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去来有定

“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答李翊书】

尚书台正如皇帝所言的那样,人员繁多,守不住机密,更履行不了拟写诏书这样至关重要的职责。这本就是个耳目众多的地方,在其发生争论后,不消一个多时辰,消息便已传到了有心人的耳朵里。

最得意的自然是董承,他许下不少好话,这才摆手让那名通风报信的尚书郎离开,然后轻声一笑:“吴硕小人,早年在董卓手下没少残害士人,这些年得我的庇佑才安全无事,如今弃我而去,还妄想与士人结好。简直是做梦!眼下依尚书台形势、国家心意,我看他俨然是走到绝路了。”

一心想着报复吴硕的董承此时没有动手就见对方深陷泥淖,心里是何其快意,他得意的拍了拍在他腿上撕纸玩的一岁小儿,眼底流露一丝暖意。时隔这么多年,他总算是又有了一个儿子,以前的儿子因各种缘故中途夭折,如今董承更是将眼前的独子视若珍宝,只要闲在家里无时无刻不都要将其带在身边,即使是与胡邈等亲信商议时也是如此。

京兆尹胡邈坐在下首,看着那小子将一份朝廷公文撕扯成几块,又把桌案上的笔砚扫乱,而董承却丝毫不以为然。胡邈由是笑了笑,将目光移往他处,说道:“吴硕如今虽是在朝廷、尚书台失了颜面,但对他来说,这未必不是一种保身的手段。以属下对吴硕此人的了解,他尚不至于如此愚笨贪权,胆敢抗议天子……他这么做,定然是有缘由的。”

董承随手拦住了儿子吃向嘴里的小拳头,将儿子拳头里紧捏着的纸团抠了出来,一边细细问道:“有什么缘由?”

“君子与小人,敢问董公更喜欢用哪一个?”胡邈轻声问道。

长史卫觊不经意的皱了皱眉,目光看向董承。

“我不论这些。”这是一个不好当着两人的面回答的选择,董承很机警,当即说道:“君子不乏虚名,小人不乏干才,谁能为我所用,我便用谁。”

“董公深谙用人之道,属下佩服之至。”胡邈先是奉承道,然后说:“吴硕虽是小人,但不得不说有些才干。为官至今,其几度辗转门户,已为人所厌弃,可谓是一身都是错处,任何弹劾都能置其于死地。可他仍旧存于当今,董公可知为何?”

董承冷哼了一声,轻捏着儿子柔软的掌心,他儿子因为没有吃到纸而对他施以粉拳:“还不是我一直在保着他?”

“不。”默不作声的卫觊突然说道:“因为他不重要。”

“什么?”董承惊讶了一声,手上的劲不由大了一分,将儿子给捏得哭了起来。

“把他抱下去!”董承终于失去了耐心,对外面的人喊了一句。

伺候在门外的秦庆童立即躬身小跑着进来,动作熟练的将孩子抱起,嘴上稍稍哄了两句,孩子的哭闹便结束了。得了董承的示意,秦庆童行了一礼,又接着将孩子抱了出去。

“卫伯觎,你刚才说什么?”在屋子内静了下来后,董承面色有些不善,重复道:“他好歹也是尚书令,得入承明殿的大臣,在你口中居然不重要?”

胡邈警惕的看了眼大言不惭的卫觊,心中暗道这样的话明明可以用更委婉的方式说出来,又何必故意激怒董承?难不成还是想借此吸引对方的注意,好取代吴硕留下的位置?

“正因为他不重要,所以董卓、王司徒接连失势,其皆如丧家之犬,急于另投权臣门下。这便是没有了遮风挡雨的大树,任谁都能轻易的让他死,而他又是惯于见风使舵,是故王司徒诛董,没有视之为大患;王司徒失人臣礼,与国家颉颃,亦未首先将之诛除。”卫觊低声道:“斩将夺旗才是首要,吴硕不过是微末之人,有何重要一说?”

