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上)

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

“大将军,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朕认为朝廷当今确是要严明执法,惩治不法官吏和豪强。”宣帝早年生活在民间,十分清楚老百姓对官员贪腐的切齿痛恨,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散朝后,他留下霍光说道。

“皇上英明。”霍光也很清楚这种现象,也很懂得这个道理,可一直没有精力来重点抓好吏治。他拱手说,“老臣接受孝武皇帝遗托辅政时,可以说面临的是危机重重,百废待举,朝廷上层内讧争斗、国内数处暴动叛乱、边境匈奴时而侵犯,我的主要精力只能用在休息安民、平乱维稳、固边卫国上。现在皇上提出要从严治吏,老臣认为已经到了应该抓可以抓的时候了,我完全赞同。”

霍光的言下之意是,吏治出现严重问题,不是我放纵造成的,我不是不想抓,是内忧外患使我腾不出手来抓。

宣帝见霍光赞同自己的动议,就与霍光商量了狠抓吏治的具体招数。

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春正月,朝廷派出使者持朝廷符节到各郡各封国,诏令晓谕二千石级别的官员要谨慎理政,用自己的道德风范感化老百姓。这叫做先“打招呼”。

接着,就是查案办案。一年内,一些腐化贪污的官员都相继被查出诛杀。

随着反腐的深入,朝廷高官、封为阳城侯不久的大司农田延年被人举报,揭发他在修建昭帝陵墓中有贪污行为。

“啊!这怎么处理呢?”宣帝和霍光接到举报后,又惊又怒。

昭帝年轻急亡,他被葬于抢工建成的地下墓室后,陵墓还在继续修建之中。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春正月,朝廷招募郡国吏民资产在一百万以上的人迁移到昭帝墓地平陵居住。作为昭帝的继承人,为了表示自己孝忠、减少朝廷开支,宣帝拿出自己的私钱水衡钱来为昭帝修建平陵,为迁移到此地的百姓兴造住房,也就是“安居工程”。西汉皇室储藏的钱,都由水衡都尉和水衡丞掌管、铸造,故称水衡钱。

当今皇帝的私钱都拿出来了进行建设,你田延年身为朝中主管财经的重臣,还在修建之中以权贪污,又怎么不怒?

田延年又系霍光的多年幕僚门客,一直才能业绩过人,特别是在废黜刘贺尊立宣帝上作用非凡,“以决疑定策”封为阳城侯,发生了贪污犯罪,又怎么不惊?

宣帝想了想,就主动向霍光提出,田延年贪污一案,既不交御史府也不交廷尉府,先由丞相府审理,意思就是不走纪检法律系统,只在政务部门内部调查,视情况变通处理。

霍光心里很急。过了几天,霍光召来丞相蔡义询问审理情况。

“蔡大人,究竟是谁告发田延年大人啊?”霍光待搀扶丞相蔡义的两个属官退出后,关上门问道。

“唉,是茂陵两个很有钱的商人焦氏、贾氏。”蔡义摇头回道。

“这两个人我知道。”霍光记得,这两个人曾通过管家冯子都来为子女出钱买官,被自己拒绝。

“他俩为什么要告发田延年大人?”霍光接着问道。

“事情是这样的,孝昭皇帝驾崩后,这焦氏、贾氏认为赚钱的机会来了,便立即以数千万钱为本,购买积贮木炭、苇草等下葬用的物资,以待朝廷高价购买。等到为孝昭皇帝办理丧事时,这些物资在市上根本就买不到,经办官员找到这焦氏贾氏,喊价很高,只好请示主管财经的田大人如何办理。田延年大人听后,十分气愤,便上奏说商人在皇帝年轻病逝后,不但没有一个臣民应有的悲伤,反而利用国丧预先收贮下葬用的物资,准备等到朝廷急需时获取暴利,这不是一个遵纪守法正当经营的商人所应该做的事,请求给予没收处理。”

“对,这是我签批的,对这两个唯利是图的不法商人就应该坚决打击。”霍光拍着案几说道。

蔡义乘霍光说话的机会,喘了喘气说:“这两个家伙偷鸡不成反而蚀把米,一下就损失大了,都十分怨恨田延年大人,就花钱找人查找田延年大人的问题。”

“哦。”

“大将军您应该记得,当时在民间租用了三万辆牛车,从渭河滩拉沙,赶紧构筑孝昭皇帝地下墓室。”

“老夫记得,那是赵广汉大人负责这事的啊!”

