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束脩,就是十脡脯,也就是十条肉干。这是自孔子开始就流传下来的拜师礼,相当于是入学的学费。起初的只是为了表示尊师,毕竟弟子拜师,送上挚礼是应该的,但是礼过重、过轻,都有失中道。所以孔子在对拜师礼的制定上,也表示了中道原则。

十条肉干不是什么太贵重的厚礼,即使一般人家,只要稍作努力,节衣缩食,还是能拿得出这个挚礼的。

只是这种仪式过了几百年,逐渐失去了本来的用意,弟子拜师无不怀带重金厚币,以致攀比成风,贫寒之家难登名士之门。

是故在太学重建的时候,皇帝甚至还打算全免学费,取消这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形式,直接取消寒士入学的物质门槛,怎料却遭到众人的反对,理由是礼不可废。

皇帝当时一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毫无付出就让人平白得了知识,只会让知识在另一种程度上遭到贬值,人们也不会对白给的东西太过珍惜。此外,皇帝在太学改制的事上让众人妥协得太多,也不想在这种细枝末节的事上太过违背众意。

虽然依旧要收取束脩,但皇帝还是留了个心眼,拿出颜回、子路用束脩拜师孔子的典故,效仿古制。豪奢之家可以献羔雁、寒微之家可以献肉脯,而且为了照顾贫寒的学子,并不限制肉的种类、重量和质量,只要不是人肉就行。

尽管如此,束脩依然隔绝了一大批人进学的机会,要知道在这乱世中,粮食都极为精贵,何况是肉?有些人家舍不得、甚至是拿不出束脩,也有些人家为了改变家境,忍痛用粟麦跟猎户、屠户交易肉脯,甚至亲自下河捉鱼来供给子弟读书。

比如说贾逵,他从不离身的包袱里,装着的就是十条自己亲自捕捉、晒干了的鱼肉。

贾逵对座中的太学祭酒杨懿、仆射潘勖,以及分坐两旁的明经博士韩融、缪斐;治剧博士常洽、赵彦等人依次行了跪拜礼。众人也依次还礼,其中治剧博士常洽从桌案上拿起一支彤管笔,由佐吏交给贾逵。

这支彤管笔一直是尚书所用,皇帝将此作为老师对弟子的还礼,无疑是寄托了很大的期望。

贾逵极为珍重的收下彤管笔,与张既等人行礼退下了。

祭酒杨懿忽然对赵彦笑道:“治剧科看来也有不少俊才啊,今日上午应有数十人投剌了吧?”

赵彦眉头微扬,一时没有答话。他是琅邪人,本是朝中议郎,只因有一次向皇帝上疏陈言时策,因此为皇帝看中,被拔举为治剧博士。

当博士可不是件轻松的活计,不仅要随时保持自身德行,也要注重学识修养,不然如何为人师范?本以为自己当上博士之后,今后传道授业,桃李天下,自当成就他琅邪赵氏的声望。

可没想到,兼着明经博士的杨懿自带着弘农杨氏的巨大声望,再加上明经科有大儒韩融坐镇,导致大批慕名而来的年轻学子纷纷选择明经,其余四科犹如闲置。

赵彦所在的治剧科只有寥寥数十人,倒还不是人数最少的。像是经营科,如此长的时间就只录了一个游楚。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今日真的因此造成明经独大、四科式微的局面。那么主张五科并举、因材施用的皇帝,面子上就会很不好看了。

明光宫本来是作为燕赵美人居住之所,也是孝武皇帝用以招待仙人的地方,其楼台殿阁自然是极尽精巧华丽,廊腰池榭无数。太学就是在明光宫原有的基础上修建的,大致保留了原来的格局,使这个未来天下第一学府平添了超然的气势。

虽然大部分的地方还在赶工,但基本的校舍等建筑都草草建立完成,张既与贾逵两人走了些弯路,终于找到了一处矮墙围住的单独院落。

“治剧甲院。”张既看着院门口挂着的木牌,又对照着发给自己的名剌,如是说道:“看来这就是我等以后在太学的住处了。”

