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贤士未名

?赵信以赵云总督兖州兵事,付以重任.得赵信如此看重,赵云自然更加不敢稍有懈怠,生怕负了赵信相待之意.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赵信以国士相待,赵云自然誓死以报.领兵以来,事必躬亲,全力而为,操练兵马,布置防务,剿灭匪患,虽然有于禁等人帮忙,依旧忙的不可开交.还好政事有专人帮忙处理,这些人都是荀彧等人一手培养出来的,乃是个中能手.这几年,赵信早先培养的各种人才都已经派上用场了,尤其是这些掌握一方政务的,不比其他人才,赵信对他们尤其重视,不仅让他们学习了系统的知识,在忠心、廉洁方面,赵信等人也花了不少功夫.?

战乱年代,凡事自然以兵事为先,此时驻守各地的将领都身兼着一地之长.赵信治下也是一样,只不过他们的政务相对来说轻了许,没有那么多琐事缠身.?

赵云德才兼备,能文能武,视事以来,上能善体赵信之意,下能收百姓、士人之心,久经战乱的兖州,在赵云的打理下日渐安定,百姓衣食无忧,在这等乱世,也可称得上是安居乐业了,当然,跟汝南这些地方还是没法相比的.?

自收到赵信决定再次北征的密令后,赵云就按赵信吩咐,秘密的开始准备起来.兖州处于前沿,对战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兵马、粮草都要途经兖州,战事一起,兖州就成为大军补给重地,所以赵云不得不分外经心.?

一日,赵云前往察看出征事宜的准备情况,众亲卫簇拥着赵云,从长街而过.路人有识得赵云之人,纷纷避让,更有感戴赵云恩义的,伏路而拜.这样的事赵云也经历不少了,也不以为意,朝众人含笑点头示意.行到城门附近,只见一人布衣赤足,黥面散发,穿城而过,高歌道:"凤翔于九天兮,偶落尘埃,龙腾于九霄兮,困斯浅滩,明珠暗投兮,蔽室生尘,贤士其隐乎,谁人知之!"?

赵云听了,深异其人,便令人请来一叙.那人跚然来到赵云跟前,傲然而立,仰头向天.和赵云之间隔着数人,赵云如今身份非同一般,不得不妥加防备,免生意外.赵云见那人到来,翻身下马,便欲排开众人,走近细审那人.身旁亲卫拦住道:"将军千金之躯,宜自珍重!"赵云一笑道:"无妨!"让亲卫让开道路,走到那人跟前道:"先生适才所歌大有深意,敢问先生高兴大名."?

适才的一番动静,那人好似有点知觉,听闻赵云之言,那人收回目光,平视赵云,深深看了赵云一眼道:"不敢,不才长沙龙充,游学至此,偶作此歌,聊以遣怀而已."?

闻知此人从长沙而来,赵云心中一动,莫非是刘表细作,便出言试探道:"先生从长沙而来,一路可知近日荆州有什么动静?"?

龙充一笑道:"充虽为长沙之人,奈何多年游学在外,已久不知乡里音讯,更不用说荆州了,将军却是问错人了."?

赵云哦了一声,接着道:"那先生此次从何而来?"?

龙充道:"充向在北地游学,近日偶动思乡之意,故欲南归一探."?

听闻龙充从北而来,赵云不由意动,此人怕是会知道一些袁绍境内的动静,欲待相问,却又不敢造次,赵云乃是谨慎之人,岂会如此轻易就相信一个陌生人.赵云原先与龙充相见之意是因为龙充独特的言行和歌中暗寓之志,怕其人多少有些才干,意欲引为己用.撇开探听消息之意,赵云和龙充就地谈了起来,赵云多以言语试其才学,那龙充对答如流,挥洒自若,仿佛天下事尽在其掌中似的.赵云大奇,因有事缠身,便邀龙充并辔而行,二人就在马上畅谈起来.?

和龙充谈的越多,越发现其人才学渊博,远非赵云所能测度的.赵云虽说是文武全才,可毕竟是以武事为主,说到才学,比起龙充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二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目的地.发现了这样一个大才,眼下之事又不是紧急之事,放一放也无关紧要.二人下马后,席地而坐,继续谈论.见火候差不多了,赵云便以言语相探龙充是否有意留下相助.依赵云的意思,此人若是拒绝,也决不能就此放此人离开,若为他人所用,日后必会阻碍赵信大业.?