“租用车辆、组织运输是赵广汉大人负责,但最后费用给付是田延年大人负责的啊!”蔡义叹了口气说,“从渭河到桥下运沙送往陵地,定的一辆车的租金一千钱,田延年大人上报时却虚报增值为每辆二千钱,总共六千万钱,他贪污了其中的一半。”

“啊!”霍光听后大吃一惊,沉吟一会问道:“蔡大人将如何办理?”

“田延年大人趁主持先帝驾崩国葬公事之机贪污三千万钱,罪属大逆不道。可丞相府没有审判之权,案情查明之后,只能移交廷尉府。”蔡义停了停说,“皇上把此事先交给老臣受理,我揣摩皇上是看在田延年大人曾是大将军的幕僚门臣,又是功绩显著的朝中大臣,还是想从轻处理。”

“对,蔡大人说的很对。”霍光高兴地看着蔡义说道。

蔡义走后,霍光决定出面为田延年疏通,认为田延年只能从态度上找出路,连忙秘密召来田延年,打算进一步问清事由,叫他进宫去当面向宣帝认罪退钱,以求宽大处理。

田延年是个倔犟孤傲之人,见霍光询问他是否用权贪污,便没有丝毫犹豫,一口否认道:“我本出于大将军门下,蒙受您的大恩才得到现在的爵号官位,下官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你真没有做这样的事?”霍光两眼紧盯着田延年问道。

“真的没有。”田延年仍是否认。

“田大人,你若有此事,那就现在进宫去当面向皇上认罪退钱,请求宽大处理。

你若真的没有此事,那你就应该到丞相府赶快澄清事实,朝廷将深入追究,查清真相,据实论处,还你一个清白,追究诬告之人。”

“多谢大将军关怀下官。”田延年含泪拱手,跪谢霍光。可他出了大将军府门,没有去丞相府澄清事实真相,也没有进宫向宣帝坦白认罪,而是直接回家了。

过了几天,丞相府只好把受理情况移交给御史府。

御史大夫田广明接过案宗一看,知道了全部案情。他认为此事肯定真实,也知道宣帝和霍光的心思,为保护田延年,就对太仆杜延年说:“按照《春秋》一书的大义,可以用功劳掩盖过失。当初在废掉昌邑王刘贺时,若不是田延年大人站出来勇于直言,则大事不能成功。”

“确实是这样。”杜延年点头赞同。

“我看了全部案情,田延年大人上报租金时虚报增值总共为六千万钱,他实支给了出租人所在的县里三千万钱,另三千万钱现在可以就说县官全部收到后拿出钱请求他收下的,也可以就当作是他自己向朝廷乞求赐给他三千万钱,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希望杜大人将我这番愚蠢之言禀告大将军。”田广明知道杜延年是霍光多年的幕僚门臣,就直接说出他的设计。

“田大人好主意!”杜延年一听,伸出拇指称赞。他觉得田广明的想法很好,就连忙去大将军府将这些话禀告给霍光。

霍光听杜延年讲完,感慨说:“田广明大人说的是啊,田延年大人真确实是勇士!当初在决定大事时,多亏他挺身而出,他的举动一下震动整个朝廷。”

“微臣至今记忆犹新。”杜延年说道。

“当时的情景,使我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霍光随之抬手按在自己的胸前继续说:“感谢田广明大人为田延年大人辩白,但田延年失去了自救的机会,依照朝廷的通规,应该将他送到监狱去,由公众来议决他。”

