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西晋官职大展出B

西晋的官职,也像中正评定级别一样,一共有九个等级,一品最高,九品最低,这个制度,出自司马昭灭蜀以后制定的《魏官品》,西晋建立之后,很自然的就成了《晋官品》,后者只是小有改动罢了,所以在下面介绍官品的时候,我们就不特意区分某个官职的官品,到底是《魏官品》还是《晋官品》规定的,只有有确凿证据证明两个《官品》中的同一个官职不一样的时候,我们才特别指出。

官品的设立,在中国官员制度上是个划时代的创举,因为在两汉时代,官职的等级是以俸禄来定的,俸禄就是粮食,单位是石(担),两汉时代的一石,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3.5公斤,直到司马昭官分九品以后,中国的官员制度才变成了以品级分等级,并且一直到清朝末年,官员等级都是九品,就是有的朝代再细分,也是在九品的框架之内了。

三公的俸禄当然最高、然后就是九卿、太守、县令等等等等,但是,到了司马昭灭蜀以后,由于三公九卿制度早已经瓦解,仅仅靠俸禄,已经区别不出来官职高低了。比如说,那个时候尚书令的俸禄是一千石,可是归尚书令管的九卿的俸禄却是两千石,州刺史的俸禄是六百石,而州刺史管理的郡太守的俸禄却有两千石。为了澄清上下级关系,让官职高低有别,官品就应运而生了。

因为司马昭设立官品完全是为了捋清原先非常混乱的上下级关系,但是为了照顾大家的利益和情绪,各个官员原有的俸禄,绝大多数都被保留了下来,所以,官品和俸禄不一定是一致的,官品高的,俸禄不一定高,俸禄高的,官品不一定高。

一品在当时被人们尊称为“公”,但是和公爵里面的公,意义是不一样的。一品大臣是最为荣耀的官职,分别是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太尉、大将军、司徒、司空,待遇最高、名声也最好,人人羡慕,被人们合称为“八公”,也就是最尊贵的八个一品大臣。

需要知道的是,八公之间也是有高低的,太宰、太傅、太保被合称为“三师”,必须由全国知名、德高望重的正人君子来担任,如果没有合适人选,宁可空缺都不设立,所以他们又被叫做“上三公”。而大将军和大司马这两个官职,从东汉时代开始,就一直是比皇帝还牛的权臣享用的,比如说司马师,他的职位就是大将军,在西晋时代,大司马的地位一直都高于太尉、司徒、司空,而大将军则有很少一段时间比太尉、司徒、司空低,一般情况下都比太尉、司徒、司空高。

西晋正宗的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

西晋的一品大臣只有八位,但是有一种加强性的称号,也可以享受一品的待遇,这就是开府仪同三司。它的意思就是,享受和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一样的待遇,下设机构、派头等等,和三公完全一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某个人可以以自己的名字设立“XXX办公室”。文官里能够享受开府待遇的,只有光禄大夫、左右光禄大夫。

仅次于一品的,自然就是享受二品待遇的官员了。在二品里,有一种待遇叫做特进,它一般是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用来专门给和皇帝十分亲近、但是没有官职的人来担任。有了这个待遇,即使没有官职,也可以照常以特进的身份代理官职,实权一点儿都不受影响。

左光禄大夫和右光禄大夫,授予黄金印章和紫色旌旗的,官品是二品,各种待遇都和特进一样。光禄大夫享受白银印章和青色旌旗待遇,官品是三品,地位比九卿们要高。绝大多数的光禄大夫们是兼职的,而且基本都是用来加给那些退休的高官贵族们的,只是用来提高他们的待遇而已。

无论是一品大臣,还是特进、光禄大夫,这些两品以上的官职或者待遇都只是一种荣誉而已,实际上除了大司徒还负责按照九品中正制评选人才之外,其它这些两品以上的大官儿,如果不另加别的待遇和官职,几乎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什么具体事情都不管,用流行点儿的话说就是“荣誉**、荣誉总理、荣誉国务委员”。

既然三品以上官员不另加待遇都是虚官,基本没有实权,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了,到底哪个官管事儿呢?

