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绝代谋臣之路A

司马防虽然已经远去,但他给司马家族留下了七个儿子,这七个儿子当中,最后终于使司马家族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主角儿的人,是他的二儿子司马懿。

司马懿是在公元179年出生的,5年之后,就爆发了动摇东汉王朝根基的黄巾起义。从此,****统一的局面逐渐瓦解,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愈发激烈。司马懿老家所在的温县是战略要地,是军阀拼命争夺的地方,所以整个的青年时代,在大哥司马朗的保护下,司马懿都和亲戚们闭门谢客、躲避战乱,同时用心学习,他的文化和见识,也就是在这段苦读的日子里逐渐练成的,随着知识的积累,司马懿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健壮而睿智的小伙儿。

据说,年轻时候的司马懿,就很有些忧国忧民的情操,他看到天下大乱,经常为国家和百姓的前途感到忧心忡忡。司马懿的有一个叫杨俊的老乡,是一位名士,当时正担任南阳太守(河南南阳),东汉时代的名士,除了有文化,还特别擅长品评人物,在那个时代,名士对一个人的评价,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仕途。当杨俊第一次见到司马懿的时候,司马懿还没有成年,但他从此就料定眼前的这个小孩儿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还有一位名士,也对司马懿做出过非常高的评价,这个人就是崔琰(演)。崔琰一开始本来是袁绍的人,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开始内斗,因为崔琰名声大大,都想让他加入自己的阵营,崔琰对这对儿兄弟彻底失望,决定两不相帮,最后被袁尚囚禁在邺城。曹操攻占邺城后,自己兼任了冀州刺史,而让崔琰当了冀州刺史别驾(行政总监),等曹操当了丞相以后,又让他当了丞相府的东曹掾(人事总监)。

崔琰这个东曹掾,在曹操已经等同于皇帝的情况下,实际权力就相当于今天的人事部长,曹操政权里所有二千石一下(部级、军级)的高官,都由崔琰负责考核、升降,就是这么一位阅人无数的名士兼高官,在见过司马懿以后,都高度赞赏。有一次,崔琰见到司马朗,就对他说:“你弟弟又聪明又机灵,处事果断、才能杰出,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年纪轻轻就名声显赫的司马懿,自然很快就进入到了极度重视人才的曹操的视野里。公元201年,正是官渡之战的第二年。这个时候,司马懿所在的郡里推荐他当上计掾(中央特派审计员),曹操因为一听说司马懿要任职,就干脆直接派人去招他来自己身边当官。司马懿看出来汉朝已经是名存实亡,而曹操虽然在官渡取得巨大胜利,但毕竟还是前路漫漫,就推辞了曹操的好意,继续在家读书,不肯轻易加入曹操的阵营。

这里还有一个不太靠谱的故事,说曹操派人请司马懿,司马懿就说自己得了风痹了,四肢酸痛,躺在床上起不来。曹操一听心说你平时好好的,我一请你你就风痹啦,就派人假装刺客去刺杀司马懿,可司马懿早就猜到疑心病很大的曹操会来这一招,见到刺客还真就装的根本起不来床的样子。曹操一看司马懿这副德行,也就真的相信了。

шωш⊙ тTk an⊙ co

更精彩的还在后头。

司马懿在家读书的日子非常漫长,到曹操请他出山的时候,他已经是22岁的小伙子了,按照古人那时的惯例,他已经娶了妻子。中国古代的男人可以娶很多女人,但是妻子只有一个,其他的都是妾、丫环,按照今天的逻辑来讲,妻子就是大老婆,其他的就是小老婆了。司马懿的大老婆叫张春华,和司马懿一样,也是河内郡人,不过她的老家在平皋,和温县离得非常近。

据说,司马懿装病骗过曹操以后,戒备就有点儿松了。有一次,司马懿让家里人到院子里晒书,晒着晒着,突然下起暴雨,把好好的书全都淋湿了,司马懿是个爱读书的人,一看这种情况,再也坐不住了,立刻跑出来抢救藏书。因为风痹是一种绝对不能见风着凉的疾病,司马懿这往出一跑,等于就是告诉人家自己没事儿,当时看到他跑出来的,只有身边儿的一个丫环,张春华怕这个丫环把司马懿装病的事情告诉别人,就亲手杀了她,然后自己烧火做饭。司马懿知道自己的老婆这么果断,对她又佩服又害怕,从此反而对她爱不起来了。想想也是,哪个男人有勇气面对一个杀过人的女人呢?

这个故事虽然是不太靠谱,但能够反映真实生活中司马懿的最大性格:坚忍、机智、果断,还有一点点的残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的前夕,曹操再次请司马懿当官,这回让他当的,是文学掾(教育总监)。不过,这一回可不是自愿性质的了,在使者临走的时候,曹操对他说:“要是司马懿敢不来,就把他下大狱”,司马懿寻思着这牢房的待遇,毕竟不如办公室和家里,也就赶紧出山了。

曹操给司马懿的官一开始也并不大,都是像黄门侍郎(皇帝近侍)、议郎(顾问)这样六百石俸禄的官儿,六百石俸禄放到今天,就是副处级别,但是,曹操给司马懿做的这些这种职位,虽然级别低,可都是皇帝的跟班儿,升职空间超大。司马懿刚刚出山,就有这么优厚的待遇,不能不说是曹操特别优待他。后来,司马懿又到曹操的丞相府里,陆续担任了东曹属(副人事总监)、主薄(秘书长)。总之,这个时期的司马懿担任的都是办公室工作,还属于文职人员。不过,他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兼职伺候曹操的二儿子曹丕,这个曹丕,就是日后曹操的继承人、曹魏帝国的第一任皇帝。

公元215年,刘备和孙权因为荆州(湖北湖南)归属问题发生大规模争斗,曹操趁着这个机会,率军征讨盘踞在汉中地区的张鲁,司马懿也随军参战,扮演的仍然是作战参谋之类的角色。在张鲁逃走之后,司马懿找到曹操,向他建议说:“刘备用欺骗的办法,出兵把刘璋的地盘儿给夺了过来,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四川人都不服气。现在他在四川立足未稳,又跑到荆州区和孙权争夺江陵,这个机会决不能错过。现在,我们已经攻占汉中,益州的军民一定惊恐万分,只要我们乘胜追击,刘备一定会土崩瓦解,您就能建立更大的功业。圣人不能违背天时,也不能丧失时机啊!”