“大将军一贯是按规办事啊。”杜延年不由赞道。

“我不这样做不行啊!”霍光苦笑一下,捋着胡须说,“请你代我向田广明大人道歉,让他明白告诉田延年大人,自己主动到监狱去,老夫相信他会得到公平的裁决。”

田广明听到杜延年转达霍光的意见后,深为佩服霍光的稳慎老练,连声叫好,就派人到田延年家里说了上述情况。

性格偏激的田延年还是不愿按照霍光说的办,不肯主动到监狱去,就对田广明派去的人说:“多谢大将军、田广明田大人宽恕我,出来为我开脱。但我有什么脸面进入牢狱,让官民众人当面指点耻笑我,让狱卒囚犯在我的背后唾骂呢!”

田延年在田广明派去的人走后,一个人走出家门,来到大司农官衙旁边的屋子里,紧闭房门,拽开半边衣服,拿着刀剑在室内来回走动。他自此将自己封闭于室内,外人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既然田延年自己不愿主动认罪自首,过了几天,丞相蔡义下了逮捕令,派丞相府主管监察的官员召唤田延年到廷尉府去受审。

这时,封闭、孤独、紧张、悔恨、烦躁、绝望,使田延年的精神已经进入了极不正常状态。他在紧闭的屋子里听见外边逮捕人的鼓声越来越大,越来越近,心想:“当年飞将军李广因迷失道路未能及时参战,不愿受那些刀笔吏的质问污辱而拔刀自刎了。我田延年一堂堂朝廷高官、阳城侯,怎么能被刑卒抓捕送审!我生是轰轰烈烈,死也要不同凡响。死算得了什么?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想到此处,田延年“哈哈”大笑一声,抽出刀剑朝脖子一抹,顿时一股鲜血迸射而出,他随之仰面倒地,睁目而亡。

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春,大司农、阳城侯田延年因贪污罪自杀,他的爵位取消,封地收回。

霍光在朝中一个重要有力的胳膊断了。

田延年因贪污罪自杀,谁来担任主管财经的大司农一职呢?宣帝想到了一个人,宣帝估计他想到的这个人会遭到霍光的坚决反对,便决定自己主动来找霍光事先沟通一下。

“皇上驾到!”门外传到黄门尖尖的声音。

霍光一听,赶忙起身离案准备迎接。

霍光正欲弯腰跪迎,宣帝已经大步迈入室内,上前伸出双手拉住霍光说道:“大将军免礼。”宣帝扶着霍光边向坐榻走去边说:“朕叫侍从们不要惊扰大将军,可他们说是您定下的规矩,一定要及时禀报,不然就要责怪他们。”

“这是臣下应有的迎接之礼。”霍光回道。

“大将军太拘礼了。”宣帝边坐边说。

君臣入座之后,霍光随即问道:“皇上找老臣,是要交办什么事情?”

“大司农自杀,令朕感到惋惜,朕本来是想……”宣帝没有正面回答霍光的问话,先提起田延年这个事情。

“谁叫他利用职权造假贪污呢!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霍光没等宣帝话说完就说道,“以前他在我身边做幕僚时,确实是个正直廉洁之士,这地位一高、权力一大,怎么就贪腐起来了呢?”霍光痛苦地摇着头。

“大将军您不必为他的死痛苦,这全是他位高权重之后不能自律所致,也是他执迷不悟,不体谅我和您的良苦用心。”宣帝边说边想:看来霍光不是硬要包庇田延年。

“皇上是为大司农的人选来找老臣的吧?”霍光这时猜想到了宣帝来此的目的,抬头问道。。

“大将军说的对,朕来找您正是要商议此事。”宣帝停了停问道:“大将军有合适人选吗?”

“没有。想必皇上已经考虑好了,不知是哪个?”霍光马上想到,宣帝肯定想

好了人,而且估计我会反对这个人,所以这才来我这里沟通。

宣帝看到已经到了明说的时候了,就问道:“大将军,您看河南郡太守魏相如何啊?”