没了保护伞,才会波及到下面乘凉的人,吴硕虽说是尚书台的长官,但副手有荀彧,属下诸尚书各司其职,他最大的权力也只是在承明殿议论政务。如今连拟诏的权力都已被剥夺,动不动他,已经不是主要了。

“正因其无足轻重,又满身错处,所以吴硕才能继续安稳的坐在尚书令的位置上。不然,换一个道德君子在位,没有错处可以拿捏,更让人不好用。”胡邈一语点破。

“即便他不重要,这尚书令的位置却极是要紧,朝中已经有不少要弹劾吴硕的风声了。”董承轻轻说了一句。

“让吴硕下,换一个颍川人或是弘农人、荆州人上?这对陛下来说,又有何益呢?”胡邈嘿的一声笑了,他身子往前倾了倾:“就属下观之,前些日子吴硕风头很盛,暗中多得司徒黄公、侍中杨公等人支持。于是陛下心里有了忌惮,加之董公推波助澜一番,很快陛下便将刀口砍向这次的尚书台。而黄、杨二公未必真看得起吴硕,要收其为下属,不过是故意引陛下砍这一刀。吴硕一倒,任谁上都有好处。”

“那国家的意思?”董承问道。

卫觊立即张口答说:“陛下显然看破了这点,所以如今只是针对尚书台,从未点明吴硕一句不是。”

“这话里确有几分道理。”董承点了点头,忽然笑了起来:“不过我看,这吴硕再如何费尽心思的试图保全、四处攀附,他也是好不了多久了。”

尚书台的风波很快便告一段落,其拟撰诏书的权力无可避免的被皇帝收了回去,暂时交给秘书郎拟办。只是这种事终归得有个特定的部门专管,而不是由侍读性质的秘书监负责。

所以在皇帝再一次提高了尚书的品秩之后,再一次接见了贾诩:“今后绣衣使者的事情,都交代好了?”

“回禀陛下,都已办好,王公是成名已久的剑客豪侠,无论是入益州,还是行雍凉、关中,彼皆是得心应手。”贾诩轻声说道,作为他的继任者,王越已经开始逐渐接手绣衣使者的大小事务,贾诩也趁这个机会从谍报中完全脱身,从此不沾任何一点关系。

“嗯。”皇帝轻轻应了一声表示肯定:“王越有经验、有能力、又有资望,是在你之后最好不过的人选。这次就算让你举荐,也无人能出其右吧?”

贾诩点头称是,平准监与绣衣使者两个系统都是出自他一人之手,哪怕是他已经尽量不在其中树立党羽,也不可避免的有平准令鲍出深笃信义,视为贾诩故吏。

如今眼见就要艰难转身,从幕后走上前台,像是与绣衣使者这样敏感的地方,干系还是越少越好。

看来以后还要花不少时间打消皇帝的顾虑了,贾诩心中如是想到。

“等王越他们能上手之后,贾公也就可以卸掉此任了。”皇帝眯了眯眼,笑道:“中书监的有关制度,也可以开始筹备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别有旁愿第五百一十六章 隐患暂弭第三百七十六章 计出无聊第三十六章丨闾巷布衣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二章 海内儒宗第四章 轻哀薄敛第十五章 温生绝裾第八十五章 事宽即圆第六章 先屈义声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国基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六十一章 临阵语旧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时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四十二章丨军容观盛第一百一十七章 隐忧未解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弃命第三百七十六章 计出无聊第五百九十六章 义薄人恶第十五章丨夜见中台第六十二章 驰高鹜远第一章 画沙垒土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难得第八十一章 侥幸为安第一百五十三章 亲以身践第七十五章 启聩振聋第四十一章 牛溲马勃第三十五章 务以政宽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决第九十八章 昌潍原平第一百章丨开门揖盗第二十四章丨一拍两散第二十一章丨才不从命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绝伦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险且夷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劳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厉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转直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员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难遂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十章 兽炉爝火第一百零一章 台阁生风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动人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难自为谋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一百二十七章 轻车介士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残守孤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为贵姓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台炎炎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欲熏心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进退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四十章 离石屠各第二十一章丨暂缓急难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赖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二十四章 强词夺理第一百四十八章 凄风苦雨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七十八章 金兰若契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七十一章 奥援有灵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调和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二十九章 虑周藻密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拦道第七十四章 人无常满第十九章 制胜之策第四百三十章 恻然有感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二百七十九章 据相运筹第七十三章 有备无患第一百四十八章 无谓之托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鹤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丝疑影第三百零九章 暂告靖安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习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游南郑第四十八章 荐可黜否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静第八十八章 豪气峥嵘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三百一十二章 礼意殷勤第三十九章 敦叙九族第九十九章 钱谷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