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军事大冒险

图哈切夫斯基那手指所划出的半弧,就犹如一道闪电掠过楚思南的脑海,瞬间让他的心底升起一种惊喜与忧虑交杂的情绪。

图哈切夫斯基手指所指的那个点,恰恰是列宁格勒方面军同德军卡累利阿集群作战的正面战场——彼得罗扎沃茨克一线战场。这一战线在拉多加湖与奥涅加湖之间,隔着拉多加湖区同列宁格勒遥遥相望,属于列宁格勒战场的东部战线。

芬兰湾、拉多加湖区、奥涅加湖区,这苏联北部的三大湖区呈“川”字形分布,拉多加湖作为“川”字的中间一竖,恰好把列宁格勒战场同其东部的彼得罗扎沃茨克战场分隔开。

自德军发动旨在夺取列宁格勒的大规模战役以来,由芬兰突入苏联境内的北路德军就进展快速,及至芬兰东南集群进抵列宁格勒城下的时候,另一路东进的进攻集群——卡累利阿集群,就已经推进到了奥涅加湖一线,并在拉多加湖与奥涅加湖之间的狭长地带上,展开了对列宁格勒方面军的侧翼攻击。

如今,图哈切夫斯基已经简单的说出了他的战略进攻策略,那就是一方面做好列宁格勒的防御作战,另一方面以德军的卡累利阿集群为主要进攻方向,突破并力求歼灭这一路德军,然后沿拉多加湖北岸进军,抄袭正在进攻列宁格勒的芬兰东南集群侧后翼阵线。如果这一步战略进攻最终得以实现,那苏军的进攻部队就能够将芬兰东南集群的退路截断,将其堵截在拉多加湖与芬兰湾之间的狭窄走廊内,并伙同列宁格勒守军对其构成夹击之势。到那时,芬兰东南集群所面临的局面将会是毁灭性的:前有苏军死守不弃的列宁格勒防线,后有苏军包抄部队的围堵,两侧的拉多加湖与芬兰湾上,还有苏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与拉多加湖区舰队的炮火洗礼。在这种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芬兰东南集群除了投降之外,就只有全军覆没一条路了。

这场战役获胜的意义还远非如此,如果真的能够彻底歼灭芬兰东南集群和卡累利阿集群,那德军在芬兰、挪威一线的主要作战部队就还只剩下战斗力薄弱的挪威集群了,面对苏军的强大攻势,这一集群根本不具备多少抵抗力。而从战略资源上来说,芬兰、挪威又对德国至关重要,在这两个占领区受到威胁的时候,德军军事大本营就不得不再次抽调兵力,投入到这两个战场上来,从而也使得他们在东线战场上的兵力捉襟见肘。

如果从如今的形势上分析,这一场战役也是大有可为的,首先说芬兰的卡累利阿集群,这个集群主要由芬兰军队构成,其中的二十七个整编师中,只有一个是正规的德军机械化师。同苏联主战场上的德军部队相比,芬兰的军队无论是从武器装备还是战斗力上,都要相差很多。而反过来看苏军这边,在奥涅加湖畔一线上,苏军集结了整整列宁格勒、沃尔霍夫、卡累利阿三个大方面军共十二个集团军,而且还有第五十九、第五十八两个集团军正在向这一个方向开赴。在海上,还有红旗波罗的海、奥涅加湖区、拉多加湖区、白海区、北海等五个战区级舰队。从兵力上说,苏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不过如果要发动这一场战役,其中的危险也是显而易见的。苏军要想在短期内取得北线战场上的胜利,并如数歼灭芬兰两个集群的机动兵力,那就势必要集结好奥涅加湖畔的优势兵力,对芬兰军展开全面的进攻。但是战场上的军队决不是说调动就可以调动的,每一个集团军、整编师甚至是旅团的布防,都是根据战事的需要分配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势。

就像奥涅加湖畔苏军的庞大驻军一样,他们在此地的驻守,不仅起到抵御德军北方集群东进的作用,而且也可以直接威胁到在中路进攻的德军中央集群的左翼。如果抽调这部分兵力北上,那就势必造成该地区的苏军军力空虚,一旦这个时机被德军抓住,那奥涅加湖区将受到德军北方集群的全面攻击,失去了侧翼威胁的德军中央集群,也会趁机对苏军西北方面军、西方面军展开全面攻势。到那时,缺乏了右路支撑的西北方面军是否能够抵挡德军的强大攻势,也就成了一个未知数,而西北方面军的防线一旦被突破,那不但北上的军团将会受到来自后方的攻击,就连莫斯科也会发生危险。

