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伟大的全才B

杜预生活的时代,历法并不像现在这么准确,但是在全凭肉眼看星星的时代,误差就算够小的了。杜预那时候没有天文望远镜和宇宙飞船,古人推算季节变化和天数变化主要依靠一种叫日晷(鬼)仪的东西。这日晷仪说白了就是在太阳地下放一个大盘子,在盘子上立个棍儿,然后根据棍子的影子在盘子上的变化来分析季节和日期。杜预发现了当时通行的历法和日晷仪上显示的日期有偏差,经过繁琐的计算,纠正了其中的错误,修订出二元乾度历,经过反复验证,终于获得了官方的认同,在全国推行。

278年,河南、山东连降暴雨,西晋王朝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司马炎下诏,命令大臣们赶快想出救灾计划。这时候,杜预站了出来,先后两次上书系统的说明了自己的计划。这两篇文章后来被收录在《晋书食货志》里,是我们这些后人研究西晋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材料。

由于杜预早已对当时的灾情作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所以他对灾情原因的分析十分到位,提出的救灾办法也十分符合实际情况。他指出,当时粗放的耕作方式和蓄水设施的年久失修是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根本原因。蓄水设施因为总是决堤,弄的良田被淹、陆地泥泞、植物大批死亡,老百姓总是生活在沼泽里。而且,可是现在正当水灾,年久失修的蓄水池反而成了一个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溃掉,解决的办法只能是破坏掉老旧的蓄水池,放掉里面的水,让水自然流走,但是那些还比较新的和结实的蓄水池就仍然应该使用;之前因为蓄水池崩溃留下的死水潭,应该马上疏通到河道里头,保障水流的通畅。

杜预还建议,把政府里不耕地的种牛租借给灾民使用。在信里,杜预还对西晋政府的办事效率表示忧虑、他谴责某些部门、个别官吏只从自身利害出发,不干事只干人,遇事就互相扯皮,使一些地区的救灾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呼吁司马炎对救灾一定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以上的几件事,只是杜预做出的贡献和提议的很少一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继续列举,这里还有几件关于杜预的几则趣闻,有的无法证实,只是和大伙儿讲讲,让杜预在我们心里的形象更加丰满。

杜预本人呢,几乎没有什么武艺,他连骑马都不会,射箭的技术也特别糟糕,所以可以推断出他连羊祜那两下子都没有,绝对是个带兵的书生。但是每次有军事活动,司马炎都会想起杜预这个姑父,基本上每次都召他出谋划策。

杜预爱读书,尤其特别喜欢读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写的《左传》,只要一闲下来,他就钻研《左传》,后来还根据各种书籍给《左传》专门做了注解,书名就叫《春秋左氏传集解》,一直到三百年之后,《隋志》和《唐志》还都保留着三十卷的内容。之后,杜预又总结了历代《春秋》学者的注解,写出了一部当时春秋学派的总结性巨著《释例》,《隋志》和《唐志》也都保留着15卷。除此之外,杜预还写过一本叫《女记赞》的书,里面记载的全是一些符合儒家道德规范女性的感人事迹,到《隋志》写出来的时候,这本书还有十卷的内容。

杜预写书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是大白话,不像当时很多才子们写的书文字特别深奥华丽。所以,人们就不太爱看,觉得杜预写的书没水平,唯独秘书监(中央图书馆馆长)挚虞对杜预的书有极高的评价。他说,左丘明当年为《春秋》做注解,结果《左传》单独流传后世,杜预的《释例》本来是为《左传》做注解,他所记录的东西早已经超过《左传》,所以他的书也会流芳百世。

司马炎的女婿王济特别喜欢好马,和峤特别喜欢赚钱,杜预就给他们两个人起了个外号:马癖和钱癖,意思就是他们就像上瘾一样喜欢马和钱。司马炎听到这件事,就开玩笑的问杜预,你给人家起外号,那你自己对什么上瘾啊?杜预就笑着说,我对《左传》这本书有瘾,于是别人就给杜预起了个绰号叫左传癖。