霍光一听,马上就想到,这宣帝征召曾被自己送往牢狱的魏相入朝担任大司农,这也是他在朝中重臣近臣中“掺沙子”的动作。此时他想到自己已经越来越衰老了,迟早是要归政于宣帝,还在意他这些“小动作”干什么;何况,魏相也确实才能过人,正是朝廷所需之人。想到这里,便说道:“皇上,这魏相先后任茂陵令、扬州刺史、谏大夫、河南郡太守等职,他为人严毅,刚正不阿,治理有方,深得民心,特别经过一次牢狱之灾后,倔强执拗的性格也得到调改,老臣没有意见。”

宣帝听霍光这么一说,完全是喜出望外,喜上眉梢,忙拱手说道:“大将军无愧为我大汉三朝元老,对臣官们那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啊!”

“皇上过奖了。”霍光拱手还礼。

由于霍光投了赞成票,宣帝便征召魏相由河南郡太守进入朝廷,担任了大司农职务。

兴奋之后,宣帝乘兴转到另一个话题,也是通过田延年这件事引起他连日思考的一个问题。

“大将军,朕从田延年这件事上想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朝廷官员,特别是郡县地方官员,仅靠御史、刺史,那是解决不了对他们的监督管理的。如果只能通过官员得罪伤害过的仇人来检举揭发,那是极不可靠又十分有害的。”宣帝忧虑说道。

“是啊!老臣也是这样认为。”霍光点头说道,“这样下去,官员们就会害怕被人报复而不敢严格治理了。”

“不能让官员因此不敢担当不敢作为,朝廷要想出个办法出来才行啊!”宣帝自语般说着,他转向霍光问道:“大将军在朝廷主政多年,您能为朕提出个好的办法吧?”

“皇上,老臣最近听说了一个方法,我感觉很好。”霍光听到宣帝问话,短暂沉默了一下,突然兴奋说道。

“什么方法?”宣帝急切问道。

“这个方法是赵广汉大人发明的。”

“大将军快说说。”赵广汉在宣帝头脑中印象很深,一听是赵广汉发明的,心想一定是个好办法。

汉代的郡国介于中央与县之间,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郡守国相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郡守国相的优劣好坏,不仅关系到一方的安宁与否,也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

宣帝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即位后不久,就开始注重调整选用郡守国相官员。他对废黜汉废帝刘贺、拥立自己即位的有功人员进行论功行赏后,就与霍光商量,把赐关内侯爵位的守京兆尹赵广汉提升为颍川郡太守。

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设置,因境内有颍水而得名。西汉高祖五年,高祖封韩王信到此,故改称韩国。次年,韩王信转封太原郡,恢复颍川郡之名。颍水郡大致在今河南省范围内,在历史上一直是大郡,管辖20县,自设立以后一直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

此时的颍川郡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一位政绩优良、作风凌厉的官员前去治理整顿,赵广汉治理京兆尹表明他无疑是一位合适的人选;而且赵广汉曾做过颍水郡治所阳翟的县令,对那里的情况也很熟悉。

赵广汉调到颍川郡太守任上,立即着手调查研究,果然发现不少问题:豪族大姓互通婚姻,势力交结庞大;官员也有与地方上富豪结为朋党,结党营私成风,社会乌烟瘴气。恶名昭著的原氏、褚氏两大家族更是结为姻亲,蓄养门客,形成一霸,横行乡里,胡作非为,无人能治,平民百姓敢怒不敢言。

西汉的这些豪门大族在汉武帝时代已出现,他们通过大量兼并土地来使家族得以发展,而这些地方势力的扩张已经影响到国家的兵役和税赋。

“皇上,赵广汉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几个月时间,围绕除恶打黑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霍光高兴向宣帝介绍着。

“不错!朕也听说了。”宣帝回道。

“他到颍川的几个月内,收到百姓举报信,经过明察暗访,搞清了本郡豪门大族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掌握了颍川原氏、褚氏两大家族蓄养门客欺压百姓的罪行。擒贼先擒王,他采取非常措施把原氏、褚氏两大家族中作恶的头领抓了起来。原、褚两家便四处托人,给赵广汉送来名贵的玉镯、珍珠、马蹄金为恶人求情,但都被赵广汉严词拒绝,他公布了他们行凶行盗、为害一方的罪状后,立即依法斩首。不畏强暴,诛杀原、褚首恶,震惊全郡。”

