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丨夜见中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说苑·正谏】

“侍中杨琦,还有奉车都尉王斌。”听门外的人自报家门,士孙瑞放下心来,只见杨瓒带着笃定的笑容,起身前去把门打开,门外站的却不止是杨琦与王斌两人。

杨琦一脸严肃的迈步入内,见屋内就只有士孙瑞和杨瓒二人后,也不继续往前走,反而往旁边侧身一站。士孙瑞等人正在惊奇,只见鬓发苍苍的王斌亦步亦趋的紧随着一个孩童走了进来。这孩童穿着一身宦官的衣服,脸上稚气未褪,眉宇间隐然有股超乎同龄人的自信。士孙瑞认出对方身份,立即站起,小跑着迎上前去。

皇帝为何这般打扮,大半夜的到尚书台来!

“尚书仆射臣瑞、尚书臣瓒叩见陛下!”

皇帝展开笑容,亲切的将两人拉起;“快起来,夜里地上凉气重。”

待几人起身后,几人各自落座。为了掩人耳目,皇帝特意穿上了尚药监穆顺的衣服,而穆顺此时正战战兢兢的代替皇帝‘安歇’在宣室,他比皇帝稍大一些,是故皇帝穿着这身不合体的衣服,身材显得更为瘦小。虽然觉得宽大的衣服有些碍事,但皇帝依然自信从容的坐在主位上,案上还摆放着几封未加盖印玺的尺一诏。

虽然蔡伦改进造纸术已有多年,但汉代朝廷的诏旨仍旧沿袭先秦的传统,以一根竹简当做诏旨,也称诏版,天子的诏版长一尺一寸,故称为尺一诏、尺一版。皇帝捡起案桌上的几根尺一,借着烛光好奇的看了两眼,内容不过是寻常的官方辞令,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于是他又将其放下,对士孙瑞说道:“夤夜到访,未有通传,打扰了二位休息,这是我的不是。”

皇帝这几日行迹迥异,虽然言行被有意遮掩,但宫里流传的风声却处处透露着皇帝的不凡。这让士孙瑞愈发不敢大意,何况皇帝在这个关头乔装驾临中台,让他应对时更加小心:“尚书直宿宫省,就是随时以备非常,此乃臣等之责。只是陛下今夜鱼服简从,不知有何要事?”

“仆射是聪明人,难道还不知道是什么事吗?王司徒轻我年幼,不愿相告,难道仆射也是这般认为的?这事情明日就将有个了结,你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我,却让我置身事外,最后一个得知诛董的密谋,岂不可笑?”

士孙瑞是扶风平陵人,少传家业,通达博闻,是关中名士,其家族世代是经学传家,与扶风‘班马耿窦’四大豪族关系匪浅,可以说是除了当朝太尉马日磾以外,关西士人的领袖人物。

早先杨瓒已对士孙瑞进行了一番言语试探,士孙瑞尚未反应过来却又遇到皇帝的质问,纵是如此,他仍不紧不慢的答道:“陛下既然知晓,也应当明白王司徒与臣等都是为了天下社稷着想,只是事干重大,臣等实在不忍让陛下涉险,还请陛下宽宥!”

皇帝冷笑道:“我何尝没有宽宥,诸位大臣为国为民,我若是不分清白,妄加指责,与那古时昏君有何区别?应使仆射知晓,我本欲托大任于王允,谁知他处处轻视于我,想总摄朝政,这要我如何信他?谁能担保日后朝局不会再度反复?我身为刘氏子孙,汉家天子,肩负万民,中兴社稷,责无旁贷!岂能委任于他人?”