司马懿对于当时形势的看法,绝对是一针见血,他所建议的计策,也同样是刘备最害怕发生的情况。事实上,当刘备正在荆州和孙权大打出手的时候,只是听到曹操将要进攻汉中的消息,就立刻和孙权和谈,把荆州的东半边儿交了出去,然后立刻快马加鞭的跑回成都。

遗憾的是,这么利害的一条毒计,久经沙场的曹操居然没有采纳。当曹操听完司马懿的话,只是微笑了一下,说出去那句著名的宣言:“人苦于不知足,已经得到了陇西,还想得到蜀地。”后人们根据曹操的这句话,得出了“得陇望蜀”,专门用来形容那些贪心无度的人。至于曹操不肯继续进攻的原因,后人们归纳了很多种,但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曹操开始越来越加紧建设自己的天下,在这个过程中,他和自己内部亲汉势力的矛盾越来越大,为了大后方,他不能长时间的在外远征;另一条原因更简单,那就是:曹操老了,受不了打仗的苦了,英雄迟暮之所以让人感慨,就是因为不复当年,年老的曹操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铁打的英雄了。

曹操虽然没有听司马懿的计策,但是对他敏锐的战略眼光大为欣赏,对他也更为器重。后来四川形势的发展也像司马懿预料的那样,因为汉中太重要了,如果曹操占着这里,刘备的头上就会永远都悬着一把利剑,最终,他下定决心攻占汉中,在曹操离开汉中不久,就对汉中发动了持续的进攻。最终在四年之后,刘备全面攻击汉中,等到曹操赶去救援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他永远失去了这个进攻成都的桥头堡,等到曹家的军旗再一次插在汉中城头上时,已经是将近半个世纪以后的司马昭时代了。

公元216年,曹操进封魏王,在第二年,他最终确定了曹丕做继承人,也就是魏王太子,而司马懿则被任命为当太子中庶子(太子首席顾问),正式成为辅佐曹操未来继承人的首席谋士。在与曹丕的相处中,司马懿全面的展现了自己的谋略和才华,把曹丕伺候得又舒服又佩服,当时人们把司马懿和另外三个也同时伺候曹丕、最后也都成为高官的陈群、吴质、朱铄并称为“四友”。

在之后的两三年里,司马懿升任了曹操的军司马(军事总监),逐渐接触到了军界。在这段时间中,虽然也发生了合肥之战、居巢之战这些两场大规模的战争,但持续的时间都非常短,都是一两个月就结束了。司马懿敏锐的看出来,曹操攻城略地的劲头儿越来越小,已经很难再有发动统一全国战争的勇气和实力了,就劝他说:“商末周初的箕子谈到治国大计的时候,说过民以食为天。现在全国无所事事也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大概有二十多万,这不是治国的长远之计。虽然总是发生战争,但也应该一边儿种地一边儿防守。”司马懿的看法,非常对曹操的路子,于是,曹操从此致力于务农积粮,曹操政权的国策,也逐渐从军事第一转变为内政第一。

1、嵇康之死A3、千年西北血泪史A3、伟大的全才B3、自掘坟墓C4、魔鬼皇后B4、建功立业的封疆大1、德才兼备的帅哥A5、过于优秀的弟弟B4、高平陵政变A4、建功立业的封疆大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序言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A4、夫妻双进鬼门关1、无人性的孙皓A5、流放B4、孙皓投降A1、嵇康之死C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B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B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A3、自掘坟墓A3 、新新人类阮咸2 、西晋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1、嵇康之死C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C3 、西晋官职大展出B6 、司马懿的悲剧3 、空有其名的国学宗师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C1、千年鲜卑人A1 、天命和正统1、无人性的孙皓B3、贾家党三巨头B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A4、高平陵政变B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A4、含恨而死C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4、含恨而死B1、西晋王朝法律文化的结晶——泰始律3、永远的遗憾B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A2 、西晋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B2、司马师的大屠杀B4、去留之争D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A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2、在乱世中崛起B2 、醉酒的阮籍B5、盖棺定论——败家的开国皇帝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2 、醉酒的阮籍B5、流放B1 低能儿?幸运儿?2 、醉酒的阮籍B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A3 、空有其名的国学宗师3、钟会邓艾之乱B4、去留之争B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B4、孙皓投降A1、嵇康之死A4、建功立业的封疆大2 、醉酒的阮籍A1 、伪善系统的崩溃7、贾家党的反击A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B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B2、三国时代的结束B3、钟会邓艾之乱C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5、举国欢庆B5、盖棺定论——败家的开国皇帝6、 失败的道德改革1、无人性的孙皓B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B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6、杨家党的兴起A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B3、伟大的全才B3、千年西北血泪史A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A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A1、导火索——封王归国B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A4、含恨而死C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1、千年鲜卑人A2 、以德服人B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2 、醉酒的阮籍A6、杨家党的兴起B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