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

“叔兮伯兮,靡所与同。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国风·邶风·旄丘】

朝廷上紧张的局势并没有随着宋都生下皇长子而有所缓和。

不用董皇后再派人回家示意什么,借此助力的太尉董承近来亲自主抓廷尉的审讯,对宋氏的追查不依不挠,在皇帝置若罔闻的情况下,宋氏的几项罪名很快就浮出水面;一是进献媚药扰乱宫闱,二是迷信方士图谋不轨,三是放纵家人兼并右扶风土地、民户,四是大包大揽,借由权势收钱为人分忧解难……

种种罪名证据确凿、不加掩饰,无不意味着中风瘫痪在狱中的宋泓要活不过这个秋天。

随着宋氏的倒台,一大帮与宋氏有关联的豪强都被连根拔起,原本推行清查户籍政策困难重重的右扶风,近来成效显著。从凉州调任弘农的新太守杨阜为人威武刚正,与当地豪强没有任何利益纠葛,甫一上任,便在陕令高柔的配合下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清查。

高柔是前任太守高眹的族子,高眹曾为蜀郡太守,早年在朝廷征讨益州时配合来敏等人立下反正之功,被调至弘农担任太守至今。因为陈留高氏与袁氏有亲,其子弟高干更是投于袁绍麾下,为其效命直至身死。

下错注的代价是惨重的,虽然高眹一直老实安分,但在朝廷的处境依然十分尴尬,对此,高眹不得不寻求大势力的庇护,于是他与辖下的弘农杨氏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一起去了,高眹充当地方上的保护伞,杨氏为高氏洗清污点,双方相处一向和睦,即便是朝廷严令各地清查隐匿民户,高眹也顶着压力不去彻查。

作为代价,在高眹被罢免以后,高氏仅存的青年才俊高柔,顺利的从吏治科结业,在弘农郡陕县担任县令一职。

本来按照趋势,高柔理应继承高眹的政策,继续对本地豪强进行庇护以求结好,可随着新任太守杨阜到任以后,两个性情同样都是秉公持正的人一拍即合。很快弘农豪强便苦不堪言,没想到‘忠厚’的高府君走了以后,他的族侄居然这么不讲情面。

弘农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皇帝得知后特意使人传来侍中、平尚书事杨琦,在旁人看来只是一次说闲话的君臣,内里却暗含着森森冷意:“高眹与高柔果真是一家人么?怎么做的事却是大相径庭呢?”

“纵然是父子兄弟也有难有性情相似的,何况高眹二人只是系出同族?”杨琦最近比以前要老了很多,不仅是额角斑白的鬓发,就是他的声音也不如曾经那样有力度,反而多了许多未曾有过的谨慎与顾忌,好似是曾经锋利无比的宝刀,终于到了锈钝的一天。

这样的变化并不能单纯用一个‘变老’的理由来解释,杨琦曾经敢直面抗辩两代皇帝的强项与勇气如今荡然无存,失了锐气与强项的他,言行举止几乎与一个平庸的老人般无异:“高眹为政宽和,与民为善,精简俗务,多得民望。而高柔却秉持端正,严明法纪,故县内宵小隐匿,百姓安居。为政者其实应宽严相适,如二人所秉持着,其实都有所偏差,倘或能互补所长,自然是再好不过。”

“那杨公以为,当今朝廷是宽多些好,还是严多些好?”皇帝站起身邀杨琦前后在庑廊下走着。

杨琦愣了一会,似乎这个简单的问题让他感到为难,好一会,他方才迟疑着回答道:“臣以为,如今天下仰赖陛下仁德,四海安静不久,理当以实行宽政。”

“这不是你,杨公。”皇帝忽然失望的摇了摇头,他微微侧首,道:“若是放在以前,杨公哪里会随口夸赞我?而以杨公之强项耿介,即便如今要务求惠政,也不是一个非宽即严的人。”这时他已看到了杨琦面露惶然的神情,冷笑道:“杨公近来可是有什么事?不妨说上一说,就算不是国事、是家事,我或许也能为你解解忧。”

“陛下……”皇帝的注视犹如千斤重担,压得杨琦几乎要喘不过气来,当年他的脊梁不可谓不直,就连孝灵皇帝在时他也敢当面讥讽。可如今杨琦身子开始佝偻了,他微微俯身,不敢去看皇帝,低着声说道:“臣只是家中子弟不肖,多费了些精神。”

“哪个子弟?”皇帝走到庑廊下的一处帘子前,竹帘微卷,露出一片偌大的湖水与正在枯败的莲叶。他看了会早秋的风景,明知故问的猜测道:“不会是杨众吧?”