龙充知赵云之意,摇头遗憾的道:"多谢将军美意,奈何思乡情切,恐怕要辜负将军一番盛意了."?

闻言,赵云慷慨激昂的道:"大丈夫当以身事天下,先生身怀济世安邦之才,岂能就此空老山林之中,今我主大将军赵信,贤明通达,仁厚睿智,坐拥中原之地,正需先生这样的大才辅佐,若先生肯为我主效力,我主必会重用先生."不管这龙充的来历,先把此人留下,其他的日后慢慢再说.?

龙充颇为意动,思量片刻道:"如此,可否容我先回长沙一趟,再来相投."?

见龙充终于答应,赵云松了口气,若是他执意不肯,说不得要把他软禁在此.既然事情已经定下了,赵云如何还会放他轻易离开,免得徒生意外.就对龙充道:"先生思乡之心,我亦深有体会,可如今长沙乃是刘表治下,刘表与我主多有嫌隙,先生此去恐怕会生事端,依我之见,先生还是不要回去为是,若是先生思念家人,我可派人前往接来与先生相聚,岂不两全其美."?

看赵云是不大放心自己离去,龙充微微一笑道:"那倒不是,充幼年失牯,自我离开长沙起,家已非家."?

这样一来,省得赵云麻烦,也替龙充伤感了一会道:"既然先生如今只孤身一人,回去只会徒惹伤感,不回也罢."?

龙充就这样留了下来,赵云以为以龙充之才非赵信不能用.虽然此人的出身尚没有查清,但赵云知道赵信用人一向不计出身,除非是别有用心之人,观龙充此人,也不像心怀叵测之人.即便如此,还是谨慎一些为上,赵云欲待派人去查一查这龙充,奈何在这乱世要查一个人的出身来历只能用一个"难"字来形容,尤其像龙充这样没亲没戚的,又多年在外的,更不知从何查起,只得作罢,只有把这头痛事交给赵信他自己了.?

赵云一封荐书先送往赵信处,龙充在数百人的扈从下,前往汝南去见赵信.赵云对龙充可谓重视已极,就龙充这样一个默默无名之人,竟派出数百人扈从,令龙充暗暗惊异不已.?

赵云的为人赵信清楚的很,在这将要出兵的要紧关头,赵云遣人大张旗鼓的把龙充送来,又有荐书上达,可知这龙充定然非同一般.秉着一贯的礼贤下士的作风,龙充等人刚到汝南城外,赵信遣许褚领人出城相迎.得赵信吩咐,许褚执礼甚恭,龙充一面和许褚见礼,一面暗暗观察许褚带来的人,只见两旁军士肃然而立,尽皆剽悍矫健,面显煞气,龙充暗自心惊.?

来到赵信官衙,许褚延其进入正堂.赵信正在处理公务,见许褚引人至,便知是赵云推崇备至的龙充,忙下堂相迎.若非赵信深信赵云的眼光,凭他今日的地位,一般的人才,想见赵信一面都难如登天,更不用说得赵信亲自相迎了.?

只见龙充其人身量矮小,虽然黥面,可丝毫没有影响其人的神采,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一张一翕间,仿佛无比深邃的夜空,包罗万象.赵信上前一步,跟龙充见礼道:"先生远来辛苦,先生不以赵信鄙陋,屈身相投,令人感佩!"对龙充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赵信对赵云信任程度.?

面对跺一跺脚就能令天下震动的人物,龙充也不由为其气势所慑,还好定力够强,略一失神,转即恢复.按理说如今龙充已经成了赵信属下,见到赵信自然得大礼参拜,可龙充欲待再观一观赵信的气度,便只长揖不拜.殊不知这一套对赵信却全无用处,赵信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自不会像别人一样对礼节斤斤计较.不过,这些年来赵信多少已经习惯这里的礼节了,见龙充如此,微微一愕,也不以为意.?