贾逵有些兴奋,他与张既各背着书箧,怀抱着一堆衣服,一同走进了院子里。

院子里十分空阔,青石铺路,角落里种植着枣树、桑树。正面与左右两侧各是一间屋子,一个中年男人正低头在院中拿着扫帚清扫地面。

那男子察觉到人来,抬头一看,立即笑着迎了上去:“在下鲍初,是治剧甲院院监,负责清扫本院屋舍、防盗、备火等事。”

张既等人立即自觉的将名剌递了过去,鲍初是鲍出的大兄,在鲍出因救母的孝行而举孝廉之后,他也借此走了不少门路,成为了太学的一个院监。

鲍初不识字,只瞧了瞧名剌末尾盖着的红印,确认无误之后,这才将两人招呼进正中的一间屋子里。

屋子正中摆了几张座席、矮几等物,左手处的房间里靠墙摆着高案、灯台、书箧等物,显然是个读书写字的地方,而右手处的房间则分两排摆着十张床榻,还有衣箱等物。

鲍初说道:“二位来的正巧,这院子里每间屋子各住十人,一共三十人。你们两来得早,这里的床铺随你们挑,只是这每日的床褥都要自行叠好,屋子里也要由你们负责清扫。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唤我,我住在院门附近单独的一间小舍。”

张既与贾逵谢过鲍初,将其送走之后,便各自挑选了位置好的床铺,安放私人物品。

没过多时,游楚便过来了,他雀跃的说道:“没想到太学竟如此阔绰,不仅发给衣物、还给钱呢。”

“钱?”张既奇道,一旁的贾逵也悄悄凝神听了起来;“我为何没听说这事。”

“是我那院监说与我听的,陛下体念寒家子弟求学不易,所以只要提供里长、亭长的凭证,证实家中确实贫困难以自给的,视情况按每半年发给三百钱或五百钱不等。这好像叫做补助?”游楚坐在一张空置的床榻上,对着张既笑道。

“德容,要不你去试试?不过这事得跟你们治剧科的教习说,然后再提请学监确认、同意之后才能发钱,就是过程有些麻烦。”

“我家中尚有余财,还不至于无法自给。”张既摇头拒绝了,他感慨道:“陛下兴太学、倡教化、庇寒家,实在是一位明君啊。”

第六十二章丨毕力平险第四十三章丨检校谈兵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术第五百五十二章 将锐分兵第五十九章 因敌制胜第一百三十七章 抛砖引玉第十章丨忠义余烈第三百四十四章 云来深远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义凛然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八十一章 侥幸为安第四十八章 荐可黜否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忧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尽第五十五章 谁说意气第九十章 华山崩裂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辟蹊径第六十九章 水波纹动第十三章丨相见恨晚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连雨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难遂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进异途第一百零一章丨萧墙刀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争暗斗第三百七十三章 议论流泉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执兵第四十一章 微过细故第一百四十章 离石屠各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赏第二十六章 绳以记事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六十八章 临歧片言第六十二章丨毕力平险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四十八章 凄风苦雨第四章 轻哀薄敛第八十一章丨计熟事定第五百七十九章 势危实安第七十六章 仁至义尽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虚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烟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栖隐第六章 先屈义声第一百零三章 远迄南郑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悦奸功第二十六章丨仗义抗辩第一百零四章 说是谈非第五百九十章 将军弃钺第一百三十三章 泾渭之流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义行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败将亡第三十章 试策甲科第五章 蓟县郊迎第三十章 台阁生风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于籍籍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二十七章 暂息于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马迟第三十三章 赂遗金钱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说无益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海乔木第九十一章 逮下无疾第四十章 济人利他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五十四章 一举多得第五百八十八章 难济于事第十四章 勉为厌难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六百章 纷纭未尽第三十五章 务以政宽第四十五章 刚卯既央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孙不存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举燧燔第三十一章 己饥己溺第五百八十八章 难济于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难而上第三十五章丨洒扫役使第七十八章 金兰若契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执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帏宾迎第六章 吴牛喘月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壶第二章丨乱由治郅第十二章 兵势难料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后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连雨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二十九章 垂意经纶第五百六十二章 窥兵图计