杨琦两腿立时一软,扑的跪在地上。

尽管早有准备,当他从皇帝口中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仍是不可避免的惊慌失措,杨众在杨氏这一辈人中是最激进的、最张狂的,不仅与主张韬光养晦、明哲保身的杨琦、杨瓒等人格格不入,就连恪守中立的杨彪也与他关系不善。他们出自各房,名义上都是弘农杨氏,其实各房之间面和心离在这些年几乎已不可避免。

杨众为了在家中力压他人一头、在朝中成为杨氏的领军人物,不惜与宋泓相互勾连,甚至还为其出了这么个害人害己的主意。如今宋泓身陷囹圄,又适时的在狱里中风,但谁不知道宋泓在中风前交代了多少。如今看来,皇帝或许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那现在皇帝传他又是为了什么?兴师问罪?还是临前折辱他?既然没有当即下诏捉拿杨众,对杨氏大加贬黜,或许事情尚有转机,比如杨众仅仅只是出了主意,工具的搜集以及使用都是宋泓一力为之,这里杨氏并没有插手。

杨琦跪在冰冷的地上,脑子飞速的旋转着,总算得出一个自己与皇帝还‘有的谈’的结论。在他看来,杨氏就是处于这种可轻可重的状态,如果皇帝要从严处置,仅凭宋泓的说辞,很难让所有人彻底信服,而杨氏在覆巢之下进行的对抗与动荡也不是皇帝所愿意见到的。但若是就此轻轻放过,皇帝心里想必也更不乐意,所以才会有眼下的这一番君臣对谈,就是希图能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妥协。

皇帝的尊严必须得到尊重,杨氏必须付出受惩的代价,只是这个代价要多大才能让皇帝满意、杨氏付出这个代价的罪名是什么,就看两人接下来的对话了。

“陛下睿鉴,正是五官中郎将杨众。”杨琦似若无意的提示道:“原护羌校尉杨儒与其情谊深厚,如今杨儒在凉州死于羌氐之手,杨众这一年多以来深感悲痛,连着身体也开始差了。昨日里受了凉,臣等在家中还在商量是否代其向朝廷上书,请乞骸骨。”

皇帝似乎很关系臣子们的身体情况,一听说杨众身体不适,立即问道:“看太医了没有?可有说什么时候好?会不会好?”

杨琦毫不犹豫的说道:“这个病已深入腠理,恐怕就算是好了,精力也大不如前,再也不能为朝廷、为陛下效力了。”

“是么?”皇帝嘴上有些可惜的应了一声,但他的神情并没有流露什么感到可惜的地方,他忽又说道:“杨众在五官中郎将任上这么多年,手中提拔的郎官不在少数,其人又强势不服输,会乐意请求辞退么?”

“为人臣者,既不堪其任,又何必恋栈?杨众自知体力不济,早已准备使人代拟奏疏呈上。”杨琦义正言辞的说道,仿佛这一切对他而言是在正确不过的事了。

皇帝在心底冷笑了一声,想以杨众的主动辞位作为换取皇帝罢休的条件,未免想得太好了,他索性将事情直接点破:“壶崇是他引荐提拔的,因壶崇擅进禁物,让宫中出了这样的大事,杨众当真就一点干系都没有?宋泓一个贵人之父,能随便将这等物件送进宫么?”

杨琦一惊,连忙说道:“陛下,壶崇虽是杨众举荐,但壶崇有罪,未必就是杨众指使。”

“我有说是他指使的么?”皇帝好整以暇的笑了笑,说道:“我很早以前就定下荐举的规矩,三年之内,荐举者必须要为被举者担保。壶崇此人德行败坏、勾结中外,岂是一朝一夕之功?所以杨众也难逃其咎。”

第六十八章丨闾里民生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庙算第七十七章 一网打尽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剑第十三章 剖符宁境第六十一章 文章倾台第八章 杜渐防萌第四十八章 思精韵高第四百零七章 每问不尽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见鸣犊第七十七章 履险如夷第五十一章丨兼权尚计第四百四十章 穷矣困兽第五十七章 舍身相代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六十四章 匈奴骑踪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剑而行第一百零九章 粮谷居奇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一零四章丨连坐者众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倾盖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台观云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四十七章 论议深博第一百八十章 整军待命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进异途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倾第五十四章 陈事于庭第四百八十六章 荣者常通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难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二百章 丧将失恃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八章丨所荐得人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势也第三十九章 荐璧朝觐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为薪第五十章丨能断取舍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准绳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误身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声同矣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攒翠蛾第五十三章 控驭抚绥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骤破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过如是第六章 先屈义声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与第十二章 兵势难料第七十五章丨遇赦无望第六章 国之干城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兴第一百三十九章 运筹定策第五百一十五章 鸣金暗鼓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七十三章 月有阙时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机决胜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独坐第六十章丨见困豫且第二十九章 虑周藻密第二百九十七章 鹬蚌相危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亲是任第六十八章 响我明德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八十八章 豪气峥嵘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忧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兽第一百三十九章 运筹定策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三百一十二章 礼意殷勤第一百一十四章 层叠欺压第一百零二章 燕处危巢第二十章 遗策何算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一百六十八章 兴势云雷第八十一章 振师整众第五十七章 舍身相代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四百零八章 风止云起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十二章 吉往凶归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后失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