我可以告诉您,真正负全责的,是一个享受“录尚书事”待遇的人,意思就是全国所有非军事事务,都必须经过这个人,这个人才是实际上的首辅大臣,也就是通常人们认为的宰相,地位仅次于皇帝。这个“录尚书事”既然不是一个官职,自然也不是常设待遇,享受到这个待遇的人,基本都是曹操、司马昭这样的人物,即使不是这种人物,也是有相当威望和势力的。

在皇帝和享受录尚书事待遇的大臣的领导下,实质上掌权的是官品只有三品的尚书省、中书省和九卿。西晋的尚书省类似于今天的国务院,中书省类似于今天的皇帝办公室,而过去十分尊贵的九卿只沦落成了几个只管监察、祭祀等等非核心国务的部级单位,被统统归到了尚书省管理。

西晋的尚书,基本就是我们现在的国务院,虽然最高长官尚书令也只有三品,可这里是西晋王朝正常时期最有实权的地方。尚书令就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左仆射和右仆射就相当于副总理,再下面就是分管几个曹的几位尚书,从级别上来说,相当于今天的部长,他们的官品,都是三品。

尚书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下设六曹,也就是有六大部长,西晋建立之后,这些曹经常改来改去,司马炎统一全国以后,六个曹分别是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依次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礼宾部、国防部、农业部、军事后勤保障部、民政部,但是这些部门又要高于我们现在的部,因为一个曹的尚书往往兼管着我们现在好几个部的事情。在曹魏帝国,尚书省有一个尚书令、两个仆射、五个尚书,被人们统称为“八座”,到了西晋以后,虽然尚书省尚书以上的官员已经超过了八个,但是人们还是习惯性的称这几个人为“八座”。

各曹尚书们再往下就是左右丞,官品是第六品,他们类似于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主任,左丞负责国务院内部管理、皇家寺庙祭祀、朝廷礼仪制度、批准请假这类事情,右丞负责管理国务院内部的后勤、国家救济、兵器管理等等事情。左右丞下面是各个尚书郎,这些尚书郎的级别只是六品,他们的职权范围,才真正的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部长。在西晋时代,尚书郎的人数总是改来改去,光是大的改变,就有两三次之多,可以说,尚书郎人数频繁改变,十分不利于国家行政工作的分工,当时西晋的开国元勋裴秀,就想要建议司马炎固定各个尚书郎的职责权限,可惜还没有提出建议就死了。

而西晋的九卿,就相当于其它部长了,九卿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和他们的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的官品一样,绝大多数是三品。很多九卿的官职,是从秦朝的时候就已经设立了,他们本来都归丞相管着,但是,随着皇帝不断削弱丞相和三公们的权力,九卿也和丞相三公们一样,渐渐成了摆设。当然,西晋的九卿并不真的只有九个,这只是一种合称而已。西晋所谓的九卿分别是:1.御史中丞,类似于大监察长,官品是第四品。2.秘书监,类似于中央图书馆馆长。3.太常,就是祭祀部长。太常下面有一个机构,叫做国子学或者太学,也就是中央大学,类似于我们大陆的中央党校,我们以后会经常遇到这里面的人给皇帝写信告状。国子学的校长就是国子祭酒,学校里的教授就叫博士,官品是第六品。4.光禄勋和卫尉,分别是名义上的皇宫禁卫军司令和皇城禁卫军司令,不过到了西晋已经基本沦为了挂名的虚职。5.太仆,皇帝仪仗部长。6.廷尉,司法部长。7.大鸿胪,外交部长。8.宗正,皇族事务部长。9.大司农,国家仓库管理部长。10.少府,宫廷总管。11.将作大匠,专项工程总监,它是不常设的,有了工程就设,工程完了就免职。

除了皇帝直属的九卿,还有太后宫的直属三卿和皇后宫直属的大长秋,官品都是三品。太后宫的直属三卿叫卫尉、少府、太仆,和皇帝直属九卿里面的其中三卿的职能、名称一样,但是这三卿的官名前头要加上皇后宫的宫名,皇后宫的大长秋就是皇后宫总管。这些官职都是有太后、皇后的时候才有,没有就撤销。

西晋中书的职责,就是围在皇帝身边办理公务,基本就是个皇帝办公室,它负责宣布皇帝的命令,或者给皇帝将要制定的命令提出建议,制定国家的基本国策。中书的最高长官是中书令,副长官是中书监,他们都是三品,分别类似于现在的正副主任。中书省的一共有四位中书侍郎,官品是第五品,他们相当于皇帝办公室的四个委员,所有给皇帝的奏章,必须经过中书侍郎的审阅,先后交给中书监和中书令决定意见,才能交给皇帝批阅后正式生效。

