相尊重。

爸爸和妈妈都流露出喜欢他们各自的性别以及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有一位新手爸爸,他对自己小时候没能和父亲有足够的时间待在一起而感到伤心,他向我们透露说:“他很少拥抱我们。我对他的全部记忆就是看着他背影匆匆地提着公文包去上班。”有些父亲从事的工作确实有着比较高的紧迫性,因而使他们十分忙碌。然而,如果这样的父亲从自己的工作中能够获得乐趣的话,那么他会让孩子们知道他对自己“为了生计”所做的一切感到很满意,而且他很会愉快地度过在家里仅有的那些时光。如果妈妈对爸爸的工作不是牢骚满腹的话,孩子们往往也不会对爸爸的工作心怀不满。母亲越是觉得被遗弃了、越是对事事都得不到丈夫的帮助感到愤恨,那么孩子们也就越有可能有同样的感受。如果能看到父母双方都对他们的工作感到满意,并且又都认为“家庭”比工作更为重要,那么孩子们能从中受益匪浅。在工作方面存在着一个让人十分痛心的危险,那就是有时候爸爸与妈妈比较起来,被认为是更重要、更有价值,因为他的价值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而如果妈妈选择待在家里照料孩子的话,那么她的工作是“什么都得不到的”。受到这种肤浅的观念的诱惑,妇女们往往会违背自己内心的愿望,而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上去。

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2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3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第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3)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3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8)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2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6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7)第3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2)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3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4)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6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7)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4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7)第3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4)第6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5)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4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5)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1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5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2)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1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7)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3)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5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7)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3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58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9)第2章 序二 一位父亲的发现之旅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68章 结束语:养育计划的一个范例第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5)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6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3)第3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8)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5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2)第4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5)第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4)第3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5)第2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1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4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7)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5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7)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4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第6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4)第4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7)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59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0)第4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