虽有赵云的荐书,也得试一试龙充的才学,赵信亲自上阵,几番相试,这龙充却应付自如,进退有度,胸有丘壑,满腹经纶.赵信越来越心惊,这龙充的才学实在令赵信吃惊,此人之才恐怕只有郭嘉才可与敌.更让赵信惊异的是此人兵法、智谋皆属上乘,又精通政务,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直可称得上是一个全才.可这样一个人才,在三国里却根本提都没有提到,连名字也没有听过,赵信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因他的到来,造成了太多的变数不成.既然想不通,赵信也就懒得去想了.?

虽然得到龙充这样一个大才可喜可贺,可对怎生安排他却令赵信颇有点犹豫.赵云在信中提及此人来路未曾查明,也就是说这龙充来历不明,这本来也没什么,赵信知道三国人物毕竟有限,有不知道的也很正常,可偏偏这龙充才学非凡,原先又根本没有听说过,赵信也不由有点疑虑.把龙充引见给郭嘉等人,龙充身处汝南众文武之间,有如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之后,赵信问及郭嘉等人对龙充的看法.彼时郭嘉、荀彧、荀攸等人都在,郭嘉道:"主公,补之先生非百里之才,主公可以任以大事."荀攸、荀彧二人也都深表赞同.龙充字补之,郭嘉说的补之先生指的就是龙充.?

郭嘉等人是深知赵信的顾虑的,如今他们也这么说,赵信也就不再犹豫,便以龙充为郭嘉之副.虽说如此,赵信和郭嘉等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一边派人南下长沙,北上幽燕去查龙充,一边也没一开始就尽以大事相付,况且龙充新来,赵信这边的军政事务和他处不同,有许多东西还有待龙充去熟悉.?

等陈宫赶回,得知公孙瓒将如约发兵,众皆大喜,加紧准备出兵之事.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等粮草一准备好,兴兵三十万之众,北征袁绍.大军分为三队,赵云一队,兵马十万,居右,徐庶为军中参谋,于禁副之,张郃一队,兵马十万,居左,荀攸为军中参谋,周泰副之,赵信自领十万兵马,吕布领兵三千先行,典韦、许褚、华雄、郭嘉、龙充、于吉相随.铁甲连环马已成,也随军出征,赵信令许褚统之.?

消息传到冀州,袁绍急聚众文武商议退敌之策.前次虽然退了赵军,可兵马折损太多,过后袁绍不得不加紧征召兵马,此时也不比先前少,可战力却大不如前.袁绍穷兵黩武,弄得百姓怨声载道,有的地方青壮被征召一空,只余下老弱妇孺.?

又闻公孙瓒在幽州蠢蠢欲动,有引兵南范之势,便以鞠义为将,荀谌佐之,领军北拒公孙瓒.?

对上赵信,有了上次的教训之后,不约而同,众人一致认为应该坚守.袁绍手下众文武还从来没在什么事上意见如此相同过,这不能不说是赵信的功劳.袁绍尽起三州兵马,将及三十余万,令长子袁谭镇青州,外甥高干镇并州.在沮授的建议下,袁绍便采用坚壁清野之策,趁赵信大军未到时,派兵把边界之地掳掠一空,百姓全都迁走,一黍一麦也不留给赵军.携众文武自领大军坚守黎阳,欲凭坚城退敌.有了上次疲于奔命的经验之后,这次袁绍学乖了,兵马未动,探子四散派出,布于各地,以防赵信又分兵去取青、并两州时被弄得措手不及.?

三队兵马赶到黎阳,在离城十余里西南处下寨,三寨呈倒三角而立,赵云一军居前右,张郃一军居前左,赵信自领中军居后.整军完毕,三路兵马齐发,遮天蔽地赶至黎阳城外.列阵已毕,赵信遣典韦出马到城门下搦战.正合典韦心意,提戟上马,引三千兵马赶至城下叫阵.?

袁绍此次有备而来,重兵屯于黎阳,坚守之心十足,倒也不惧赵军之威,只是担心北路的情况.颜良、文丑二人见典韦前来挑战,便向袁绍请命出城应战,先措动赵军锐气,然后才可坚守.袁绍听了也颇为意动.但沮授深知恐怕到时赵军的锐气不会措动,倒是自家兵马有可能会士气大跌,劝止袁绍.谓曰:"此时不可轻出,若颜、文二位将军真有此意,可等赵军势疲之时再出战不迟,到时大王再安排兵马接应,必可万无一失."?