说完了尚书省(国务院)和中书省(皇帝办公室),我们就要说说皇帝直属顾问类官员。

最高级的皇帝直属顾问类官员,就是侍中(皇帝高级顾问),他们是三品待遇,而且在三品中排位第一。专职的侍中一共四人,兼职的侍中就随皇帝的意思封赏了。在皇帝出巡的时候,只有值主班的侍中才有资格不带佩剑拿着皇帝的玉玺随车陪同,值副班的侍中负责最后一层护卫,其它人等一概都是骑马甚至步行跟着车驾走,可见侍中虽然没有实权,和皇帝可不是一般的亲近,升值空间绝对超大。

侍中往下是散骑常侍(皇帝骑马侍从官),官品也是第三品,也是负责在皇帝出游的时候骑马陪伴在左右,又当生活秘书又当工作秘书。在皇帝上朝的时候,散骑常侍和侍中分开两列伺候,侍中们站在左边,散骑常侍们就站在右边。

散骑常侍再往下就是给事中(皇帝中级顾问),官品是第五品,这个职务和侍中一样,一般来说都是兼职,兼职的还往往都是博士(中央大学教授)这类有文化的人。再往下就是黄门侍郎(皇帝秘书侍从),官品也是第五品,他们的性质和侍中以及给事中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官衔更低一些。

侍中、散骑常侍这一类官员本来没有实权,但是由于和皇帝亲近,在实际上能够左右皇帝的决策,所以后来越来越有地位,而且成为士族子弟标准的跳板官职。这一类官员最终在西晋灭亡以后成为了门下,而侍中最终演变成了门下的正职,散骑常侍最终演变成了副职。

在这些官员之外,还有一种待遇,叫做奏朝请,它是专门给不做官的人预备的待遇。有了这个待遇,没有官职的人也可以参见朝会,见到皇帝。享受这个待遇的人,一般都是退休了的皇族或者皇帝其他的亲戚,还有皇帝老儿的驸马爷。

除了皇帝直属官员以外,作为未来皇帝的太子的直属官员也是非常多的。

太子的直属官员有四种,第一种就是师傅类官员,他们的官品是第三品,这类官员基本全是皇帝器重的大臣来兼任的,不负责什么实际的事情,只是皇帝用来联络自己亲信大臣和继承人感情的一种方法;第二类就是太子的顾问类官员,这类官员官位依次是四名太子中庶子(太子高级顾问)、四名庶子(太子中级顾问),官品都是第五品,四名太子中舍人(太子顾问),官品是第六品,八名太子洗马(太子侍从顾问)、十六名舍人(太子随从),官品是第七品;第三类是后勤类官员,官位最高的就是詹事(太**总管),官品是第三品,率更令(太**警卫部长)、家令(太**后勤部长)、仆(太**仪仗、家族事务部长),官品都是第五品,再下面就是食官令,官品是第七品;第四种就是军事官员,司马炎时代的太**有左卫率、右卫率,也就是太**左右军的司令,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继位,给他的太子司马遹(玉)又增加了前卫率、后卫率,官品都是第五品。

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3、永远的遗憾A5、西北守护神C6 、奢侈阴险的老牌儿重臣5、过于优秀的弟弟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4、去留之争B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6、 失败的道德改革2、司马师的大屠杀A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A1、灭吴战争的迷雾1、嵇康之死B2、三国时代的结束B4、建功立业的封疆大1、遥远的过去4、去留之争B7、贾家党的反击B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C3、自掘坟墓C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4 、欺世盗名的道德楷模B1、导火索——封王归国C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A2 、司马炎的禅让7、贾家党的反击A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B6 、奢侈阴险的老牌儿重臣1、灭吴战争的迷雾1、重任在肩的大伯1、导火索——封王归国A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5、流放B1、千年鲜卑人C2 、最后的平民一品A2、在乱世中崛起B3、伟大的全才B3、伟大的全才B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1 、天命和正统3、王濬!前进!B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A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A4、高平陵政变C4、含恨而死C1、遥远的过去4、去留之争B1 低能儿?幸运儿?4、含恨而死A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A2 、醉酒的阮籍B1、灭吴战争的迷雾1、导火索——封王归国A3、绝代谋臣之路A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B3、伟大的全才A5、盖棺定论——败家的开国皇帝5、举国欢庆B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A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B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C1、嵇康之死B4、含恨而死A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A3、废立大权B4、去留之争B1 、伪善系统的崩溃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1、导火索——封王归国C4、含恨而死C4、含恨而死B2 、最后的平民一品A3、自掘坟墓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B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A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A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A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5、西北守护神B序言5、流放B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B3、贾家党三巨头B3 、西晋官职大展出A2 、最后的平民一品A5、举国欢庆B4、去留之争E6、接过爸爸的旗帜3、绝代谋臣之路B6、因祸得福——和皇帝做亲家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A2 、西晋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