“好!”宣帝抚掌说。

“皇上,”霍光继续介绍,“赵广汉大人在办理原、褚大案的同时,也在着手准备解决富豪、官吏拉帮结派的问题。这些人利用自己的影响,互立山头,广养门客,各自形成了一股势力,既互相倾轧,又联手对抗,败坏风气,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他是如何解决的?”宣帝身子倾着问道。

“这正是老臣要向皇上报告的。”霍光接着讲道,“他在调查办案时发现土豪劣绅、地痞无赖结党营私、独霸一方,被欺压的老百姓却不敢公开来官衙告发。他受到存钱罐的启发,令窑工烧制出形状如瓶的陶器,名曰“缿筒”,瓶口很小,有小口投放简牍,可入而不可出,上写“受吏民投书”,挂在官衙门侧,专门接受告发的信件,这样就方便了知情者的检举揭发。发现有人暗中投入了举报简牍,便用铁条钩出或将“缿筒”砸碎后阅看处理。

“好!”宣帝情不自禁地拍着案几说。

这些“缿筒”类似现代的保密信筒,可以说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就是赵广汉发明的。有了这些举报箱,官吏和群众纷纷写信告密。收到告发信以后,赵广汉根据线索,一经核实便依法治罪。

“皇上,他还有一狠招也算是‘阴招’吧。”霍光笑着说。

“哪是?”

“他同时故意隐去揭发者的姓名,对外说成是某某豪门大姓子弟所告发,引发他们的内讧。自此后,强宗大族内部果然出现分裂,逐渐成为冤家对头,一时奸党散落。”

赵广汉此招确实厉害。这些“缿筒”类似现代举报箱的设置,扩大了信息来源,社会上各种消息都能很快传到他耳朵里,一些不法分子因此再不敢顶风作案。因为一旦作案,赵广汉很快就能掌握,把他们迅速抓获。经过赵广汉大刀阔斧整治,社会风气大大好转,颍川的面貌终于在短期内发生了根本性改观。

“好,好啊!”宣帝兴奋地起身说道,“他这招阴是阴了点,对付恶人就不管这些了。”

“皇上不是问老臣有什么办法吗?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好方法,老臣建议皇上诏令在全国推广实行。”霍光随即离席说道。

“大将军所言极是,一定要在全国推广实行。”宣帝立即表态赞同。

此后,赵广汉发明的“缿筒”举报箱在汉朝京城及各地设置,用于监督各级官吏和富族豪强,并且还传承流行于后世。

第十六章 维稳安民第七章 秘密跟踪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八章 丧侄失子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下)第二十章 内强外硬 (上)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下)第六章 回家暗访第十五章 秉规拒私第六章 回家暗访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二章 出塞参战上篇:勤慎精干的贴身谋臣 第一章 相见入京第十七章 和亲索人第三章 入宫侍帝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十七章 和亲索人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上)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上)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上)上篇:勤慎精干的贴身谋臣 第一章 相见入京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二十三章 断然废帝(下)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上)中篇:承前启后的主政辅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十七章 和亲索人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十二章 接受终托第六章 回家暗访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下)第十九章(上) 重构朝局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下)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上)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三章 断然废帝(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第八章 丧侄失子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上)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二十章 内强外硬 (下)第九章 奉旨建宫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三章 入宫侍帝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下)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上)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下篇:果敢废立的铁腕强臣第十二章 接受终托第十二章 接受终托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上)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十九章(上) 重构朝局第七章 秘密跟踪第二十章 内强外硬 (下)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上)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下)第十六章 维稳安民第二十三章 断然废帝(下)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十九章(上) 重构朝局第十九章(上) 重构朝局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下)第十二章 接受终托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第二十三章 断然废帝(下)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上)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