战争、战争,生死一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它就永远是那么的残酷。兵法上讲究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困难万分,一地兵力的集中,必定造成其他方向的兵力空虚。因此,从这方面上看,集中优势兵力这种战法,本身也是一种冒险的战法,指挥官在集中兵力的同时,也是在作一种赌博,他就赌一个时间差:在敌人击破自己的薄弱环节之前,实现自己的作战目的。有人或许会说,如果一方的兵力占据着绝对优势,那集中兵力作战不就没有什么危险了吗?比如说十个集团军打一个集团军,那即便是集中四五个集团军的兵力,恐怕对主攻方来说也不存在危险吧?这样的打法对于主攻方来说,的确是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事实上,这种超级不对称的战争,在正面硬撼的战场上,根本就不可能出现。毕竟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一方懂得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溃对手,而他的对手也不是傻子,人家也懂得什么叫做战略转移,什么叫做游击战。

看着精神奕奕的图哈切夫斯基,楚思南心中突然有了一种怪怪的想法。他在图哈切夫斯基的身上,突然看到了另外一个人的影子,那个人就是战争狂人希特勒。毫无疑问,如果图哈切夫斯基这次战争策划最终成功了,那后世对他的评价,就绝对是什么“卓绝的军事家”、“运筹帷幄的伟人”之类的褒誉之词。而一旦他失败了,那留给他的,恐怕就只能是“军事文盲”、“纸上谈兵的将领”,甚至是什么白痴,疯子之类的评价了。战略出发点相同,而就因为结果的不同,一个人就会享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是为什么?是人类历史的古怪离奇吗?不是,只是胜负的天差地远而已。

第26章 吉尔尼洛娃的勋章第22章 远东军事摩擦(1)第14章 清洗拉开帷幕第10章 体制下的危机第16章 米里和他的武直机第26章 吉尔尼洛娃的勋章第8章 德黑兰之春第19章 丛林里的狙击手(2)第11章 一切都是迷局第10章 沼泽里的女兵连(上)第19章 警卫回归第9章 造反须密谋第23章 一个灼目的假身份第50章 尾声第1章 新的契机第2章 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第1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6章 居室中的媾合第48章 大阅兵(1)第30章 北线大决战(9)第37章 以色列复国第7章 鏖战布拉耶夫斯基(2)第5章 共产国际第12章 夜色下的小镇第9章 鏖战布拉耶夫斯基(4)第38章 沃尔霍夫坦克会战(2)第5章 国会山的演讲第25章 泽洛高地第45章 新时期的战争第26章 吉尔尼洛娃的勋章第30章 北线大决战(9)第40章 土地承包责任制第48章 大阅兵(1)第14章 漏船还遇打头风第21章 对妻子的首战失利第31章 俱焚之炮火熔城(1)第9章 造反须密谋第7章 平凡人的英雄气概第8章 感受巴顿第21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6章 鏖战布拉耶夫斯基(1)第13章 夕阳下的哥萨克骑兵第27章 峰回路转第22章 北线大决战(1)第10章 将军也会打飞机第9章 第一场狼群攻势(3)第14章 杀人如麻的年代第35章 雪崩之伊始(下)第15章 北线决战的帷幕(2)第14章 漏船还遇打头风第43章 塞米巴拉金斯克第15章 对妻子的防守反击(上)第14章 杀人如麻的年代第14章 挺进(2)第18章 丛林中的狙击手(1)第16章 勒布元帅的困境(1)第5章 阿穆尔共青城第12章 历史的大改变第2章 华盛顿会议第13章 一个使节团的到访第1章 规划东线第9章 两个战场第15章 北线决战的帷幕(2)第3章 三巨头的会晤第5章 赢取战役自主决策权第32章 军事教科书?第2章 方面军军事会议第15章 共产主义的清教徒第17章 远景战略协调(上)第20章 平淡的婚礼第3章 喧夜故人来第19章 警卫回归第4章 监狱中的进修课第23章 日本黑金第31章 俱焚之炮火熔城(1)第9章 第一场狼群攻势(3)第17章 黑太阳的覆灭(3)第9章 地狱般的沼泽第11章 一切都是迷局第27章 北线大决战(6)第27章 北线大决战(6)第18章 丛林中的狙击手(1)第20章 征服第19章 身不由己第2章 苏维埃的占星师第7章 渡海战役的序幕第6章 革命式婚姻第12章 包围圈中的大鱼(1)第14章 清洗拉开帷幕第1章 苏米研究所第3章 楚思南的规划第30章 北线大决战(9)第24章 再临霍尔崔(上)第22章 远东军事摩擦(1)第16章 米里和他的武直机第33章 一切回到起点第1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8章 斗志昂扬的海峡第1章 换天后的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