一听之下,袁绍深觉有理,便按兵不动.任典韦在城下喊破嗓子,城中也无一兵一卒出来.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衰,典韦这三千兵马在城下呐喊了半日,士气渐衰,兵马渐疲.赵信见了,不等沮授用计,便令吕布领军替上.?

眼见天色将晚,看来袁军是死活不肯出战的了,赵信便下令退兵,大军退回大寨.颜良、文丑二人欲趁赵军退兵之际出城掩杀,又为沮授所阻.?

依今日这等情势,袁绍是决不会出战的了,黎阳城城高壕深,城中兼又屯有袁绍大军,强攻势必不可行.看来只有想办法引袁军出来了,否则迁延日久,又是个相持不下之局.虽然有公孙瓒在北面遥相呼应,可也不能坐等公孙瓒击破袁军再趁机而动,况且,公孙瓒能不能胜还是个问题.?

次日,赵信令赵云和于禁领军轮流到城下搦战.虽然看情形袁军是不敢出城的了,可也不得不防,赵信又派典韦领兵伏在城外,倘若城中出击,便引兵杀出接应.?

如此过了两日,赵军每日在黎阳城外耀武扬威,谩骂嘲讽,袁军只坚守不出.赵信和郭嘉、龙充等人一商议,定下计谋,便派赵云领军向东,去取青州,令张郃领军去袭并州.?

这里赵信亲自领军拖住袁绍大军,依旧令吕布、典韦、许褚等人轮流挑战,不使城中起疑.?

第158章 掘与不掘第122章 一网打尽(上)第93章 神威无敌第101章 戏耍张飞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28章 闲来遇事第115章 直指临淄(下)第111章 刘磐之死(上)第69章 牛渚一战第156章 风云再变第125章 又进一步(上)第162章 名正言顺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08章 荆州换主(上)第91章 贤士未名第115章 直指临淄(下)第106章 刀光剑影(下)第115章 直指临淄(上)第179章 鸩杀大耳第15章 欲取何人第85章 斩草除根第168章 奇货可居第135章 喜得麟儿(下)第156章 风云再变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14章 名花倾国(下)第129章 防不胜防(下)第154章 画角吹断第56章 二破曹军第119章 河北义士(上)第172章 连连得手第155章 火牛再现第9章 经营汝南第77章 汉祚难续第177章 矛头南指第105章 攻心之战(下)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78章 一场闹剧第75章 收服吕布第168章 奇货可居第159章 庐山面目第118章 身死族灭(下)第123章 杀人之法(下)第50章 人生快事第170章 太公钓鱼第79章 兵败吴郡第130章 其乐融融(上)第165章 山雨欲来第143章 虚实相间第27章 袁术奔逃第79章 兵败吴郡第135章 喜得麟儿(下)第42章 大权谁掌第1章 误回三国第156章 风云再变第131章 战乱之后(下)第60章 陶商受伤第85章 斩草除根第106章 刀光剑影(上)第128章 小别重逢(下)第134章 选将用事(上)第136章 拧成一股(上)第115章 直指临淄(上)第6章 名震洛阳第56章 二破曹军第33章 孙坚旧部第26章 貂禅到来第95章 定计制敌第7章 得见才女第67章 赵信之变第91章 贤士未名第100章 斩杀黄祖第116章 人主之勇(下)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34章 选将用事(上)第122章 一网打尽(上)第126章 将遇良才(上)第143章 虚实相间第30章 临淮鲁肃第159章 庐山面目第25章 求才大计第80章 初战袁绍第121章 倭人该杀(上)第164章 开门见山第13章 大战虎牢第96章 南阳鏖兵第150章 奇诡难测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165章 山雨欲来第11章 汝南练兵第126章 将遇良才(下)第8章 进兵汝南第127章 救与不救(上)第31章 诛杀董卓第166章 引火自焚第42章 大权谁掌第131章 战乱之后(上)第114章 名花倾国(下)第32章 筹划水军第112章 霸主陨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