我们要说,杜预是个特别实干的人,而且是个高科技实干人才,他做实事的能力可是比羊祜强不少,就是在整个西晋都是数一数二的。当时很多的士族官员,因为信奉玄学,都是眼高手低,非常鄙视实干,而杜预只要是处理公事,一定细致入微,制定工作制度,一定反复考察然后施行,有人暗地里笑话杜预过于琐碎,杜预听到这话以后笑笑说:“大禹后稷当年治水,是希望拯救万民,我做的和他们也差不多啊!”从这话看来,杜预是怀着一颗救世的心来做官做事,他的理想,是寄托在一个国家的兴旺和全国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这种境界,也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

和羊祜一样,《晋书》里面也讲了一则关于杜预神秘出身的故事。故事说,杜预到了襄阳以后,有一次和将领们集会,结果喝酒喝多了,进了屋子里面躺着的时候,就难受的吐了起来。屋外的人一听杜预估计是吐了,就往屋里偷看,这一看不要紧,只见屋里面的那个根本就不是杜预,而是一条大蛇,把偷看的人吓的屁滚尿流。在古时候人的眼里,蛇就是龙的最亲密跟班,皇帝是真龙天子,杜预就是无双大蛇。这则八卦讲的就是这么一个观点:杜预是天之骄子,他不是一般人,凡夫俗子是无法比拟的。

但是,通过他和老冤家石鉴的你死我活、以及行贿等等事迹我们又会发现,杜预是个性情中人,他不像羊祜那样,几乎是以圣人的要求去做人做事。杜预在地方上镇守的时候,常常给在首都的权贵们、就是像贾充之类的红人儿们送大礼,有人觉得这和杜预名将的风采不太相符,就问杜预为什么送礼,杜预说:“我哪是为了得什么好处,只不过是为了不遭这些人的陷害罢了。”这件事非常典型,从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杜预有小心眼、也有坏心眼、也有贼心眼,他拍皇帝的马屁,他拍权贵的马屁,他比羊祜活得要真实,活得更像一个凡人。但是从骨子里来说,杜预和羊祜一样,是绝对的正面人物,因为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是主要的,他们是迎合并且加快历史进程的骄子,是西晋的精华所在。

羊祜先后几次给司马炎上书,也只有杜预、张华等少数人坚定的支持着他。史书上没有杜预和羊祜一起喝酒聊天的记载,可以说,最起码他们的私交不是那么紧密。但是,在灭吴方面,他们却能够保持高度一致,应该说,这是英雄所见略同、英雄惺惺相惜。所以,杜预和羊祜一样一样有对全国统一无限的企盼,一样有灭吴的决心和信心,一样有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让杜预像羊祜一样,开始将灭吴大业作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和理想。

3、千年西北血泪史B3 、新新人类阮咸1、德才兼备的帅哥A2 、最后的平民一品A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2 、最后的平民一品C2 、以德服人B5、清谈误国3 、西晋官职大展出C4、夫妻双进鬼门关3、自掘坟墓C1 、伪善系统的崩溃2、艰难幸运高官路A4、孙皓投降A2、在乱世中崛起A4、去留之争C1 、天命和正统2 、司马炎的禅让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B5、清谈误国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1、千年鲜卑人B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2 、司马炎的禅让5、西北守护神A1、嵇康之死B1、导火索——封王归国A1、西晋王朝法律文化的结晶——泰始律3、永远的遗憾B4、高平陵政变C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B5 、痛苦的思念者——向秀2 、最后的平民一品A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1、导火索——封王归国A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A1、嵇康之死A4、孙皓投降A4、去留之争E5、贾南风的政变C4、去留之争E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A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A1、德才兼备的帅哥A2 、司马炎的禅让3、伟大的全才B3、绝代谋臣之路A6、接过爸爸的旗帜3、永远的遗憾B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B3、伟大的全才A1、遥远的过去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A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A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C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B3、绝代谋臣之路B2、在乱世中崛起A5、流放C1、导火索——封王归国C1、嵇康之死C2 、司马炎的禅让3、钟会邓艾之乱C5 、搞定老爸和他的亲信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A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B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B5、清谈误国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A5、贾南风的政变C2、在乱世中崛起B2、艰难幸运高官路B4、含恨而死C5、举国欢庆B3、贾充的谢幕B6、 失败的道德改革5、西北守护神B5、西北守护神B4、高平陵政变B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B3 、决裂4、高平陵政变B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B1、千年鲜卑人A3 、空有其名的国学宗师5、贾南风的政变B6 、司马懿的悲剧3、王濬!前进!B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6、计划外的辅政大臣2、司马师的大屠杀B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