二人再次伏地告罪,杨瓒知道皇帝意在收服士孙瑞,乐得闷不做声,静观皇帝举止。而士孙瑞的心境则与杨瓒不同,他原已听过关于皇帝的一些传言,只不过都是将信将疑,但现在他已完全信服,如今诛董即将功成,对皇帝和王允来说,诛董只是朝争的开始,而掌握发布诏令等大权的尚书台,便是其中最为关键之处。

士孙瑞不是迂人,他看得出王允的性格注定了不是可以长期结好的盟友,只是碍于朝中无人,这才不得不与其合作。如今皇帝向他展示了雄心抱负与过人的才智,再加上有意笼络,士孙瑞没有过多考虑。因为他也有他的私心,在不违背朝廷利益的前提下,作为臣子为自己考虑本就无可指摘:“臣瑞智谋浅短,陛下欲兴大业,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好,好,我又多一良助!”皇帝抚掌而笑,王斌与杨琦两人走上前去将士孙瑞等人扶起,好言慰问,重新见礼,各自定下帝党亲信的关系。皇帝复又温言说了一阵话,让士孙瑞与杨瓒慢慢的将王允与他们早先制定的计划和盘托出。先是出其不意在宫门刺杀董卓,然后赦免从犯安定人心,又让吕布统率军队,计划可谓万无一失。

士孙瑞已按王允的吩咐,拟下数道制诏,内容是董卓大逆不道,特让吕布等人诛杀问罪,其余人等皆得赦免,并且长安附近的军队交由吕布统领。而皇帝正是为了这事来的,他开口道:“我正要与你说这兵权之事。”

话毕,皇帝对王斌使了个眼色,王斌见了,退到门边,将门外的人带了进来。士孙瑞定睛一看,顿时大惊失色,这人不是旁人,正是北宫门司马盖顺。

盖顺一身戎装,从门外浓如漆墨的夜色中进来,他先是向士孙瑞瞧了一眼,接着才向皇帝纳头拜倒:“北宫门司马臣顺叩见陛下!”

皇帝点点头,让盖顺起身后,对士孙瑞说道:“董卓自兴乱以来,吞并诸军,任用私人,北军五校徒有职名,虎贲羽林编制废弛,所谓攻取者先兵权,如今在京畿驻扎约有万余部众,由中郎将徐荣、胡轸、杨定等人分别统率。我欲将徐荣手下三千兵马编入羽林,以徐荣为羽林中郎将,盖顺为羽林监。胡轸等人手下六千人马,编入虎贲,原京兆虎牙营鸟击都尉杨儒为虎贲中郎将,奉车都尉王斌迁北军中候,谒者仆射杨众监关中诸军。二位若是没有意见,就代我拟诏吧,刚好今晚印玺就在尚书台,也无须特意寻符节令了。”

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环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昼第二十二章 雪泥鸿爪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三十五章 务以政宽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弃命第九十章 挟铜钲束第八十三章丨连根拔起第五百九十六章 义薄人恶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义归属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从第二十一章 龙返其乡第六章 先屈义声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六十九章 愿者上钩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从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五百六十九章 涣兮若冰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九十二章 议论钱货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敌之虚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十九章丨长安惊变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坚持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纹第三百七十三章 议论流泉第六十一章 文章倾台第五十四章丨脱颖时至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二十一章 鸡鹜争食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亲是任第四十八章 荐可黜否第三十六章 热汤沃雪第八十八章 钱文旋读第十二章丨自谋出路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窜悔过第十九章 鼓吹焕生第五十四章丨脱颖时至第三百零九章 暂告靖安第五十二章 汉化政策第三百七十六章 计出无聊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鹤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一百九十二章 导引禽戏第三十九章丨风起微末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七十二章丨黄巾余孽第四十六章 嗟彼后人第七十六章 务期实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海乔木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六十二章 驰高鹜远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十二章 师友相从第四百六十三章 谋从此始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调和第三百二十章 隐水暗伏第四百六十七章 抛头露市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应第五十九章 夏阳扶荔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势也第六十九章丨劳心治事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终追远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秾矣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静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难第一百零五章 火伞高张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马而谈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七十八章 宣平学市第二百零五章 尔虞我诈第一百一十一章 祸机殃流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风火第四章 轻哀薄敛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台观云第十九章丨长安惊变第三十九章 尽释疵咎第二十三章 应答如响第三百八十章 参决议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难遂第一百五十三章 亲以身践第一百六十七章 骆谷行军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三十八章丨柏梁台上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十九章丨长安惊变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帏宾迎第一百四十章 实情错落第五十八章 塘水渐漫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难不死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